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u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in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被引量:18
1
作者 De-Bin Yang Jie Zhou +2 位作者 Lan Feng Rong Xu Ying-Chun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7期839-848,共10页
BACKGROUND Unst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prone to cause ischemic strok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ssessing plaque stability, but CEUS cannot be a method for screening ... BACKGROUND Unst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prone to cause ischemic strok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ssessing plaque stability, but CEUS cannot be a method for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 The emergenc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clinically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MI in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METHODS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luminal stenosis of 50%-70%) were enrolled into the present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servative medication.The patient's clinical baseline data, serological data, CEUS and SMI data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3-year follow-up. The follow-up endpoint was th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roke group and non-stroke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rognosis occurred or not.Subsequently,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data was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of SMI and CEUS was analyzed, and multiple Cox regression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MI and CEUS in predicting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three years.RESULTS In this study, 4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roke group and 8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non-stroke group. Cox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SMI level(P =0.013) and enhancement intensity(P = 0.032) we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influencing ischemic strok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MI level and enhancement intensity(r = 0.737, P = 0.000).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SMI level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was 0.878. The best diagnostic point was ≥ level Ⅱ,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86.05% and 79.27%.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enhancement intensity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was 0.890. The best diagnostic point was 9.92 db,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88.37% and89.02%. As the SMI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creased gradually(X^2 = 108.931, P = 0.000).CONCLUSION SMI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of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s and may help prevent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Lp(a)、ApoB及Apelin-13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英慧 陈天伦 沈青青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41-45,51,共6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受体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受体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87例)和非斑块组(3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血清Lp(a)、ApoB及Apelin-13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CHD患者CAS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半定量法将斑块组患者分为Ⅰ级(24例)、Ⅱ级(49例)和Ⅲ级(14例),比较不同斑块严重程度患者血清Lp(a)、ApoB及Apelin-13水平,分析血清Lp(a)、ApoB及Apelin-13与CAS斑块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BMI)、CHD病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患高血压比例、患高脂血症比例、饮酒比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非斑块组,合并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高于非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血清Lp(a)、ApoB水平高于非斑块组,Apelin-13水平低于非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Lp(a)、ApoB是CHD患者CAS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Apelin-13是CHD患者CAS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不同斑块严重程度患者血清Lp(a)、ApoB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血清Apelin-13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斑块严重程度患者血清Lp(a)、ApoB、Apelin-1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892、27.082、21.705,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Lp(a)、ApoB与CAS斑块分级呈正相关(r_(s)=0.453、0.617,均P<0.001),Apelin-13与CAS斑块分级呈负相关(r_(s)=-0.467,P<0.001)。结论血清Lp(a)、ApoB及Apelin-13表达水平与老年CHD患者CAS斑块形成及斑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应重点关注血清Lp(a)、ApoB、Apelin-13表达异常的老年CHD患者,及早干预治疗,以延缓CAS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患者 脂蛋白A 载脂蛋白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受体内源性配体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颖 霍然 +3 位作者 徐慧敏 王筝 王涛 袁慧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6-651,共6页
目的: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颅脑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分析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脑血流量(cerebr... 目的: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颅脑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分析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例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采用HR-MRI分别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maximum wall thickness,Max WT)、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进行斑块特征分析,记录有无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富脂坏死核(lipid-rich necrotic nuc-leus,LRNC)、钙化和溃疡,以及钙化和LRNC分级。采用3D pcASL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感兴趣区的CB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侧和对侧CBF值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Max WT、NWI与CBF值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斑块成分中有无IPH、溃疡时CBF值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级别钙化、LRNC时CBF值差异。结果:患侧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77.30%±11.79%。患侧和对侧平均CBF值分别为(46.77±11.65)mL/(100 g·min)和(49.92±9.95)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17)。患侧颈动脉斑块平均Max WT为(6.40±1.87)mm,平均NWI为62.91%±8.87%。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Max WT、NWI与CBF值未见明显相关(P>0.05)。斑块成分分析显示,患侧斑块内有无钙化及钙化程度不同时,CBF值有差异(P=0.030),有无IPH、溃疡及LRNC时的患侧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中,斑块内钙化可能影响脑血流灌注,当无钙化存在时,需要特别关注斑块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血管钙化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
下载PDF
急性颈动脉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培丽 孟璇 +3 位作者 王欣 马东梅 雷丹 杨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急性颈动脉血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2年9月因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管超声检查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急性颈动脉血栓患者42例。根...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急性颈动脉血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2年9月因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管超声检查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急性颈动脉血栓患者42例。根据血栓的声像特征和随访,将患者分为单纯血栓组19例,混合血栓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2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栓声像特征、血栓随访变化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组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混合组(χ^(2)=6.019,P=0.029)。2组患者病变回声、与血管壁之间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93,P<0.001;χ^(2)=27.649,P<0.001);2组血栓活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与混合组血栓发生部位与病变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栓变化及预后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无创评估急性颈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声像特征和动态观察血栓的演变,有助于两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血栓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 血管闭塞
下载PDF
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胜利 李秀芬 +1 位作者 张宏春 耿喆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3-144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对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42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梗死组37...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对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42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梗死组37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7.09%。对照组10例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表面多呈不规则型。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IMT分别为(1.22±0.31)mm、(0.68±0.1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便有效方法,对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彩超 老年脑梗死 粥样斑块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马勋龙 刘洋贝 +1 位作者 刘荣雁 杨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MMSE、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ADL评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ADL评分、TC、TG、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还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有利于患者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依达拉奉 阿托伐他汀钙 血液流变学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萍 安中平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2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61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VaD组)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查,测定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内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斑块性质,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61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VaD组)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查,测定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内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斑块性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TC、TG、HDL-C及LDL-C水平。结果 VaD组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IM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VaD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Va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血脂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于宁 张宪忠 徐东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内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观察心功能,监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2(Thromboxane 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8.79%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0.91%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减轻,每周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心肌功能指标心肌耗氧量、LVESD、LVEDD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明显上升,ET-1、TXB2、AngⅡ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良性调控血清ET/NO的平衡、TXB2、AngⅡ水平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贵州小香猪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大明 王仁 +3 位作者 孙文清 万载阳 杨保堂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研究球囊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贵州小香猪 10头 ,均用球囊损伤右侧颈总动脉内膜 ,喂饲正常饮食 (n =5 )或高脂饮食 (n =5 ) 12个月。血管样本分为四组 :正常对照组、拉伤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拉伤组... 目的 研究球囊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贵州小香猪 10头 ,均用球囊损伤右侧颈总动脉内膜 ,喂饲正常饮食 (n =5 )或高脂饮食 (n =5 ) 12个月。血管样本分为四组 :正常对照组、拉伤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拉伤组。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重构的相关指标 ,观察血管组织的病理变化 ,并检测血管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三组均出现内膜增厚及病理性血管重构 ,尤以高脂拉伤组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最大内膜厚度及内膜面积分别由 0增大到 1.2 0± 0 .0 7mm和 2 .0 9± 0 .10mm2 (P <0 .0 1) ;而外弹力膜围绕面积由 15 .2 1± 0 .4 2mm2 减少到 9.94± 0 .32mm2 ,内弹力膜围绕面积由 11.38± 0 .2 2mm2减少到 6 .14± 0 .16mm2 ,管腔最小直径由 3.6 4± 0 .10mm2 减少到 1.5 0± 0 .0 5mm2 (P <0 .0 1) ,管腔面积减少达6 4 % ;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 1和白细胞介素 6也均显著增高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3.4、4 .5和 3.2倍 (P <0 .0 1)。结论 单纯内膜损伤及高脂血症均可引起或 (和 )加速血管重构 ,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管重构 贵州小香猪 颈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球囊损伤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丽娜 张雪松 +1 位作者 石光煜 李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基于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病人404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入组的... 目的基于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病人404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入组的404例病人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和阴阳两虚型,采用具有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的东芝彩色超声诊断仪Aplio400,对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病人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球部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声像学特点、Crouse斑块积分等。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痰湿壅盛型病人Crouse斑块积分高于其他证型,肝火亢盛型病人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球部IMT小于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不同的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不同,痰湿壅盛型病人斑块形成最多,并以低回声及混合回声为主。痰湿壅盛型病人斑块SMI分级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壅盛型病人较其他证型更容易形成斑块,Crouse斑块积分更高,不稳定斑块生成概率增加;痰湿壅盛型SMI分级均高于其他证型,斑块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斑块 新生血管 中医证型 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凌秀梅 苏寿红 曾阳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一致性Kappa值为0.790(P<0.05);不稳定性斑块MR积分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平均MR积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平均MR积分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因此,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能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价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阳春 王小燕 +5 位作者 郑红雨 许春梅 胡巧 蓝春勇 张云 韦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常规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常规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评价SMI与CEUS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 SMI与CEUS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08,P<0.05)。SMI和CEUS检测到的大部分新生血管位于同一位置。以CEUS评分为诊断标准,SMI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达0.895,P<0.05,SMI评分诊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敏感度88%,特异度80%。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梗病史、高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是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MI评分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 SMI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便捷、有效的技术;脑梗病史、高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是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颈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 危险因素 超声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的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天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55-4060,4067,共7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常规的脑血管检查技术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不能阐明狭窄的结构和狭窄的原因。因此,仅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研究管腔狭窄的程度,对评估疾病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常规的脑血管检查技术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不能阐明狭窄的结构和狭窄的原因。因此,仅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研究管腔狭窄的程度,对评估疾病的特征和预防卒中的危险分层显然是不够的。对斑块和动脉壁基于成像特征如斑块内出血(IPH)、溃疡、新生血管、纤维帽(FC)厚度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等的无创评估是指导治疗的基本方法。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像中,血管壁成像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US)诊断方法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血管壁成像 超声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综述
下载PDF
超微加味丹参饮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EGF、MMP-9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小平 黄政德 +4 位作者 杨伟峰 胡剑卓 左和宁 刘凌云 陈辉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6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微加味丹参饮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加味丹参饮)和对照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连续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目的:观察超微加味丹参饮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加味丹参饮)和对照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连续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两组血清血脂、hs-CRP、VEGF、MMP-9水平及颈动脉IMT及内膜斑块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超微加味丹参饮在降低血清TC、APOB及VEGF、MMP-9水平,升高HDLC及降低颈动脉IMT,减少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方面疗效更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s-CRP的作用相当(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超微加味丹参饮通过调节血脂、降低hs-CRP抑制炎症,下调血清VEGF、MMP-9稳定斑块,降低IMT值,减少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发挥抗AS作用,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丹参饮 超微饮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 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高脂血症
下载PDF
血管软化丸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合伟 李彦杰 李斯锦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软化丸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软化丸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C、TG和LDL均降低、HDL均升高,且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能够有效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软化丸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ICVD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闻应时 黄玉宇 +4 位作者 陆建荣 刘文华 顾承志 黄怀宇 高勇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2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将138例就诊者分为对照组(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39例)及脑栓塞组(7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CVD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类型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将138例就诊者分为对照组(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39例)及脑栓塞组(7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CVD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ICVD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翼 徐婷 杜娜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脑梗死组(74例)和对照组(52例)。脑梗死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并...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脑梗死组(74例)和对照组(52例)。脑梗死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并除外颈部血管手术、多发性大动脉炎、肿瘤、甲状腺疾病、心源性梗死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中,有59例检出CAS,发生率为79.7%,其中稳定性斑块者为18例,发生率30.5%,不稳定性斑块者41例,发生率为69.5%;对照组患者中,有32例检查出CAS,发生率为61.5%,其中稳定性斑块22例,发生率68.8%,不稳定性斑块10例,发生率31.2%。脑梗死组C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明显相关,颈部血管超声是脑梗死患者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其结果可作为综合判断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 脑梗死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下载PDF
应用超声超微血管显像筛查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可行性
18
作者 张辉 张奥华 +3 位作者 钟钧琳 黄卓山 赵云跃 张艳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6-640,F000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超微血管显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评价结果,探讨SMI作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患者60例,共109个斑块,使用SMI和CEUS检查评估斑块新生血管情况。【结果】在109个斑块中,... 【目的】比较超声超微血管显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评价结果,探讨SMI作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患者60例,共109个斑块,使用SMI和CEUS检查评估斑块新生血管情况。【结果】在109个斑块中,SMI和CEUS检测结果一致的有101个。SMI的费用更低(150元vs. 900元)。SMI的检测时间更短[(5.0±1.4)vs.(18.5±2.2)min,P <0.05]。【结论】初步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MI还具有简单、省时、廉价和低风险的优点。提示SMI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斑块新生血管快速批量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显像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
19
作者 卢李华 李仙 周聃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通过病理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初...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通过病理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确诊后,应用高频彩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的诊断率,通过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进行准确探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处的IMT增厚程度均较高(P<0.05);研究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出斑块总数45处,对照组检出斑块总数13处,研究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通过斑块分布位置可以发现,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数量明显高于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处斑块数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所含斑块数量明显较多(P<0.05),且研究组检出斑块中软斑的数量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数量(P<0.05);经高频彩超辅助检查后诊断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应用高频彩超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提升诊断率,能明确了解患者疾病的不同状态,有效反映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进展情况,同时能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诊断 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率
下载PDF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翠翠 寿晓玲 +4 位作者 周蓉芳 王奇男 朱利月 严静 王伯忠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明确诊断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122例和同期就诊的无冠心病患者160例,分别设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肾功能等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明确诊断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122例和同期就诊的无冠心病患者160例,分别设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心-踝血管指数(CAVI)检查。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FB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肌酐、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颈动脉粥样斑块、FBG偏高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FBG水平升高、年龄的增长,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是男性,需及早干预及治疗,以降低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心-踝血管指数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