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an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of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A case report
1
作者 Wajeehullahi Akilu Yi Feng +4 位作者 Xiao-Xue Zhang Shi-Liang Li Xian-Tao Ma Min Hu Cai C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3期8038-8043,共6页
BACKGROUND 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s a r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also has very littl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it(35%of case study).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ortic arch ... BACKGROUND 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s a r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also has very littl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it(35%of case study).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ortic arch diverticulum.Even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treatment options are limited.CASE SUMMARY We present a case report of a 50-year-old male with KD in the right aortic arch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We conducted a total endovascular repair procedure,which is innovative and will spread more light in the medical world.Our patient has no past medical history and is a non-smoker and non-alcoholic.Patient presented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chest pain and dizziness for six months.Blood tests were done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angiogram of the chest confirmed the diagnosis,illustrating showed a 3.9 cm KD.On Day 1,the CT angiogram showed mild dilatation of the thoracic aorta,adjacent esophagus,trachea was compressed and displaced.Surgery was planned as the treatment modality.Carotid-Subclavian artery bypass an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as conducted.We used prolene 5-0 C1 sutures to precisely anastomose a 6-mm Dacron graft to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Haemostasis was secured and wounds were closed.Protamine was administered and patient was shif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Post-operative,patient responded favorably and was discharged.Regular follow-up is done.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we performed is novel.This will help the cardio-thoracic surgeons a better insight about the full procedures we conducted,thereby bringing more light and better treatment options in managing KD with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Medtronic stent catheter endovascular repair Case report
下载PDF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外科治疗京津冀专家共识
2
作者 杨新宇 +3 位作者 王涛 赵宗茂 赵岩 林云鹏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人群的筛查、危险因素控制、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的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诊断与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李向芹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诊断在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收治的82例椎动脉颅内段盗血样频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TCD与CDFI、螺旋计算机...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诊断在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收治的82例椎动脉颅内段盗血样频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TCD与CDFI、螺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比较TCD与CDFI检查出的SubA盗血程度结果,CDFI检查出的SubA盗血程度与动脉狭窄程度情况,DFI与CTA检查出的SubA狭窄程度及椎动脉病变结果,分析典型病例图片及说明。结果82例椎动脉颅内段盗血样频谱患者TCD与CDFI检查,其中SubA盗血程度为Ⅰ期、Ⅱ期的患者比例较高;82例椎动脉颅内段盗血样频谱患者CDFI检查,SubA不同分期下的盗血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有所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Ⅰ期、Ⅱ期、Ⅲ期),狭窄程度逐渐加重(其中轻度狭窄:SubAⅠ期盗血动脉病变;重度或闭塞:SubAⅡ期、Ⅲ期盗血动脉病变);CDFI与CTA检查对SubA狭窄程度及椎动脉病变的检查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TCD与CDFI联合诊断可有利于评估患者盗血动脉病变分期、狭窄程度以及椎动脉病变情况,且其诊断价值与CTA检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学锋 余恒锡 +4 位作者 谷涌泉 张建 汪忠镐 董宗俊 齐力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目的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10mmHg(1mmHg=0.133kPa),患/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0.64±0.12提高至0.98±0.10(P<0.01)。术后经平均7.1年随访,1年和5年移植血管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4.1%,无中风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其远期通畅率高,尤适用于有良好的手术耐受性并要求高通畅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锁骨下动脉 人工血管 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雯 刘雪梅 +2 位作者 黄玮 刘星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者共5356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者共5356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标化年龄和性别后,研究人群中右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高收缩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吸烟是右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922、2.541、1.942、1.326、1.500、1.231);男性、高龄、高收缩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吸烟是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37、1.798、1.459、1.375、1.322、1.227)。结论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1.4%。右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收缩压、胆固醇、空腹血糖和吸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动脉斑块
下载PDF
309例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淮 李治安 勇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50岁以上309例受检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率年龄趋势。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9例50~85岁受检者双侧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进行扫查,观察斑块的发生... 目的:通过对50岁以上309例受检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率年龄趋势。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9例50~85岁受检者双侧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进行扫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1.50~59岁年龄组斑块发生率为71.2%,60~69岁年龄组斑块发生率为89.2%,70~79岁年龄组斑块发生率为94.2%,>80岁年龄组斑块发生率为94.1%。2.斑块发生部位:颈总动脉分叉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中段及颈外动脉的硬斑、软斑及混合斑发生率有明显差别。3.男性斑块发生率87.1%。女性斑块发生率89.9%。经检验,χ2=0.612,P=0.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也增加;颈总动脉分叉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起始处为斑块好发部位;5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斑块 右锁骨下动脉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孔丽娟 惠品晶 +3 位作者 丁亚芳 刘曼 张白 胡春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791-179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健侧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颈动脉超声诊断并经CT血管成像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SSS者152例为研究组,将152例SSS患者分为Ⅰ型即隐匿型盗血者47例,Ⅱ...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健侧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颈动脉超声诊断并经CT血管成像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SSS者152例为研究组,将152例SSS患者分为Ⅰ型即隐匿型盗血者47例,Ⅱ型即部分型盗血者60例和Ⅲ型即完全型盗血者45例,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者46例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盗血类型患者健侧VA的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中3种类型SSS健侧VA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Ⅰ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Ⅲ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盗血类型的健侧VA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随盗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SSS患者健侧VA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用于初步评估锁骨下动脉病变及其VA-VA盗血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
下载PDF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8
作者 贡鸣 张宏家 +5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郑铁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 支架象鼻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合并“烟囱”支架置入术后内漏情况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力民 王晓明 +3 位作者 李晓召 闫瑞 杨鹏伟 闫继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病变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置入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合并"烟囱"支架处理受累的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时,术中发生内漏的情况及其与病变位置之间的关系、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病变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置入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合并"烟囱"支架处理受累的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时,术中发生内漏的情况及其与病变位置之间的关系、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9至2015-07我院收治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病变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患者32例,采用置入覆膜支架行TEVAR合并"烟囱"支架治疗,观察术后即刻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显影、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内漏情况,并术后随访3-46个月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内漏情况。结果:32例患者TEVAR合并"烟囱"支架均成功。术后即刻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均显影良好,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主动脉弓发生内漏7例,其中病变位于主动脉弓大弯侧6例,病变位于主动脉弓小弯侧1例。术后随访3-46个月,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烟囱"支架内血流通畅,7例发生内漏患者中5例内漏逐渐减小、消失,2例持续存在。结论: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病变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烟囱"支架可延长锚定区并保持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更为安全地拓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达到微创、安全、有效的目的,但当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大弯侧时,"烟囱"支架可能增加内漏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烟囱”支架
下载PDF
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王拓一 +2 位作者 何冬若 王余广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CCA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CCA闭塞性病变血流代偿模式。结果新发脑梗死10例(47.6%),其中前循环脑梗死6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前、后循环均...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CCA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CCA闭塞性病变血流代偿模式。结果新发脑梗死10例(47.6%),其中前循环脑梗死6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前、后循环均发现脑梗死2例。Ⅰ类启动颈内动脉窃血14例(66.7%),Ⅱ类未启动颈内动脉窃血7例(33.3%)。其中,ⅠA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分支12例(85.7%),ⅠB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ⅠAB型颈外动脉供血同时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及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新发脑梗死中,ⅠA型多见(80%),无ⅠB及ⅠAB型,Ⅱ类2例(20%),ⅠA型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比例与ⅠB型、ⅠAB型和Ⅱ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A闭塞性病变不同血流代偿模式与脑梗死是相关的,故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对客观分析脑梗死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侧支循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脑梗死
下载PDF
右锁骨下动脉超声联合血脂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玲 仲伟 +3 位作者 李强 包婕 胡粟 胡春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分析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改变、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相关性,探讨其联合应用预测C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右锁骨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患者。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目的分析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改变、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相关性,探讨其联合应用预测C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右锁骨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患者。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CCT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以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分叉处超声下内-中膜厚度(IMT)评估颈部血管病变。对比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3组的血脂水平,评估右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超声和血脂预测CA的效能。结果(1)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前者相关性更高(r=0.636,P<0.01;r=0.462,P<0.01);右锁骨下动脉IMT预测CA的效能略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64.5%;77.5%、60.0%);(2)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更明显,3组血浆指标中三酰甘油的差异相对较显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更显著(r=-0.151);(3)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应用预测CA的效能显著高于单独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66.7%;78.3%,64.5%;64.5%,55.5%)。结论右锁骨下动脉IMT较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更有利于预测CA,右锁骨下动脉IMT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胆固醇 HDL
下载PDF
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对脑部供血及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郗二平 王荣平 +5 位作者 殷桂林 张晓明 朱水波 刘勇 夏峰 朱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对脑部供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本实验采用3-...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对脑部供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本实验采用3-0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超声下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并同时造影观察脑侧支循环情况及对脑功能影响。结果模型组脑组织血流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阻断两动脉后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增快、血管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减小、血流量(blood flow velocity,BFV)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则无明显差异,侧支循环开放通畅,脑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部血供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在覆盖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侧支循环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闭塞复杂型病变腔内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亚军 王迪 +5 位作者 赵卫东 王智伟 米娜 周天宝 张建 张伏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261-3264,共4页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闭塞复杂型病变的治疗结果,研究锁骨下动脉病变特点与外科治疗策略的关系。方法统计188例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性闭塞患者资料,探讨锁骨下动脉复杂病变特点与治疗成功率关系及右侧病变采取脑保护伞等。结果患者治疗总...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闭塞复杂型病变的治疗结果,研究锁骨下动脉病变特点与外科治疗策略的关系。方法统计188例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性闭塞患者资料,探讨锁骨下动脉复杂病变特点与治疗成功率关系及右侧病变采取脑保护伞等。结果患者治疗总成功率为70.75%,左侧成功率为76.36%,右侧成功率为50.0%。12个月的通畅率是98.2%,3年为91.2%,5年为83.8%。病变长度与腔内治疗成功率有关(χ^2=4.89,P<0.05)。且长段病变(>3 cm)治疗成功率降低(χ^2=21.27,P<0.05);病变形态与腔内治疗成功率有关(χ^2=11.01,P<0.05),处理右侧闭塞病变应用颈动脉保护伞可防止脑栓塞。结论闭塞较短、位置及形态较好的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而长段及严重钙化的起始部病变,旁路手术优先选择,腔内处理右侧闭塞病变应用颈动脉保护伞预防脑栓塞的方案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闭塞病变 腔内治疗 颈动脉保护伞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银荣 付晓宏 徐天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即锁骨下动脉有向其管腔内突出膜样结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患者213例,观察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发生的位置、长度、厚度、突向管腔内膜样结...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即锁骨下动脉有向其管腔内突出膜样结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患者213例,观察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发生的位置、长度、厚度、突向管腔内膜样结构中膜的长轴与锁骨下动脉长轴形成的夹角,以及蹼样改变对应部位有无斑块及是否造成管腔狭窄、盗血及其程度,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特征。结果213例患者共发现217处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其中发生于右侧195处(89.9%),左侧22处(10.1%);蹼样改变长度1.2~8.6 mm,厚度0.5~1.9 mm。突向管腔内膜样结构中膜的长轴与锁骨下动脉长轴形成的夹角中,直角17个、钝角181个、平角19个。蹼样改变对应部位不伴有斑块97处,伴有斑块120处。蹼样改变造成管腔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3处;蹼样改变与斑块共同造成管腔轻度狭窄65处,中度狭窄11处,重度狭窄2处;78处无管腔狭窄。蹼样改变造成隐匿盗血15处,部分盗血6处;196处无盗血。结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蹼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静 李燕 +2 位作者 周静 曾燕荣 王巨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后续简称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准,统计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同时评价其诊断价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颈动脉检查结果中,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一致52例,符合率83.87%;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中,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一致50例,符合率80.65%。超声诊断颈动脉血管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4%、98.18%、80.00%、94.74%,中度狭窄分别为71.43%、95.83%、83.33%、92.00%,重度狭窄分别为92.00%、86.498%、82.148%、94.128%,闭塞分别为93.33%、95.74%、87.50%、97.83%;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血管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1.49%、71.43%、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40.00%、98.25%、66.67%、94.92%,重度狭窄分别为50.00%、100.00%、100.00%、98.36%,闭塞均为100.00%。结论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脑血管病患者 颈动脉 锁骨下动脉 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玲麟 李强 +2 位作者 汪玲 俞明明 胡春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25-828,共4页
目的以颈动脉球部内膜厚度为对照,评估右锁骨下动脉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确诊为CAD患者的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 目的以颈动脉球部内膜厚度为对照,评估右锁骨下动脉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确诊为CAD患者的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图像资料。CCTA病变程度使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颈部血管病变使用超声下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测量点为双侧颈动脉球部和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分析CAD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并以颈动脉球部IMT值(取双侧平均值)为对照,评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值与冠状动脉Geni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球部IMT增厚,其中发生在右侧颈动脉球部43例,左侧40例,双侧40例。37例患者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端IMT增厚,IMT增厚的发生率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起端(分别为100%和90.70%),但IMT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右锁骨下动脉>双侧颈动脉球部(r分别为0.83和0.67)。结论CAD患者的右锁骨下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低于颈动脉球部,但其与冠脉Genisini积分有较高的相关性,高于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IMT是CAD较好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右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球部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胸主动脉病变覆膜支架并“烟囱”技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开凯 魏民新 +1 位作者 付强 王赞鑫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烟囱”技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2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B型夹层11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瘤1例,穿...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烟囱”技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2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B型夹层11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瘤1例,穿透性溃疡7例),18例病变位于LSA开口远侧,距LSA锚定区<15 mm,3例病变破口位于LSA与LCCA之间。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LSA或LCCA“烟囱”技术治疗,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评价支架内漏、LSA或LCCA显影等。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地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烟囱”支架同时分别植入在LSA 18例,LCCA 3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术后随访1~38个月,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未发现Ⅰ型内漏,“烟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烟囱”技术可延长锚定区并保持LSA或LCCA通畅,更为安全地拓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达到了微创、安全、有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支架 烟囱技术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海峰 李韶 +1 位作者 李晓凤 陈嘉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1-713,共3页
目的以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ub 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并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 目的以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ub 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并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收集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支架植入资料、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11/3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支架长度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ISR与吸烟、糖尿病、支架长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可以作为ISR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支架植入术后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沅芮 欧阳晨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97-100,共4页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1.9%。其常见症状为上肢缺血、头晕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常被忽视。现分别介绍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五种常见诊断方法(无创四肢...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1.9%。其常见症状为上肢缺血、头晕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常被忽视。现分别介绍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五种常见诊断方法(无创四肢动脉血压、双功能超声、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洪明 彭红梅 +1 位作者 张东威 陈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1151-1157,共7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该处发生血管狭窄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的血流动力学原因。方法:采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提供的CT数据,应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20.0将患者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该处发生血管狭窄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的血流动力学原因。方法:采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提供的CT数据,应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20.0将患者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经过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后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4.5中。计算和分析不同血液入口速度的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在血液入口速度不同的情况下,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的血液流场分布、血液压力分布和血管壁面切应力分布有显著变化。在血液入口速度增大时,锁骨下动脉分叉处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血液流速快、血管壁压力大,颈总动脉内侧血管壁面切应力大,但锁骨下动脉分叉处和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壁面切应力数值和变化幅度小,属于低切应力区。结论:通过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分叉处易发生粥样斑块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血流动力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椎动脉 医学建模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