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Affecting Visual Outcome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taracts in Children
1
作者 Mehul A. Shah Shreya M. Shah +2 位作者 Khushboo A. Shikhangi Pramod R. Upadhyay Geetopam B. Bardoloi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2年第4期131-139,共9页
Purpose: To assess treatment result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ataract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arious surgical interventions, and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visual outcomes. Methods: This is aProspe... Purpose: To assess treatment result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ataract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arious surgical interventions, and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visual outcomes. Methods: This is 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e studied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developing, or traumatic catarac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1999 and April, 2012 at Drashti Netralaya, Dahod. Patient demographics, cataract type, presenting symptoms, surgical intervention,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and follow-up refractive chang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In total, 1305 eyes of 1047 children were included: unilateral cataracts were present in 786 (60.2%) eyes. There were 610 (46.7%) traumatic and 695 (53.3%) non-traumatic cases. Ages at surgery ranged from 1 to 215 months. Eyes were grouped by 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performed: Group 1, pars plana approach including 366 (28%) eyes that underwent lensectomies, and Group 2, anterior approach, including 939 (71.9%) eyes that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 IOL placement or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 IOL placement.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17 days. Ultimately, 113 (30.9%) Group 1 and 503 (53.6%) Group 2 patients achieved a visual acuity better than 20/60 (P < 0.001). Age at intervention, laterality, sensory nystagmus, pretreatment vision, IOL insertion, and etiolog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lated (all P < 0.001) to visual outcome. Conclusions: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evelopmental, or traumatic cataracts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visual rehabilitation. Visu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cases of traumatic cataracts versus non-traumatic catar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cataract Visual Outcome traumatic cataract DEVELOPMENTAL cataract congenital cataract
下载PDF
PVEP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ngenital Cataract
2
作者 Zhenpin Zhang, Huaming Li, De-Zheng Wu, Shaozhen Li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060, China 《眼科学报》 1994年第1期42-47,共6页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VEP in 79 eyes of 45 patients with three types of congenital namely lamellar cataract, nuclear cataract and total catarac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isual acuity of pati...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VEP in 79 eyes of 45 patients with three types of congenital namely lamellar cataract, nuclear cataract and total catarac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isual acuity of patients who could be cooperatively examined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operation. The examination of PVEP revealed that more abnormal wave-formes were found in total cataract group before operation. P1 latencies of low and medium spatial frequencies (140', 70', and 35') became much lo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cataract children visual functio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下载PDF
Strabismus in Cases of Cataract in Pediatric Age Group
3
作者 Shreya M. Shah Mehul A. Shah +2 位作者 Pramod R. Upadhyay Geetopam B. Bardoloi Drashti Netralaya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strabismus in cases of pediatric cataracts. To assess visual outcome following orthoptic treatment for amblyopia in cases of cataracts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Methods: 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strabismus in cases of pediatric cataracts. To assess visual outcome following orthoptic treatment for amblyopia in cases of cataracts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e investigated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developing, or traumatic catarac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1999 and April 2012 at our center. Patient demographics, cataract type, presenting symptoms, surgical intervention,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and follow-up refractive chang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In total, 1331 eyes of 1043 children were included: unilateral cataracts were present in 785 (59%) eyes. There were 605 (45.5%) traumatic and 726 (54.5%) non-traumatic cases. Ages at surgery ranged from 1 to 215 months. All eyes were examined for ocular alignment;66 (5%) were found to manifest strabismus. Devi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ge at intervention (p p < 0.001), and etiology of cataracts (p 0.001).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sual outcome following amblyopia therapy (p 0.001). Conclusions: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evelopmental, or traumatic cataracts is effective for visual rehabilitation. Orthoptic treatment mad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sual outcome (p < 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cataract Visual Outcome traumatic cataract DEVELOPMENTAL cataract congenital cataract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茌文 古学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2-586,共5页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出现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尽管手术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术后仍然存在与生活质量低下相关的诸多问题,如能力较差,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等,对其成长...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出现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尽管手术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术后仍然存在与生活质量低下相关的诸多问题,如能力较差,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等,对其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对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生活质量 儿童 问卷 量表
下载PDF
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周围RNFL和黄斑厚度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吕勇 李创 +1 位作者 高莎莎 杨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厚度。方法:观察组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19眼,自身对照和正常对照分别为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对侧非弱视眼19眼及正常同龄人眼19眼,... 目的:检测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厚度。方法:观察组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19眼,自身对照和正常对照分别为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对侧非弱视眼19眼及正常同龄人眼19眼,应用OCT测量上述各组视盘周围RNFL和黄斑厚度。结果:观察组视盘鼻侧RNFL厚度为(71.63±10.55)μm,高于自身对照[(65.00±12.54)μm]和正常对照[(65.21±8.29)μm](t=2.396和2.240,P<0.05)。观察组黄斑厚度[(196.68±15.13)μm]较自身对照组[(184.74±13.84)μm]和正常对照组[(185.16±15.05)μm]增加(t=2.135和2.131,P<0.05)。结论: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盘鼻侧RNFL和黄斑中心区厚度比对侧非弱视眼及正常同龄人眼增厚,其视网膜结构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形觉剥夺性弱视 黄斑厚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一涛 唐罗生 +2 位作者 陈焓 周清华 魏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病例为我院2003-06/2005-06收治的69例69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患者,术中观察玻璃体积脓不超过一个象限或仅累及前部玻璃体,视网膜状态...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病例为我院2003-06/2005-06收治的69例69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患者,术中观察玻璃体积脓不超过一个象限或仅累及前部玻璃体,视网膜状态完好者。将69例69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A组34例34眼:进行玻璃体切除,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B组35例35眼:先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后3~6mo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分别进行比较P=0.000,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术前P=0.978,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P=0.005,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好于B组。两组之间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基础上,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配合有效的术后处理,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眼内炎 人工晶状体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及视功能改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苗恒 侯宪如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二期IOL的植入时机。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患儿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于出生1年内接受双眼白内障摘出术及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行配戴框架眼镜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后于2岁之后接受双眼同期二期IOL植入术。IOL植入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双眼扩瞳验光并记录BVCA(LogMAR),比较二期IOL植入前后单眼BCVA的差异、分布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接受白内障摘出术的平均年龄为(3.26±2.07)个月,二期IOL植入时平均年龄为(4.79±1.38)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4.28±1.33)年。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患儿单眼BCVA(LogMAR)为0.790±0.422,术后3个月为0.57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P〈0.001)。二期IOL植入术后单眼BCVA≥0.5的眼数明显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1,P〈0.001)。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间单眼BCVA呈正相关(R2=0.232,F=17.037,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实施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系统性治疗,有利于BCVA的改善和弱视治疗,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依从性差和效果欠佳的患儿应及时行二期IOL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摘出术 白内障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疗法 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视力预后 婴儿 儿童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云波 施玉英 柴洁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3-455,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43例3~14岁外伤性白内障患儿采用不同术式联合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随访18月,对视力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为94.4%,脱残率为80.9%;3~7岁和8...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43例3~14岁外伤性白内障患儿采用不同术式联合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随访18月,对视力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为94.4%,脱残率为80.9%;3~7岁和8~14岁各年龄段术后脱残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应用超声乳化吸出术和植入肝素处理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硬性IOL、疏水性丙烯酸甲酯(Acrysof)折叠式IOL,可降低后囊浑浊的发生。结论 虽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经过妥当的手术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外科手术 儿童 疗效 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PDF
早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及IOL植入术后6~8岁眼轴长度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家郡 肖伟 +1 位作者 赵岱新 濮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生后3mo内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并在眼轴发育至21mm时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6~8岁人工晶状体(IOL)眼患儿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对15例26眼出生后3mo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并在眼轴发育... 目的:观察生后3mo内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并在眼轴发育至21mm时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6~8岁人工晶状体(IOL)眼患儿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对15例26眼出生后3mo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并在眼轴发育至21mm(年龄在2周岁左右)时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患儿进行连续观察。分别在6,7,8岁时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另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各年龄段术后患儿平均眼轴长度分别为23.75±1.40,23.88±1.73,23.91±1.55mm,与对应年龄对照组比较,6岁阶段眼轴发育比正常对照组儿童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岁阶段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出生后早期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并在2周岁左右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人工晶状体眼患儿,在6~8岁阶段,6岁时眼轴发育较同龄正常儿童快,但7~8岁时眼轴发育较同龄正常儿童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儿童 眼轴长度
下载PDF
房水中IL-17、VEGF、TNF-α表达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晓蕾 张然 +2 位作者 李倩 韩双羽 代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青光眼(AG)患儿房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150例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患儿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青光眼(AG)患儿房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150例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患儿根据术后随访期内是否发生青光眼分为青光眼组(AG组,n=56例)和非青光眼组(非AG组,n=94例),比较两组随访期间房水中IL-17、VEGF、TNF-a表达水平和眼压情况。结果:术中,AG组和非AG组房水IL-17、VEGF、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AG组房水IL-17、VEGF、TNF-α水平与术中比较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AG组眼压高于非AG组各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G组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房水IL-17、VEGF、TNF-α水平与眼压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术后4个月房水IL-17、VEGF、TNF-α对无晶状体眼青光眼患者的诊断价值发现,IL-17、VEGF、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0.708,0.724,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792。结论:房水IL-17、VEGF和TNF-α可作为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儿童 无晶状体眼青光眼 房水 眼压 白细胞介素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向华 李秋明 郑广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1年1月~2006年6月的136例3~14岁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脱盲率为92.2%,脱残率为78.9%.8~14岁的脱残率(90.3%)明显高...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1年1月~2006年6月的136例3~14岁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脱盲率为92.2%,脱残率为78.9%.8~14岁的脱残率(90.3%)明显高于3~7岁者(68.7%).应用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植入肝素处理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硬性IOL,或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Actysof)折叠式IOL均可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葡萄膜炎、后囊浑浊、继发性青光眼、IOL瞳孔夹持及虹膜粘连.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IO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儿术前视觉发育状态(与年龄相关)、受伤性质及程度、手术时间的选择、IOL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力
下载PDF
儿童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疗效5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楠 郑广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5-312,共8页
目的观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疗效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囊膜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及IOL植入术... 目的观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疗效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囊膜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及IOL植入术的2~7岁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72例144眼进行连续5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儿均于第二眼术后2周行双眼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患儿根据手术时年龄不同分为2~3岁组32例64眼、4~5岁组24例48眼和6~7岁组16例32眼。对术眼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变化、眼轴增长值、角膜曲率、视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进行系统观察,并分析手术时年龄与末次随访单眼BCVA的关系。结果 2~3岁组、4~5岁组和6~7岁组术眼平均屈光度数变化值分别为-2.10(-2.90,-1.90)、-1.73(-2.50,-2.10)和-0.52(-2.00,-0.28)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85,P<0.01);3个组眼轴长度分别平均增长(1.41±0.32)、(0.96±0.51)和(0.52±0.26)m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4,P<0.05);3个组手术前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眼术后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且获得一定的立体视觉,2~3岁组术眼BCVA优于4~5岁组和6~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后BCVA≥0.3者占80.56%(116/144),BCVA>0.8者占19.44%(28/144)。对患儿手术时年龄与术后BCVA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术后BCVA=0.959-0.104×手术年龄,患儿手术的年龄越小,术后单眼BCVA越好(R^(2)=0.539,P<0.01)。结论儿童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与手术年龄有关,手术年龄越小,视功能恢复越好。术后及时、系统、规范的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和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视功能的发育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 远期疗效 眼轴 角膜曲率 视功能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复合性外伤性白内障的处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龄洁 麻张伟 +2 位作者 辛勤辉 伍海建 洪扬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由复合性眼外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31眼)儿童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经过。探讨其手术时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防治和后果。结果术后随访≥12月。出院时术眼视力均有提高。随访中1... 目的探讨儿童由复合性眼外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31眼)儿童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经过。探讨其手术时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防治和后果。结果术后随访≥12月。出院时术眼视力均有提高。随访中18眼有慢性炎症及增生反应。末次随访时有2眼视力下降至眼前手动以下,8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后囊视轴透明16眼,部份透明9眼,机化膜复盖6眼。结论对儿童复合性外伤性白内障,应认识其术后慢性炎症和增生反应的机制,掌握好其手术时机,积极处理和预防其术后的慢性炎症和增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儿童 炎症 增生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不同术式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崔哲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分为Ⅰ、Ⅱ、Ⅲ3组,术后随访3~48个月,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3组术眼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向梭形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见残留的LECs形成半透明的球形Elschnig珍珠小体;晶状体前囊膜亦可见少量残留的LECs及Elschnig珍珠小体。Ⅰ组后囊膜中央部可见多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LECs;Ⅱ组后囊膜撕囊孔缘处可见成纤维细胞及排列紊乱的LECs,术眼视区中央部的增生膜内可见多量的羽毛状胶原原纤维;Ⅲ组视区中央无增生膜形成,后囊膜撕囊孔缘仅见少量残留LECs。3组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是:Ⅰ组43.48%,Ⅱ组17.39%,Ⅲ组0,Ⅲ组多数术眼中央视区清亮,后囊孔缘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枫 李瑾 +1 位作者 郑海华 韩真真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 77例 (10 1眼 )儿童行白内障摘出手术 ,其中 78眼植入人工晶状体 ,2 5眼后囊截开 ,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随访 1月~ 2年的 5 9眼进行并发症分析。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1...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 77例 (10 1眼 )儿童行白内障摘出手术 ,其中 78眼植入人工晶状体 ,2 5眼后囊截开 ,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随访 1月~ 2年的 5 9眼进行并发症分析。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1眼 ,外伤性白内障 17眼进行视力变化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 77 1% ,脱残率 5 0 0 %。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前渗出膜、后囊浑浊、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 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 ,但并发症明显高于成年人 ,因此对 3岁以下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持慎重态度。对于先天性白内障 ,尤其是完全性、致密核性、单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在积极控制炎症情况下尽早手术。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 儿童 术式 手术时机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弱视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乐今 侯会玲 +2 位作者 刘亚丽 张邵如 贾延磊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弱视的治疗方法、弱视治疗的时机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康复的方法。方法单眼外伤性白内障的弱视儿童27例,其中男孩21例,女孩6例。年龄3.4~11.7岁,平均7.8岁。手术前视力为光感~0.05,角膜外伤均为非角... 目的探讨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弱视的治疗方法、弱视治疗的时机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康复的方法。方法单眼外伤性白内障的弱视儿童27例,其中男孩21例,女孩6例。年龄3.4~11.7岁,平均7.8岁。手术前视力为光感~0.05,角膜外伤均为非角膜光学区的穿孔伤和光学区内的角膜薄翳。手术方法:白内障的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斜视者同时进行斜视矫正,手术中或手术后进行散瞳验光,术后3~4周矫正屈光不正,同时进行同视机脱抑制、光刷、光栅及图形刺激等弱视治疗,旁中心注视进行红光后像治疗。手术后1月开始治疗,共治疗6~12月,平均6.5月。结果远视力0.8以上8例,0.3~0.8者9例,0.3以上占62.96%;0.1~<0.3者5例,0.1以上占81.48%;0.1以下5例。结论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要一次解决白内障和其他导致弱视的因素,如斜视;手术后1月进行屈光矫正并开始系统的弱视训练和视觉康复,则大多数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单眼 弱视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立 郭华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1~ 2 4月 ,平均 12月。结果 :术后葡萄膜炎反应较成人严重 ,矫正视力较满意 ,>0 .3共 2 7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恢复视力、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胜仿 刘世纯 +1 位作者 张永烨 邬羽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方法 对 2 0例 (2 0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在伤后 2小时~ 7月实施。根据受伤情况、角膜伤口的情况、虹膜粘连情况、有无眼内异物及后囊的情况等 ,选择不同...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方法 对 2 0例 (2 0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在伤后 2小时~ 7月实施。根据受伤情况、角膜伤口的情况、虹膜粘连情况、有无眼内异物及后囊的情况等 ,选择不同的术式。结果 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 3月裸眼视力最差 0 3 ,最好 1 0。Ⅰ级视功能 4例 ,Ⅱ级视功能 5例 ,Ⅲ级视功能 6例 ,无Ⅰ级视功能 2例 ,不合作 3例。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伤后早期手术可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操作的困难 ,使视力尽快恢复 ,更重要的是重建双眼立体视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手术时机 治疗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红 张友宏 +2 位作者 吴玮 陈靖 田珂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先天白内障手术小儿3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15)和氯胺酮组(K组,n=15)。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2.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K组用氯胺...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先天白内障手术小儿3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15)和氯胺酮组(K组,n=15)。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2.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K组用氯胺酮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R组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2 mg/(kg.h)+瑞芬太尼4μg/(kg.h)复合液,K组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2 mg/(kg.h)+氯胺酮2 mg/(kg.h)复合液。记录停药至拔管时间、拔管后再入睡、离开手术室时间、外科医生评价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与K组相比,R组麻醉效果好,苏醒时间短,苏醒后再入睡率低,外科医生满意度高,小儿不良反应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拔管和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瑞芬太尼 氯胺酮 异丙酚 小儿 先天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一期后囊截开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健毅 莫梓坚 +1 位作者 赵卫民 陈旺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3 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 ,术后随访 5月~ 4年。结果  2 4眼 ( 72 72 % )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 2 3眼 ( 69 7...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3 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 ,术后随访 5月~ 4年。结果  2 4眼 ( 72 72 % )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 2 3眼 ( 69 7% )术后视力达 0 3以上 ,16眼 ( 4 8 48% )达 0 5以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囊截开虽不能完全阻止后发障形成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白内障 儿童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