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53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1
作者 Li Jinlong Wu Yun Zhang Huanyi Tai an Central Hospital,Shan Dong,271000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66-166,共1页
Radl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 was performed On 53 patients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lcuinr tnchycnrdlm and gained fsfactory results.53 patients:male 32,female 20,aged about 44.4±13.18(21~70)yearn.All thepatien... Radl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 was performed On 53 patients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lcuinr tnchycnrdlm and gained fsfactory results.53 patients:male 32,female 20,aged about 44.4±13.18(21~70)yearn.All thepatients bad suprnventrlcuJar tachyeardla oceurrlng blatorles of more than 1year.Electrophyaiologte tests rhowed:18 with left-alded tecessory pathwayand 12 with concealed pathway,about 30 passways oll together in the left;4casea with right accessory pathway and I with eoncealed pathway,5 passwaysin the right;18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lenlar nodal dual pathway.EVA or EAAon A-V ring was the target picture In sceessory passwry sbletion.Middle orInferlor position was taken A-V nodal dual pathway ablation,with imall Alarge V as inrget pteture Includlng breaking up of wave A.The appenranceof slow A-V boarded rhythm daring electric ejection was marked as effectiveablation.Suprtventrlcular tachycardin cin’t be Initiated by various stimulateswas regarded as our final afm.All these patients got suceessful ablation.2cases recurred during foUow-up of 30±12 monthe,but cured after aecondablatlon.One of the recurrers bad right-position heart with atrfoventricularaccessory passway.The trigger site was detacted 3.5cm distance fromcoronary and ablated Juceess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 paroryamal supravetricular tachycardls
下载PDF
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 IN MANAGEMENT OF A GERONTAL PATIENT WITH PERMANENT JUNCTION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
2
作者 H Wang Shu Dan Lan Hong Wenying Zhou Pple’s Hospital Of Jiang 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70-170,共1页
Pettamna lintta Rfdpraittal Tuhyortk 【fAt) iwdy ion of urtylin* H nut or onij thnpr k X opdml, k am ou* oudbmyopuhy. b iko 【albd ubyculk aritonDopMiy In dfab.IUdlolteqD.ier Ckteto Ablujm (RFCA) i】 one of ... Pettamna lintta Rfdpraittal Tuhyortk 【fAt) iwdy ion of urtylin* H nut or onij thnpr k X opdml, k am ou* oudbmyopuhy. b iko 【albd ubyculk aritonDopMiy In dfab.IUdlolteqD.ier Ckteto Ablujm (RFCA) i】 one of uk bot my to ml USa. A mUl rub* tb PJKT M DM npoiud Ihm Tie me ii lUty-one 】【ui oU nu, Etettophytlolotj Study (EPS) dmoMMri Ital a mlbonlc th u|b iBtemOtaiu Dodd lad UDtonfc duoufh 【tow piUmy 1C iko toned dow pithoy Lotmlbl kft poitaiiqxd, Wbm PJRT lpp【ub| the usnoiy puhwy mi ibkttd by RFCA to fee Id) pMooiqttl bcutoi. no mi pom 20W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CA 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 IN MANAGEMENT OF A GERONTAL PATIENT WITH PERMANENT JUNCTION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
下载PDF
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PICC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芳 杜青 侯煜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PICC)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置管健康指导;将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ICC...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PICC)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置管健康指导;将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05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患者对PICC维护依从性,有效控制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电话随访 护理
下载PDF
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惠娟 李红梅 +2 位作者 吴秀琴 李娟娟 钱火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s,PICC)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9月31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输液门诊... 目的探讨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s,PICC)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9月31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输液门诊进行PICC的患者48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237)和观察组(n=251)。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采用转头曲颈法,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采用B超探头横切按压颈内静脉加以探测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PICC头端异位的情况。结果对照组237例中5例患者置管后X线摄片示导管尖端异位入颈内静脉;观察组251例中2例患者穿刺置管中发现异位入颈内静脉,立即调整后X线摄片示置管成功。结论 B超不仅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对PICC置管过程中防止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有着较好的定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 导管 异位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立 戴汝平 +5 位作者 刘延玲 徐仲英 张戈军 朱振辉 唐红伟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TFE)监测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3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3~17(8.7±4.0)岁,体重12.5~53(28.2±12.1)kg,单发ASD 32例...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TFE)监测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3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3~17(8.7±4.0)岁,体重12.5~53(28.2±12.1)kg,单发ASD 32例,多发1例。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TTE监测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 术中TTE所测缺损大小为6~23(13.7±4.2)mm,采用封堵器直径为10~26(17.2±4.4)mm。33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2例发生一过性ST段抬高,并自行恢复,无急诊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即刻TTE显示3例(9.1%)存在残余分流,2例微量残余分流于术后24h消失,另1例为多发ASD患者,术后24h及5周随访提示残余分流仍存。结论 在合适患者中,TTE监测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该部分患者中可以代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强调适应证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术 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
下载PDF
九例射频消融术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劲林 王方正 +5 位作者 张奎俊 马坚 姚焰 楚建民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回顾性分析 4 0 32例射频消融术 (RFCA)后发生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共 9例发生了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0 .2 % ) ,其中股动脉血栓形成 3例 ,肺栓塞 2例 ,肾小动脉栓塞 1例 ,脑栓塞 1例 ,外周动脉栓塞 1例 ,血栓性静脉炎 1例 ,心律失常类型 8... 回顾性分析 4 0 32例射频消融术 (RFCA)后发生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共 9例发生了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0 .2 % ) ,其中股动脉血栓形成 3例 ,肺栓塞 2例 ,肾小动脉栓塞 1例 ,脑栓塞 1例 ,外周动脉栓塞 1例 ,血栓性静脉炎 1例 ,心律失常类型 88.9% (8/ 9)为左侧旁道 ,术中都使用过肝素抗凝治疗。结论 :应重视预防RFCA术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进行左侧心腔消融时。仅靠术中肝素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可能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血栓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23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英贤 白洁 +6 位作者 赵卫华 陈惠斌 曾定尹 于亚媛 彭永文 李敏 王文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23例房速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为折返性房速,3例为自律性增高性房速。23例患者... 目的: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23例房速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为折返性房速,3例为自律性增高性房速。23例患者,21例消融成功,其中19例成功靶点位于右心房,2例位于左心房。成功靶点 PA为-60~-25 ms,平均-36 ms。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腹膜透析植管术后初期非肝素化对透析管通畅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仁勇 徐联方 +3 位作者 谈华明 王群 於文丽 水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植管术后初期非肝素化对透析管通畅的影响。方法 :在 13例病人植管术后初期 ,使用非肝素化透析液 ,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导管是否通畅。结果 :13例病人的导管全部通畅。结论 :腹膜透析植管术后初期非肝素化是可行的。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非肝素化 透析管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内置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被引量:1
9
作者 宁丹 李彩霞 李春海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7期328-329,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动脉插管微泵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导管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腹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CT或MRI确诊后立即实施动脉插管,将导管插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微泵持续给药抑制胰... 目的评价腹腔动脉插管微泵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导管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腹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CT或MRI确诊后立即实施动脉插管,将导管插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微泵持续给药抑制胰腺分泌药物(5-Fu)、丹参注射液及抗生素3-8d。5例并发腹腔大出血病例,经DSA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结果14例病人经15~31d的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内置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时间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炎 插管 灌注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bined Intracoronary Low Dose Eptifibatide and Thrombus Aspirat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Sharaf Eldeen Mahmoud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4年第12期570-579,共10页
Aim of the work: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lus only intra coronary platelet glyco-protein GP IIb/IIIa receptor antagonists combined with thrombus-aspira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 Aim of the work: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lus only intra coronary platelet glyco-protein GP IIb/IIIa receptor antagonists combined with thrombus-aspira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Patient and Methods: 25 consecutive STEMI patients treated by primary PCI including thrombus aspiration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from a total of 180 PCIs performed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January 2014. All patients received aspirin (250 mg i.v.) and clopidogrel (600 or 300 mg if already on clopidogrel) plus standard heparin. Glycoprotein IIb/IIIa antagonists were administered at physicians’ discretion before thrombus aspiration. Eptifibatide was used as a slandered Glycoprotein IIb/IIIa antagonists as a dose of the 180-μg/kg eptifibatide bolus only. The bolus was administered for 2 minutes via the thrombus aspiration catheter (STEMI cath of min-vasys) just before thrombus aspiration. Twelve-lead ECGs were recorded at baseline and 60 min (45 - 75 min) after completion of PCI.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TIMI 3 patency of the 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before PCI.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TIMI patency following PCI, ST resolution 60 min after PCI, all-cause death, reinfarction, urgent revascularization, stroke (haemorrhagic, non-haemorrhagic), and sever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all 25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 TIMI flow grade 3 of the 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before PCI was 16% while TIMI grade 2 and I was 24% and 36%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a TIMI flow grade 0 (no reflow) of the 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before PCI was 24%. Visible thrombus in 52% of patients and 40% of patients have more than one critically disease vessel. Primary PCI was performed in 25 patients. Eptifibatide intracoronary was given through thrombus aspiration catheter before thrombus aspiration. Drug eluting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60% of patients. Only two patients with acute stent thrombosis did not receive any stents at PCI. One patient died 24 h after the procedure due to severe heart failure and cardiogenic shock. No reinfarction was noted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procedure. Generally heart failu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at the end of 30 day post operative. Only 3 patients had persistent heart failure class III (12%). 84% of patients had TIMI flow III at the end of procedure with over all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Significant TIMI flow improvement after procedure was noticed with P value, 001. Also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shows of ST segment resolution after procedure.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primary PCI, a routine combination of intracoronary administration of Eptifibatide before transcatheter thrombus aspiration is a safe procedure with low risk of hemorrhage and increases myocardial reperfusion, which ultimately improves outcomes. This therapeutic modality may b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improving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TE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 Coronary Platelet GLYCOPROTEIN GP II b/III a Receptor ANTAGONIST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THROMBUS ASPIRATION cathter
下载PDF
三种不同途径经皮深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洋 刘源 +2 位作者 张丽峰 曾伟 何春水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9期96-97,共2页
目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不同深静脉置管部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的方式.方法:本文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深静脉置... 目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不同深静脉置管部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的方式.方法:本文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的住院患者.三种置管途径为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结果:200例患者接受了212例次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21.5天,合并症发生率为17.3%.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14.12±6.56)d,合并症发生率为23.0%;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17.32±2.12)d,合并症的发生率为27.1%;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24.21±4.18)d,合并症的发生率为10.3%,与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长,合并症发生率最低,最为安全可靠,应为急诊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但影响患者活动.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险性较大,不建议作为急诊血液透析治疗时的临时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置管术
下载PDF
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
12
作者 秦万长 石益民 +1 位作者 杨渝 李冀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2-63,共2页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与囊袋以粘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末端开放,并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固定,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10~30个月,回结肠膀胱脐部阑尾排出道控水能力满意,患者自行插管排尿方便容易,平均每次导尿量300~500mL,回结肠膀胱内压19614~44132Pa,无输尿管返流或积水及其它明显并发症。结论:不加任何处理的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我插管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排出 脐部造口 尿流改道 导尿 回结肠膀胱术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凤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12B期3677-3678,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腹腔灌注 护理
下载PDF
常见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连艳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460-1462,共3页
随着气囊导尿管应用的日益增多,导尿管拔除困难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现将常见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 拔除困难 护理
下载PDF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慢、快经区域对犬和人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影响
15
作者 孙立民 廖德宁 +1 位作者 林继军 赵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慢、快径区域对大和人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4条,体重11±1.2kg.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7例,年龄29~65岁.阵发性房颤患者4例,年龄62~70岁,其中2例为短P-R间期综合征.均先采用“... 本文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慢、快径区域对大和人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4条,体重11±1.2kg.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7例,年龄29~65岁.阵发性房颤患者4例,年龄62~70岁,其中2例为短P-R间期综合征.均先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区域后,若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或房颤时平均R-R间期无明显变化,则加行“快径”区域消融.房颤诱发采用猝发脉冲电刺激(人)或静滴氯化乙酰胆碱后猝发脉冲电刺激(犬).结果 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5例经下位法射频消融阻断慢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及诱发房颤时平均R-R间期明显延长(222±33ms vs 285±42ms和539±44ms vs 656±53ms P<0.01),无并发症.4条大及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均无房室结双径路表现,选择性消融“慢径区域”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房颤时平均R—R间期无明显变化,加行“快径区域”消融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房颤时平均R—R间期明显延长(犬145±16ms vs 185±22ms和305±13ms vs 403±17ms P<0.01,人220ms vs 490ms和367ms vs 690msP<0.01),1例房颤患者术后3天出现Ⅲ°AVB,2周后恢复为Ⅰ°AVB.本文还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消融快径区域时,房侧靶点(A/V>1)较室侧靶点(A/V<1)更易于造成Ⅲ°AVB.结论 选择性射频消融慢径区域对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流 导管消融 房室结 心房颤动 心室率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金河 丰明俊 +3 位作者 杜先锋 郁一波 傅国华 储慧民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分析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消融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47例,根据术后3个月后是否出现复发,... 目的分析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消融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47例,根据术后3个月后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导管消融手术时程。结果单次消融手术时间为(128.6±31.4)min,X线暴露时间为7.2(4.1,12.0)min。术后出现中-大量心包积液、假性动脉瘤各1例。随访29(6,48)个月,单次消融总随访未复发率55.6%,再次消融总随访未复发率62.2%。复发组患者病程时间、手术时间长于未复发组[54个月、(139.4±23.2)min比24个月、(120.3±35.0)min],持续性房颤比例、瓣膜置换术后比例高于未复发组(85.0%、35.0%比48.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初次消融后累积未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率高于持续性房颤患者(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二次消融的总有效率超60%,手术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疾病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健康管理在维吾尔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玲 张庆庆 +1 位作者 唐英 郑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13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对维吾尔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评价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将140例PICC置管患者按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各7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健康管理方法即由健康管理小组基于网络医疗平台应用电话、短信... 目的对维吾尔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评价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将140例PICC置管患者按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各7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健康管理方法即由健康管理小组基于网络医疗平台应用电话、短信、QQ群和PICC园地论坛等管理方式进行健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得分、PICC导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健康管理前后,汉族患者导管自我管理总分与健康行为总分差值分别为(72.21±36.48),(48.43±46.20)分,分别优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一12.178,12.040;P〈0.05)。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和导管断裂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60,4.334,4.758,6.085,6.765;P〈0.05)。结论系统规范健康管理能够降低化疗间歇期PICC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应加强针对维吾尔族患者的健康管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化学疗法 PICC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B-V231P-A型双腔取石球囊导管在治疗大咯血中应用体会及安全性浅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奕群 陈旭君 +4 位作者 黄溢华 卢晔 陈明红 林志平 黄文侨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20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置入B-V231P-A型双腔取石球囊导管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支气管镜操作常规准备,尽可能在大咯血间歇期进行。边插入支气管镜边止血,直至找到出血支气管,随即沿工作通道放入引导导丝,沿导丝放人...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置入B-V231P-A型双腔取石球囊导管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支气管镜操作常规准备,尽可能在大咯血间歇期进行。边插入支气管镜边止血,直至找到出血支气管,随即沿工作通道放入引导导丝,沿导丝放人第一根双腔微导管。依据管径大小向球囊导管工作通道分别注入不等量生理盐水以固定球囊,判定球囊是否具有足够支撑的着力点。随后观察另外段或亚段支气管是否仍在持续出血,再继续按上述方法置入第2根球囊导管。在确定封堵目标支气管已停止出血后退出支气管镜。每隔4~6h向球囊导管的工作通道注入凝血酶500U并回抽观察支气管内出血情况,以确定球囊导管放置时间。每6~8h回抽固定球囊液体量的一半,避免因完全放松固定球囊而导致移位的发生。如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大咯血,则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或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患者咯血量并结合从工作通道回抽吸液体颜色深浅的改变情况,分为完全停止、明显减少、有所减少、失败无效等4个层次进行疗效的判断。结果20例患者手术操作顺利,其中6例置入1根、13例--次性成功置入2根,操作时间约5~10min。术后出血即刻完全停止12例、明显减少5例、有所减少2例、失败无效1例,大咯血即刻控制率60%(12/20),总体有效率85%(17/20)。结论置入B-V231P-A取石球囊导管治疗大咯血,能够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挽救患者的生命。另为可能需要进一步行BAE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创造了诊断和气道准备条件的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石球囊导管 封堵 大咯血 体会及安全性
原文传递
经前囟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玉臣 吕晓飞 +1 位作者 夏凯 张铁铮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63-64,共2页
目的介绍经前囟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联合尿激酶注入引流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探讨以静脉留置针经前囟穿刺引流在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以管径0.7mm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于血肿侧前囟外侧角穿刺,接... 目的介绍经前囟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联合尿激酶注入引流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探讨以静脉留置针经前囟穿刺引流在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以管径0.7mm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于血肿侧前囟外侧角穿刺,接引流管持续引流,并间断注入尿激酶碎溶血肿以利引流,引流3~7d后拔管。结果经前囟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治疗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张力性气颅、感染率低、医疗费用低,治愈率高等优点,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前囱 尿激酶 静脉留置针
原文传递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牟尚东 陈俊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3期379-381,共3页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将射频电极针(或电极导管)直接插入到肿瘤组织中,利用460kHz射频电流在组织中产生的热效应(90℃-110℃)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RFA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将射频电极针(或电极导管)直接插入到肿瘤组织中,利用460kHz射频电流在组织中产生的热效应(90℃-110℃)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RFA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和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RFA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疗效确切、微创安全,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