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肥配施γ-PGA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国庆 隋晓青 +3 位作者 杨静 吉尔尔格 张博 张勇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6-1284,共9页
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锰肥配施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处理,对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单穗小花... 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锰肥配施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处理,对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单穗小花数、单穗种子数、单株小穗数、单株种子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在内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别提升2.94%~16.47%,,6.86%~16.67%,,8.26%~31.39%,,44.98%~67.37%,,8.40%~12.47%和19.61%~27.98%,其中种子产量最高为623.97 kg·hm^(-2)。锰肥配施γ-PGA后无芒雀麦叶片内SPAD值升高,保证其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积累更多有机物质,在源、库器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发生积累转移,优先保证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基于综合评价表明,在无芒雀麦初花期喷施0.05%Mn+1.5%γ-PGA,能够有效提高无芒雀麦的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锰肥 Γ-聚谷氨酸 产量构成因子 种子产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区不同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种子产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慢 秦燕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吴雨涵 起惠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B10外,其余材料2年间的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14的两年累计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8314.99 kg/hm^(2)。从无芒雀麦各材料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有效分蘖、单序籽粒重和小穗宽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有效分蘖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性最大,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无芒雀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综合以上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种子活力,以B14、B13和B10,3份无芒雀麦资源总体表现较好,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子产量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乌力塔 陈肃 +5 位作者 胡梦洁 涂哈迪 寇文慧 刘洋 张小林 肖燕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8-123,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的效果。以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为试验原料,按鲜重质量比10∶0、8∶2、7∶3、6∶4、4∶6、3∶7、2∶8、0∶10混合青贮,每个... 试验旨在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的效果。以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为试验原料,按鲜重质量比10∶0、8∶2、7∶3、6∶4、4∶6、3∶7、2∶8、0∶10混合青贮,每个处理3个重复,贮存60 d后,检验分析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通过V-Score评分系统对发酵品质进行打分,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对8组混合青贮的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两种饲草的最佳混合比例。结果显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合比例为6∶4时青贮的效果最佳,pH值和氨态氮(NH_3-N)含量最低,粗蛋白(CP)和乳酸(LA)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合青贮的效果优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单贮,混合青贮相比单贮更能够充分发挥各青贮原料的优点,可更好地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的比例为6∶4时混合青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不同比例 混合青贮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下载PDF
叶面喷施微肥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4
作者 石国庆 吉尔尔格 +6 位作者 隋晓青 杨静 张勇娟 王鑫尧 刘毅 乌兰 张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共11页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喷施3种微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具体而言,与对照相比,抽穗期喷施0.25%B肥的花序最长(增幅13.89%),抽穗期喷施0.05%B肥的单穗小花数最多(增幅10.84%),孕穗期喷施0.05%Mn肥的单株小穗数最多(增幅23.07%),初花期喷施0.05%Mn肥的单穗种子数(增幅29.50%)、千粒重(增幅17.14%)和种子产量最高(增幅23.42%)。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微肥的施肥方案为:无芒雀麦制种田可选择在初花期喷施Mn肥,喷施浓度控制在0.05%时对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微肥 叶面喷施 产量构成因子 种子产量
下载PDF
氮水平和丛枝菌根真菌对无芒雀麦生长指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吉尔尔格 隋晓青 +7 位作者 石国庆 王鑫尧 杨静 孙凌子寅 刘沂欣 周一凡 郎梦卿 武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07-3515,共9页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无芒雀麦生长指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Wusu No.1’)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氮水平,在同一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分别...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无芒雀麦生长指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Wusu No.1’)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氮水平,在同一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分别对无芒雀麦的花序长、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接种AMF可显著促进无芒雀麦的生长和提高种子产量,不同氮水平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无芒雀麦花序长、茎粗、叶宽、叶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在160 kg·hm^(-2)氮水平下的土壤灭菌后接种AMF处理的每花序小穗数和每小穗种子数最多,分别提高了36.98%和42.85%,在160 kg·hm^(-2)氮水平下的土壤不灭菌接种AMF处理的每小穗小花数、每生殖枝种子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最多,分别提高了52.72%,67.78%,14.35%和41.81%,其中种子产量最高为435.55 kg·hm^(-2)。基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N 2TM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无芒雀麦 氮水平 种子产量 生长指标
下载PDF
基于GBS测序对无芒雀麦资源群体的解析
6
作者 孙雪 孙强 +3 位作者 周乐 朝木力嘎 孙宇阳 张延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9-1160,共12页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是一种重要的牧草,但目前还缺乏从分子水平对于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的解析。本研究基于GBS测序技术,对采自不同区域的67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无芒雀麦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是一种重要的牧草,但目前还缺乏从分子水平对于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的解析。本研究基于GBS测序技术,对采自不同区域的67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无芒雀麦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比较21个表型指标变异特征,变异系数为12.67%~54.17%。2)基于表型特征将67份材料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Ⅱ和Ⅲ均为单一材料,分别为N06(新疆)、M09(内蒙古)和QG07(甘肃)。类群Ⅳ包含64份材料,各地区均有。基于SNP位点信息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将67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N08,属于新疆北部山地;类群Ⅱ为5份亲缘关系密切的疆外区域种质;类群Ⅲ为39份与其他类群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组成;类群Ⅳ由22份新疆区域种质组成。两种方法对材料的划分具有相似性。3)根据GBS测序序列,发现SNP的变异类型主要为碱基转换,且转换占比高于颠换,转换占76.02%,颠换占23.98%。4)基于不同材料SNP的分布特征,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无芒雀麦材料划分为两个类群,类群Ⅰ主要来自于新疆,类群Ⅱ包含全国各地材料,67份材料存在群体结构。以上结果为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关联分析、系统分类及品种选育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简化基因组测序 种质资源 群体结构 亲缘关系 表型性状
下载PDF
不同叶色无芒雀麦光合特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朝木力嘎 孙宇阳 +2 位作者 宋冰 张延辉 孙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17-3424,共8页
本文探究不同叶色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表型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关系,选取两种叶色的无芒雀麦,测定其表型性状及光合特性参数,并对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无芒雀麦材料中表型性状和光合... 本文探究不同叶色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表型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关系,选取两种叶色的无芒雀麦,测定其表型性状及光合特性参数,并对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无芒雀麦材料中表型性状和光合参数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深绿色材料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该指标与叶长、叶宽、穗长与茎叶比显著正相关(P<0.05),其胞间CO_(2)浓度与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均高于浅绿色无芒雀麦;浅绿色材料的叶长、叶宽、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偏低,但其蒸腾速率较低,水蒸气压亏缺较高,进一步说明叶色与光合作用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隶属函数法对6种材料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WL-52>WL-33>WL-04>YS-03>WL-57>WL-42。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表型性状与光合特性之间关系,为无芒雀麦资源的光合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筛选高光效无芒雀麦优异种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叶色 表型性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14份无芒雀麦种质农艺性状与生产性能的比较及综合评价
8
作者 于爱萍 蒋昂辰 +1 位作者 张浩浩 陈爱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05-3214,共10页
本研究以13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gss.)为研究对象,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对照,对其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对14份无芒雀麦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与对照相比,13份无芒雀麦... 本研究以13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gss.)为研究对象,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对照,对其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对14份无芒雀麦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与对照相比,13份无芒雀麦在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株高、茎粗随种植年份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茎节数、倒二叶宽呈递减趋势,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5.70%~17.56%之间,其中倒二叶宽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而提高,两年累积干草产量最高的是材料X3,产量为29044.92 kg·hm^(-2)。在2023年,有6份材料的粗蛋白含量超过了2022年,14份无芒雀麦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均低于2022年。通过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发现材料X2的加权关联度最高,其可作为选育适宜新疆地区生长的优良无芒雀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农艺性状 草产量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石墨烯添加对无芒雀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9
作者 牧仁 乔俊 +3 位作者 王丹阳 安景源 刘雅婧 李新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43,共11页
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 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浇灌不同浓度石墨烯,于出苗后第45 d、75 d和100 d测定牧草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石墨烯添加可以促进无芒雀麦生长,无芒雀麦基径、叶宽和叶长分别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12.32%、39.33%和13.10%(P<0.05);无芒雀麦总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分别增加44.28%和47.91%(P<0.05)。(2)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2.99%和12.97%(P<0.05),土壤速效钾在C4处理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4.26%(P<0.05)。(3)经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指标简化为5个相对独立的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4.257%,总生物量干重贡献最大;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石墨烯浓度分为3类,其中50 mg/L处理效果最好。适量石墨烯添加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无芒雀麦生长,但高浓度石墨烯添加将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人工草地 无芒雀麦 土壤养分 综合分析
下载PDF
不同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10
作者 于爱萍 韩喆 +2 位作者 隋晓青 张晶 陈爱萍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能力,本研究以‘乌苏一号’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置NaCl浓度为150 mmol/L,采用水引发、不同浓度褪黑素(MT)引发、不同浓度PEG-6000引发和蛭石引发,筛选出适宜盐胁迫下... 为探究盐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能力,本研究以‘乌苏一号’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置NaCl浓度为150 mmol/L,采用水引发、不同浓度褪黑素(MT)引发、不同浓度PEG-6000引发和蛭石引发,筛选出适宜盐胁迫下提高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引发剂。结果表明,对无芒雀麦种子进行引发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被提高,仅50μmol/L MT引发、蛭石引发缩短了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经隶属函数分析得出,50μmol/L MT引发无芒雀麦种子效果最佳,与ck相比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了42%、发芽势提高了40%、发芽指数提高了19、活力指数提高了83,其次为蛭石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乌苏一号’无芒雀麦 引发处理 种子萌发
下载PDF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永亮 郑春芳 胡自治 《草原与草坪》 CAS 2004年第4期33-38,共6页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地区 carton无芒雀麦 草原2号杂花苜蓿 混播草地 施肥 种间竞争
下载PDF
无芒雀麦秸秆酚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抑制作用研究
12
作者 梁欣 朱鹏翔 +3 位作者 陆泰良 李海炎 梁瑞郑 万保雄 《南方园艺》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禾本植物秸秆酚酸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Xanthomonasarboricolapv.pruni,Xap)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开发生物源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药物提供参考。本文以无芒雀麦、狗尾草和巨菌草3种禾本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NaOH浓度、固液比、提取... 为探究禾本植物秸秆酚酸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Xanthomonasarboricolapv.pruni,Xap)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开发生物源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药物提供参考。本文以无芒雀麦、狗尾草和巨菌草3种禾本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NaOH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提取量的影响,并测定经硅胶柱色谱纯化后的秸秆酚酸对Xap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秸秆酚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为0.5mol/L,固液比为1:30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h。3种禾本植物秸秆酚酸中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无芒雀麦>巨菌草>狗尾草,其中无芒雀麦秸秆酚酸中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含量为2.82和7.47mg/g,秸秆酚酸纯化物(PSPA)中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含量分别为259.6和694.2mg/g。PSPA、阿魏酸、对香豆酸和土霉素在浓度均为2.0mg/mL时对Xap抑制圈大小分别为13.5、11.0、14.8和14.5mm,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25.0.50.0.0625和0.125mg/mL。综上所述,无芒雀麦比狗尾草和巨菌草适合用来制备秸秆酚酸;无芒雀麦PSPA对Xap有较好抑菌活性,其主要成分对香豆酸起重要抑菌作用,2.0mg/mL时抑菌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土霉素。无芒雀麦PSPA和对香豆酸是潜在的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药剂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秸秆酚酸 桃细菌性穿孔病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无芒雀麦与披碱草的优质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
13
作者 牙力坤·托合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057-060,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无芒雀麦与披碱草两种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策略。通过详细介绍无芒雀麦与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综合利用途径,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本文总结... 本文旨在探讨无芒雀麦与披碱草两种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策略。通过详细介绍无芒雀麦与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综合利用途径,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本文总结了两种牧草在土壤适应性、施肥管理、播种技术、收割利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促进其在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推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披碱草 栽培技术 综合利用 技术推广 畜牧业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84
14
作者 胡生荣 高永 +2 位作者 武飞 米志英 张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3-520,共8页
在实验室中对两种无芒雀麦本地种(Bromus inermis cv.Xilinguole)和引进种(Bromus stamineus)种子在浓度为0.5%、1.0%、1.5%的Na2SO4、NaCl和MgCl23种单盐胁迫下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以上3种盐胁迫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 在实验室中对两种无芒雀麦本地种(Bromus inermis cv.Xilinguole)和引进种(Bromus stamineus)种子在浓度为0.5%、1.0%、1.5%的Na2SO4、NaCl和MgCl23种单盐胁迫下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以上3种盐胁迫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两种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盐害率升高,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且其发芽过程延长;在3种盐中,NaCl的胁迫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大,其中浓度为1.0%NaCl的胁迫对引进种和本地种无芒雀麦发芽率的抑制分别达到了68.67%和14%,在浓度为1.5%的NaCl胁迫下两种供试植物的发芽率均为零;通过建立不同盐分处理与两种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引进无芒雀麦种子芽期的耐盐性较本地无芒雀麦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萌发 无芒雀麦 种子
下载PDF
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积山 朱瑞芬 +2 位作者 高超 邸桂俐 张月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7-1161,共5页
为解决东北绥化地区冬春饲料不足,拓宽饲草料来源,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rva L.)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2种牧草5个豆禾混播比例建立混播草地,在4个生育期测定牧草高度、牧草产量、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比较其混播牧草产... 为解决东北绥化地区冬春饲料不足,拓宽饲草料来源,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rva L.)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2种牧草5个豆禾混播比例建立混播草地,在4个生育期测定牧草高度、牧草产量、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比较其混播牧草产量和组分等生产性能,探索高产优质混播草地建植与持续管理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5个混播组合和2个单播的产草量高低依次为AB_5>B>AB_4=AB_3>A>AB_1>AB_2,其中AB_5(无芒雀麦20%+苜蓿80%)混播组合产草量分别是单播苜蓿产量的1.28倍,是单播无芒雀麦的1.05倍,增产效果明显,体现了混播草地的生产力优势。通过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力变化的综合比较,AB_5组合在抽穗/开花期刈割时获得干产草量为12933.75 kg·hm^(-2),在本研究区建立高产优质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竞争力 无芒雀麦 苜蓿
下载PDF
苜蓿、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永亮 范富 +2 位作者 高凯 冯静 苏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2003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建立试验小区,研究科尔沁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 cv.Gannong No.1)、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单播与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 2003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建立试验小区,研究科尔沁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 cv.Gannong No.1)、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单播与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动态,旨在为该地区人工草地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牧草生长年限延长,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氮含量仅在0~10 cm土层呈增长趋势,而在10~30 cm土层呈下降趋势;草地类型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积累有明显影响;无芒雀麦单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速效氮平均含量最低,混播草地则更有利于土壤速效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花苜蓿 无芒雀麦 土壤 有机质 速效养分
下载PDF
沙埋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9
17
作者 杨慧玲 曹志平 +2 位作者 董鸣 叶永忠 黄振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38-2443,共6页
研究了沙埋对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能在深度≤12cm的沙埋中萌发,≤8cm的沙埋中出苗.在此范围内,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逐渐降低.... 研究了沙埋对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能在深度≤12cm的沙埋中萌发,≤8cm的沙埋中出苗.在此范围内,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逐渐降低.沙埋深度在植株高度的33%时,无芒雀麦1周龄和2周龄幼苗均全部存活,且总生物量≥对照(未沙埋幼苗);当沙埋深度增至植株高度的66%时,1周龄和2周龄幼苗的存活率分别降至70%和25%,生长也受到抑制;而遭受全部沙埋时,1周龄和2周龄幼苗均不能存活.遭受沙埋后,无芒雀麦幼苗分配较多的生物量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其生物量分配模式改变可能是无芒雀麦幼苗对沙埋环境的重要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无芒雀麦 沙埋 种子萌发 出苗 幼苗生长 适应对策
下载PDF
20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毛培春 孟林 +2 位作者 高洪文 张国芳 田小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4,630,共7页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对引进的20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种质材料,以存活率、株高、绿叶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值,采用聚类分析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对引进的20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种质材料,以存活率、株高、绿叶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值,采用聚类分析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无芒雀麦苗期抗旱性划分成3个级别,其中抗旱性较强的有9份材料,抗旱性较弱有6份材料,抗旱性居中的有5份材料。20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排序结果为ZXY06P-1621抗旱性最强,ZXY05P-1171最弱。不同抗旱级别种质材料的光合特性表现为:随着持续干旱胁迫延续,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复水后迅速上升;而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则呈相反变化趋势,且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变化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材料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苗期 抗旱性 光合特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在(1:1)混播中的竞争与共存 被引量:42
19
作者 谢开云 张英俊 +4 位作者 李向林 何峰 万里强 王栋 秦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767-3778,共12页
【目的】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中不仅存在种内竞争也存在种间竞争,由于不同植物之间竞争力强弱不同,竞争的结果将出现一方逐渐消退,另一方逐渐占据优势的现象,因此研究豆科与禾本科牧草之间竞争与共存机制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稳定高... 【目的】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中不仅存在种内竞争也存在种间竞争,由于不同植物之间竞争力强弱不同,竞争的结果将出现一方逐渐消退,另一方逐渐占据优势的现象,因此研究豆科与禾本科牧草之间竞争与共存机制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稳定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栽培条件下设置3个氮肥水平(0,75,150kg N·hm-2,记作N0,N75,N150)以及单播和混播两种种植模式(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1﹕1混播),采用相对生物量(RY)、相对密度(RD)、竞争率(CR)和相对产量总值(RYT)以及紫花苜蓿的固氮比例(%Ndfa)和转氮比例(%N Trans)等指标研究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在1﹕1混播中的竞争关系与共存机制。【结果】施氮量从0增加到150 kg N·hm-2,单播中无芒雀麦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分蘖数显著增加(P<0.05),而紫花苜蓿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分枝数无显著变化(P>0.05)。在混播中无芒雀麦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分蘖数也显著增加(P<0.05),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和分枝数。另外,在混播中无芒雀麦以增加分蘖数的方式来扩张地上空间的能力要强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的单株生物量和分蘖数在混播模式下都极显著高于单播(P<0.01),而紫花苜蓿的单株生物量和分枝数在混播模式下极显著低于单播(P<0.01)。在混播中无芒雀麦的竞争率始终大于1.0,而紫花苜蓿的竞争率始终小于1.0,这说明无芒雀麦的竞争力要大于紫花苜蓿的竞争力,且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芒雀麦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而紫花苜蓿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在N0处理下,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取样时,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相对产量总值(RYT)显著大于1.0(P<0.05),说明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无明显的竞争效应,这主要归功于紫花苜蓿的生物固氮对无芒雀麦的贡献(地上部转移的氮素占无芒雀麦氮素含量的15.26%—29.92%)。在N75和N150处理下,其RYT值与1.0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施入氮肥明显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固氮比例和对无芒雀麦的氮素转移的比例,导致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同时竞争土壤氮素和肥料氮。【结论】施入75和150 kg N·hm-2的氮肥增强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而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固氮和对无芒雀麦氮素的转移,二者促进作用减弱,竞争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紫花苜蓿 单播 混播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生物固氮
下载PDF
甲酸、蔗糖及晾晒对无芒雀麦青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余国辉 许庆方 +2 位作者 玉柱 白春生 刘豪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探索甲酸、蔗糖及晾晒对无芒雀麦青贮效果的影响,分别对新鲜或晾晒无芒雀麦添加甲酸或蔗糖后青贮。室内贮藏36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晾晒后无芒雀麦原料的水分含量从65%左右下降至约50%,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 为探索甲酸、蔗糖及晾晒对无芒雀麦青贮效果的影响,分别对新鲜或晾晒无芒雀麦添加甲酸或蔗糖后青贮。室内贮藏36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晾晒后无芒雀麦原料的水分含量从65%左右下降至约50%,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粗脂肪(EE)、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晾晒无芒雀麦青饲料的pH显著增加(P〈0.05);但乳酸(P〈0.05)和氨态氮(P〈0.01)含量减少。添加甲酸能够极显著降低无芒雀麦青贮饲料pH值(P〈0.01),提高乳酸含量(P〈0.01),降低乙酸含量(P〈0.01);添加蔗糖能够降低无芒雀麦青贮饲料pH值(P〈0.01)和乙酸含量(P〈0.05),提高乳酸含量(P〈0.01);添加甲酸和蔗糖都能够极显著降低氨态氮含量(P〈0.01)。晾晒、添加甲酸或蔗糖对无芒雀麦青贮饲料的CP、NDF、ADF、Ash、EE等养分含量和干物质保存率无显著影响,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无显著影响。与原料相比,青贮后硝酸盐含量下降54%~57%,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青贮 甲酸 蔗糖 晾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