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足凹眼姬蜂在松毛虫低密度下的种群动态和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严静君 姚德富 李英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05-411,共7页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黑足凹眼姬蜂与松毛虫狭颊寄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蜂寄生率高的年份,寄蝇寄生率很低或没有寄生;被姬蜂寄生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早期出蛰数量多于后期出蛰,该蜂在野外的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和榆毒蛾,一年中在不同寄主上可完成4—5代;越冬寄主是松毛虫;因受转主寄主、重寄生蜂和夏季高温影响,该蜂的季节种群动态规律为春季数量多、夏季种群凋落,秋季数量又开始上升。据7年观察,该蜂对低密度的松毛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足凹眼姬蜂 油松毛虫 自然控制
下载PDF
灭幼脲Ⅰ号防治松毛虫的研究——(Ⅲ)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镇宇 宋长义 黄吉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9-2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Ⅰ号对油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对寄生天敌的影响。在林间用灭幼脲Ⅰ号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油(赤)松毛虫,并用灭幼脲Ⅰ号对鹌鹑作了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在林间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后,除对中华草蛉幼虫有影响...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Ⅰ号对油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对寄生天敌的影响。在林间用灭幼脲Ⅰ号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油(赤)松毛虫,并用灭幼脲Ⅰ号对鹌鹑作了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在林间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后,除对中华草蛉幼虫有影响外,对其他寄生性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黑足凹眼姬蜂无不良影响。对异色瓢虫、蠋蝽等捕食性昆虫亦无不良影响。对白僵菌、粉拟青霉菌在常规使用浓度下无抑菌作用。对鹌鹑也是安全的。因此,灭幼脲Ⅰ号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幼脲I号 松毛虫 白僵菌 鹌鹑
下载PDF
黑侧沟姬蜂的生物学及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万炎 彭建文 +1 位作者 王溪林 左玉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4,共8页
黑侧沟姬蜂(Casinaria nigripes Gravenhorst)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的主要寄生天敌,它主要寄生1—4龄松毛虫幼虫,其最高寄生率达66.64%。 黑侧沟姬蜂的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0±0.6℃,有效积温446.9日度,... 黑侧沟姬蜂(Casinaria nigripes Gravenhorst)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的主要寄生天敌,它主要寄生1—4龄松毛虫幼虫,其最高寄生率达66.64%。 黑侧沟姬蜂的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0±0.6℃,有效积温446.9日度,在湖南浏阳县每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幼虫老熟时钻出寄主,爬至松针或松枝上结茧化蛹。在不同的生境中,该蜂对松毛虫的寄生率有明显差异,以在松阔混交林中寄生率最高,对各代松毛虫的年平均寄生率可达36.58%,而在植被稀少的疏残松林中寄生率最低,仅11.66%。其寄生率还随寄主世代不同而异,一般以对第3代松毛虫的寄生率最高,第1代次之,第2代最低。该蜂种群数量逐年波动与全年霜冻日数成负相关,与当年7、8月份降雨量和10月份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侧沟姬蜂 生物学 种群消长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