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态与共同体:试析巴特菲尔德的农村改革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烨广 王楠 侯俊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44,共14页
作为美国早期农村社会学和19世纪末“乡村生活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巴特菲尔德的农村改革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具有一定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师从其攻读博士学位的杨开道。巴特菲尔德将改造农民封闭的“个体主义”心态作为解决乡... 作为美国早期农村社会学和19世纪末“乡村生活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巴特菲尔德的农村改革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具有一定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师从其攻读博士学位的杨开道。巴特菲尔德将改造农民封闭的“个体主义”心态作为解决乡村问题的关键,并且通过对美国乡村社会的精神领袖传统进行改造,围绕乡村领袖、定期集会等机制尝试将乡村社会重新组织为进步的“合作共同体”。巴特菲尔德的农村改革思想不仅为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史研究提供了素材,还为理解杨开道的乡村社会思想和中国农村社会学的早期问题意识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菲尔德 杨开道 农村社会学 乡村生活运动
下载PDF
民国时期杨开道与梁漱溟乡约改造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其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乡约产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67年),是以教化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组织规则。民国时期杨开道和梁漱溟均从村治问题转向了乡约研究,主张以乡约补充改造的形式进行乡村建设。基于两人思想层面的比较,发现两人在乡约的组织建设、发起主体等方... 乡约产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67年),是以教化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组织规则。民国时期杨开道和梁漱溟均从村治问题转向了乡约研究,主张以乡约补充改造的形式进行乡村建设。基于两人思想层面的比较,发现两人在乡约的组织建设、发起主体等方面观点相似,但是在乡约改造的促发点、理论视角、路径和目标等四个方面不同。整体上看,“新派”杨开道以西方欧美农村社会学为理论视角,试图从乡约中找到民间组织的传统和原理,建设一个民治国家的社会基础;“旧派”梁漱溟从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强调乡约蕴含的本质精神,主张吸收西方的两大长处以培育村民新习俗和新习惯,建设一个理想的未来社会。从两人乡约改造思想的对比中我们发现两人的乡约改造思想均在重新发现农村“社会组织”,其中西方视角不同的组织建设思路,对于农村组织建设能够带来很好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开道 梁漱溟 乡约
下载PDF
从科学到民情:杨开道社会学思想的本土化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保香 何健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28,共20页
杨开道不仅是民国时期乡建派的执行官,更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史上的关键人物。从生活史和学术史视角看,“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是杨开道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核心议题。杨开道的社会学思想经历了从“科学”到“民情”... 杨开道不仅是民国时期乡建派的执行官,更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史上的关键人物。从生活史和学术史视角看,“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是杨开道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核心议题。杨开道的社会学思想经历了从“科学”到“民情”的转变,与20世纪上半期社会思潮从“五四”到“后五四”的转捩暗合。从科学化的角度出发,杨开道力图使科学成为农村的治理方式、乡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民情化的角度出发,他通过历史比较、参与观察等方法探寻中国农村的历史、风俗与西方现代科学调剂的可能性。杨开道的社会学思想之变,具有实践、学理、本土化等多方面意涵,其个案展现了中国社会学的问题、对象、方法、价值、变迁等与“五四”精神流变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民情 杨开道 “五四”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