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琋 张桂森 +2 位作者 王雅璇 古雪 王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1833,1837,共8页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和XPS分析,揭示了BC-BE-nZVI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体系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C-BE-nZVI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最强,Cd(Ⅱ)、Cr(Ⅵ)、Pb(Ⅱ)去除率分别可达96.43%,97.70%和95.69%,并且能够适应pH范围较广的重金属废水;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适合描述BC-BE-nZVI的吸附过程;复合重金属体系下,BC-BE-nZVI的吸附过程更适用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竞争吸附能力Cd(Ⅱ)>Cr(Ⅵ);单一重金属体系下,Cd(Ⅱ)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Cr(Ⅵ)的去除主要为还原和吸附,Pb(Ⅱ)主要为吸附沉淀;而复合重金属体系下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和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 cr(Ⅵ) Pb(Ⅱ) 改性纳米零价铁 吸附性能
下载PDF
Cd、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菹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郝怀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0,共4页
主要研究了 Cd、Cr( 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菹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 Cd、Cr( VI)胁迫浓度的增加 ,菹草总叶绿素含量下降 ,单一 Cd处理 SOD活性下降 ,POD和 CAT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Cd、Cr( VI)复合... 主要研究了 Cd、Cr( 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菹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 Cd、Cr( VI)胁迫浓度的增加 ,菹草总叶绿素含量下降 ,单一 Cd处理 SOD活性下降 ,POD和 CAT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Cd、Cr( VI)复合污染的效应明显大于单一污染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r(Ⅵ) 复合污染 菹草 叶绿素 抗氧化酶系统 协同效应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Cd、Cr(VI)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爱华 贾秀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Cd、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酯酶(Est)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d、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造成的Est同工酶变化都体现在酶的相对量(活性)上,没有发现新酶带的出现;Cd对鲫鱼肝酯酶同工酶带的影响...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Cd、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酯酶(Est)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d、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造成的Est同工酶变化都体现在酶的相对量(活性)上,没有发现新酶带的出现;Cd对鲫鱼肝酯酶同工酶带的影响大于Cr(VI),而对脑酯酶同工酶带的影响弱于Cr(VI);Cd、Cr(VI)复合污染显示出协同效应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酯酶 同工酶 鲫鱼
下载PDF
Cd和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贾秀英 董爱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 Cd和 Cr(VI)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d、Cr(VI)中毒浓度的升高 ,Cd对肝 POD同工酶起激活作用 ,对肾、脑则起抑制作用 ;Cr(VI)对肝 POD同工酶和肾 PO...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 Cd和 Cr(VI)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d、Cr(VI)中毒浓度的升高 ,Cd对肝 POD同工酶起激活作用 ,对肾、脑则起抑制作用 ;Cr(VI)对肝 POD同工酶和肾 POD同工酶起激活作用 ,对脑 POD同工酶影响不明显 ;Cd、Cr(VI)复合污染则均显示出协同效应的趋势。另外 ,Cd、Cr(VI)对鲫鱼主要器官 POD同工酶的影响具有组织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 单一及复合污染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鲫鱼
下载PDF
霉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玉玲 张兰英 +2 位作者 刘娜 杜连柱 房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2,71,共3页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等温吸附模型,由回归方程得到Cr(Ⅵ)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4m g/g;Cd(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52m g/g,说明该霉菌可以很好的去除低温水体(地下水)中Cr(Ⅵ)、Cd(Ⅱ)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吸附 cr(Ⅵ) cd(Ⅱ)
下载PDF
羊骨炭对Pb(Ⅱ)、Cr(Ⅵ)、Cd(Ⅱ)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迪丽努尔.塔力甫 阿依努尔.达吾提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9期13-15,共3页
以CO2为活化剂制备羊骨炭,在不同溶液pH、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等条件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羊骨炭对Pb(Ⅱ)、Cr(Ⅵ)和Cd(Ⅱ)的吸附规律,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羊骨炭对Pb(Ⅱ)、... 以CO2为活化剂制备羊骨炭,在不同溶液pH、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等条件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羊骨炭对Pb(Ⅱ)、Cr(Ⅵ)和Cd(Ⅱ)的吸附规律,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羊骨炭对Pb(Ⅱ)、Cr(Ⅵ)和Cd(Ⅱ)的最佳吸附量分别为:4.2 mg/g、0.07 mg/g和2.7 mg/g时,吸附液的pH值Pb(Ⅱ)、Cd(Ⅱ)为7~8、Cr(Ⅵ)为酸性pH<6;羊骨炭的投加量分别为:0.2、0.7、0.03 g;最佳初始浓度分别为:60 mg/L、15 mg/L、30 mg/L。羊骨炭对3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计算得四种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54、1.247、0.40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骨炭 Pb(Ⅱ)、cr(Ⅵ)和cd(Ⅱ) 吸附
下载PDF
Derivation of 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 representative water-body pollutants in China 被引量:16
7
作者 WU FengChang FENG ChengLian +2 位作者 ZHANG RuiQing LI YuShuang DU Dong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900-906,共7页
In this study, toxicological data for zinc (Zn), cadmium (Cd), hexavalent chromium (Cr (VI)), benzene, and nitrobenzene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databases and publications, screened and then constructed int... In this study, toxicological data for zinc (Zn), cadmium (Cd), hexavalent chromium (Cr (VI)), benzene, and nitrobenzene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databases and publications, screened and then constructed into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 curves. Then water quality criteria (WQC) were derived for protection of the freshwater aquatic life in China against five representative pollutants. The values derived in this stud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ssu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to identify factor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SD curves for the five pollutan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examined aquatic species being gen- erally more sensitive to Zn, Cd, and Cr (VI) than benzene and nitrobenzene. The acute WQC were: 48.43 μg L-1 for Zn, 0.4218 μg L-1 for Cd, 45.79μg L-1 for Cr (VI), 2651 μg L-1 for benzene, and 1426 μg L-1 for nitrobenzene. The chronic WQC were: 20.01μg L-1 for Zn, 0.2428 μg L-j for Cd, 14.22 μg L-1 for Cr (VI), 530.2 μg L J for benzene, and 286.2 μg L-1 for nitroben- zene. The results of this comparativ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pollutants may offer guideline values for future WQC studies for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life water quality criteria representative pollutants BIOTA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