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3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璐 徐开寿 +2 位作者 邱晒红 靳晓坤 麦坚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进行UEFT评分,评分结果由不参与评价的作者最后进行汇总统计,患侧、健侧上肢均进行UEFT测试。把UEFT抓握、捏、放置、旋转、书写五个功能区分数以及试验总分共6部分分数单独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分别检验UEFT患侧、健侧上肢的评价者间信度(组间信度)。结果:UEFT在患侧和健侧上肢水平都有较高的评价者间信度(患侧上肢的ICC值=0.921—0.976;健侧上肢的ICC值=0.926—0.973),且95%可信区间集中(P<0.001)。结论:UEFT用于评定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上肢功能测试时具有较好的评价者间信度。同时,UEFT具有使用简便、实用、准确的优点,为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诊断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 信度 痉挛型 偏瘫 儿童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欣欣 张玲玲 +5 位作者 刘婉 刘莉 杨永超 高润 朱慧敏 张传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tDCS 慢性期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连接 偏瘫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上肢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奕鹏 侯甜 +7 位作者 张雪 陈铖 王若兰 邱铸 黄君超 胡师予 孙娇龙 张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头针联合FES组、FES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20例。给予5次/周,连续...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头针联合FES组、FES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20例。给予5次/周,连续4周的干预。比较三组在干预第2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随访时的上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及Brunnstrom分期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1)三组一般资料及结局指标治疗前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及出院4周进行随访时,FMA-UE评分:头针联合FES组较FES组、常规康复组在FMA-UE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三组间Wolf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在干预后及随访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上肢FES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上肢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康复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玉珊 朱小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下的康复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康复干预。2组患者均在院内进行为期1个...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下的康复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康复干预。2组患者均在院内进行为期1个月的康复训练,院外监督患者继续进行2个月的康复训练并线上汇报每日康复训练情况,共连续干预3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及上肢Wolf(沃尔夫)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显著[FMA:(25.91±4.42)分比(29.37±4.58)分,t=4.140,P<0.05;WMFT:(30.42±3.56)分比(34.29±4.05)分,t=5.466,P<0.05]。干预后2组患者FCA及BBS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分值增加幅度更显著[FCA评分:(50.08±8.21)分比(57.63±8.58)分,t=4.842,P<0.05;BBS评分:(31.98±5.36)分比(37.41±5.79)分,t=5.241,P<0.05]。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分值变化幅度更显著[NIHSS评分:(9.60±1.73)分比(6.83±1.55)分,t=9.082,P<0.05;ADL评分:(75.33±5.56)分比(80.74±5.82)分,t=5.119,P<0.05]。干预后2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值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2%)与对照组(18.97%)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康复干预有效改善了老年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IMB模型 老年 上肢功能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Bobath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奚娟 乔娇娇 陈璐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Bobath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 目的 探讨Bobath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同时联合Bobath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对比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定量表(SHSS)评分及患侧上肢Ashworth分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均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S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中不同Ashworth分级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shworth分级0~Ⅰ+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SHS患者实施Bobath康复训练可提高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可改善患者患侧上肢痉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Bobath康复训练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辉 刘威 +3 位作者 李欣怡 汤利波 刘泰源 刘忠良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肢腕伸肌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s)评分、肌电生物反馈(EMG)波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s评分、EMG波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功能达到IV级及以上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上肢功能 偏瘫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渐进式康复训练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艳霞 关琪 +2 位作者 梁金兴 林冰莹 罗小茶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分析渐进式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将奇数号纳入对照组,偶数号纳入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目的:分析渐进式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将奇数号纳入对照组,偶数号纳入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开展渐进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肩关节活动度、运动耐力、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恢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运动耐力指标、FACT-B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护理前,运动距离长于护理前,心率恢复时间、最大心率时间短于护理前,FACT-B各项评分及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运动距离长于对照组,心率恢复时间、最大心率时间短于对照组,FACT-B各项评分及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开展渐进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还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康复训练 乳腺癌手术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肩关节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小切口原位松解术对腕管综合征病人手术指征、神经传导速度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戴琰琨 解学关 +5 位作者 刘畅 丁明胜 王禹苏 李霞 胡浩 黄旭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原位松解术对腕管综合征(CTS)病人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CTS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小切口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原位松解术对腕管综合征(CTS)病人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CTS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收集CTS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上肢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S病人切口长度为(1.65±0.29)cm、开关切口时间为(4.85±1.02)分钟、住院时间为(3.24±0.62)天、术中出血量为(17.88±3.53)ml、术后1天VAS评分为(3.03±0.56)分,对照组分别为(4.02±0.81)cm、(10.06±2.28)分钟、(7.11±1.34)天、(24.37±5.27)ml和(4.04±0.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S病人的拇指-腕感觉传导速度为(46.05±8.39)m/s、中指-腕感觉传导速度为(45.05±8.95)m/s、大鱼际肌-腕运动传导速度为(53.94±11.47)m/s、FIM自理能力评分为(34.38±7.22)分、FMA上肢评分为(34.23±7.25)分,对照组分别为(41.86±8.22)m/s、(40.88±8.28)m/s、(49.05±10.01)m/s、(27.81±6.01)分、(41.05±9.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CTS病人可改善病人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原位松解术 传统腕管松解术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速度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9
作者 王欣欣 孙超 +12 位作者 黎爽 郑涵絮 顾国燕 宋晓朵 于海艳 尹咏梅 吴海虹 田欣 管月红 尚云霄 赵爽 黄富表 马迎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的双侧上肢功能,了解动静脉内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内瘘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的双侧上肢功能,了解动静脉内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内瘘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资料、握力、关节活动度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等上肢功能指标。内瘘侧及非内瘘侧上肢功能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握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MHD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56.7%),年龄(59.63±10.60)岁,中位透析龄62.50(24.00,113.00)月。患者非内瘘侧握力高于内瘘侧握力(t=-5.133,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MHD患者内瘘侧握力与血肌酐(β=0.353,P<0.001)、认知功能评分(β=0.223,P=0.006)呈正相关,与尿素清除指数(Kt/V)呈负相关(β=-0.235,P=0.007),男性握力大于女性(β=-0.253,P=0.004)。非内瘘侧腕关节尺偏的角度大于内瘘侧(t=-2.814,P=0.006)。在STEF各项操作中,内瘘侧在大球(t=2.327,P=0.021)、大圆片(t=2.472,P=0.015)、布(t=2.688,P=0.008)项目中操作时间长于无内瘘侧。结论MHD患者内瘘侧握力、关节活动度及灵活性均存在下降,影响内瘘侧握力的因素包括性别、血肌酐、Kt/V和认知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上肢功能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功能锻炼衣在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雯雯 许丽琴 邱雯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衣在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6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骨科创伤中心收治的60例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衣在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6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骨科创伤中心收治的60例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术后第1天穿带卡通图案可拆卸计数球体,显示屏可计数、带播报器的印有卡通人物形象的衣服(功能锻炼衣)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次,每次100下,为期3个月。对照组穿普通衣物在相同时间进行传统握力球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肘关节、尺桡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术后2周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上肢骨折相关并发症情况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上肢骨折后术后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卡通计数球,球体可计数可拆卸的功能锻炼衣能提高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长满意度,减轻学龄前期上肢骨折患儿术后上肢的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期 上肢骨折 儿童 功能锻炼 护理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金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杨骏 陈瑞全 朱宗俊 汪林英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针刺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岩 葛冬冬 +4 位作者 刘蓓蓓 于晓东 田壮 周琪 许雷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1期674-677,共4页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接受物理因子与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肌力训练,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接受物理因子与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肌力训练,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导向性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定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CMS总分及疼痛、功能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肌力4个分项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CMS总分及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评分3个分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功能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肩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志伟 何雷 +2 位作者 张磊 刘宝林 黄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4期2390-2394,共5页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区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6例中...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区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7.94±6.16)岁,病程(27.25±9.49)个月;对照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46.73±5.14)岁,病程(26.02±7.58)个月。试验组采用毫针速刺法治疗,针对颈项部软组织损伤部位予以穿透性松解刺激,隔日1次,并与推拿治疗交替进行,各治疗6次;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隔1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结束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1 d比较,治疗结束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均升高[试验组(14.93±2.74)分比(9.70±2.45)分,对照组(12.70±2.93)分比(9.40±2.01)分],NDI评分均降低[试验组(15.92±4.21)分比(38.19±5.86)分,对照组(25.46±3.84)分比(36.76±7.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各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5.23±1.89)分比(3.30±1.25)分,NDI评分(22.27±4.67)分比(11.30±3.97)分,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33/36)比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P=0.032)。结论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治疗能够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并实现对上肢功能的良性调节,降低疾病对生活能力的影响,相对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毫针速刺法 肌筋膜松解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康复指导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宋亚楠 翟清华 汪丹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康复指导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20-04—2023-06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康复指导方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康复指导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20-04—2023-06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康复指导方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康复指导。术后第1周和出院后3个月时测量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同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量表评估功能锻炼依从性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时2组患者的术侧肩关节活动度、锻炼依从性和Con-stant-Murley评分、FACT-B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术后第1周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康复指导能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锻炼依从性,减少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医护一体化康复指导 肩关节运动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探讨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颜雅红 陈丽芬 +1 位作者 沈良盛 李选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以常规的康复指导,研究组实施以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 目的观察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以常规的康复指导,研究组实施以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患侧肢体后各方向活动度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58.96±13.55)、(56.36±2.77)、(89.05±10.96)、(88.34±2.95)、(58.76±2.95)、(162.34±10.18)°,与对照组的(147.10±10.96)、(49.00±3.62)、(83.75±7.36)、(81.02±3.11)、(54.34±2.76)、(156.84±12.43)°相比更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2.58±6.61)、(91.15±3.99)、(94.43±3.11)、(92.26±3.42)分,高于对照组的(48.17±5.62)、(87.02±4.74)、(89.43±4.11)、(87.08±4.03)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开展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可改善患侧肢体的上肢各方向活动度,提升术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康复训练 预见性干预 康复干预 乳腺癌术后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不同治疗时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16
作者 彭源 张熙斌 +7 位作者 梅伟文 吕艺宸 赵悦涵 潘瑶 张爱华 周洪雨 王奎 王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6-1442,共7页
目的:以非受累侧前运动皮质区(premotor cortex,PMC)为刺激靶点,比较不同治疗时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 目的:以非受累侧前运动皮质区(premotor cortex,PMC)为刺激靶点,比较不同治疗时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到6周rTMS组、4周rTMS组和2周r TMS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5例。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和Wolf运动功能评分(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进行行为学评定,另外以非受累侧PMC为种子点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rTMS组的FMA-UE和WMFT的评分与4周及6周rTMS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4周rTMS组的FMA-UE和WMFT的评分与6周rTMS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受累侧PMC区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显示,rTMS治疗后非受累侧PMC与同侧中央前回、对侧颞中回和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以非受累侧半球PMC为靶点的低频rTMS治疗可有效促进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与2周rTMS干预和6周rTMS干预相比,4周rTMS干预具有最佳的时间-效益比,这可能与其增强双侧半球间、非受累半球内皮质-皮质间的功能连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前运动皮质区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7
作者 方芳 戴志强 +3 位作者 张社敏 曹宁 谢亚丽 谢佳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患者采取体感模拟训练+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29.83±4.16)分、(62.48±8.74)分,对照组分别为(30.27±5.03)分、(63.14±9.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42.69±5.56)分、(78.15±7.36)分,对照组分别为(36.47±4.69)分、(70.24±8.56)分;治疗后,2组FMA评分、STE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MBI评分为(59.67±8.09)分,对照组为(60.25±9.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为(75.17±7.65)分,对照组为(68.24±7.23)分;治疗后2组MBI评分各项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9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3.21±1.02)μV、(8.88±1.23)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3±0.26)μV、(22.54±2.23)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11±1.13)μV、(10.16±0.90)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8±0.29)μV、(22.61±2.28)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4.28±1.12)μV、(10.21±0.96)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2.38±0.41)μV、(19.87±2.36)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65±1.08)μV、(9.65±1.29)ms,N20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1.82±0.30)μV、(21.02±2.49)ms;2组N9和N2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N9和N20的潜伏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加强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血肿清除术 上肢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 体感模拟训练
下载PDF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刘巧云 王斌 +3 位作者 杨柳 董新春 孙龚卫 赵新鹏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目的: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患/健侧肱三头肌和伸腕肌群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比值、手部精细化动作及上肢功能Carroll评分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通用组合评分对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FMA-UE评分、患/健侧肱三头肌RMS比值、患/健侧伸腕肌群RMS比值、Carroll评分分别为(30.93±7.37)分、0.19±0.02、0.17±0.03、(64.36±4.69)分,观察组分别为(39.66±9.66)分、0.20±0.01、0.20±0.02、(72.23±6.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ICF通用组合评分(14.43±1.40)分,观察组为(11.60±1.90)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技术能有效促进了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反复促通疗法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陈露 华隽 俞青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35-939,共5页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A给予FES治疗,对照组B给予SET治疗,实验组给予SET联合FES治疗。4周后,比较3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肩手肌群平均肌电值(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runnstrom V期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UE评分、MBI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VAS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角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治疗后实验组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平均肌电值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结论SET联合FES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升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悬吊训练 功能电刺激 上肢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明 王斌 +2 位作者 贾凡 陈杰 唐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6,共6页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电图、脑机接口、上肢、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外骨骼”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computer assistance、upper limb、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xoskelet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2年。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被证明可以产生常规治疗无法实现的效果,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但是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释清楚。同时从脑机接口系统采集患者脑电信号的角度来看,准确地解码上肢运动的所有自由度以提供灵活和自然的控制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恢复的特定神经机制,并确定脑机接口与外接设备相结合等康复方案,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脑电图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