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长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的初步探讨
1
作者 郭旭 何晓芬 +3 位作者 王力锋 范承哲 张楠 霍晓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长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初步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脑血管病科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70%)患者,使用新... 目的:探讨新型长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初步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脑血管病科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70%)患者,使用新型长鞘建立路径,收集一般资料、临床及影像资料等。共30例,颈总动脉狭窄者6例(20.0%),颈内动脉C1段狭窄18例(60.0%),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共同受累者6例(20.0%)。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死者21例(7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9例(30.0%)。技术成功定义颈总动脉靶血管到位率及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mTICI)3级,且残余狭窄<30%为技术成功;技术失败定位为路径建立失败更改其他介入材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d内同侧颈动脉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和全因性死亡。结果:30例患者均患者手术成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1例出现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术后随访30d同侧颈动脉脑梗死1例,未出现死亡并发症。结论:新型长鞘在颈动脉路径建立中是安全可行的,可增加迂曲颈总动脉通路导管到位率,减少路径建立过程中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长鞘 安全性
下载PDF
C臂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1椎体转移瘤1例
2
作者 林志鹏 邹旭公 +4 位作者 黄大钡 陈源 张健 陈都 李晓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3-39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颈部疼痛1周,加重1 d”收治入院。患者确诊肝癌9月余,颈部疼痛不适1周,逐渐加重,伴头晕,无天旋地转;疼痛VAS评分为6分。予盐酸羟考酮30 mg每8 h 1次,口服,VAS评分降至2分;但药效维持时间仅3 h。MRI检查见...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颈部疼痛1周,加重1 d”收治入院。患者确诊肝癌9月余,颈部疼痛不适1周,逐渐加重,伴头晕,无天旋地转;疼痛VAS评分为6分。予盐酸羟考酮30 mg每8 h 1次,口服,VAS评分降至2分;但药效维持时间仅3 h。MRI检查见寰椎及枕骨基底部异常信号影,考虑转移瘤(图1)。拟行C臂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CT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椎体转移瘤 椎动脉 颈动脉鞘
下载PDF
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及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单建林 姜恒 +2 位作者 李放 孙天胜 王丽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提高颈椎前路手术中对颈总动脉的安全性。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22具,新鲜尸体6具,显露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向两侧的移行及其和颈动脉鞘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提高颈椎前路手术中对颈总动脉的安全性。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22具,新鲜尸体6具,显露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向两侧的移行及其和颈动脉鞘的关系。结果:椎前筋膜浅层厚且致密,向椎体外侧直接延续移行到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方,构成颈动脉鞘的前壁、内及外侧壁,在保持椎前筋膜浅层完整性的条件下,内外移动颈动脉鞘的活动度受到明显限制。结论:椎前筋膜是颈动脉鞘的主要组成部分,使颈动脉鞘相对固定,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避免用力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颈动脉鞘 颈椎 解剖学
下载PDF
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5
4
作者 晏怡果 薛静波 +4 位作者 王文军 王麓山 朱一平 王程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IIb和m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切除肿瘤、髂...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IIb和m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切除肿瘤、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并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4~53岁,平均43.6岁。ToyamaⅡb型9例,Ⅲb型8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4例。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失血量150~700ml,平均280ml。1例术后即刻出现前臂神经症状加重,予激素及脱水剂治疗3d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17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1级,3例改善2级。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而再次行后路手术切除,其余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一次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小,瘤体切除彻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铃形肿瘤 颈动脉鞘 Toyama分型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单建林 姜恒 李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化颈前手术入路。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横形切断气管、食管,观察椎前筋膜在椎体前方的移行,观察右侧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穿出椎前筋膜处与颈椎椎体水平的... 目的观察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化颈前手术入路。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横形切断气管、食管,观察椎前筋膜在椎体前方的移行,观察右侧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穿出椎前筋膜处与颈椎椎体水平的对应关系和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在同水平横行切开椎前筋膜、颈动脉鞘及其内容,横断面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各层次向两侧的移行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观察颈动脉鞘的形态及体验游离椎前筋膜的难易。结果颈椎椎前筋膜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二层容易相互分离,颈动脉鞘内侧直接与椎前筋膜浅层相移行。右侧喉返神经均在胸1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缘穿出椎前筋膜,甲状腺下动脉约在颈6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缘穿出椎前筋膜。结论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被利用使颈前手术入路更合理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颈动脉鞘 颈椎病 解剖
下载PDF
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恒 单建林 +1 位作者 李放 孙天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了解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对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于颈中部纵形切开,显露颈动脉鞘和舌骨下肌群,观察颈筋膜中层的形态、质地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向两侧分离脏器鞘和... 目的了解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对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于颈中部纵形切开,显露颈动脉鞘和舌骨下肌群,观察颈筋膜中层的形态、质地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向两侧分离脏器鞘和颈动脉鞘,观察二鞘之间连结组织的多少、质地,分析其可能对颈椎前路手术中钝性分离的影响,观察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颈筋膜中层的解剖关系,观察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颈动脉鞘的解剖关系。结果颈筋膜中层在颈总动脉的前外侧融入颈动脉鞘,层次、边界清楚。除颈筋膜中层外,脏器鞘和颈动脉鞘之间仅有少量疏松组织,容易分离。在颈右侧,喉返神经在约胸1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后缘穿出椎前筋膜,始终不与颈筋膜中层接触。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均在约颈6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后缘穿出椎前筋膜,始终不与颈筋膜中层接触。结论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被充分理解与利用,使颈前手术入路更合理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颈动脉鞘 颈椎病 解剖
下载PDF
对颈动脉鞘解剖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聂政 单建林 姜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鞘与颈筋膜关系的解剖观察,探讨对颈动脉鞘的正确认识。方法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20具(40侧)。解剖观察构成胸锁乳突肌筋膜后鞘的颈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是否联结、联结的紧密程度;解剖观察颈动脉鞘与颈筋膜中层、...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鞘与颈筋膜关系的解剖观察,探讨对颈动脉鞘的正确认识。方法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20具(40侧)。解剖观察构成胸锁乳突肌筋膜后鞘的颈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是否联结、联结的紧密程度;解剖观察颈动脉鞘与颈筋膜中层、椎前筋膜浅层、深层之间的关系、联结的质地与紧密程度。结果颈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相联结,但较疏松,钝性分离可将二者分开;颈筋膜中层由舌骨下肌群各肌肉筋膜鞘汇合后向外侧续行汇入颈动脉鞘前部;椎前筋膜浅层向外侧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深层不参与构成颈动脉鞘。颈筋膜中层和椎前筋膜浅层与颈动脉鞘的联结质地韧厚,联结紧密。结论颈动脉鞘与颈筋膜各层存在密切的联系,颈筋膜中层和椎前筋膜浅层是构成颈动脉鞘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鞘 颈筋膜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旁间隙受侵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小东 王安宇 +1 位作者 王绍丰 陈铭忠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2-304,共3页
作者对本院1985年12月至1988年8月首次治疗前的196例鼻咽癌临床及CT扫描发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分别为65.42%(70/017)及62.62%(67/017),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 作者对本院1985年12月至1988年8月首次治疗前的196例鼻咽癌临床及CT扫描发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分别为65.42%(70/017)及62.62%(67/017),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仅为15.63%(5/32)及12.5%(4/32),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4.27%(75/89)及84.52%(71/84)。4例后组颅神经受累者全部有咽旁间隙受累,其它颅神经受累者咽旁间隙受侵者仅为35.71%(10/28)。我们的资料表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与颈动脉鞘关系密切,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原发灶直接侵犯颈动脉鞘后产生的。在缺少CT扫描的情况下,根据颈部淋巴结大小,我们提出鼻咽癌放疗设野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淋巴结转移灶 鼻咽肿瘤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3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伟 徐蓉 +6 位作者 徐梦柔 周宜龙 陈佳瑞 陈淑梅 王颖 徐宏鸣 李晓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congenital second branchial cleft anomalies,CSBCAs)的临床诊治方法,为规范CSBCAs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congenital second branchial cleft anomalies,CSBCAs)的临床诊治方法,为规范CSBCAs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8例CSBCAs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项目包括年龄、性别、部位、起病年龄、主要症状和体征、感染史、手术史、病程、畸形类型、影像学检查、手术年龄、Bailey分型、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结果 囊肿型9例,瘘管型29例。24例患者术前有感染史,14例无感染史。16例曾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曾行次颈部肿物切除术。主要症状包括颈侧皮瘘29例,颈侧炎性肿物6例和颈侧无痛性肿物3例。病程1个月~14.4年,中位数25.5个月。1例行瘘管切除术及同侧扁桃体切除术。BaileyⅠ型9例,Ⅱ型24例,Ⅲ型2例,Ⅳ型3例。随访25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 儿童颈侧三角区肿物或皮瘘,颈部增强CT显示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颌下腺后方、颈动脉鞘外侧单房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囊内未见分隔、气体,未累及舌骨、甲状腺、腮腺、外耳道或者面神经时,应考虑CSBCAs可能。高位结扎足以避免复发,不推荐同时行患侧扁桃体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科手术 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 Bailey分型 胸锁乳突肌 颌下腺 颈动脉鞘
下载PDF
鼻咽癌颈动脉鞘区侵犯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衍基 卫光宇 +2 位作者 潘爱珍 刘冬生 刘永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颈动脉鞘区侵犯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例鼻咽癌患者均作增强CT扫描。结果201例鼻咽癌中颈动脉鞘区侵犯157例.占78.11%。根据肿瘤浸润程度分为部分侵犯和完全侵犯,各占50.3%(79/1... 目的研究鼻咽癌颈动脉鞘区侵犯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例鼻咽癌患者均作增强CT扫描。结果201例鼻咽癌中颈动脉鞘区侵犯157例.占78.11%。根据肿瘤浸润程度分为部分侵犯和完全侵犯,各占50.3%(79/157)和49.7%(78/157)。完全侵犯有移位、包绕、消失和超越等4种形态改变。颈动脉鞘区侵犯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放疗后1个月咽旁肿瘤残留率明显增高。结论‘’九二分期”中“部分侵犯”和“占据”缺乏判断标准。提出“部分侵犯”和“完全侵犯”判断标准.并建议将“占据”改为“完全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颈动脉鞘区 肿瘤侵袭力 影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颈动脉鞘区节细胞神经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喜峰 沈李奎 +2 位作者 陈寒春 蒋栋毅 王之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其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例成人颈动脉鞘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23岁,无异常表现,体检时行颈椎MRI检查发现左侧颈动脉鞘区肿瘤。在... 目的探讨颈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其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例成人颈动脉鞘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23岁,无异常表现,体检时行颈椎MRI检查发现左侧颈动脉鞘区肿瘤。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颈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但患者术后出现霍纳综合征。术后病理检查示颈部节细胞神经瘤。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节细胞神经瘤为少见病例,发生于颈部及成人者罕见,多见于儿童,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由于其生长缓慢,常无临床症状。结论成人颈部节细胞神经瘤罕见,常无临床症状,肿瘤长大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同时其为良性病变,应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出现霍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鞘区 节细胞神经瘤 霍纳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鞘区占位性病变的CT分析(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志春 陈燕萍 +2 位作者 张雪林 王蜀燕 陈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922-924,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鞘区肿块的CT特征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2 1例颈部肿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神经鞘瘤中 5例使血管移位 ,呈斑驳样强化。 1例呈囊性改变血管未见移位。 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可见血管移位 ,... 目的 :探讨颈动脉鞘区肿块的CT特征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2 1例颈部肿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神经鞘瘤中 5例使血管移位 ,呈斑驳样强化。 1例呈囊性改变血管未见移位。 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可见血管移位 ,呈低密度 ,未见强化。 1例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 ,有血管移位。 1例颈动脉瘤呈囊状扩张伴有假性囊肿的形成。转移瘤多有中央坏死 ,部分可见融合 ,周边强化 ,血管移位。淋巴瘤多位于颈外侧 ,多不伴血管移位 ,轻度强化。结论 :根据血管的移位及肿瘤的CT强化特点有助于颈部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鞘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纤维蛋白鞘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丽 赵丽荣 +2 位作者 李红瑜 张帆 顾金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58,共1页
患者女,39岁,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通路术后20天,前臂自体动静脉瘘成熟,拔出导管,于右颈部触及震颤并闻及血管杂音,血压160 mmHg/110mmHg,颜面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5.51mmol/L,肌酐401... 患者女,39岁,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通路术后20天,前臂自体动静脉瘘成熟,拔出导管,于右颈部触及震颤并闻及血管杂音,血压160 mmHg/110mmHg,颜面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5.51mmol/L,肌酐401.24μmol/L,血糖6.14mmol/L。超声检查:右颈内静脉管腔内充盈五彩镶嵌血流,呈动脉样频谱;右颈总动脉距起始约45mm处可见管状无回声通道与颈内静脉连接,CDFI示颈总动脉血流自此通道进入颈内静脉(图1A);颈总动脉管腔内可见一条状略强回声,厚薄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鞘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误诊
下载PDF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鞘区受侵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道立 陈成钦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对首次进行放射治疗并伴有颈动脉鞘区受侵的115例鼻咽癌病人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了分析。左颈动脉鞘区受侵时,左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4.8%,右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1.9%;二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右颈动脉鞘区受侵时,... 对首次进行放射治疗并伴有颈动脉鞘区受侵的115例鼻咽癌病人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了分析。左颈动脉鞘区受侵时,左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4.8%,右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1.9%;二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右颈动脉鞘区受侵时,右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42.2%,左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0%,二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须动脉鞘区受侵时,左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71.4%,右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1.3%,二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动脉鞘区受侵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 颈动脉鞘区
下载PDF
侧方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瑞东 付彤 +3 位作者 韩冰 董丙飞 孟伟 宋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1例侧方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流程及诊治经验。方法:该侧方异位甲状腺患者术前行甲状腺彩超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确诊。手术切除甲状腺右叶及Ⅳ区甲状腺组织,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每日服... 目的:探讨1例侧方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流程及诊治经验。方法:该侧方异位甲状腺患者术前行甲状腺彩超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确诊。手术切除甲状腺右叶及Ⅳ区甲状腺组织,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每日服用优甲乐50μg。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生活正常,病情稳定,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侧方异位甲状腺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手术切除原发甲状腺癌和侧方异位甲状腺组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异位甲状腺 甲状腺肿瘤 病例报告 颈动脉鞘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下载PDF
颈动脉鞘封闭治疗声带小结等160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仙 付艳军 林代诚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采用利多卡因加干扰素,作颈动脉鞘封闭,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术后残存、急性喉炎、慢性喉炎等疾病169例,近期疗效87.5%,此法简便易行,疗效好,无痛苦,无副作用,病员易于接受,有复发者可复重使用。
关键词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外科手术 颈动脉鞘 封闭疗法
下载PDF
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求 张锋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17-618,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的CT表现和CT 在NP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了1036 例NPC的CT表现,全部病例作了横断扫描,其中164 例和57 例分别作了增强扫描和冠状扫描,并将CT 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了对比。结...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的CT表现和CT 在NP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了1036 例NPC的CT表现,全部病例作了横断扫描,其中164 例和57 例分别作了增强扫描和冠状扫描,并将CT 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了对比。结果 NPC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等,并可向口咽、副鼻窦和颅内蔓延;与临床分期比较,CT的分期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CT 能清楚地显示NPC 向深部结构浸润的范围,可更准确地进行肿瘤的T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颈动脉鞘区 T分期 CT 诊断
下载PDF
MSCT斜矢状位重组图像观察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的价值
18
作者 袁伟东 王涛 时季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斜矢状位图像显示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的显示效果。方法:选择因颈部肿块或结节就诊的门诊患者39例,行颈部各项同性扫描及对比剂增强扫描,然后分别进行轴位、冠状位、双侧斜矢状位重建,观察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显示淋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斜矢状位图像显示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的显示效果。方法:选择因颈部肿块或结节就诊的门诊患者39例,行颈部各项同性扫描及对比剂增强扫描,然后分别进行轴位、冠状位、双侧斜矢状位重建,观察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显示淋巴结的数目。最后在工作站多方位重组图像观察淋巴结的数目,比较三种图像观察淋巴结的数目的百分率。结果:冠状位图像观察到得淋巴结数目多于轴位图像,双侧斜矢状位图像多于冠状位及轴位图像。斜矢状位图像与颈动脉鞘内血管及胸锁乳突肌走行一致,并与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长轴平行,可以直观显示淋巴结及血管的长轴。结论:双侧斜矢状位不但显示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数目上明显优于其他图像,而且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淋巴结与周围血管及肌肉的关系,将有助于颈部淋巴结的定位、定量诊断和治疗后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鞘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保护颈动脉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计划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雷怀宇 张书旭 +5 位作者 张国前 王琳婧 王锐濠 张全彬 李萍 林晓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1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探讨保护颈动脉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对1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设计常规IMRT计划及保护颈动脉鞘的IMRT计划。对PGTV_(nx)和PCTV_1的平均剂量(D_(mean))、D_(9... 目的:探讨保护颈动脉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对1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设计常规IMRT计划及保护颈动脉鞘的IMRT计划。对PGTV_(nx)和PCTV_1的平均剂量(D_(mean))、D_(98%)、D_(50%)、D_(5%)、D_(2%)、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颈动脉鞘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评价。结果:与常规IMRT计划相比,保护颈动脉鞘的IMRT计划中PGTV_(nx)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PCTV_1的D_(50%)、D_(mean),颈动脉鞘的D_(max)、D_(mean),脊髓的D_(mean),以及脑干的V_(40)、D_(mean)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护颈动脉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计划能保证靶区剂量覆盖,降低颈动脉鞘和脑干的剂量,同时,计划的剂量分布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疗 颈动脉鞘保护 放射治疗剂量
下载PDF
颈鞘淋巴结多层螺旋CT检测及意义
20
作者 王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180-181,共2页
目的:对颈鞘淋巴结多层螺旋ct检测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3年2月-2014年12月由于外伤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对患者颈鞘淋巴结数目、分布部位、大小等进行测量,并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 目的:对颈鞘淋巴结多层螺旋ct检测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3年2月-2014年12月由于外伤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对患者颈鞘淋巴结数目、分布部位、大小等进行测量,并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检测出颈鞘淋巴结短轴直径超过3 mm 患者有45例,其中20例检测出超过5个淋巴结,23例检测出淋巴结位于患者颈内淋巴结上区。患者淋巴结平均直径为4.5 mm。结论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能够正确检测出颈鞘淋巴结数目、分布部位以及大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鞘淋巴结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