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千佛洞第2窟涅躲经变与西夏生死观
1
作者 焦树峰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檗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檗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檗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檗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涅经变的空间布局之中,并与窟内的现世救渡思想相互呼应,进一步展现出这一时期西夏信众往生净土的生死观念。东千佛洞第2窟的涅檗经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揭示西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的重要图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第2 涅躲经变 生死观
下载PDF
莫高窟第428窟影塑千佛相关问题考述
2
作者 陈培丽 宁强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千佛在敦煌早期石窟的各类题材所占壁面比例中居于首位,是敦煌早期石窟艺术中十分兴盛的题材。莫高窟第428窟四壁上层保存了敦煌石窟中最多的影塑千佛,有1485身,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精心制作而成。该影塑千佛与西壁五塔图中央大... 千佛在敦煌早期石窟的各类题材所占壁面比例中居于首位,是敦煌早期石窟艺术中十分兴盛的题材。莫高窟第428窟四壁上层保存了敦煌石窟中最多的影塑千佛,有1485身,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精心制作而成。该影塑千佛与西壁五塔图中央大塔上层的白衣佛构成三世三千佛,其在第428窟中的造作与北朝时期僧尼坐禅观像和僧俗信众礼拜供养三世三千佛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28窟 影塑千佛 三世三千佛 禅观与礼拜
下载PDF
闽西仙云洞石笋记录的Heinrich2事件年龄及亚旋回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车印平 肖海燕 +2 位作者 崔梦月 姜修洋 蔡炳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9-1147,共9页
选取福建西部仙云洞石笋(XYⅢ-28),通过利用U系定年和氧碳同位素测试方法分别对9个U/Th年龄和301个氧同位素样品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26.33~22.98 kyr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1 yr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序列。该石笋记录最显著的特征是在24.09... 选取福建西部仙云洞石笋(XYⅢ-28),通过利用U系定年和氧碳同位素测试方法分别对9个U/Th年龄和301个氧同位素样品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26.33~22.98 kyr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1 yr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序列。该石笋记录最显著的特征是在24.09~23.39 kyr B.P.时段内δ^(18)O偏正,振幅为0.7‰,对应于北大西洋显著的Heinrich2(H2)突变事件。根据主要变化过程中间点的位置可以标定H2事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4.09±0.06 kyr B.P.、23.39±0.07 kyr B.P.。XYⅢ-28石笋记录的H2事件内部呈现出明显的百年至十年际尺度的"两谷一峰"结构的亚旋回特征。这种百年至十年际尺度的亚旋回事件在H1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以及小冰期等内部同样存在,表明这些千年尺度极端变冷事件内部气候也是不稳定的,可能受控于相同的驱动因素。仙云洞石笋记录与高低纬古气候记录对比发现,南北半球呈现反相位关系,即"see-saw"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事件 石笋记录 东亚季风 仙云洞 亚旋回
下载PDF
西夏壁画中的藏密因子——以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壁画为例
4
作者 卯芳 《民族艺林》 2020年第2期132-139,共8页
西夏石窟壁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汉藏结合,尤其在西夏中晚期,藏传佛教绘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比重,具有不同于汉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石窟群这一特征表现就最为集中,其中第2窟藏传佛教风格壁画保存完整,在... 西夏石窟壁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汉藏结合,尤其在西夏中晚期,藏传佛教绘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比重,具有不同于汉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石窟群这一特征表现就最为集中,其中第2窟藏传佛教风格壁画保存完整,在同时期石窟艺术中极具特色。本文拟以东千佛洞第2窟藏传佛教壁画为例,探讨藏密因子在西夏佛教壁画中的体现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壁画 藏密 东千佛洞第2
下载PDF
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元代风格觅迹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平 杨富学 《西夏研究》 2022年第4期93-100,共8页
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乃敦煌晚期石窟的代表作之一,壁画内容丰富,汉藏并举,学界均言其为西夏窟,实则为元代窟。窟中九尊式顶髻尊胜佛母曼荼罗壁画中白伞盖佛母和青色金刚手菩萨具有元代密教特征;东千佛洞第2窟的壁画配置与西藏扎达托林寺... 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乃敦煌晚期石窟的代表作之一,壁画内容丰富,汉藏并举,学界均言其为西夏窟,实则为元代窟。窟中九尊式顶髻尊胜佛母曼荼罗壁画中白伞盖佛母和青色金刚手菩萨具有元代密教特征;东千佛洞第2窟的壁画配置与西藏扎达托林寺白殿绘塑配置如出一辙,由此或可推断托林寺白殿与东千佛洞第2窟前室壁画受同一宗教仪轨影响下而成;中心柱两侧度母具有14世纪的夏鲁风格特点;药师佛与施甘露度母下方的饿鬼出现南宋风俗画中的婴戏形象;窟中壁画以蓝青绿色为主,与西夏石窟以红(土红)为主的格调相悖,却与元代崇尚蓝青绿色的基本色调相符;水月观音侍从的衣冠道教元素增多,与山西芮城永乐宫和洪洞广胜下寺的道教、佛教壁画有诸多近似之处。凡此种种,皆可为此窟之元代说提供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第2 元代绘画 西夏石窟 藏传佛教
下载PDF
莫高窟第246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菊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共16页
莫高窟第246窟四壁的千佛是依据与S.4601(贤劫千佛名经》(卷上)和北848《贤劫千佛名经》(卷下)相近的敦煌分卷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而绘制。该窟的中心柱塑像意在表达十方三世思想。该窟甬道绘十地菩萨。第246窟所绘塑的这些题材与敦... 莫高窟第246窟四壁的千佛是依据与S.4601(贤劫千佛名经》(卷上)和北848《贤劫千佛名经》(卷下)相近的敦煌分卷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而绘制。该窟的中心柱塑像意在表达十方三世思想。该窟甬道绘十地菩萨。第246窟所绘塑的这些题材与敦煌文献中的一些《菩萨戒牒》所奉请的“三师七证”相符。由此,笔者推断,在当时,一些菩萨戒的授戒仪式很可能就在第246窟中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246窟千佛十方三世 菩萨戒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敦煌西千佛洞考察史述评
7
作者 杨婕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关于敦煌西千佛洞的学术史,之前学界受已知材料所限而很少关注探讨。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西千佛洞考察史进行整理回顾,分析关于此地史地交通、石窟结构、风格断代和内容题记等的原始考察记录,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复原西千佛洞的石... 关于敦煌西千佛洞的学术史,之前学界受已知材料所限而很少关注探讨。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西千佛洞考察史进行整理回顾,分析关于此地史地交通、石窟结构、风格断代和内容题记等的原始考察记录,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复原西千佛洞的石窟原貌,也对西千佛洞的未来研究提出新的线索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西千佛洞 石窟考察史
下载PDF
陕西韩城千佛洞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龙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陕西省韩城市千佛洞石窟,是典型的四壁设坛式佛殿窟,主要造像有一佛二菩萨(文殊、普贤)二弟子、罗汉、涅槃、千佛等,大约开凿于明代中晚期,是当地著名寺院开化寺下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关中东部地区明清石窟寺和地方佛教史均具有重... 陕西省韩城市千佛洞石窟,是典型的四壁设坛式佛殿窟,主要造像有一佛二菩萨(文殊、普贤)二弟子、罗汉、涅槃、千佛等,大约开凿于明代中晚期,是当地著名寺院开化寺下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关中东部地区明清石窟寺和地方佛教史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千佛洞 明代石窟 开化寺 五池菩萨
下载PDF
莫高窟第98窟是一忏法道场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永增 陈菊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40,共12页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佛名经》类同。窟顶四披上方画十方诸佛赴会图,并有"奉请(十方佛)……来居此窟"之题记;窟顶四角绘有四天王像,也有"谨请(天王)……来降此窟"之题记,参照传世佛教忏法典籍和一些敦煌礼忏文的"启请"仪式,笔者认为,第98窟应该是一个忏法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98窟 窟顶四披 《佛说贤劫千佛名经》 道场
下载PDF
黑水城与东千佛洞石窟同类佛教造像题材浅析艺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小刚 郭俊叶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8,F0002,F0003,共10页
黑水城所出艺术品与东千佛洞石窟壁画及塑像是西夏佛教艺术的两处重要遗存。这两处有不少相同题材及形式的造像作品,反映出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西夏艺术 黑水城 东千佛洞 石窟 瑞像
下载PDF
甘肃瓜州东千佛洞壁画材质分析及保护修复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韬 张亚旭 +4 位作者 杨志强 赵林毅 水碧纹 赵鸿亮 王旭阳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4,91,共7页
为了对甘肃敦煌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实现现场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修复,本研究利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东千佛洞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千佛洞壁画制作工艺分为单层泥质地仗和双层泥质地仗两种... 为了对甘肃敦煌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实现现场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修复,本研究利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东千佛洞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千佛洞壁画制作工艺分为单层泥质地仗和双层泥质地仗两种。壁画颜料为朱砂、氯铜矿、雌黄、铅丹等无机矿物颜料。地仗层沙土比为4:1,属于高含沙量泥质地仗,地仗层中所加纤维分别为麦草和麻,含量约为1.5~3.8%。针对早期缺失区域不当修复所产生的眩光现象,在机械法去除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研究采用土沙比为2:1、外加3%有机纤维组成的修复材料可实现对缺失部位的有效修复。最后借鉴第2窟壁画制作时为防止壁画脱落现象采用铆钉的方式,提出对空鼓壁画进行点状灌浆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 颜料 保护 铆钉
下载PDF
新疆吉木萨尔千佛洞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鹏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2,共7页
新疆吉木萨尔县现存一座千佛洞,形制比较特殊,本文辨明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千佛洞被发现之史实,复原了千佛洞被发现时的基本形制,肯定了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吉木萨尔 千佛洞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殊山石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9-37,共9页
文殊山石窟群现存窟龛计有百余,损毁严重,其中比较重要者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自上世纪50年代史岩先生第一次实地考察之后,才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如张宝玺、杨益民、唐晓军、... 文殊山石窟群现存窟龛计有百余,损毁严重,其中比较重要者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自上世纪50年代史岩先生第一次实地考察之后,才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如张宝玺、杨益民、唐晓军、井上豪、杨富学、施爱民、张小刚、郭俊叶等学者对文殊山石窟创建的年代、分期、洞窟形制等方面作过研究,成就不菲,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有的相近,有的截然相反。对这些学术成就进行总结,以观目前研究之得失,有助于文殊山石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山 万佛洞 藏传佛教 西夏 裕固族
下载PDF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14
作者 王建军 张小刚 刘永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
2013年7月,为配合敦煌西千佛洞崖体抢险加固工程,敦煌研究院考古所对西千佛洞未编号的洞窟进行彻底清理发掘,共清理未编号的洞窟42个。石窟因近代有过使用,部分改变了石窟的形制,出土遗物也很少。此次清理清楚了石窟数量,弄清了石窟的... 2013年7月,为配合敦煌西千佛洞崖体抢险加固工程,敦煌研究院考古所对西千佛洞未编号的洞窟进行彻底清理发掘,共清理未编号的洞窟42个。石窟因近代有过使用,部分改变了石窟的形制,出土遗物也很少。此次清理清楚了石窟数量,弄清了石窟的形制和性质,为石窟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千佛 洞窟 简报
下载PDF
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壁画布袋和尚
15
作者 王胜泽 《民族艺林》 2016年第4期47-52,共6页
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壁画布袋和尚笔法遒劲、淡雅意趣、富于创新,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在布袋和尚发展演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布袋和尚在夏地的出现,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内涵,它是弥勒信仰的一种变相,也是人们追求衣食丰足、安定祥和... 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壁画布袋和尚笔法遒劲、淡雅意趣、富于创新,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在布袋和尚发展演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布袋和尚在夏地的出现,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内涵,它是弥勒信仰的一种变相,也是人们追求衣食丰足、安定祥和美好世界的一种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佛洞 西夏 壁画 布袋和尚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古道西风 彩韵斑斓——浅议克孜尔的石窟艺术
16
作者 褚晓莉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艺术是古龟兹风的杰出代表,体现着西域古国龟兹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对于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及古代文化交流的探源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龟兹 克孜尔千佛洞 壁画
下载PDF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地神图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桂兰 张善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132,共7页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1窟地神图像与托举型形成鲜明对比,属于供养型图像。填补了中古中国该类图像在5—6世纪发展史上的空白。其图像创作直接受到古代西域地区特别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而凉州译经恰恰为部分图像特征提供了最好的...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1窟地神图像与托举型形成鲜明对比,属于供养型图像。填补了中古中国该类图像在5—6世纪发展史上的空白。其图像创作直接受到古代西域地区特别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而凉州译经恰恰为部分图像特征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寺石窟群 千佛洞 地神图像
下载PDF
瓜州东千佛洞泥寿桃洞西夏文两件印本残页考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多勇 于光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瓜州博物馆》一书公布了两件西夏文献图版,出土于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中国藏西夏文献》甘肃卷没有收录。文章通过对瓜州县东千佛洞两件西夏文文书翻译考释,认为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1号文书是蝴蝶装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瓜州博物馆》一书公布了两件西夏文献图版,出土于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中国藏西夏文献》甘肃卷没有收录。文章通过对瓜州县东千佛洞两件西夏文文书翻译考释,认为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1号文书是蝴蝶装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印本,内容为"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和"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残页,其翻译底本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汉文本;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2号文书为《慈悲道场忏罪法》卷首残页。由此可窥见西夏瓜州地区《金刚经》和忏法思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州 东千佛洞泥寿桃洞 西夏文 印本残页 考释
下载PDF
藏经洞所出千佛刺绣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丰 王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共12页
本文所论藏经洞所出千佛刺绣残长81.3cm、宽63.5cm,现收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作品以红、蓝、紫、橘等色丝线采用劈针绣出小坐佛、伞盖坐佛和供养人。小坐佛有头光,结禅定印,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伞盖坐佛的造型与小坐佛基本一致... 本文所论藏经洞所出千佛刺绣残长81.3cm、宽63.5cm,现收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作品以红、蓝、紫、橘等色丝线采用劈针绣出小坐佛、伞盖坐佛和供养人。小坐佛有头光,结禅定印,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伞盖坐佛的造型与小坐佛基本一致,用色也基本一致,只是头顶上方有伞盖,上下方有白色联珠带。绣像上的供养人有三处,男性供养人身穿左衽窄袖圆领袍,系腰带,足穿皮靴。贵族女供养人身穿长袍,下露裙摆及高头履头部。侍女则着圆领窄袖上衣,外套长裙。男女供养人冠式或发式都表现为山形的尖状物,头顶均有伞盖。从技术和造型来看,这件刺绣很可能在山西太原或是山东一带生产的,年代可能是6世纪末到7世纪初。刺绣原本为挂饰,破损后重新剪裁拼缝,改作袈裟或经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经洞 刺绣 千佛 供养人
下载PDF
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佛台遗迹考古清理简报
20
作者 邓虎斌 方喜涛 +3 位作者 张小刚 杨韬 谢延明 马耀祖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1,共9页
东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保存了西夏时期重要的佛教遗存。2018年7月,为配合抢救性壁画保护修复的工作,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千佛洞第5窟佛台遗迹进行了清理,基本弄清了佛台的形制和结构,出土了一些塑像残块、壁画... 东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保存了西夏时期重要的佛教遗存。2018年7月,为配合抢救性壁画保护修复的工作,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千佛洞第5窟佛台遗迹进行了清理,基本弄清了佛台的形制和结构,出土了一些塑像残块、壁画残片及其他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 第5窟 敦煌石窟 西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