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部分血脂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左惠娟 邓利群 +1 位作者 王锦纹 宋现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最好的血脂指标。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门诊及全科门诊就诊并且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血压患者。结...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最好的血脂指标。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门诊及全科门诊就诊并且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血压患者。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626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6.3%(1215/2626),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均P<0.001)。具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LDLC/HDLC、TC/HDLC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均P<0.01);而H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腰围、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后,LDLC、non-HDLC、TC、LDLC/HDLC、TC/HDLC与颈动脉斑块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73(95%CI:1.233~1.529)、1.310(95%CI:1.187~1.447)、1.257(95%CI:1.147~1.376)、1.202(95%CI:1.096~1.319)和1.116(95%CI:1.039~1.199)。上述指标判断颈动脉斑块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7(95%CI:0.535~0.579,P<0.001)、0.553(95%CI:0.531~0.575,P<0.001)、0.540(95%CI:0.518~0.562,P<0.001)、0.551(95%CI:0.529~0.573,P<0.001)、0.539(95%CI:0.517~0.561,P=0.001)。结论接近半数高血压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血脂指标中LDLC、non-HDLC、TC判断颈动脉斑块存在的价值相近,和单一的指标相比LDLC/HDLC、TC/HDLC并没有增加判断颈动脉斑块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血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中脂质比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军 施育平 +2 位作者 何显森 徐小燕 唐顺忠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1654-1656,共3页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斑块中脂质比例与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影像量化分析171例疑似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中脂质比例,并与年龄、性别、SBP、DBP、TC、TG、HDL—C、IL-6、MMP-...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斑块中脂质比例与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影像量化分析171例疑似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中脂质比例,并与年龄、性别、SBP、DBP、TC、TG、HDL—C、IL-6、MMP-9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无斑块者比较,II型斑块者饮酒、肥胖比例增高(均P〈0.05),I型斑块、II型斑块、III型斑块患者SBP、TC、TG、LDL—C、CRP、IL-6、MMP-9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血清HDL—C降低(P〈0.05)。颈动脉斑块中脂质比例与IL-6、MMP-9、SBP、TC、TG、LDL—C、CRP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且与饮酒、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r=0.273、0.261,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中脂质比例与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是影响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病理因素,可作为预测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心血管危险因素 脂质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茜 陆光荣 唐艳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增厚组和斑块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斑块指数与收缩压、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内-中膜厚度 斑块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组织特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预测的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雪红 黄晓新 +1 位作者 贾颐 吕静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7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记录背向散射积...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记录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 IBS)和斑块厚度,对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进行前瞻性随访。应用Kaplan-Meier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分析校正IBS(calibrated-IBS, C-IBS)、弗雷明汉风险量表(Framingham Risk Score, FRS)和斑块厚度对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低C-IBS组(〈17.1 dB;n=48)和高C-IBS组(≥17.1 dB;n=48)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对12.5%;P=0.015)。薄斑块组(≤1.3 mm;n=48)和厚斑块组(〉1.3 mm;n=48)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4.6%对33.3%;P=0.07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IBS(风险比1.505,95%可信区间1.196~1.893;P=0.001)和斑块厚度(风险比4.794,95%可信区间1.142~20.130;P=0.032)均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IBS或C-IBS、FRS和斑块厚度三者联合能预测T2DM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组织特征(C-IBS和斑块厚度)联合FRS能预测T2DM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2型 卒中 脑缺血 心血管疾病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丽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邯郸矿业集团总医院内科住院的患者160例,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邯郸矿业集团总医院内科住院的患者160例,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98例)和非斑块组(62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上述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记录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脂水平、尿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浓度、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明显高于非斑块组。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史、高纤维蛋白原浓度、高尿酸、有吸烟、饮酒史者斑块生长率明显增加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血脂 纤维蛋白原 饮酒史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