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定标 张纪 +2 位作者 段国升 刘树山 程东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共3页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除,无手术死亡。5例发生颅神经损伤(38.5%)。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防止术中出血和颅神经损伤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肿瘤 诊断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直视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5 位作者 郭衍 曹卫东 李兵 屈延 甄海宁 高大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1-572,共2页
为总结海绵窦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 ,作者对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2 6例海绵窦肿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显微直视手术 ,其中 6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结果全切 19例 (73 1% ) ,部分切... 为总结海绵窦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 ,作者对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2 6例海绵窦肿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显微直视手术 ,其中 6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结果全切 19例 (73 1% ) ,部分切除 7例 (2 6 9% )。术后 14例 (5 3 8% )颅神经症状逐渐改善 ,6例 (2 3 1% )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症状 ,无死亡。对部分切除的病人 ,术后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随访 8个月~ 12年 ,未见肿瘤复发。作者认为 ,熟悉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并具备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可使该类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肿瘤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 改良翼点入路 临床表现 手术方法
下载PDF
MRI对海绵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江林 张体江 +3 位作者 李仕广 杨伟 刘衡 柏拉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分析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病变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病变患者59例(男30例,女29例,年龄范围6~69岁,平均45.3岁)MRI资料。59例海绵窦病变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变形态... 目的分析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病变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病变患者59例(男30例,女29例,年龄范围6~69岁,平均45.3岁)MRI资料。59例海绵窦病变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变形态、信号及累及范围。结果海绵窦原发肿瘤(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1例,胶质瘤1例);海绵窦继发肿瘤(鼻咽癌18例,侵袭性垂体瘤8例,脊索瘤6例);非肿瘤性病变(颈内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鼻咽部动静脉瘘累及海绵窦1例)。主要MRI征象:1)47例肿瘤性病变,一侧海绵窦受累29例,双侧海绵窦受累18例,其中13例包绕双侧颈内动脉,22例包绕一侧颈内动脉;2)非肿瘤性疾病12例,海绵窦内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其中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同侧眼上静脉扩张扭曲,6例动脉瘤表现为颈内动脉扩张呈类圆形流空信号,2例海绵状血管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扫描强化范围增大。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否被包绕,对海绵窦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曾而明 李东海 +2 位作者 李美华 周东伟 洪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海绵窦区肿瘤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36例海绵窦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36例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脑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神经纤维瘤2例,黑色... 目的观察海绵窦区肿瘤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36例海绵窦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36例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脑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神经纤维瘤2例,黑色素瘤1例。手术治疗33例,其中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神经功能好转6例,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者15例。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海绵窦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海绵窦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区肿瘤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镜与内镜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忻涛 任同喜 +5 位作者 郝解贺 万大海 仝海波 刘跃亭 薛乃照 孙之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研究背景目前普遍认为,传统经蝶入路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较差,如何切除向蝶鞍外生长的肿瘤即成为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扩大经蝶手术人路的解剖学特点,以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成人... 研究背景目前普遍认为,传统经蝶入路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较差,如何切除向蝶鞍外生长的肿瘤即成为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扩大经蝶手术人路的解剖学特点,以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手术范围,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1)蝶窦开口距鼻前棘52.62~63.16mm,平均(59.68±4.28)mm;距后鼻孔上缘10.47~15.61mm,平均(12.88±1.46)mm。(2)视神经和颈内动脉隆起率分别为11/20和17/20。(3)海绵窦内侧壁由一层硬脑膜组成,前、后、下海绵间窦和基底窦出现率分别为17/20、12/20、11/20和20/20。(4)双侧颈内动脉内缘在隐匿段间距为12.42~21.76mm,平均(15.30±1.25)mm;在下水平段中点间距为10.42~18.43mm,平均(14.03±1.19)mm;在前垂直段间距为16.75~24.88mm,平均(18.87±1.44)mm;在鞍结节内缘间距为9.97~16.18mm,平均(12.73±0.94)mm。(5)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鞍部之间有7侧直接接触(7/20);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骨部之间均可见静脉丛伸人(20/20)。(6)共有9侧颈内动脉沿垂体下1/3走行(9/20)、7侧沿垂体下2/3走行(7/20)、3侧沿整个垂体走行(3/20)、1侧沿鞍底水平以下走行(1/20)。(7)有4侧(4/20)垂体出现侧突。结论扩大经蝶人路显露海绵窦内结构清晰,适用于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侵袭的垂体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海绵窦 颈内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中海绵窦神经电生理监测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志钢 魏鑫 +2 位作者 陈金平 李永浮 王海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1-658,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的18例患者,术中记录上睑提肌、上斜肌、咀嚼肌、眼外...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的18例患者,术中记录上睑提肌、上斜肌、咀嚼肌、眼外直肌自发肌电图(f-EMG)和触发肌电图(t-EMG),评估第Ⅲ~Ⅵ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0例,脊索瘤5例,颅咽管瘤2例,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术中监测动眼神经20条,滑车神经3条,三叉神经27条,外展神经26条。术后平均随访8.63个月,2例出现脑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18,并于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监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安全、有效,通过监测和评估术中f-EMG和t-EMG,可使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过程中改变手术操作和策略,减少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海绵窦 神经内窥镜 蝶窦 颅神经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官明 陈锐 +1 位作者 刘亮 陈礼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以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海绵窦原发肿瘤7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16例,后者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回顾其术前CT及MRI特征、手...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以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海绵窦原发肿瘤7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16例,后者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回顾其术前CT及MRI特征、手术方法.结果 23例海绵窦区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8例,部分切除15例,效果良好,无死亡.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肿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锁孔入路切除颅内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霖飞 康德智 +3 位作者 林元相 林章雅 余良宏 吴赞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入路切除颅内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C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涉及运动区的CA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导航薄层(3DT1)扫描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融合后,描画出CA,定位运动区,锁孔骨窗开颅,根据导航指引寻找CA,...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入路切除颅内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C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涉及运动区的CA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导航薄层(3DT1)扫描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融合后,描画出CA,定位运动区,锁孔骨窗开颅,根据导航指引寻找CA,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避开运动区,利用镜内导航引导显微手术切除CA。结果导航仪描画CA后立体呈现出CA的大小、位置,fMRI确定的运动区边界与术中电生理确定的运动区边界基本一致。12例CA均全切除,未出现远期术后功能障碍。结论在锁孔手术中应用镜内神经导航融合fMRI,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最大程度切除运动区CA,同时能有效保护神经功能,减少运动区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捍东 官明 《西部医学》 2009年第5期802-803,共2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肿瘤31例,其中海绵窦本身的肿瘤11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脑膜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结果31例海绵窦区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肿瘤31例,其中海绵窦本身的肿瘤11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脑膜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结果31例海绵窦区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次全切10例,效果良好,无死亡;主要并发症是颅神经损伤,有6例症状加重,5例出现新的损伤。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肿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10
作者 周定标 张纪 +3 位作者 段国升 刘树山 程东源 魏少波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I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I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除,无手术死亡。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8.5%,与文献中报告的(22~61%)相仿。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防止术中出血和颅神经损伤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肿瘤 诊断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量化经额入路显露海绵窦区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汤可 鲍圣德 +3 位作者 周敬安 周青 刘策 赵亚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利用Dextrose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价经额人路显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根据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择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角形模拟手术骨窗和海绵窦不同显露术野... 目的利用Dextrose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价经额人路显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根据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择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角形模拟手术骨窗和海绵窦不同显露术野(三角面A、B、c)。结果不同术野三角形面积比较,B面术野最大(均P=0.000).但是到达术野前的操作空间和经过脑组织的体积A、B、c三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到达海绵窦前所需磨除前床突和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体积,分别大于经B面和经A面术野(均P=0.000);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磨除前床突的体积,以及显露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体积分别大于经C面和A面术野(均P=0.000);经A面术野与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显露垂体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不显露垂体。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经额显露海绵窦显微手术入路具有快捷、直观、量化、可重复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肿瘤 计算机 模似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23例海绵窦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书豹 魏新亭 +1 位作者 孟恩平 李成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至2010年经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6±6.4)岁,病程3月~6 a。结果:所有手术均采用显微...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至2010年经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6±6.4)岁,病程3月~6 a。结果:所有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全切16例(69.6%),次全切7例(30.4%),效果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发颅神经损害7例(30.4%),其中动眼神经损害2例(8.7%),三叉神经损害2例(8.7%),外展神经损害3例(13.0%)。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纵裂蝶窦入路切除蝶鞍区巨大肿瘤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振兴 王道奎 +2 位作者 曹培成 张强 李爱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切除巨大蝶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 方法 经纵裂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5 6例巨大蝶鞍区肿瘤 ,做额骨跨中线小型骨瓣 ,扩大骨窗前缘达前颅窝底 ,经纵裂达蝶鞍区 ,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及蝶鞍前壁骨质 ,显露并切除鞍上、... 目的 探讨切除巨大蝶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 方法 经纵裂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5 6例巨大蝶鞍区肿瘤 ,做额骨跨中线小型骨瓣 ,扩大骨窗前缘达前颅窝底 ,经纵裂达蝶鞍区 ,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及蝶鞍前壁骨质 ,显露并切除鞍上、鞍内及蝶窦内肿瘤。切除肿瘤后 ,根据情况行颅底重建。 结果 肿瘤全切除 43例 (76 8% )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切除 7例。术后死亡 4例(7 1% )。 结论 该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显露蝶鞍、蝶窦、鞍上、鞍旁及鞍后。适合切除蝶鞍区巨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蝶鞍区巨大肿瘤 经纵裂蝶窦入路 手术技巧
原文传递
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美华 洪涛 +3 位作者 李义云 周东伟 曾而明 徐庚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 目的探讨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对侵人海绵窦内的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病人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切除≥90%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眼球运动和上睑下垂均完全恢复,面瘫基本恢复,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侵人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脑膜瘤 海绵窦 显微外科手术 颅神经
原文传递
颞前经海绵窦入路个体化切除海绵窦区肿瘤31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君 袁贤瑞 +8 位作者 赵子进 王祥宇 汪浚泉 肖凯 李昊昱 张弛 袁健 刘定阳 刘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个体化手术连续治疗的31例海绵窦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个体化手术连续治疗的31例海绵窦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1±14)岁。神经鞘瘤18例,脑膜瘤4例,海绵窦状血管瘤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脊索瘤、软骨瘤、转移性鼻咽癌、畸胎瘤各1例。术后3个月第一次随访并复查头部MRI平扫增强,若肿瘤进展或复发,建议行伽马刀治疗,每6个月复查一次,其他患者6个月后再次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结果3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2例(71.0%),次全切除6例(19.3%),大部分切除3例(9.7%),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7例(动眼神经4例,外展神经3例),原有颅神经症状加重5例(动眼、三叉神经各2例,外展神经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颅内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等病例。28例随访超过3个月,随访时间3-40个月,肿瘤进展1例,5例术后新增或颅神经麻痹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颞前经海绵窦入路适用于切除海绵窦内和同时累及海绵窦及其邻近区域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范围及手术需要,个体化显露眶、颞下窝、后颅窝及鞍内鞍上等区域,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海绵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MRI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建辉 胡超苏 +3 位作者 彭卫军 周正荣 唐峰 毛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发生率、主要侵犯途径及MRI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并经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141例,使用1.5 T超导MR机进行检查,增强扫描前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扫描,增强后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脂...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发生率、主要侵犯途径及MRI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并经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141例,使用1.5 T超导MR机进行检查,增强扫描前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扫描,增强后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脂肪抑制序列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读片。结果141例患者中,有39例(49侧)海绵窦受侵犯,发生率为27.7%。卵圆孔为最常见的单一侵犯途径,有18侧仅通过卵圆孔侵犯海绵窦,占36.7%;多途径侵犯海绵窦的患者中,有6侧(12.2%)经卵圆孔与破裂孔侵犯海绵窦,为最常见共同途径。最常见的MRI表现为海绵窦增大伴异常强化(22侧),其次为海绵窦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或)海绵窦内血管、神经结构紊乱或模糊不清(18侧),海绵窦局部形成肿块者9侧。结论卵圆孔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主要途径。MRI能有效、准确地判断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情况,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诊断 海绵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荣 周良辅 毛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海绵窦区非脑膜瘤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67例患者中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16)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颅神经症状47例(70.... 目的探讨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海绵窦区非脑膜瘤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67例患者中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16)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颅神经症状47例(70.1%),内分泌症状11例(16.4%),眼痛9例(13.6%),突眼7例(10.6%),肢体乏力5例(7.5%),头痛、头昏、嗜睡、颞叶癫痫各4例(6.0%),鼻衄1例(1.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26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球囊阻塞试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眶-颧-翼点开颅,其中以硬膜下入路手术者20例,硬膜外入路手术者33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手术者14例。结果通过硬膜下入路手术者全切8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40%、35%、25%。通过硬膜外手术者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81.8%、3.0%、15.2%。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者(主要为侵袭性垂体瘤与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4例,其中全切除10例(71.4%),次全切除4例(28.6%)。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所恢复者39例(58.2%)。加重或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6例(23.8%)、动眼神经麻痹13例(19.4%)及外展神经麻痹9例(13.4%)。结论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及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或结合硬膜下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颅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 显微外科 治疗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窦以河 朱树干 +3 位作者 孟庆海 杨扬 闫志勇 薄勇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2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经颧弓翼点入路,2例经颅眶颧入路,2例经翼点入路,从中颅底...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2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经颧弓翼点入路,2例经颅眶颧入路,2例经翼点入路,从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病变。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进步者2例,4例有动眼神经麻痹,6例有面部麻木。结论自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全切肿瘤的方法。经硬膜下入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可以近距离达到供血动脉,更有效地减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改良颞下和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智勇 房晓勇 +3 位作者 刘畅 赵敏 张鹏飞 贾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4-787,共4页
目的 比较改良颞下入路和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颞下入路即耳前直切口(保留颧弓)颞下入路组(A组)26例,男12例,女14例,脑膜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17例;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组(B组)22例,男9... 目的 比较改良颞下入路和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颞下入路即耳前直切口(保留颧弓)颞下入路组(A组)26例,男12例,女14例,脑膜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17例;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组(B组)22例,男9例,女13例,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14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全切除率、术后海绵窦侧壁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开颅时间等,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的肿瘤全切除比率,A组为73.08% (19/26),B组为81.82%(18/22),术后海绵窦侧壁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80.77%(21/26),B组为86.36%(19/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开颅时间为(34.85±6.27) min,B组为(60.86±6.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随访面神经颞支损伤和颞肌萎缩发生率A组较B组显著减少.结论 耳前直切口颞下入路海绵窦暴露充分,保留了颧弓,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一种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肿瘤 颞下入路
原文传递
鼻咽癌海绵窦侵犯途径的MRI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学文 李卉 +3 位作者 莫运仙 谢传淼 李建鹏 耿志君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影像学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0例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病例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海绵窦受侵的MRI表现和侵犯途径。结果:140例患者,受累海绵窦156侧,单途径侵犯共107...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影像学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0例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病例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海绵窦受侵的MRI表现和侵犯途径。结果:140例患者,受累海绵窦156侧,单途径侵犯共107侧,双途径侵犯共39侧,3条途径侵犯共8侧,4条途径侵犯共2侧。51侧(32.69%)为卵圆孔单途径受侵,42侧(26.92%)破裂孔单途径受侵,多途径侵犯中卵圆孔、破裂孔作为共同途径共26侧(16.67%)。结论:MRI能较好的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情况及其侵犯途径,卵圆孔侵犯是最常见的单一侵犯途径,其次为破裂孔;卵圆孔、破裂孔作为共同途径在多途径侵犯中最常见;经翼腭窝、圆孔途径侵犯海绵窦并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诊断 海绵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