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感染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志强 戴坤鹏 +3 位作者 王滨 孔继昌 于广艳 李双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的影响。方法2011年1—12月基线阶段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目标监测,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干预阶段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并行目标监测,比较干预前后...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的影响。方法2011年1—12月基线阶段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目标监测,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干预阶段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并行目标监测,比较干预前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73.0%下降至58.8%(P<0.01),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4.86%下降至1.84%(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干预化研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鹏斌 吴刚 +1 位作者 宋正川 张珍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颈静脉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5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馨月 王恬 +1 位作者 魏亚强 孙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79-580,共2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9例应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法,每周两次。观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9例应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法,每周两次。观察两组患者发热、气促改善、胸水吸收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组较常规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组并发症少,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缩短、综合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降低胸膜肥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并发症 胸腔积液/病因学 胸腔积液/治疗 穿刺术抽液术/治疗应用 引流术/治疗应用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哲 张文智 +1 位作者 赵向前 胡丙洋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为58例患者施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3例)和开腹肝切除术(35例),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术中动...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为58例患者施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3例)和开腹肝切除术(35例),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术中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出血量、总输液量等指标,及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出血量、总输液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有效可行,但需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和监测,加强对气体栓塞风险的认识和预防,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中心静脉压 出血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秋会 宋娜 +2 位作者 甄莹 国峰 焦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8期229-232,共4页
目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病人长期输液应用的优越性及并发症等各方面的进行比较,为普外科静脉治疗患者提供最佳静脉通道。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外科住院接受输液疗程... 目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病人长期输液应用的优越性及并发症等各方面的进行比较,为普外科静脉治疗患者提供最佳静脉通道。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外科住院接受输液疗程预计超过10天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 30例选择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设为实验组,30例选择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CVC)设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的输液速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人对置管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在置管总成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6.7%,P〉0.05无显著差异;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实验组为3.33%与对照组6.67%相比,对照组高于实验组;脱管发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强度为良的占13.33%,对照组为40%,P〈0.02差别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强度低于对照组。病人对置管的满意度实验组为83.3%,对照组为72%,P〈0.01对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静脉置管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低,保留静脉通道时间长,更适合需长期静脉输液及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静脉治疗患者;CVC具有液体流速快,导管直接进入锁骨下静脉可做血液动力学监测,更适合外科创伤、急危重患者的静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锁骨下静脉置管(CVC) 长期输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重症神经疾病患者PICC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2
6
作者 梅畅 邢凤 +1 位作者 刘娟 刘光维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9例行PICC术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VT是否形成分... 目的了解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9例行PICC术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VT是否形成分为发生组(5例)和未发生组(94例),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APACHEⅡ)、D-二聚体水平、意识状态、疾病分布、穿刺侧部位及肌力、DVT发生时间及部位等。结果 99例患者共放置PICC 99根,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5.05%;两组患者APACHEⅡ分值、意识状态、疾病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肢体、不同肌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置管后小于或等于7 d;主要发生部位为锁骨下静脉。结论 APACHEⅡ分值高、D-二聚体水平高、昏迷、脑血管疾病患者均为PICC置管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DVT主要发生于穿刺侧为右上肢、肌力小于或等于3级者,因此,PICC穿刺部位应首选健侧肢体,其次为右侧肢体,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DVT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神经系统疾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雁红 马云红 吴国静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20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行PICC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行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的7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78/8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80/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60/70)和92.9%(6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5、5.91,P值分别为0.008、0.01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4/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03)。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盲穿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插管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48所医院血液科中心静脉血管通路使用及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苗苗 张建 +5 位作者 甄佳静 王梦川 陈毓雯 徐丽 解文君 张慧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0-1318,共9页
目的调查血液科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完善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月对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所医院93个血液科的护理管理者或静脉... 目的调查血液科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完善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月对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所医院93个血液科的护理管理者或静脉治疗负责人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91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5%。91个血液科中,开展PICC、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入技术的分别有91个(100%)、73个(80.22%)和68个(74.73%)。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置入前血液检验指标评估中,评估比例较高的项目为血小板计数(100%)和D-二聚体浓度(87.91%),其余项目的评估比例均<85%;在置入PICC时,97.80%的血液科首选贵要静脉,83.52%使用区域置入法,95.60%皮肤消毒范围直径≥20 cm,98.90%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67.03%、96.70%分别采用术中心腔内电图或超声辅助定位、术后X线定位,开展隧道式置管和钝性分离扩皮技术的血液科分别占12.09%和53.85%;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维护方面,82.42%的血液科使用一次性专用维护包,61.54%使用透明敷贴固定PICC,45.21%使用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24.18%使用棉签消毒输液接头,60.44%未使用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帽,74.73%使用纱布敷料加压固定的方式预防穿刺点渗血,仅6.59%的血液科使用含氯己定的抗菌敷料预防穿刺点感染;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质量管理方面,94.51%和86.81%的血液科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50.55%进行并发症风险评估,10.99%建立了静脉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结论血液科PICC置入技术的开展比例较高,置入操作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置入前评估内容较完善,维护和管理较规范。然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置入前血液检验指标评估内容亟待规范、统一,置入PICC时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静脉治疗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横断面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X线辅助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1
9
作者 于健春 王秀荣 蒋朱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比较在X线辅助下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两... 目的比较在X线辅助下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期间,在X线监视下,对PICC和CVC各60例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指标包括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的位置、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结果经显著性检验比较。结果经X线影像证实,PICC与CV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5.0%(57/60例)和88.3%(53/60例),t=1.745,P=0.19;置管时间平均分别为13天(6~98天)和14天(7~104天),F=0.049,P=0.83;导管总阻塞率分别为6.7%(4/60例)和5.0%(3/60例),t=0.152,P=0.70;其中PICC组3Fr型导管(20G穿刺针)阻塞率(3/20例,15.0%)高于4Fr型导管(18G穿刺针)(1/20例,5.0%),t=1.111,P=0.29;导管尖端异位率分别为5.0%(3/60例)和6.7%(4/60例),t=0.152,P=0.70,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对比研究 X线辅助 PICC CVC
原文传递
顺行与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国平 顾建平 +6 位作者 何旭 楼文胜 王勇 陈亮 苏浩波 施万印 汪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目的比较顺行和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采用顺行(A组)或逆行(B组)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217例,A组67例、B... 目的比较顺行和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采用顺行(A组)或逆行(B组)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217例,A组67例、B组150例。对两组不同解剖部位的静脉血栓溶解程度、临床有效率、股腘静脉瓣膜反流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的血栓溶解程度(≥50%),A组(83.6%、88.1%、91.0%)与B组(80.7%、82.0%、8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浅静脉血栓溶解程度(≥50%),A组(94.0%)明显优于B组(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时临床有效率,A组(80.6%)与B组(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平均随访(44±15)个月,髂股静脉主干通畅率、股腘静脉开通的患者中静脉瓣膜反流率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A组(70.2%、25.4%、35.8%)与B组(60.0%、31.5%、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髂股静脉管腔通畅的患者中PTS的发生率13.1%明显低于髂股静脉管腔闭塞的患者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顺行和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DVT可以获得类似的临床效果,逆行插管没有增加静脉瓣膜的损伤,恢复髂股静脉管腔的通畅是治疗DVT的主要任务,可以明显降低IT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插入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PICC在胸外科应用中被迫拔管情况分析与干预 被引量:23
11
作者 章春芝 薛志芳 +3 位作者 池亚丽 孙晓娟 金凤仙 刘杨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目的降低PICC被迫拔管率。方法对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组建导管维护小组。因人施教,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结果被迫拔管率由干预前的16.3%和干预初期的7.7%降为干预后期的3.2%。结论成立PICC维护小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规范操... 目的降低PICC被迫拔管率。方法对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组建导管维护小组。因人施教,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结果被迫拔管率由干预前的16.3%和干预初期的7.7%降为干预后期的3.2%。结论成立PICC维护小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规范操作,组织系列教育,并对置管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被迫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干预性研究 拔管
原文传递
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杜斌 陈德昌 刘大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98-401,共4页
作者对加强医疗病房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共151根中心静脉插管中,13根(8.6%)伴有CRS;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为每天16... 作者对加强医疗病房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共151根中心静脉插管中,13根(8.6%)伴有CRS;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为每天16.7次/1000导管。插管时患者存在其它感染灶、插管穿刺部位、插管留置时间、拔管后24小时内体温下降程度均与明确的CRS相关;插管操作时间、拔管时体温、拔管后24小时内患者体温下降程度均与没有CRS呈显著相关。作者认为,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较高,导管穿刺和留置过程中仔细操作和护理是降低CRS发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加强医疗病房 中心静脉插管 感染
原文传递
以我院为中心的导管维护网的建立及管理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林芳 叶志弘 朱陈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以我院为中心的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的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并提高导管的维护质量。方法对我院周边的三级乙等医院或县市级医院进行导管维护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建立长期合作的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回当地的患者提供规范的导管... 目的建立以我院为中心的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的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并提高导管的维护质量。方法对我院周边的三级乙等医院或县市级医院进行导管维护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建立长期合作的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回当地的患者提供规范的导管维护及并发症处理,实现顺畅的转诊流程,使留置PICC等导管的患者获得全程的照护。结果我院的PICC置管数,从2006年的720例上升至2011年的1702例,其中2011年PICC置管例数较2010年增加了25%,门诊维护人数较2010年下降了6%;患者在出院期间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其中导管意外滑脱的发生率下降了6.2%,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下降了8.3%,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下降了6.6%。结论导管维护网可使患者享受规范便捷的导管护理服务,降低因维护不当导致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带管期间的安全,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持续提升了当地医院导管维护质量,达到医院和患者双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研究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组织和管理
原文传递
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0
14
作者 董叶丽 陈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1~6月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CVC-RI的48例患者与同期245例非CVC-RI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1~6月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CVC-RI的48例患者与同期245例非CVC-RI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CVC-RI的作用。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时间、是否曾入住ICU。结论外科术后患者CVC-RI的发生与上述危险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期间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静脉通路建立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叶秀桢 杨杰 +3 位作者 张春一 林倩清 张海春 刘永熙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联合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救治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入住本院的VLBW I 89例,分为联合导管组(联合UVC和PICC)28例、PICC组31例和外周静脉(PIV)组30例,观察患儿...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联合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救治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入住本院的VLBW I 89例,分为联合导管组(联合UVC和PICC)28例、PICC组31例和外周静脉(PIV)组30例,观察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体重增长情况、低血糖持续时间和部分生化、感染指标。结果联合导管组患儿脐静脉插管一次操作均能成功,成功率高于PICC组(77%),导管留置时间更长;与PIV组比较,联合导管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次数(13.2±3.3)次、呼吸暂停发生次数(61.1±7.5)次明显减少(P<0.0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12.0±3.0)d和低血糖持续时间(1.5±1.3)h明显缩短(P<0.05);而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UVC和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减少刺激,且不增加感染等优点,值得VLBWI救治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无菌操作流程对非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慧慧 张加强 +3 位作者 丛旭辉 李宁涛 崔明珠 孙铭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1-903,共3页
目的评价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非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常规流程和严格流程进行分组,2015年至2017年期间患者... 目的评价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非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常规流程和严格流程进行分组,2015年至2017年期间患者为常规流程组(C组);2018年至2019年期间患者为严格流程组(E组)。记录置管术后6 d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局部感染、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E组中心静脉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降低[1.79%vs.0.48%,P<0.001;其相对危险度为0.27(在0.10~0.30范围内)],而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vs.0.19%,P>0.05)。E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累积发生率为0.67%(<1.00%)。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可进一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 无菌术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婴儿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宪湖 谭冠先 +3 位作者 赵丽妮 秦科 黄海清 张炳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方法行大手术婴儿共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龄1~12月,体重2.9~9.4kg,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Ⅱ组采用 Yoffa 进路;Ⅲ组... 目的探讨婴儿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方法行大手术婴儿共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龄1~12月,体重2.9~9.4kg,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Ⅱ组采用 Yoffa 进路;Ⅲ组采用改良 James 进路。记录总穿刺置管成功率、首次试穿成功率、失败率、进针深度、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首次试穿成功率为86%,高于Ⅱ组(74%)和Ⅲ组(80%)(P<0.05)。Ⅰ组进针深度 [(2.21±0.28)cm]深于Ⅱ组[(1.79±0.33)cm]和Ⅲ组[(1.84±0.38)cm](P<0.05)。三组均无气胸、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儿经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法,具有高成功率和安全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进路 锁骨下静脉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婴儿 可行性研究
原文传递
PICC患者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刘霞 徐晓丹 +3 位作者 丁丽 朱琳 张国玲 王红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3期-,共3页
目的 研究两种方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利弊,防止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导致导管堵塞,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方法 将172例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独立建立留置针通路输注... 目的 研究两种方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利弊,防止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导致导管堵塞,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方法 将172例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独立建立留置针通路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观察组使用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输注前后回抽导管内溶液0.5 ml,输注完毕后使用10 ml 0.9%氯化钠脉冲式冲管后正常输注其他液体.比较2组患者PICC堵管率、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PICC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6,P> 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51%(83/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8%(1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6,P< 0.01).结论 采取输注前后回抽PICC导管内溶液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可有效避免导管堵塞,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伊曲康唑 输注 静脉内 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途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比较
19
作者 雷福明 王爱萍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期221-22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外周及中心两种途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后期并发症情况。方法检索经外周静脉及经中心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回顾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110例以及经锁... 目的通过分析经外周及中心两种途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后期并发症情况。方法检索经外周静脉及经中心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回顾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110例以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比两组资料的置管成功率、血气胸的发生率、导管堵塞、移位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的发生率;总结这两种方法在可行性、优越性和后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所有观察项进行分析比较,除血气胸并发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观察项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可达到与CVC相同的效果,但其在预防血气胸这一严重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是更加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临床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