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u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in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被引量:17
1
作者 De-Bin Yang Jie Zhou +2 位作者 Lan Feng Rong Xu Ying-Chun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7期839-848,共10页
BACKGROUND Unst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prone to cause ischemic strok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ssessing plaque stability, but CEUS cannot be a method for screening ... BACKGROUND Unst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prone to cause ischemic strok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ssessing plaque stability, but CEUS cannot be a method for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 The emergence of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clinically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MI in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METHODS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luminal stenosis of 50%-70%) were enrolled into the present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servative medication.The patient's clinical baseline data, serological data, CEUS and SMI data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3-year follow-up. The follow-up endpoint was th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roke group and non-stroke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rognosis occurred or not.Subsequently,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data was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of SMI and CEUS was analyzed, and multiple Cox regression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MI and CEUS in predicting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three years.RESULTS In this study, 4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roke group and 8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non-stroke group. Cox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SMI level(P =0.013) and enhancement intensity(P = 0.032) we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influencing ischemic strok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MI level and enhancement intensity(r = 0.737, P = 0.000).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SMI level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was 0.878. The best diagnostic point was ≥ level Ⅱ,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86.05% and 79.27%.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enhancement intensity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was 0.890. The best diagnostic point was 9.92 db, 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88.37% and89.02%. As the SMI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creased gradually(X^2 = 108.931, P = 0.000).CONCLUSION SMI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of screening for unstable plaques and may help prevent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3
作者 洪晓芳 胡玉娟 +6 位作者 杨鹏凤 周琼娟 沈鸿源 宋思仪 宋础均 梁伟翔 刘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3例同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74.70...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3例同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74.70±9.31)岁。记录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中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的血管情况,共计212条血管。比较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诊断结果是否一致,两者狭窄检出率以及检测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A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1,P<0.05)。其中,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CCA是否狭窄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P>0.05);在检测ICA是否狭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5)。超声和CTA在CCA重度狭窄及闭塞检测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超声和CTA在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检测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5)。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为78.79%,特异度为90.50%,误诊率为9.50%,漏诊率为21.21%。颈动脉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以及未见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1.5%、46.9%、78.6%、80.0%、87.5%。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上,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具有一致性(Kappa=0.335,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在临床上作为筛查颈动脉狭窄首选的检查方法,其诊断狭窄程度上和CTA具有一致性。在检测CCA重度狭窄及闭塞上,超声和CTA具有一致性。在检测颈动脉轻度狭窄上,超声和CTA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超声对轻度狭窄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超声医生应加强对血管超声指南的学习,熟练对使用仪器进行相关参数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诊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价值分析
4
作者 郎召君 莫宗伟 李小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患者中膜厚度。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90%、99.15%、99.00%;随着梗死灶面积的增大,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随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中膜厚度逐渐增厚(P<0.05)。不同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患者间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能判断颈动脉狭窄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杨凯吉 谢磊 +2 位作者 郑彦敏 尹晶晶 马树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46~85(66±8)岁。所有患者均行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CVUS)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其中CTA检查后进行CTVE成像处理。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联合CTVE及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联合CTVE及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分别为0.764和0.756,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TA联合CTVE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分别为0.702(轻度狭窄)、0.648(中度狭窄)、0.905(重度狭窄)、0.959(闭塞)。结论:CTVE在颈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中,其优势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窥镜 CT血管造影 颈部血管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李丽珍 陈成彩 +2 位作者 韦文娟 张淑名 曹兰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4期52-54,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行颈动脉斑块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术前均行SMI和CEUS检查,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行颈动脉斑块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术前均行SMI和CEUS检查,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强度分级,验证SMI联合CEUS应用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效能。结果:7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共获得颈动脉斑块91个,病理结果中易损斑块78个,稳定斑块13个。SMI与CEUS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67%、75.00%、84.61%与90.91%、92.86%、91.21%。SMI联合CUES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7%、100.00%、95.60%。SMI联合CEUS评价易损斑块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纯进行SMI或CEUS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I联合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更佳,可有效预测斑块的性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蝶 陈红 +2 位作者 吴晶晶 郑恩海 关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0.001)。CTA诊断轻度17例(错诊重度2例),中度32例(错诊轻度4例、重度2例、闭塞1例),重度32例(错诊轻度2例、中度3例),闭塞7例(错诊中度4例、重度2例),CTA与DSA一致性较好(Kappa=0.667,P<0.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CVUS、CTA及MRA检查均具有良好作用,其中MR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CVUS) CT血管成像(CT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下载PDF
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李丽 朱好辉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研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手术前全部予以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 目的研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手术前全部予以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无死亡,共有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5.12%),包含6例过度灌注综合征、5例新发脑梗死和2例脑出血。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颈总动脉分叉位置、是否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内收缩期峰值流速、侧支循环均为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应用TCCD、颈动脉超声对血管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局部结构进行全面评估,能预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而更好地完善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超声 风险评估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方祖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8期1387-1390,1407,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上饶市万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Cervical vascu...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上饶市万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CVUS)和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VUS、CTA对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情况,并采用Kappa检验法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A、CVUS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24%(74/82)、78.05%(64/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CTA、CVUS与DSA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依次为0.753、0.663。DSA共检出178个斑块,CTA、CVUS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7.64%(156/178)、78.09%(139/17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7,P<0.05)。结论: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价值均优于CVUS,可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T血管造影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狭窄 斑块 一致性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检查预测TIA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的价值
10
作者 高唯一 陈海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12—2021-12三亚中心医院确诊的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经颅彩... 目的 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12—2021-12三亚中心医院确诊的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评估患者短期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结果 所有患者检测部位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且血流信号异常,其中血管狭窄<50%共21例(61.76%),血管狭窄≥50%共13例(38.24%)。血管狭窄≥50%组中,2 d、7 d内卒中风险分别为30.77%、46.15%,血管狭窄≥50%组TIA患者短期卒中风险显著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低危组中患者2 d、7 d内卒中风险分别为4.35%、4.35%,中、高危组中患者2 d、7 d内卒中风险分别为36.36%、45.45%,中、高危组TIA患者短期卒中风险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能够观察血管狭窄和血流变化情况,同时对预测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多模态 颈动脉血管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莹 刘亚玲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灰阶中位数(GSM)和斑块总体积、表面积、回声类型、均质性及新生血管,并以CT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三维超声和CTA检查结果。结果:经CTA检查,78例患者中47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1例不稳定。经三维超声检查,78例中42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6例不稳定。三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5.90%(67/78),敏感性为82.98%(39/47),特异性为90.32%(28/31),阳性预测值为92.86%(39/42),阴性预测值为77.78%(28/36),kappa=0.713,一致性优。稳定与不稳定患者间的三维超声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不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IMT、斑块总体积均大于稳定患者;GSM低于稳定患者;斑块回声不连续、斑内低回声、新生血管、形态不规则的检出率高于稳定患者(P<0.05)。稳定与不稳定患者的斑块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筛查较佳的检查方法,对制定患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联合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倩 张学昌 谢倩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66例疑似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下,诊断出颈动脉斑块者58例,患者分别接受C...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66例疑似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下,诊断出颈动脉斑块者58例,患者分别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CT血管造影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颈部血管超声和CT血管造影联合诊断下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8.28%、95.45%,均高于单一CT血管造影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8、13.963,P<0.001)。结论为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结合CT血管造影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灵敏度,对于临床后续诊治十分有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造影 诊断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MRI结合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致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13
作者 揭育添 林波淼 +3 位作者 吴莹 谢丽玲 黄裕存 黄胜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结合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共计120例,均...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结合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共计120例,均行MRI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合并VD,分为非VD组(21例)和VD组(99例);治疗前,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将VD组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分别为32例、41例、26例;治疗后,根据疗效将VD组患者分为有效组(89例)和无效组(10例)。比较各组颈动脉超声参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MRI相关参数[脑室和脑裂各项宽度、脑白质扩散系数(ADC)]。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IMT比较情况:非VD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SV、EDV比较情况:非VD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四组患者治疗前脑室、脑裂各项宽度比较情况:非VD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ADC比较情况:非VD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IMT明显小于无效组,PSV、EDV明显大于无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脑室、脑裂各项宽度明显大于无效组,ADC明显小于无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结合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可有效评估老年ACI致VD患者病情程度及疗效,指导临床制定早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超声 老年人
下载PDF
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在老年ACI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宝月 郑瑶 贾琳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入院的86例老年ACI患者。予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 目的探究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入院的86例老年ACI患者。予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视DSA为诊断金标准,比较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诊断价值。结果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P<0.05);而两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颈动脉狭窄评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在老年ACI颈动脉狭窄诊断中价值确切,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 诊断 敏感度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苏娟 贾春花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2年1月在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颈内动脉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判断侧支循...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2年1月在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颈内动脉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判断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在72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造影判断为颈内动脉侧支循环形成42例,占比58.33%;侧支循环未形成30例,占比41.67%。两组的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超声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颈部血管斑块性质超声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判断为侧支循环形成为41例,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62%和1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有效判定颈部血管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可作为预防和诊断脑卒中的重要临床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价值
16
作者 黎礼萍 杨叶 张素妮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ICV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经多普勒超... 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ICV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稳定性(硬斑、扁平斑)、不稳定性(软斑、溃疡斑)斑块情况,根据超声影像,比较两组斑块高发部位及数量。结果两组扁平斑、硬斑、溃疡斑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AS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有效检出CAS斑块,并清晰显示斑块分布情况及组织性状,合理应用这一检查方法对防治ICVD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在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刘丹 张良成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2期23-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在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22年5月选择在镇巴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超声特征。同时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与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在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22年5月选择在镇巴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超声特征。同时所有患者都给予脑血管数字减影检查,记录侧支循环形成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88例患者中,脑血管数字减影判断为侧支循环形成38例(形成组),占43.18%。形成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病程、性别、空腹血糖等与非形成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成组颈部血管超声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非形成组(P<0.05)。形成组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明显低于非形成组(P<0.05)。在88例患者中,颈部血管超声判断为侧支循环形成36例,Kappa=0.907(P<0.001)。颈部血管超声在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11%(35/38)和98.00%(49/50)。结论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伴随有侧支循环形成,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部血管超声在早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闭塞 颈部血管超声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脑颈一体化血管超声技术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王歆赫 朱贤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4-6,共3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查手段应用于脑卒中疾病的诊断。血管超声以无创、实时等特点,在诸多检查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现,本文重点就脑颈一体化血管超声技术在脑卒中疾病的诊断及预测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关键词 脑颈一体化血管超声技术 颈动脉血管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卒中
下载PDF
ABPM、TCD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尤玉娟 葛晓琳 +1 位作者 郭百海 温世斌 《内科》 2018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MCA粥样硬化伴AC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MCA粥样硬化伴AC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ABPM、TCD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全天平均收缩压(24h-m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 SBP)、全天平均脉压(24h-mPP)、白天平均脉压(dm PP)及夜间平均脉压(nm P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晨峰血压异常发生率(66. 25%)明显高于对照组(3. 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研究对象的全天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 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m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双侧的颈动脉收缩时血管直径(CCA-D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双侧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MCA-R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出现率(96. 3%)明显高于对照组(26. 3%),血管内斑块数目> 1个的比例(83. 8%)明显高于对照组(22. 5%),不稳定斑块出现率(71. 3%)明显高于对照组(15. 0%),血流速度异常率(86. 3%)明显高于对照组(1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进行ABPM、TCD、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检查能同时反映出机体的昼夜血压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早期诊断MCA粥样硬化伴AC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诊断 动态血压监测 颈动脉血管超声
下载PDF
关于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景萍 张华斌 +5 位作者 郝立科 王丽娟 李慧芳 王静怡 杨静 郑薇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15-16,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评价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83例,其中中度狭窄27例,重度狭窄29例,颈动脉闭塞27例,均采用脑血管造影以及血管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评价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83例,其中中度狭窄27例,重度狭窄29例,颈动脉闭塞27例,均采用脑血管造影以及血管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率。结果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颈动脉闭塞的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管超声来诊断颈动脉狭窄,在一般情况下可替代脑血管造影,但对于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来说,血管超声诊断方法在敏感性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血管超声 颈动脉狭窄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