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RANKL和OPG的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威 王邦康 刘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194-198,共5页
目的检测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 目的检测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定位及相对定量检测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cath K、RANKL和OPG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以后均逐渐降低。结论 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cath k RANkL OPG
下载PDF
甘草附子汤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代谢及组织蛋白酶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明慧 王桂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附子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高、低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水灌胃,甘草附子汤组给予甘草附子汤灌胃,雌激素组给予苯甲酸... 目的研究甘草附子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高、低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水灌胃,甘草附子汤组给予甘草附子汤灌胃,雌激素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肌注。3月后,测定大鼠Ⅰ型胶原(ColⅠ)、组织蛋白酶K(Cath K)、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及骨小梁的变化。结果甘草附子汤组与雌激素组能显著增加大鼠的骨小梁的数量(P<0.05),降低Cath K的表达,且甘草附子汤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不如高剂量组明显。结论甘草附子汤能够下调破骨细胞Cath K的表达来抑制骨基质中ColⅠ的分解,对骨质疏松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附子汤 骨质疏松 Ⅰ型胶原 组织蛋白酶k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K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胥栋 袁伟东 陈龙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K(Cath-K)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GC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骨组织及GCT中Cath-K的表达情况。结果:GCT中Cath-K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5);GCT中Cath-K的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K(Cath-K)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GC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骨组织及GCT中Cath-K的表达情况。结果:GCT中Cath-K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5);GCT中Cath-K的阳性表达与Jaffe分级、年龄和有无肺转移有关(P<0.05)。结论:Cath-K在GCT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k 骨巨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温肾固疏方对去势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及组织蛋白酶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媛媛 郭海英 +4 位作者 孙振双 徐道明 沈蕴茹 陶文静 孙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3-538,545,共7页
目的研究温肾固疏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后,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温肾固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脂肪组织。干预2个月后... 目的研究温肾固疏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后,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温肾固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脂肪组织。干预2个月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组织、肾组织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PICP、ICTP、CTX、NTX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Col I、Cath K表达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CTP、NTX、CTX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骨组织形态改变与骨质疏松症一致,肾组织出现炎性改变,骨组织中Cath K含量明显增高(P<0.01),Col I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清ICTP、NTX、CTX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温肾固疏方高剂量组比中、低剂量组表达明显。温肾固疏方中、高剂量组血清PICP含量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骨组织形态改善,肾组织炎性改变减轻。各治疗组骨组织Cath K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1),Col I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温肾固疏方能够通过下调破骨细胞Cath K的表达来抑制骨基质中Col I的分解,起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固疏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去卵巢大鼠 Ⅰ型胶原 组织蛋白酶k
下载PDF
再生的牙周组织在正畸压应力下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5
作者 吴丽萍 宗文逸 时函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改良的双相磷酸钙(bia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行犬牙周组织再生后,对再生的牙周组织施加正畸压应力,比较与健康牙周组织受力后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异... 目的研究应用改良的双相磷酸钙(bia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行犬牙周组织再生后,对再生的牙周组织施加正畸压应力,比较与健康牙周组织受力后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异同,从而探讨牙周再生后进行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方法取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其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和4周组,每组2只犬,实验组于每只犬右上、左下象限第二前磨牙牙根的近中侧制造牙周缺损,并将体外培养的犬BMSCs与BCP的共培物植入缺损区,牙周再生20周后施加正畸力,以1.47 N左右的力值拉第二前磨牙向近中方向移动;以自身为对照,另两象限交替作为牙周再生术后加力0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加力1周、2周及4周后处死2只比格犬并取组织块。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破骨相关因子活化T细胞转化因子-1(NFATc-1)和组织蛋白酶K(Cath-K)的表达。结果实验组NFATc-1和Cath-K的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一致:从0周到2周呈上升趋势,2周至4周下降,但仍高于0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趋势与正常牙周组织相似,应用改良的BCP用于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及再生后的正畸牙移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 牙周再生 破骨细胞 NFATc-1 cath-k 比格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