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rm of Cave Art
1
作者 ZAN JIFANG 《Beijing Review》 2008年第10期40-41,共2页
The Mogao Grottoes come to Beijing in a unique exhibition of Buddhist
关键词 The Charm of cave art
原文传递
11世纪卫藏绘画的“波罗面相”研究
2
作者 张亚莎 罗延焱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9-38,154,共11页
11世纪卫藏绘画艺术遗存数量很有限,却呈现出纷呈多样、错综复杂的样貌。按壁画、唐卡中人物面相,当以届时进入卫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样式为主,以往的研究也认为,11世纪末叶出现的扎塘寺壁画中的人物其面相亦当如此。然而新的研究发现,... 11世纪卫藏绘画艺术遗存数量很有限,却呈现出纷呈多样、错综复杂的样貌。按壁画、唐卡中人物面相,当以届时进入卫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样式为主,以往的研究也认为,11世纪末叶出现的扎塘寺壁画中的人物其面相亦当如此。然而新的研究发现,扎塘寺人物面相与当时卫藏所绘均不相同,具有明确的独特性。文章系统地整理11世纪卫藏绘画遗存中不同类型的“波罗面相”版本,也对8-12世纪青藏高原系统吐蕃绘画不同系列的发展脉络给予梳理,重点探讨了扎塘寺壁画人物“长目型”“波罗面相”的艺术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世纪卫藏 波罗面相 扎塘寺壁画 长目型 凹凸法 敦煌石窟艺术
下载PDF
异空间的想象与传承:新武侠“洞穴”意象研究
3
作者 陈卫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件,小小“洞穴”意味深长,负载着人类心灵进化史中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模式,既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原型在艺术作品中的无意识表达,也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的空间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 “洞穴”意象 异空间 原型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2023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4
作者 马金辉 马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8,共5页
2023年9月22—24日,“传承与创新——2023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60余位国内外高校、文博单位的敦煌艺术研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敦煌壁画材料与技法、敦煌美术理论、敦煌艺术创新发展等展开讨论。与... 2023年9月22—24日,“传承与创新——2023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60余位国内外高校、文博单位的敦煌艺术研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敦煌壁画材料与技法、敦煌美术理论、敦煌艺术创新发展等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对敦煌艺术研究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学术观点,呈现了新时代敦煌艺术研究的新气象、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学术研讨会 述要
下载PDF
澳大利亚洞穴岩画的保护
5
作者 张嘉馨(译) 王荟(校)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制定澳大利亚洞穴岩画国家管理计划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54个已知洞穴岩画遗址分布于多个不同语言群体的传统领地上,这些遗址既有私人土地、公共土地,也有松树种植园,且分布在不同州,管理体系不同;复杂的管理结构不利于洞穴岩画的统一保... 制定澳大利亚洞穴岩画国家管理计划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54个已知洞穴岩画遗址分布于多个不同语言群体的传统领地上,这些遗址既有私人土地、公共土地,也有松树种植园,且分布在不同州,管理体系不同;复杂的管理结构不利于洞穴岩画的统一保护。虽然已根据现行管理措施对一些遗址进行了保护管理,但大部分遗址尚未得到妥善管理。鉴于所有遗址均面临相同的保护挑战,亟需一个统一而有效的保护机制。本文详尽列出了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因素,并指出所有遗址均不适宜发展旅游业。人类参观活动是洞穴内岩画保护的最大威胁。建议可以考虑制作洞穴岩画复制品,法国和西班牙的实践经验均证实了这一方式是成功的。本管理计划建议成立一个负责所有澳大利亚洞穴岩画遗址的永久性保护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岩画 岩画保护 澳大利亚岩画
下载PDF
岩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研究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莎 张晓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 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探讨,在研究上更偏重早期人类精神与视觉传达形式与表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目前国际学界影响较大的学者,其研究方法上都显示出两者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岩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 艺术考古 人类学方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武山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设计研究
7
作者 张阳 苏静 郭淇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5期162-164,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武山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当地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设计策略,以期对武山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设计赋能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同时对推动高价值特色中小型石窟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衔...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武山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当地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设计策略,以期对武山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设计赋能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同时对推动高价值特色中小型石窟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衔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帘洞石窟艺术衍生品 中小石窟保护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洞穴”“复归”“隐遁”——金庸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分析
8
作者 刘国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9-46,共8页
“仙境说”是隐伏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原型。侠客误入的山洞、古墓等场域是“仙境”空间的转化和异变,由“仙境”演化而来的异度时空独立于江湖世界。其中,凡人遇仙的情节模式变形为侠客误入异度空间的奇遇环节。“洞穴”是异度空间的祖... “仙境说”是隐伏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原型。侠客误入的山洞、古墓等场域是“仙境”空间的转化和异变,由“仙境”演化而来的异度时空独立于江湖世界。其中,凡人遇仙的情节模式变形为侠客误入异度空间的奇遇环节。“洞穴”是异度空间的祖型,其象征的死亡/再生仪式隐喻着侠客进入异度时空后的转变与再生。在时间上,侠客凭借异度时空中的时间流速差,获得了与江湖世界不符的武功内力,并在完成调节使命后复归异度空间。在空间上,异度空间只向主角开放,加速其“升级”进程。由此,道教的“仙境游历”原型为武侠小说带来了金手指事件、复归的叙事模式和隐遁逃离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洞穴 仙境 乌托邦
下载PDF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内涵——融学术、技术、艺术于一体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从学术、技术和艺术角度详细阐述了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内涵。首先,敦煌石窟数字化学术是基础,了解敦煌学知识,挖掘学术价值,依据文物保护法,采用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利用摄影与计算机理论知识制定数字化方案,指导实际工作;其次,要... 本文从学术、技术和艺术角度详细阐述了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内涵。首先,敦煌石窟数字化学术是基础,了解敦煌学知识,挖掘学术价值,依据文物保护法,采用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利用摄影与计算机理论知识制定数字化方案,指导实际工作;其次,要制定数字化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不断地引进新的技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石窟寺进行数字化工作,永久保存数据;最后,加强数字化成果的应用,拓展思路,以艺术为目的,将价值极高的敦煌石窟展现给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数字化 学术 技术 艺术
下载PDF
敦煌回鹘文化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富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比较重要而富有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在这里有过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活动,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举其要者主要有敦煌石窟出土的古代回鹘语文献、回鹘文木活字、回鹘人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开凿的...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比较重要而富有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在这里有过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活动,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举其要者主要有敦煌石窟出土的古代回鹘语文献、回鹘文木活字、回鹘人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开凿的佛教石窟和游人香客于石窟壁面上题写的回鹘文题记。这些对研究古代回鹘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证明,辉煌灿烂的古代敦煌文化是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回鹘文化 佛教 摩尼教 景教 萨满教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双身图像辨识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继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共11页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465窟 壁画 藏传佛教 佛教造像
下载PDF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介评——兼论石窟艺术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善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本文对沙武田新书《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内容进行介绍,结合目前敦煌石窟研究现状,从研究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 敦煌吐蕃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研究方法
下载PDF
陕北人的窑洞生活:历史、传承与变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方李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30,共5页
陕北的窑洞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 ,也形成了以面花、剪纸和刺绣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中 ,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正因被视为落后而逐渐丢弃。这是一种真正与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的文化艺术表现方... 陕北的窑洞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 ,也形成了以面花、剪纸和刺绣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中 ,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正因被视为落后而逐渐丢弃。这是一种真正与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 ,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 ,其实所丢弃的是祖辈传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智慧、经济和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窑洞 民间文化 生活方式 传承接近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髡发人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髡发是将头顶头发剃光、留周围头发的一种发式,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发式,可远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346窟、第97窟等洞窟中可以看到若干髡发人物,反映了佛教艺术在流传过程中对当地和周边民族风... 髡发是将头顶头发剃光、留周围头发的一种发式,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发式,可远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346窟、第97窟等洞窟中可以看到若干髡发人物,反映了佛教艺术在流传过程中对当地和周边民族风俗习惯的吸纳,是佛教中国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髡发 敦煌石窟 佛教艺术 辽墓壁画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下)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旸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5-32,共8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石窟 洞窟 壁画 佛教美术史 年代学 建筑形制 宗教功能 绘塑题材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一条破解敦煌石窟艺术迷宫的“阿里阿德涅金线”——评郑炳林、沙武田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
16
作者 陈琪 韩伟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3期135-136,144,共3页
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郑炳林、沙武田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之于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指出,该书融专著学术性和科普趣味性为一体,是对敦煌石窟艺术的一次集结性展示。
关键词 敦煌 石窟艺术 学术性 趣味性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供养人画像再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景峰 顾淑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3,共7页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是晚唐阴氏家族修建的家窟,在调查此窟时,我们发现南壁下方的供养人画像为后代重绘。本文首先对敦煌阴氏家族与归义军政权的婚姻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将第138窟南壁男供养人画像与晚唐五代其它洞窟的同类题材进行对比,认...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是晚唐阴氏家族修建的家窟,在调查此窟时,我们发现南壁下方的供养人画像为后代重绘。本文首先对敦煌阴氏家族与归义军政权的婚姻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将第138窟南壁男供养人画像与晚唐五代其它洞窟的同类题材进行对比,认为其是五代时期阴氏家族成员重新绘制而成,时间在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至清泰四年(937)之间,由此可知此窟在五代时曾两次重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莫高窟 第138窟南壁 供养人画像 造型艺术
下载PDF
从瓷器到窑洞的艺术——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杰舜 方李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从景德镇民窑技艺到陕北窑洞民间艺术 ,方李莉博士关注的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传统社区的民间艺术常常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紧密相联系 ,通过各种艺术资料 ,艺术人类学者可以推知一个社会表象的特点 ,... 从景德镇民窑技艺到陕北窑洞民间艺术 ,方李莉博士关注的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传统社区的民间艺术常常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紧密相联系 ,通过各种艺术资料 ,艺术人类学者可以推知一个社会表象的特点 ,认识艺术在不同社会中的本质意义 ,从而达到人类学文化分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 陕北窑洞 民间艺术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淑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首先对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敦煌石窟内容总录》中定名不确定以及错误的两扇屏风画进行了重新考定,分别确定为贤愚经变华天因缘品和优波毱提品。
关键词 莫高窟第146窟 壁画艺术 经变画 贤愚经变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中)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旸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石窟 壁画 洞窟 佛教美术 美术考古 造型要素 龟兹石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