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Extract on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被引量:1
1
作者 Shaowa LU Hong SU +4 位作者 Fengming YU Qiushi WANG Yuyan GUO Guoyu LI Haixue KUA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Objectives]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swelling effect of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CRM) extract on secondary lesions of adjuvant arthritis( AA),associ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AA rats and mice immu... [Objectives]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swelling effect of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CRM) extract on secondary lesions of adjuvant arthritis( AA),associ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AA rats and mice immune function. [Methods]Rats were divided into high,middle and low dose CRM extract groups( 69. 23,34. 61,17. 31 mg/kg),methotrexate group( 0. 68 mg/kg),triptolide group( 7. 88 mg/kg),model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AA rat model was induced by 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 After the AA model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the paw swelling of AA rat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1β( IL-1β),interleukin-4( IL-4),interleukin-10( IL-10),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nterleukin 17( IL-17),interferon( IFN-γ),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 in the serum of AA rat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spleen was removed and weighed for detecting the drug influence on the immune organs.Impacts were observed by gavage administration at different dosages of 25 mg/kg,50 mg/kg,100 mg/kg for seven days,adopting carbon granules clearance test,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induced by 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 coupled with flow cytometry evaluating lymphocytes( CD3^+,CD4^+,CD8^+) activation and serolysin t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joint swelling,spleen index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β,IL-4,IL-10,TNF-α,IL-17,IFN-γ,G-CSF,TGF-β)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P < 0. 05,P < 0. 01). And the activity of CRM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methotrexate and triptergium. Moreov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dosages of 25 mg/kg,50 mg/kg,100 mg/kg of CRM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arbon granules clearance index( K) and phagocytic index( a),inhibit the phagocytosis of mononuclear macrophages,reduce the mice swelling extent and inhibit DTH in mice induced by DNFB,decrease the quantity of serum hemolysin. Percentage of CD3^+,CD4^+,and the ratio of CD4^+,CD8^+ notably decreased,whereas CD8^+ obviously increased. Intragastrica dose of 50 mg/kg,100 mg/kg were acknowledged as more objective inhibiting effect compared with a dosage of 25 mg/kg.[Conclusions] Decreas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s content,non-specific immune,humoral immune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may be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Adjuvant arthritis Inflammatory factors Immune function
下载PDF
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对L929细胞炎症模型中HDAC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吕邵娃 任雨涵 +3 位作者 祝明涛 赵诗雨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抑制HDAC3/8进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建立TNF-α诱导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方法检测3种皂苷元的最佳给药浓度和TNF-α的最佳造模浓度,以IL-6浓度为指标,运用ELISA法验证炎症模型...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抑制HDAC3/8进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建立TNF-α诱导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方法检测3种皂苷元的最佳给药浓度和TNF-α的最佳造模浓度,以IL-6浓度为指标,运用ELISA法验证炎症模型是否建立成功以及各成分的抗炎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929细胞中HDAC3、HDAC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通过CCK-8法得到TNF-α的最佳浓度为10 ng/mL,常春藤皂苷元选用浓度为500μmol/L和250μmol/L,齐墩果酸选用浓度为50μmol/L和25μmol/L,刺囊酸选用浓度为25μmol/L和12.5μmol/L。TNF-α诱导后L929细胞模型组中的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给药组对IL-6的含量呈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P<0.05,P<0.01)。3种皂苷元成分会明显降低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炎症模型的HDAC3、HDAC8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在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炎症模型中,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呈现出良好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DAC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皂苷元 刺囊酸 齐墩果酸 抗炎 类叶牡丹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类叶牡丹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吕邵娃 苏红 +4 位作者 于风明 王秋实 郭玉岩 李国玉 匡海学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CRM)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相关炎症因子以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CRM高、中、低剂量组(69.23,34.61,17.31 mg·kg...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CRM)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相关炎症因子以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CRM高、中、低剂量组(69.23,34.61,17.31 mg·kg^(-1)),甲氨蝶呤组(0.68 mg·kg^(-1)),雷公藤组(7.88 mg·kg^(-1)),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及抑制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IFN-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摘取大鼠脾脏,观察药物对AA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取KM小鼠,灌胃给予小鼠CRM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1 7 d后,采用碳粒廓清法测定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a),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法(DTH)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小鼠血清溶血素法计算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50。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RM各剂量组大鼠的肿胀度、脾脏指数、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4、IL-10、TNF-α、IL-17、IFN-γ、G-CSF及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CRM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CRM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小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a)(P<0.05,P<0.01);亦能抑制DNFB诱导的小鼠DTH,且淋巴细胞各亚群中CD3+、CD4+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可降低血清溶血素含量,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CRM治疗类风湿性疾病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佐剂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类叶牡丹提取物对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邵娃 崔杰 +3 位作者 段继新 李国玉 郭玉岩 匡海学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MH7A)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来探讨类叶牡丹提取物(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Extract,CRME)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CRME... 目的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MH7A)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来探讨类叶牡丹提取物(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Extract,CRME)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CRME对MH7A细胞活力的影响,选取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以下的药物浓度作为干预剂量;ELISA法检测CRME(50,100,500μg·mL^(-1))剂量对TNF-α(20 ng·mL^(-1))诱导MH7A细胞释放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促凋亡因子Bax、Fas L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影响。结果 CRME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1)~500μg·mL^(-1)对细胞活力均无影响,IC_(50)值为645.32μg·mL^(-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中IL-4、IL-6、VEGF、RANKL、Bax、Bcl-2和Fas L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RME各剂量组均能降低IL-6水平及升高IL-4水平(P<0.01);CRME 100,500μg·mL^(-1)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CRME 500μg·mL^(-1)剂量组能明显降低RANKL含量(P<0.01);CRME 100μg·mL^(-1)剂量组可促进Fas L的表达(P<0.01);CRME 50μg·mL^(-1)剂量组可降低Bcl-2的表达(P<0.05);CRME各剂量组均可促进Bax的表达(P<0.01)。结论减轻炎症、降低血管翳形成、增加骨保护,促进异常增生的滑膜细胞的凋亡可能是CRME抗类风湿性疾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提取物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红毛七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正军 但飞君 +3 位作者 陈国华 李海龙 熊亚平 周大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541-15543,共3页
[目的]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为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红毛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 [目的]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为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红毛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0.03、23.52和20.77mm,其MIC为0.3125-0.6250mg/ml。[结论]红毛七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种抑制作用不同,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抑菌活性 活性部位
下载PDF
红毛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但飞君 蔡正军 +2 位作者 田瑛 郭志勇 褚立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红毛七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5~7,利用波谱学技术...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红毛七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5~7,利用波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7个化合物为:刺囊酸-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4)、β-豆甾醇(5)、羽扇豆醇(6)、胆甾醇(7)。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小檗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红毛七的皂苷成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玉梅 王倩 +3 位作者 张倩 李慧 刘杨 汤海峰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对红毛七的皂苷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样品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进行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本文报道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葳严仙皂苷C(1)... 目的对红毛七的皂苷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样品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进行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本文报道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葳严仙皂苷C(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3-O-β-D-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3-O-α-L-吡喃阿拉伯糖-丝石竹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皂苷成分 丝石竹皂苷元
下载PDF
太白产红毛七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倩 陆云阳 +4 位作者 邱瑞桂 王玉梅 张倩 李慧 汤海峰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对太白产红毛七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向硅胶(RP-C18)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红毛七中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 目的对太白产红毛七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向硅胶(RP-C18)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红毛七中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臭豆碱(1)、(-)-epibaptifoline(2)、穿叶赝靛碱(3)、epimediphine(4)和(+)-reticuline(5)。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生物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但飞君 鄢文芳 +2 位作者 褚立军 鲁文艳 蔡正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0,74,共4页
主要从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亚硝酸盐(NO2-)四个方面,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O2-.、.OH、NO2-均具... 主要从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亚硝酸盐(NO2-)四个方面,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O2-.、.OH、NO2-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正丁醇与乙酸乙酯中等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较强,而极性较小的石油醚部位和极性较大的水部位抗氧化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乙醇提取物 极性部位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类叶牡丹皂苷G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军 宋艳 +4 位作者 刘俊希 苑宏宇 黄晓莹 夏永刚 匡海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UPLC-MS/MS法,测定类叶牡丹皂苷G(Cauloside G)在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肾、脑)中的分布特点及组织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方法:大鼠灌胃给予Cauloside G150 mg/kg,给药后0.5、1、2、4和6 h 5个时间点... 目的:建立了一种UPLC-MS/MS法,测定类叶牡丹皂苷G(Cauloside G)在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肾、脑)中的分布特点及组织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方法:大鼠灌胃给予Cauloside G150 mg/kg,给药后0.5、1、2、4和6 h 5个时间点,收集心、肝、脾、肾、脑组织样品,处理后通过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仪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5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RM)。结果:大鼠灌胃给予Cauloside G后,Cauloside G在大鼠的心、肝、脾、肾和脑中均有分布。心脏组织中,Cauloside G是在给药0.5 h后浓度达到最高值,浓度为(53.7±7.60)ng/mL;肝、脾、肾、脑组织中,Cauloside G是给药1 h后浓度达到峰值,浓度分别为(90.1±6.19)ng/mL,(103.2±17.67)ng/mL,(101.8±14.32)ng/mL,(68.2±14.76)ng/mL。结论:Cauloside G在大鼠体内的各个组织均有分布,其中肝、脾、肾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该研究为类叶牡丹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Cauloside G 组织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红毛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覃彬华 袁桥玉 +2 位作者 原文珂 韩海燕 刘新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81-2083,共3页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且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毛七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hydroxypropiovanillone-3-O-β-D-g...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且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毛七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hydroxypropiovanillone-3-O-β-D-glucopyranoside(1)、β-hydroxypropiovanillone(2)、对香豆酸(3)、苯甲酸(4)、(6S,9R)-roseoside(5)、rel-5-(1R,5S-dimethyl-3R,4R,8S-trihydroxy-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6)、siringin(7)、ligalbumoside A(8)、alangilignoside D(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下载PDF
红毛七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新桥 覃彬华 +1 位作者 原文珂 韩海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3,共3页
为研究红毛七根及其根茎的化学成分,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且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最终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鉴定为升麻素(1)、香... 为研究红毛七根及其根茎的化学成分,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且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最终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鉴定为升麻素(1)、香兰素(2)、对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醇(4)、阿魏酸(5)、异阿魏酸(6)、obtucarbamate A(7)、其中化合物都1~7为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科 红毛七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红毛七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秀芳 马养民 +2 位作者 邢华 刘建军 康永祥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2-65,69,共5页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等为指示菌,对红毛七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化合物对测试的...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等为指示菌,对红毛七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化合物对测试的8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6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显示出很强的抑细菌活性,MIC值为3.9μg/mL;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方法和热板法对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等进行了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对小鼠的抗炎、镇痛效果与剂量成依赖关系.在注射化合物30min后,镇痛效果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三萜皂苷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基于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分析类叶牡丹提取物中5种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玉岩 孙爽 +4 位作者 杨大宇 单常芮 黄雨婷 李春成 吕邵娃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5期11-17,22,共8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eonticin D 3个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渗透系数在十二指肠段最大,Cauloside C和Cauloside D则表现出回肠的强吸收;药物浓度为5.0 mg/mL时,呈现最强吸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吸收无明显变化;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渗透系数明显提高。结论十二指肠和回肠是药物主要吸收场所,各成分的吸收与浓度不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抑制P-gp的表达可促进类叶牡丹有效成分的吸收;研究结果可为类叶牡丹的新药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肠吸收 皂苷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HPLC-MS/MS
下载PDF
类叶牡丹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米盈盈 薛娟 +3 位作者 孙宜春 魏晴 匡海学 王秋红 《化学工程师》 CAS 2015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类叶牡丹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类叶牡丹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类叶牡丹挥发油中共检出46个色谱峰,鉴定了4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7.73%,主要成分... 目的:分析类叶牡丹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类叶牡丹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类叶牡丹挥发油中共检出46个色谱峰,鉴定了4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7.73%,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9.686%)、2-正戊基呋喃(6.885%)、正己醇(5.343%)、反,顺-7,11-十六碳二烯基乙酸酯(5.145%)等。结论:首次对类叶牡丹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类叶牡丹中9种皂苷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梁军 宋艳 +2 位作者 吕邵娃 夏永刚 匡海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99-260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类叶牡丹中9种皂苷类化合物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并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UPLC-Qtrap-MS/MS方法结合DAS 2.0软件测定类叶牡丹中9种皂苷类化合物的大鼠血药浓度。色谱条件为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类叶牡丹中9种皂苷类化合物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并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UPLC-Qtrap-MS/MS方法结合DAS 2.0软件测定类叶牡丹中9种皂苷类化合物的大鼠血药浓度。色谱条件为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0 min;柱温35℃;流速0.3 mL/min;进样量5μL。质谱条件为4000 QTRAP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ESI;负离子模式下,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结果:9种皂苷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种皂苷的LOQ分别为8.3、7.9、31.3、17.3、15.8、7.9、15.3、1.9和0.5 ng/mL,RSD<3.05%,9种皂苷的T_(max)在0.5~2.0 h之间,T_(1/2)在1.9~4.4 h之间,各单体皂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表现出快速吸收,又缓慢消除一致的趋势。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为类叶牡丹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皂苷类成分 药代动力学 UPLC-Qtrap-MS/MS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红毛七抗炎化学成分虚拟筛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桥玉 刘新桥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10期218-221,共4页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探究红毛七中的抗炎化学成分。选取红毛七中23个化学成分作为配体,采用Sybyl软件对小分子与炎症密切相关的9个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Pymol软件分析蛋白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力。通...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探究红毛七中的抗炎化学成分。选取红毛七中23个化学成分作为配体,采用Sybyl软件对小分子与炎症密切相关的9个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Pymol软件分析蛋白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选出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的化合物8个,蛋白复合体的分析结果显示,氢键、疏水作用力在对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分子对接 抗炎 虚拟筛选
下载PDF
类叶牡丹总皂苷与总生物碱组分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配伍增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春艳 吕邵娃 +2 位作者 郭玉岩 李国玉 匡海学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年第4期5-9,31,共6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总皂苷、总生物碱组分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配伍增效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为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类叶牡丹总皂苷、总生物碱组分及二者配伍混合物,观察小鼠造模后肿胀度、关节炎指...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总皂苷、总生物碱组分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配伍增效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为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类叶牡丹总皂苷、总生物碱组分及二者配伍混合物,观察小鼠造模后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等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各给药组小鼠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等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血清中的IL-6、TNF-α水平及NF-κB p65、Bcl-2/Bax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配伍组与总生物碱组、总皂苷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配伍高剂量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总皂苷组、总生物碱高剂量组(P<0.05),配伍低剂量组除Bcl-2/Bax的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总皂苷组、总生物碱低剂量组(P<0.05)。结论:类叶牡丹具有明显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TNF-α在血液中的水平,同时,抑制NF-κB p65、Bcl-2/Bax的表达;配伍后的药理活性均优于单独使用总皂苷组分或总生物碱组分,类叶牡丹抗RA是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且其作用程度与剂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组分 配伍 总皂苷 总生物碱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机制
下载PDF
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丹丹 张午寅 +2 位作者 程伟 刘莹 吕春艳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超临界提取黑龙江类叶牡丹果实中脂溶性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其组成,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应用超临界-CO2法提取类叶牡丹果实,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测定,对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 目的:超临界提取黑龙江类叶牡丹果实中脂溶性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其组成,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应用超临界-CO2法提取类叶牡丹果实,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测定,对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共鉴定出了40个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占总离子流成分的94.24%,脂肪酸酯类占38.707%,其中甲酸异戊酯(isopentyl formate)相对含量最高,达到了22.536%,脂肪酸类化合物占36.88%,脂肪醇占8.005%,烷烃占5.51%,尚含醚、酮类、烯烃类、生物碱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对各菌株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CO2提取的脂溶性成分脂肪酸酯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本方法为类叶牡丹果实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析提供了一种选择,且提取物对4种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果实 成分分析 超临界-CO2 抗菌作用
下载PDF
类叶牡丹提取物经NF-κB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与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茂湘 吕兆宇 李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CRME)经NF-κB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凋亡与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关节清理术治疗的RA患者25例进行研究。采集所有患者的滑膜组织4份,分成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CRME)经NF-κB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凋亡与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关节清理术治疗的RA患者25例进行研究。采集所有患者的滑膜组织4份,分成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25份。另取同期于本院接受诊治的25例非RA患者滑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及对照组均不予以任何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50、100、500 μg/ml的CRME进行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IL-6、IL-4、VEGF及Bax、FasL、Bcl-2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p50、p65、IκBα水平。结果: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细胞抑制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细胞IL-4、IL-6、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L-4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IL-6、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细胞Bax、FasL、Bc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Bax、Fas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Bcl-2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细胞p50、p65、IκB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50、p65、IκB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CRME主要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抗凋亡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促凋亡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发挥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叶牡丹提取物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滑膜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