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灌-草群落建植初期草本对灌木幼苗的竞争及密度制约效应
1
作者 吕曦冉 李晓娜 +3 位作者 王超 侯彦会 史瑞双 巩闪闪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84-2890,共7页
在人工灌-草群落建植初期,灌木幼苗生长经常受到草本植物的抑制。为了明确草本植物及其种植密度对灌木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为人工灌-草群落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荆条(Vitex negundo Var.H... 在人工灌-草群落建植初期,灌木幼苗生长经常受到草本植物的抑制。为了明确草本植物及其种植密度对灌木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为人工灌-草群落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草本种植密度,分别比较3种灌木幼苗生长特征在4个草本种植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灌木幼苗都受到了草本的抑制和草本种植密度的影响,株高与灌木单一种植相比降低幅度达71%~87%;生物量降低达96%以上。此外,3种灌木幼苗在灌-草群落中竞争能力较弱,且在高密度草本植物种植处理中,出现灌木幼苗死亡现象。在构建人工灌-草群落时,以柠条为灌木物种的灌-草群落,草本植物种植密度建议小于200株·m^(-2);荆条和紫穗槐草本植物种植密度建议小于500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草群落 密度制约 生物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千烟洲针叶林的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88
2
作者 李轩然 刘琪璟 +1 位作者 蔡哲 马泽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101,共9页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湿地松(Pinusellio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叶片的生物量和比叶面积,并结合样地调查数据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20年生湿地松林、马尾松林...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湿地松(Pinusellio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叶片的生物量和比叶面积,并结合样地调查数据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20年生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针叶混交林的叶面积指数。根据拟合结果,选择如下方程计算3个树种的叶生物量湿地松W=12.0741D2.1515、马尾松W=6.9727D2.1973和杉木W=5.2619D2.3027。湿地松林的叶生物量(0.822kg.m-2)最大,其次为针叶混交林(0.679kg.m-2),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相差不大(分别为林0.528和0.572kg.m-2)。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叶片的比叶面积比较发现,新叶的比叶面积大于老叶,三针一束叶的比叶面积略大于两针一束叶,马尾松的平均半比表面积(8.62m2.kg-1)大于湿地松(6.04m2.kg-1)和杉木(7.91m2.kg-1)。胸径与单木叶片半表面积之间的经验方程为湿地松LA=0.073D2.1515、马尾松LA=0.060D2.1973和杉木LA=0.042D2.3027。据此计算湿地松林的叶面积指数为5.03,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为4.31,针叶混交林为4.77,该结果比利用CI_110植被冠层数字图像仪测得的结果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马尾松 杉木 比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下载PDF
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青青 马祥庆 +4 位作者 黄智军 郭思 王大洋 王昌辉 刘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5-4462,共8页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构性碳含量(NSC)特征.结果显示:(1)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在4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递增趋势;(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和叶生物量比增加;(3)杉木幼苗在60%光照强度下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最高,5%光照强度下含量最低;(4)杉木幼苗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以及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叶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杉木幼苗能够通过形态学上的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的光强环境,提高光竞争能力和生存适合度,但在5%光照强度下,由于较难维持碳收支平衡而不利于其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非结构性碳 比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适应
下载PDF
江西4刨花楠种源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生物量分配的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朝斌 钟全林 +5 位作者 程栋梁 胡松竹 胡波 伍伯妍 孙晓媚 张佩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0-924,共5页
采用实验地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Machilus pauhoi)苗木叶片长(LL)、宽(LW)、厚(LT)、重(LH)、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4种源的种子分别来自江西崇义(CY)、遂川(SC)、泰和(TH)和永新(Y... 采用实验地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Machilus pauhoi)苗木叶片长(LL)、宽(LW)、厚(LT)、重(LH)、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4种源的种子分别来自江西崇义(CY)、遂川(SC)、泰和(TH)和永新(YX)4县。结果表明:(1)刨花楠不同种源间苗木的LL、LW、LT、LH、LA与SLA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LL大小为TH>SC>YX>CY,LW为CY>TH>SC>YX,LT为SC>YX>TH>CY,LH为TH>CY>SC>YX,LA为TH>CY>SC>YX,SLA为YX>SC>CY>TH。(2)叶片的LL、LW、LH与LA四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SLA与LL、LW、LH、LA四者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LT虽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3)不同种源间苗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为SC>TH>CY>YX;4种源苗木各构件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都为叶>茎>根。(4)不同种源间苗木各相同构件间的相对生物量结构虽存在差异,但相差不显著(P>0.05),其中叶相对生物量大小为TH>SC>YX>CY,茎相对生物量为CY>SC>TH>YX,根相对生物量为YX>CY>TH>SC。(5)不同种源间苗木的根冠比大小为YX>TH>CY>SC,但相差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表型性状 比叶面积 构件生物量 种源 刨花楠苗木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吴晓成 张秋良 +1 位作者 臧润国 雷庆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
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两侧天然分布的4种杨树:欧洲黑杨(Populusnigra)、苦杨(P.laurifolia)、额河杂交杨(P.×jrtyschensis)、银白杨(P.alba)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径阶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 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两侧天然分布的4种杨树:欧洲黑杨(Populusnigra)、苦杨(P.laurifolia)、额河杂交杨(P.×jrtyschensis)、银白杨(P.alba)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径阶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各树种叶面积指数与其叶片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试验区内各种杨树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0.243~4.463;2.各树种的单株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模拟方程为y—ax—b,呈线性递增趋势(r^2=0.9178~0.9725);3.各径阶植株的平均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在植物种之间差异显著,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叶面积指数 比叶面积 叶片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魏巍 侯玉平 +3 位作者 彭少麟 陈鹏东 梁希平 张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021-6028,共8页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引发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光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性资源之一,对光的捕获和利用直接影响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适合度。...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引发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光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性资源之一,对光的捕获和利用直接影响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适合度。本研究以华南地区危害严重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为研究对象,对比二者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从而验证假设:外来植物入侵力受有效光辐射的限制,光照是影响不同演替阶段林型具有不同可入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3%—60%全光照下两种外来植物均可存活,并显示较灵活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见其对光照具有广适性,为其广泛分布提供生态学基础。低光严重抑制了两种外来植物的生物量积累,这可能是导致演替后期季风林入侵现象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比两种植物叶片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高光下薇甘菊SLA降低,LAR、LARMR减小,叶片变小变厚,有利于植株保持强光下的水分平衡;低光下薇甘菊增加SLA和LAR,叶片变薄变大,增大对光的截获面积,以实现对光强减弱的适应。相比薇甘菊,3种光照处理对飞机草的SLA、LAR、LARMR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1)光照影响所在群落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2)攀援植物薇甘菊较丛生型草本飞机草对变化的光环境在叶片水平上具有更高的形态可塑性,有效寻觅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演替 入侵植物 比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光强 群落可入侵性
下载PDF
长期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兵 王进闯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994-6000,共7页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长期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森林树木的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长期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森林树木的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2.2±0.2)℃处理65个月后,岷江冷杉幼苗基径、株高、单株叶面积和比叶面积(SLA)均显著增加,比叶重(LMA)显著下降。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的茎、侧枝、叶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岷江冷杉幼苗的叶重比(LMR)下降、枝重比(SMR)增加、根重比(RMR)无显著变化。长期增温能显著促进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改变生物量分配格局,促使叶片物质向茎转移,降低光合物质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岷江冷杉 比叶面积 生长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红松和蒙古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升温与降水综合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娟 宋媛 +6 位作者 孙涛 毛子军 刘传照 刘林馨 刘瑞鹏 侯玲玲 李兴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91-7800,共10页
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对典型植被类型建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对于预测森林群落的发展趋势、种质资源保育及森林抚育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以寒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 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对典型植被类型建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对于预测森林群落的发展趋势、种质资源保育及森林抚育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以寒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法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观察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种源地相比,蒙古栎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年均温+4.9℃,+330 mm)或降水减少(年均温+2.8℃,-249 mm)的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下降了13%和18%,但差异不显著。红松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情况下萌发率比种源地提高了2.29倍,而降水减少时则下降了64%,不同的地点对红松的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不同的温度、降水组合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均产生不同影响,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与降水减少的情况下,1年生蒙古栎幼苗的株高、基径和主根长度均有明显下降,与种源地差异显著,而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或降水减少的交互作用使蒙古栎幼苗和红松幼苗总生物量下降,尤其是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条件下两种幼苗的生物量最小,分别比种源地下降了62%和20%。但统计分析表明,红松幼苗生物量在3个样地间没有显著差异。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均降低了两种幼苗的根冠比,而比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增加 降水格局 生物量 根冠比 比叶面积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马银山 杜国祯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08-3916,共9页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光照和肥力变化影响下垂穗披碱草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垂穗披碱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结果...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光照和肥力变化影响下垂穗披碱草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垂穗披碱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在光照强度由高光照(100%)向中度光照(43.5%)变化情况下,地上生物量、分蘖数无变化,株高增大,光照强度减小到6.74%时,地上生物量、分蘖数、株高均减小。比叶面积(SLA)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相对生长率(RGR)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施肥对SLA和RGR无影响。根冠比在中度光照和低光照下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光照(100%)下增加肥力,根冠比增大。施肥时,叶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繁殖分配减小,不施肥时,叶分配与繁殖分配在高光照(100%)和中度光照(43.5%)下无差异,低光照(6.74%)下,叶分配增大,繁殖分配减小。施肥时茎分配在中度光照强度(43.5%)下最大,高光照强度(100%)下次之,低光照强度(6.74%)下最小,不施肥时,茎分配在高光照(100%)和中度光照(43.5%)下无差异,低光照(6.74%)下减小。研究表明:垂穗披碱草是一个光照耐受型物种,光照强度减小到全光照一半时仍可正常生长。在低光环境中,垂穗披碱草通过增加株高和大而薄的叶片,来适应环境,资源主要在叶分配、茎分配、繁殖分配之间进行了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肥力 分蘖数 地上生物量 比叶面积 垂穗披碱草
下载PDF
葡萄幼苗对弱光环境的形态和生长反应 被引量:34
10
作者 战吉成 黄卫东 +1 位作者 王志龙 王利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2期1-2,17,共3页
以京玉葡萄 (VitisvineferaL cv Jingyu)幼苗为材料 ,用遮阳网营造弱光环境 ,研究了葡萄幼苗在弱光环境中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京玉葡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和总生物量随遮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叶生物量比、支持结构... 以京玉葡萄 (VitisvineferaL cv Jingyu)幼苗为材料 ,用遮阳网营造弱光环境 ,研究了葡萄幼苗在弱光环境中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京玉葡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和总生物量随遮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叶生物量比、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株高、比茎长、总叶面积、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葡萄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反应对弱光环境具有生态适应性 ,弱光环境下葡萄幼苗的比茎长和株高增加有利于葡萄尽快到达有利的光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比茎长 株高 生物量 叶面积率 比叶面积 葡萄幼苗 弱光环境 形态 生长反应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银山 王晓芬 +3 位作者 张作亮 李传龙 杜国祯 张世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75-3484,共10页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高寒草甸牧草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在野外条件下,对光照和肥力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牧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高寒草甸牧草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在野外条件下,对光照和肥力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牧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试验测定了冷地早熟禾在不同光照和肥力水平下分蘖数、株高、地上生物量、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及植物个体不同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结果】冷地早熟禾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分蘖数减小,地上生物量降低,施肥可补偿光照减弱对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减小的影响。株高在中度光照强度下最高,施肥在高光照和低光照下可促进株高的增加。比叶面积(SLA)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相对生长率(RGR)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施肥对SLA和RGR无影响。根冠比和根分配在中度光照和低光照下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光照下增加肥力,根冠比和根分配减小;叶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繁殖分配减小,施肥对叶分配与繁殖分配无影响;施肥时茎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不施肥时茎分配在中度光照强度(43.5%)下最大,高光照强度(100%)下次之,低光照强度(6.74%)下最小。【结论】冷地早熟禾是一个光苛求物种,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其生长。肥力增加和高光照强度对冷地早熟禾的生长有增效作用,中度光照强度下肥力的作用被光照作用掩盖,低光照强度下增加肥力可补偿缺失的光照。对于林冠下以冷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草地,冠层间隙光透射达中度光照水平,施肥无效;冠层间隙光透射水平较低时,可通过施肥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肥力 分蘖数 地上生物量 比叶面积 冷地早熟禾
下载PDF
南川木波罗幼苗构件生物量和叶片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丽 周旭 +3 位作者 刘成 齐代华 蒋宣斌 陈丽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为深入了解南川木波罗构件种群生物量、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随苗龄叶龄的变化规律,以南川木波罗幼苗(1~5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根、茎、叶等构件种群的生物量、SLA、LDMC 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单株生物量随着苗龄增加... 为深入了解南川木波罗构件种群生物量、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随苗龄叶龄的变化规律,以南川木波罗幼苗(1~5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根、茎、叶等构件种群的生物量、SLA、LDMC 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单株生物量随着苗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各构件生物量增加的幅度不尽相同,其中枝条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5年生幼苗与2年生幼苗相比达477.23倍,其余构件生物量为主干>叶>根;(3)枝条和主干的生物量比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所占根比率变动较小而叶逐渐下降.表明植物体对各构件生物量投资的不均衡性,主要偏向于枝和主干;(4)SLA 随着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当年生叶大于1年生叶;幼苗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随苗龄增加而增加,且1年生叶均高于当年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川木波罗 构件种群 生物量 比叶面积 干物质含量
下载PDF
黄花落叶松叶片生长性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忠林 蔡雪颖 +3 位作者 孙令娟 徐天保 刘晓华 袁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以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leaveson annual branches,LAB)生长性状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的长度、宽度、单叶生物量及比叶面积对海拔的变化比较敏... 以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leaveson annual branches,LAB)生长性状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的长度、宽度、单叶生物量及比叶面积对海拔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同海拔高度的生长性状指标总体上差异显著(P<0.05)。龄级对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的生长性状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着龄级的变小,叶片生物量有增大的趋势,表现为低龄级的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的生物量增长较快。时间尺度上对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的生长性状建模,结果表明1年生枝条叶片的生物量遵循logistic增长;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遵循对数函数增长;比叶面积符合幂函数增长。时空因素对黄花落叶松LAB生长性状均具有一定影响,小尺度时空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生长性状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落叶松 生长性状 生物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福州市常见植物比叶面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栋梁 林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31-15133,1513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的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福州市24种常见绿化植物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其叶片干鲜重、叶面积及比叶面积并研究了不同物种的比叶面积对生物量增加的响应模式。[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所有试验植物的叶面积(...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的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福州市24种常见绿化植物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其叶片干鲜重、叶面积及比叶面积并研究了不同物种的比叶面积对生物量增加的响应模式。[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所有试验植物的叶面积(LA)与叶生物量(LM)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6种植物在LA与LM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大于1.0,18种植物的异速生长指数小于1.0,24个植物物种异速生长指数的平均值为0.96。LA与(LM)0.94成正比。所有试验植物的叶片水分含量(MW)与LM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8种植物在MW与LM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大于1.0,2种植物的异速生长指数为1.0,14种植物的异速生长指数小于1.0。MW与(LM)0.96成正比。[结论]不同物种的叶面积和叶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和常数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 叶生物量 比叶面积 异速生长
下载PDF
应用能量利用特性对外来植物入侵潜力的判别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莉英 彭少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2-585,共4页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判断研究对象所属类型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华南地区5种主要入侵植物及其伴生或近缘的本地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生物量建成成本(construction cost,CC)和比叶面积(special leafarea,SLA),并以此作为判别因...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判断研究对象所属类型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华南地区5种主要入侵植物及其伴生或近缘的本地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生物量建成成本(construction cost,CC)和比叶面积(special leafarea,SLA),并以此作为判别因子尝试建立入侵种和本地种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的平均CC和SLA存在显著差异。以CC和SLA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模型进行回代检验,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2.6%,判别效果较好。其中CC的判别函数系数较大,表明它在判别分析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证明了植物的能量利用特性是影响外来种入侵潜力的重要因素。利用此判别模型可以根据任何一种外来植物的CC和SLA来定量判断该物种入侵潜力的大小,为有效评价外来植物入侵潜力提供了新的定量方法;但由于所获得数据的不全面,该模型还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潜力 判别分析 生物量建成成本 比叶面积
下载PDF
长白山区常见造林树种幼苗生物量与生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万君 林玉梅 +3 位作者 邹建军 林士杰 王晓娜 李沿宁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对长白山区常见树种胡桃楸、黄菠萝、假色槭、白桦的1a生幼苗进行叶面积及生物量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叶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遵从幂函数异速生长模型Y=aXb,a值在2.2031~7.2505之间变化,b值在0.5708~1.0563之间变化,完全符合K... 对长白山区常见树种胡桃楸、黄菠萝、假色槭、白桦的1a生幼苗进行叶面积及生物量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叶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遵从幂函数异速生长模型Y=aXb,a值在2.2031~7.2505之间变化,b值在0.5708~1.0563之间变化,完全符合Kleiber法则;胡桃楸的年生物产量最高,且大部分分配在树干和根部,是固碳能力较强的树种;比叶面积依次为黄菠萝(282)>假色槭(227)>胡桃楸(201)>白桦(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幼苗 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比叶面积
下载PDF
日本栗叶面积与叶片生物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瑞杰 王德永 《辽宁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8-10,33,共4页
以6年生日本栗品种"辽栗10号"与"大峰"为试材,对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冠幅、冠高、单株叶片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值和比叶面积的差异性,叶片长、叶宽和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 以6年生日本栗品种"辽栗10号"与"大峰"为试材,对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冠幅、冠高、单株叶片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值和比叶面积的差异性,叶片长、叶宽和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冠幅、冠高与单株叶片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对日本栗叶长、叶宽、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进行一元回归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与修正决定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1),其中以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0.987 9,修正决定系数达0.987 7;单株叶片生物量与冠幅面积和冠高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001),决定系数达0.997 2,修正决定系数达0.996 4。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测量冠幅面积、冠高计算出单株叶片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栗 叶面积 叶片生物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立竹密度调控对雷竹林下黄精生长及药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税雅鑫 苟德斌 +3 位作者 李西 江明艳 李晓玲 孙凌霞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优化雷竹-黄精复合经营中的立竹密度,以粗放经营的雷竹林为试验区域,设置3种立竹密度,D1(6 000~9 000株·hm^(-2))、D2(9 000~12 000株·hm^(-2))和D3(12 000~15 000株·hm^(-2)),分析了三种立竹密度对黄精的生长发育、... 为优化雷竹-黄精复合经营中的立竹密度,以粗放经营的雷竹林为试验区域,设置3种立竹密度,D1(6 000~9 000株·hm^(-2))、D2(9 000~12 000株·hm^(-2))和D3(12 000~15 000株·hm^(-2)),分析了三种立竹密度对黄精的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块茎药用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立竹密度对黄精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相对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D1密度下,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最大,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地上及地下部折干率最高;另一方面,3种立竹密度下,黄精总多糖含量和黄精总皂苷含量无显著差异。这项研究阐明立竹密度是影响雷竹林下黄精生长的重要因素,雷竹-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6 000~9 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竹密度 雷竹 黄精 生物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民勤荒漠沙枣生物量结构和生长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良清 冯大兰 黄小辉 《甘肃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21-27,31,共8页
该研究遵从空间代替时间的原理,通过全数采样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成熟单叶面积为3~12 cm^2/片,厚度为0.20~0.30 mm/片,比叶面积(SLA)为9~11 m^2/kg(DW)。(2)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1 m以内,水平根系主要向光照优越的方向延伸;根... 该研究遵从空间代替时间的原理,通过全数采样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成熟单叶面积为3~12 cm^2/片,厚度为0.20~0.30 mm/片,比叶面积(SLA)为9~11 m^2/kg(DW)。(2)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1 m以内,水平根系主要向光照优越的方向延伸;根系生物量按根径分配,小于10 mm的占2.1%,10 mm^20 mm的占12%,大于20 mm的占85.9%。(3)叶生物量分配百分比与树龄呈负指数关系,幼年期为9%,成年为4%,根、干、枝生物量分配比与树龄关系不显著;生物构件生物量分配百分比为:根29.82%,干26.93%,枝36.96%,叶6.29%。(4)净同化率(NAR),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5龄为0.897 7 kg/(m^2·a),21龄为0.416 2 kg/(m^2·a),叶片一年生产生物量是自身重量4.2~9.0倍;叶面积比率(LAR)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8龄为0.485 4 m^2/kg,21龄为0.297 1 m^2/kg,5~22年中,LAR的平均值为0.366 8 m^2/kg;相对生长率(RGR)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11龄为28.85%,21龄时,为12.37%,5~21年中,RGR的平均值为18.8%。因此,沙枣生长快,耐旱性强,水分利用率高,适宜在干旱荒漠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比叶面积 根系 生物量 净同化率 叶面积比率 相对生长率
下载PDF
Community-level trait responses and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bilit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riving community productivity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
20
作者 Wei Li Jie Zhao +3 位作者 Howard E.Epstein Guanghua Jing Jimin Cheng Guozhen D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592-600,共9页
Aims Human activities hav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nutrient inputs to ecosys-tems,impacting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composition and function-ing.Extensiv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 decrease 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a... Aims Human activities hav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nutrient inputs to ecosys-tems,impacting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composition and function-ing.Extensiv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 decrease 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an increase in productivity are a common phenomenon following fertilization in grasslands ecosystem.The magnitude of the response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to fertilization mainly depends on species traits(mean trait values)and traits variability(plasticity).Our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i)changes of species diversity(species richness and Shannon-Wiener index)and ANPP following fertilization;(ii)which species traits or community-weighted mean(CWM)traits can determine ANPP,as expected from the‘biomass ratio hypothesis’;and(iii)the relative role of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trait variability in this process following fertilization.Methods We measured ANPP and four key plant functional traits:specific leaf area(SLA),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mature plant height(MPH)and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for 25 component species along a fertilization gradient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In addition,trait variation of species was assessed using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and we calculated the ratio of the CVintra to the CVinter.Important Finding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i)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pecies richness and Shannon-Weiner diversity index,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PP;(ii)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PP and CWM-SLA and CWM-MPH,ye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NPP and CWM-LNC or CWM-LDMC;(iii)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in SLA and MPH was found to be much greater than inter-specific variability,especially at the higher fertilization levels.We con-cluded that CWM-SLA and CWM-MPH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species changes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and dominant species can maximize resource use through 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in SLA and MPH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species following fertilization,therefore maintaining high com-munity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ratio hypothesis FERTILIZATION leaf dry matter content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mature plant height specific leaf area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