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对风信子鹿角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傅建融
周洁
+3 位作者
张艳苹
翟欣
李浩
刘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8-1311,共14页
全球变暖引发珊瑚礁区向大型海藻场生态演替现象与日俱增,大型海藻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抑制生长、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的海藻对不同的珊瑚具有不同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探究热压力所引起二者竞争关系的变化,以枝状风信子...
全球变暖引发珊瑚礁区向大型海藻场生态演替现象与日俱增,大型海藻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抑制生长、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的海藻对不同的珊瑚具有不同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探究热压力所引起二者竞争关系的变化,以枝状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roa hyacinthus)和大型底栖海藻杉叶蕨藻(Caulerpa taxifolia)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环境温度(27℃)与热压力温度(30℃),比较藻类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珊瑚对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从培养水环境及海藻表面微生物中寻找影响珊瑚表面微生物的原因。结果表明,去除嵌合体后共获得3369713条优化序列,并且大部分细菌得到注释。环境温度下,间接接触与直接接触组微生物表达模式接近,海藻的处理使得珊瑚表面附生微生物种类、丰度、PcoA区分度最高。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组成。目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红细菌目、黄杆菌目、肠杆菌目、蓝细菌目、假单胞菌目、噬几丁质菌目组成。这些细菌表型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好氧细菌、移动元件含量和胁迫耐受四大类,生态功能主要包括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对12个处理组的36个样本进行核心ASV分析(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共获得139个核心ASVs。以假单胞菌目、黄杆菌目、噬几丁质菌目、红细菌目为主,还包括立克次氏体菌目、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肠杆菌目、疣微菌目等。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可比较各组中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类群。环境温度下,群落中弧菌(Vibrio)、邻单胞菌(Plesiomonas)、奈瑟氏菌(Neisseria)以及螺旋体菌(Brevinem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温度升高后,珊瑚白化且胞内寄生病原微生物丰度显著升高,如米卡弧菌(Micavibrionales)与立克次氏体菌(Rickettsiales);热压力下,海藻的加入缓解了珊瑚白化、减少了胞内寄生性微生物丰度、显著提高了益生菌海命菌(Marivita)以及Halioxenophilus丰度。因此,在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既作为压力源转移病原菌,又协助珊瑚抵抗胞内寄生菌,结果有助于理解大型海藻—珊瑚的竞争关系,解释海藻对珊瑚的潜在生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
杉叶蕨藻
热压力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叶厥藻多糖的提取、纳米硒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门晓媛
徐文贵
+1 位作者
朱湘
马文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91-1894,共4页
目的:从杉叶厥藻中提取多糖类活性物质,并测定其抗病毒活性。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以活性为导向,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法进行精制。制备的多糖样品测定理化性质,并进行纳米硒化,MTT法测定细胞毒...
目的:从杉叶厥藻中提取多糖类活性物质,并测定其抗病毒活性。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以活性为导向,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法进行精制。制备的多糖样品测定理化性质,并进行纳米硒化,MTT法测定细胞毒性,CPE法测定抗柯萨奇病毒B3活性。结果:杉叶厥藻粗多糖属硫酸多糖,其多糖平均含量为27.9%,硫酸基平均含量为11.5%;粗多糖纯化得率为66.3%;多糖经纳米硒化后,平均粒径为28.6nm;纯多糖SCp11的半数有效浓度为2.2 mg/mL,治疗指数为3057.0;多糖硒化后,细胞毒性略有增加,但活性增强,治疗指数增加。结论:杉叶厥藻多糖及其硒化产物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叶厥藻
多糖
纳米硒
柯萨奇病毒B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海衫叶厥藻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毛水春
郭跃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2,共4页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对采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衫叶厥藻(Caulerpa tax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丙酮浸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成分,经NMR、MS等波谱技术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α-tocospiros ...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对采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衫叶厥藻(Caulerpa tax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丙酮浸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成分,经NMR、MS等波谱技术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α-tocospiros A(1)、cacospongionolide C(2)、phytene-3(20)-1,2-diol(3)和phytenal(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2和3均为首次发现于海藻中,4为首次分离于厥藻属海藻中。化合物1-4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绿藻
衫叶厥藻
二萜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对风信子鹿角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傅建融
周洁
张艳苹
翟欣
李浩
刘丽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8-1311,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助(2022YFD2401302)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19A15110225)
+1 种基金
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R18024)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E05020)。
文摘
全球变暖引发珊瑚礁区向大型海藻场生态演替现象与日俱增,大型海藻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抑制生长、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的海藻对不同的珊瑚具有不同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探究热压力所引起二者竞争关系的变化,以枝状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roa hyacinthus)和大型底栖海藻杉叶蕨藻(Caulerpa taxifolia)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环境温度(27℃)与热压力温度(30℃),比较藻类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珊瑚对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从培养水环境及海藻表面微生物中寻找影响珊瑚表面微生物的原因。结果表明,去除嵌合体后共获得3369713条优化序列,并且大部分细菌得到注释。环境温度下,间接接触与直接接触组微生物表达模式接近,海藻的处理使得珊瑚表面附生微生物种类、丰度、PcoA区分度最高。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组成。目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红细菌目、黄杆菌目、肠杆菌目、蓝细菌目、假单胞菌目、噬几丁质菌目组成。这些细菌表型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好氧细菌、移动元件含量和胁迫耐受四大类,生态功能主要包括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对12个处理组的36个样本进行核心ASV分析(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共获得139个核心ASVs。以假单胞菌目、黄杆菌目、噬几丁质菌目、红细菌目为主,还包括立克次氏体菌目、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肠杆菌目、疣微菌目等。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可比较各组中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类群。环境温度下,群落中弧菌(Vibrio)、邻单胞菌(Plesiomonas)、奈瑟氏菌(Neisseria)以及螺旋体菌(Brevinem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温度升高后,珊瑚白化且胞内寄生病原微生物丰度显著升高,如米卡弧菌(Micavibrionales)与立克次氏体菌(Rickettsiales);热压力下,海藻的加入缓解了珊瑚白化、减少了胞内寄生性微生物丰度、显著提高了益生菌海命菌(Marivita)以及Halioxenophilus丰度。因此,在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既作为压力源转移病原菌,又协助珊瑚抵抗胞内寄生菌,结果有助于理解大型海藻—珊瑚的竞争关系,解释海藻对珊瑚的潜在生态影响。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
杉叶蕨藻
热压力
微生物群落
Keywords
Acroproa hyacinthus
caulerpa taxifolia
thermal stress
microbiome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叶厥藻多糖的提取、纳米硒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门晓媛
徐文贵
朱湘
马文超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91-189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954)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JCZDJC23700)
天津市科委面上项目(07JCYBJC09300)
文摘
目的:从杉叶厥藻中提取多糖类活性物质,并测定其抗病毒活性。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以活性为导向,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法进行精制。制备的多糖样品测定理化性质,并进行纳米硒化,MTT法测定细胞毒性,CPE法测定抗柯萨奇病毒B3活性。结果:杉叶厥藻粗多糖属硫酸多糖,其多糖平均含量为27.9%,硫酸基平均含量为11.5%;粗多糖纯化得率为66.3%;多糖经纳米硒化后,平均粒径为28.6nm;纯多糖SCp11的半数有效浓度为2.2 mg/mL,治疗指数为3057.0;多糖硒化后,细胞毒性略有增加,但活性增强,治疗指数增加。结论:杉叶厥藻多糖及其硒化产物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关键词
杉叶厥藻
多糖
纳米硒
柯萨奇病毒B3
Keywords
caulerpa taxifolia
Polysaccharide
Nano-selenium
CVB_3
分类号
R978.7 [医药卫生—药品]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海衫叶厥藻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毛水春
郭跃伟
机构
南昌大医学院药学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862013)资助
文摘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对采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衫叶厥藻(Caulerpa tax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丙酮浸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成分,经NMR、MS等波谱技术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α-tocospiros A(1)、cacospongionolide C(2)、phytene-3(20)-1,2-diol(3)和phytenal(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2和3均为首次发现于海藻中,4为首次分离于厥藻属海藻中。化合物1-4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海藻
绿藻
衫叶厥藻
二萜类
化学成分
Keywords
algae
green algae
caulerpa taxifolia
diterpenoid
chemical constituent
分类号
O629.61 [理学—有机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对风信子鹿角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傅建融
周洁
张艳苹
翟欣
李浩
刘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杉叶厥藻多糖的提取、纳米硒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门晓媛
徐文贵
朱湘
马文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东海衫叶厥藻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毛水春
郭跃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