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mong Nurses Regarding Patients’ Care Follow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Karachi, Pakistan
1
作者 Adnan Yaqoob Rubina Barolia +1 位作者 Ahmed Noor Afshan Nazar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9年第8期809-834,共26页
Aim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mong nurses regarding patient care, follow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Karachi, Pakistan. Background: Cardiovas... Aim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mong nurses regarding patient care, follow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Karachi, Pakistan.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are the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globally. Nurses are the largest body of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who attempt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sign: This study employed a descriptive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Methodolog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70 participants using two instruments. Knowledge was assessed through a 50-multiple-choice questions-based questionnaire, whereas, to assess the practices, an observational checklist was utilized which comprised of 20 components. Findings: The majority of the nurses, 54.3%, had adequate, 40% nurses had inadequate, and only 5.7% nurses had excellent knowledge scores. Moreover, 87.1% nurses were observed as carrying out unsatisfactory practices, whereas, only 12.9% nurses were found carrying out satisfactory practices. Conclusion: Since variation in the practices was observed in each of the department,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assess nurses’ attitudes through a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standard post-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are proto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ses’ KNOWLEDGE Nurses’ PRACTICE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Post PCI NURSING care
下载PDF
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燕红 张勤 +1 位作者 钟庆 宋凤莲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CRBSI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对CRBSI组患者行病原菌种类分析,同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信息,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构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93例,其中CRBSI组38例、非CRBSI组255例。38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珠,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50.00%(26/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23%(10/52)、表皮葡萄球菌7.69%(4/52)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比44.23%(23/52),以大肠埃希菌17.31%(9/52)、肺炎克雷伯杆菌13.46%(7/52)为主;真菌占比5.77%(3/52),均为白色念珠菌。CRBSI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静脉营养液输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RBSI组;CRBSI组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CRBSI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非CRBSI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BMI、合并糖尿病、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长、输液类型为静脉营养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置管时间均能用于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919、0.975(P<0.05)。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RBSI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多见,同时CRBSI的发生与年龄、BMI、置管天数、置管部位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洋 刘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价值。方法人群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愈发提升,为了明确有效提升PICC护理质量,此次研究邀请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PICC置管的102例患者,采用了随机法,将参与此次...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价值。方法人群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愈发提升,为了明确有效提升PICC护理质量,此次研究邀请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PICC置管的102例患者,采用了随机法,将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n=51)与观察组(以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基础的持续改进PICC护理管理,n=51),在落实相关护理管理措施之后,明确不同护理管理方式能够取得的效果。结果在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服务体验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以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基础的持续改进PICC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改善PICC护理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置管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发生率 患者服务体验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黄清兰 魏金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接收的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接收的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对组间的并发症情况、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CPPSM)评分比对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促进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且能确保整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周静脉中心置管 集束化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负性情绪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陈惠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9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78例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纳入研究,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单号,常规护理,39例)、观察组(双号,临床护理路径,39例),全面分析干预效果。结... 目的分析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78例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纳入研究,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单号,常规护理,39例)、观察组(双号,临床护理路径,39例),全面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愤怒、疲劳、紧张等心境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神影响、坚韧、控制、忍受消极、积极接受变化等心理弹性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高,回避、屈服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临床效果,其通过规范护理流程、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境,降低并发症,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肿瘤化疗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口渴安全策略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豪 黄霞红 冯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158-161,16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口渴安全策略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行经口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基于口渴安全策略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行经口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当患者出现口渴时使用棉签蘸湿口唇。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口渴安全策略的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口渴程度、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口渴评分(3.48±1.32)分低于对照组(6.0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2,P<0.05)。观察组的口腔黏膜湿润程度(1.95±0.88)分优于对照组(2.73±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5,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基于口渴安全策略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口渴感受,改善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并且不会增加诸如呛咳、误吸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渴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 集束化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患者中的作用
7
作者 肖彩斌 史春艳 +3 位作者 甘婉瑜 卞洋洋 温红梅 赵世界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0期46-48,共3页
目的 明晰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4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患者556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为试验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各278... 目的 明晰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4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患者556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为试验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各27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其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间至消毒前的手术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在此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患者中有较好应用价值,其不仅可缩短患者进入手术间至消毒前的手术准备时间,且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导管室 手术准备时间 意外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刘茜 王雪姣 +1 位作者 张晓曼 陈越宏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北京圣马克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NHL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北京圣马克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NHL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患者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微信平台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间歇导尿应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32
9
作者 何晓庆 马燕兰 +1 位作者 张铁松 陈巧灵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47-551,共5页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间歇导尿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该类患者的膀胱功能管理,提高间歇导尿应用率,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10月8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间歇导尿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该类患者的膀胱功能管理,提高间歇导尿应用率,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10月8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应用情况调查。结果 80例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龄20~74(38.63±11.40)岁,农民37例、工人30例、其他13例,自费医疗44例、医保及保险36例;脊髓损伤早期(伤后1个月内)采用间歇导尿法14例(17.5%)中泌尿系感染4例,其他排尿方式(留置导尿、叩击)感染发生率为78.95%;恢复期采用间歇导尿70例(87.5%)中泌尿系感染12例,其他排尿方式感染发生率为60%。间歇导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较其他排尿方式(留置导尿、叩击)同类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护理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雪琼 朱世琼 +2 位作者 艾艳 付靖 李亚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2月,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模式...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2月,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间歇导尿依从性、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延续护理后,试验组维持间歇导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00,P=0.006)。两组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t〉12.040,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90,P=0.032);试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800,P=0.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t〉4.572,P〈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505,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院后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延续护理 间歇导尿 依从性
下载PDF
脐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蕾 汪丽 +1 位作者 赵艳秋 史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716-1717,共2页
目的探讨脐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危重新生儿接受脐动脉置管术,术前估计置管长度,将导管缓慢插入脐动脉,当导管插入达到预计长度时,用预充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及X线检查以明确导管处于脐动脉内。结果 30例患... 目的探讨脐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危重新生儿接受脐动脉置管术,术前估计置管长度,将导管缓慢插入脐动脉,当导管插入达到预计长度时,用预充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及X线检查以明确导管处于脐动脉内。结果 30例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为2~7 d,平均4 d。2例患儿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有效;其余28例无出血、动脉栓塞、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脐动脉置管有利于危重新生儿病情监测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重症监护 新生儿 导管 留置 脐动脉
下载PDF
氯霉素用于导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颜巧元 谭翠莲 +5 位作者 黄海燕 王瑛 王桂兰 喻姣花 邢育珍 姚菊英 《护理研究》 2003年第12A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能降低菌尿发生率、步骤简化、耗时短的临床导尿方法。方法 :选择外科手术病人 10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液体石蜡作为润滑剂导尿 ,观察组采用氯霉素注射液作为润滑剂导尿。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菌尿发生... 目的 :探讨一种能降低菌尿发生率、步骤简化、耗时短的临床导尿方法。方法 :选择外科手术病人 10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液体石蜡作为润滑剂导尿 ,观察组采用氯霉素注射液作为润滑剂导尿。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菌尿发生率和尿道损伤情况及氯霉素毒性反应 ,两组导尿前后血常规情况。结果 :两组导尿后 2 4h~ 48h菌尿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均未发现镜下红细胞 ;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氯霉素全身性反应 ,导尿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两组导尿前后血常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无一例出现拔管困难。结论 :氯霉素用于导尿具有可行性 ,能避免因不洁液体石蜡造成的尿路感染 ,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液体石蜡 导尿术 润滑 护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丽茹 徐秀 +2 位作者 邢丽娟 孙海燕 王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法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 目的:探讨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法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两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QOL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主观感受、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基于清洁间歇导尿术的自我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缓解膀胱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间歇导尿术 自我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67
14
作者 刘春丽 颜美琼 +1 位作者 陆箴琦 赵敏慧 《中华护理教育》 2011年第7期294-297,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9名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51.37±18.55)分,62.2%处于较好水平。...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9名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51.37±18.55)分,62.2%处于较好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居住地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自我管理能力总变异量32.8%。结论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较好,但在导管日常观察、信息获取方面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来自农村的患者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提高其PICC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自我护理 肿瘤
下载PDF
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昊 高兰 +5 位作者 孙婧婧 闫晋琪 刘昱 刘红娟 余珊珊 石秦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和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21.11%,3.33%vs.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局部血肿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应用抗反流引流袋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桑琳霞 魏忠梅 +2 位作者 王秀丽 高增敏 刘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观察抗反流引流袋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住院的患者120例,导尿前无尿路感染,并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7d更换1次,B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10d更换1次,C组... 目的观察抗反流引流袋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住院的患者120例,导尿前无尿路感染,并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7d更换1次,B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10d更换1次,C组则应用普通引流袋每3d更换1次,D组应用普通引流袋每1d更换1次,比较各组菌尿的发生率。结果神经外科患者应用普通引流袋3d更换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应用抗反流引流袋菌尿发生率低于普通引流袋,而抗反流引流袋7d更换菌尿发生率低于10d更换者。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应用抗反流引流袋尿路逆行感染的风险低于普通引流袋,以抗反流引流袋每7d更换1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 神经外科 护理
下载PDF
术前插尿管时机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谷俊霞 赵素斌 +1 位作者 高卫国 李守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前插尿管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需插导尿管择期普外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麻醉前用药后20 m in及麻醉前用药前插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插管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插管... 目的探讨手术前插尿管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需插导尿管择期普外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麻醉前用药后20 m in及麻醉前用药前插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插管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插管一次成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用药20 m in后插导尿管,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心理压力,提高插导尿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 麻醉前用药 护理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詹也男 骆芳兰 +1 位作者 甘华秀 胡芸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导尿(CI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7例神经源性膀胱行CI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导尿(CI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7例神经源性膀胱行CI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CIC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残余尿量少于出院当天及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神经源性膀胱行CIC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清洁间歇导尿 依从性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冰 孙运波 +3 位作者 姜文彬 邢金燕 李红岩 刘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循证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循证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有显著性(χ2=4.46,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护理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感染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静 杜朝晖 +10 位作者 李建国 周青 胡波 李璐 刘畅 甘泉 罗云 蔡书翰 邓彬 饶歆 卢章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553例,根据科室不同分为ICU组265例,非ICU组288例。调查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统计置管困难和非置管困难患者并发症...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553例,根据科室不同分为ICU组265例,非ICU组288例。调查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统计置管困难和非置管困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9%(88/553),其中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6%(64/553),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3%(24/553)。ICU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6/265),非ICU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6%(42/2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两组患者导管脱出和不畅发生率〔1.1%(3/265)与4.5%(13/288)〕、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7.2%(19/265)与1.7%(5/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7、9.80,P<0.05)。两组患者穿入动脉、气胸、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2、0.00和0.04,P>0.05)。置管困难42例,发生并发症21例(50.0%);非置管困难511例,发生并发症59例(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ICU患者需注意导管相关性感染,非ICU患者需注意加强导管护理,置管困难时建议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来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并发症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