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3+)掺杂一维多孔SnO_(2)纳米材料的模板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
1
作者 吕仁江 郝智民 +2 位作者 刘志何 Yasir M 宋铭慧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以四氯化锡为金属源,P123为造孔剂,尿素为沉淀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前躯体,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合成了一维多孔SnO_(2)纳米材料,并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一维SnO_(2)纳米材料直径大小均匀,具有多孔和四方晶... 以四氯化锡为金属源,P123为造孔剂,尿素为沉淀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前躯体,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合成了一维多孔SnO_(2)纳米材料,并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一维SnO_(2)纳米材料直径大小均匀,具有多孔和四方晶相结构,Ce^(3+)离子通过掺杂的方式使其具备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 模板合成 ce^(3+)掺杂 光致发光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法制备Ce掺杂WO_(3)的NO_(2)气体传感器研究
2
作者 王秀玲 罗志鑫 +3 位作者 崔家文 岳静文 许爽 杨亚宁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12-417,共6页
为了提高WO_(3)对NO_(2)的气敏性能,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e掺杂的WO_(3)纳米纤维,制备了WO_(3)和不同掺杂比例的Ce-WO_(3)气体传感器进行气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e元素的掺入明显提高WO_(3)对NO_(2)的传感性能,而且降低工作温度到10... 为了提高WO_(3)对NO_(2)的气敏性能,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e掺杂的WO_(3)纳米纤维,制备了WO_(3)和不同掺杂比例的Ce-WO_(3)气体传感器进行气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e元素的掺入明显提高WO_(3)对NO_(2)的传感性能,而且降低工作温度到100℃,当NO_(2)的浓度为5 ppm时,2mol%Ce-WO_(3)传感器响应值为22.16。通过XRD、SEM、XPS等表征方法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面化学态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对其带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2mol%Ce-WO_(3)传感器对NO_(2)性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表面吸附氧含量的增加以及Ce掺杂之后对带隙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静电纺丝 no_(2)检测 ce掺杂WO_(3)
下载PDF
Mn^(2+)掺杂对YAG∶Ce^(3+)荧光陶瓷发光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喻彬 孙炳恒 +7 位作者 付秀梅 周世斌 郝好莹 沈方樑 范金太 姜本学 张龙 孙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71,共10页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YAG∶Ce^(3+)荧光陶瓷,并将Mn^(2+)分别设计进入八面体(OC)和十二面体(DO)格位。通过表征样品物相和显微结构、光致发光、荧光寿命、量子效率等,并通过LD激光器激发对荧光陶瓷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电荷与体积补偿剂SiO_(2)的前提下,相比Mn^(2+)进入十二面体格位,Mn^(2+)进入八面体后石榴石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因此,当Mn^(2+)的浓度控制在0.5%^(6)%(at)范围内,OC系列样品的量子效率高于DO系列样品。此外,OC系列样品的PL谱中位于588 nm和725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Mn^(2+)占据八面体和十二面体格位的^(4)T_(1)→^(6)A_(1)电子跃迁,而DO系列样品中位于572 nm处的发射峰则源于Mn^(2+)占据扭曲的十二面体格位产生的电子跃迁。得益于Ce^(3+)→Mn^(2+)间高效的能量传递,将浓度为6%(at)的Mn^(2+)设计进入YAG∶Ce^(3+)中八面体格位制得荧光陶瓷,封装得到的激光白光光源的显色指数为70.8,相对色温为5117 K。本文对于Mn^(2+)掺杂的石榴石发光材料的开发研究是有力补充,也为提升YAG∶Ce^(3+)荧光陶瓷光谱中的红光成分,进而提高医疗、显示等领域的激光光源的显色性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陶瓷 ce^(3+)掺杂 Mn^(2+)掺杂 格位
下载PDF
黄腐酸对Ca(NO_(3))_(2)胁迫下菜薹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垒 张莹 +4 位作者 罗媛 高富成 吴雪 曹凯 叶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1378,共8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5 mmol/L Ca(NO_(3))_(2)(CK)相比,80 mmol/L Ca(NO_(3))_(2)处理显著抑制了菜薹的生长,而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缓解Ca(NO_(3))_(2)对菜薹的抑制作用,促进菜薹幼苗的生长,增加菜薹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同时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菜薹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减少O_(2)·^(-)、H_(2)O_(2)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外源施用黄腐酸可以通过提高菜薹的光合和抗氧化能力来缓解Ca(NO_(3))_(2)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腐酸在缓解蔬菜盐胁迫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黄腐酸 Ca(no_(3))_(2)胁迫 光合特性 抗氧化
下载PDF
Ce介电增强WO_(3)在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
5
作者 任远航 谢远航 +3 位作者 张雨涵 陈杰 万步勇 杨晓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14-822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WO_(3)和Ce掺杂的WO_(3)(Ce:WO_(3))纳米颗粒,以Ce:WO_(3)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复合膜,研究Ce掺杂对WO_(3)颗粒及复合膜介电性能的影响,并以Ce:WO_(3)/PDMS复合膜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摩擦层(Ce:WO_(3)/PDM... 采用水热法制备WO_(3)和Ce掺杂的WO_(3)(Ce:WO_(3))纳米颗粒,以Ce:WO_(3)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复合膜,研究Ce掺杂对WO_(3)颗粒及复合膜介电性能的影响,并以Ce:WO_(3)/PDMS复合膜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摩擦层(Ce:WO_(3)/PDMS-TENG),研究Ce介电增强WO_(3)对TENG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对WO_(3)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几乎没有影响,但能有效增强纳米WO_(3)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由9.99提升至20.83。体积比为8%、掺杂比1.5%Ce:WO_(3)/PDMS-TENG,相比纯PDMS-TENG输出性能有显著提升,开路电压由114 V提升至279 V、短路电流由1.38μA提升至7.02μA、转移电荷由35.7nC提升至99.7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颗粒 ce掺杂 介电常数 摩擦纳米发电机
下载PDF
Ce^(3+)掺杂Ba_(3)Y_(2)(BO_(3))_(4)荧光粉发光性能及应用
6
作者 孙晓园 刘椿淼 +6 位作者 李敏 田宛鹭 娄文静 李昊翔 谭琴琴 李诚 骆永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2-2001,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3+)掺杂的Ba3Y2(BO3)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谱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色坐标和变温光谱。在紫外光的激发下,Ce^(3+)掺杂的Ba_(3)Y_(2)(BO_(3))_(4)荧光粉发出明亮的蓝...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3+)掺杂的Ba3Y2(BO3)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谱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色坐标和变温光谱。在紫外光的激发下,Ce^(3+)掺杂的Ba_(3)Y_(2)(BO_(3))_(4)荧光粉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峰中心位于420 nm附近,半高宽大于83 nm。随着Ce^(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随着Ce^(3+)掺杂浓度变化,样品CIE坐标变化较小,说明样品色彩稳定性好。随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发光强度降低,样品的热稳定性有待提高。把样品和商粉结合365 nm芯片制成白光LED,其色坐标为(0.33,0.39),显色指数为92.6,色温为5570 K。结果表明,Ba_(3)Y_(2)(BO_(3))_(4)∶Ce^(3+)荧光粉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白光LED的宽带发射蓝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e^(3+)掺杂 白光LED
下载PDF
Ce-Cu协同作用对Ce-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伟 崔丽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57,1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催化剂中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还促进了CuO的还原活化过程,使得催化剂中的CuO高效转变为乙炔亚铜活性物种,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分散度与稳定性。Ce掺杂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在Ce5-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中,实现了93.7%的甲醛转化率以及98.1%的1,4-丁炔二醇选择性,且催化剂经历6次循环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掺杂 ce-CB/Al_(2)O_(3)催化剂 协同作用 甲醛乙炔化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8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Gd^(3+)/Ce^(3+)对Tb^(3+)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发光敏化作用的影响
9
作者 刘瑞旺 王宏杰 +3 位作者 符博 贾亚男 周建欣 魏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5-1340,共6页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Gd/Tb、Gd/Ce、Gd/Ce/Tb掺杂的SiO_(2)-B_(2)O_(3)-BaF_(2)组分氟氧化物玻璃,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了其物相,通过测试其不同波段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Gd_(2)O_(3)掺量下Tb^(3+)的发光性能,并确定了G...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Gd/Tb、Gd/Ce、Gd/Ce/Tb掺杂的SiO_(2)-B_(2)O_(3)-BaF_(2)组分氟氧化物玻璃,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了其物相,通过测试其不同波段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Gd_(2)O_(3)掺量下Tb^(3+)的发光性能,并确定了Gd_(2)O_(3)更精确的最佳掺量范围。此外,文中通过改变气氛制备了Gd/Ce/Tb共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对比研究了Gd^(3+)和Ce^(3+)对Tb^(3+)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备的氟氧化物玻璃都呈稳定的玻璃态;Gd^(3+)和Ce^(3+)对Tb^(3+)的发光都具有敏化作用,且Gd_(2)O_(3)掺量为7%(摩尔分数,下同)时敏化效果相较于其他掺量最为显著,超出7%则造成猝灭;Ce_(2)O_(3)掺入玻璃后以Ce^(3+)和Ce^(4+)两种价态共存,在还原气氛下掺入相较于空气气氛下掺入更容易保持Ce^(3+)状态,而且Ce^(3+)对Tb^(3+)的发光具有敏化作用,Ce^(4+)会抑制Tb^(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发光特性 Gd/ce/Tb共掺 ce^(3+)/ce^(4+)价态 氟氧化物玻璃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基于Fe掺杂SrCoO_(3)敏感电极的阻抗型NO_(2)传感器
10
作者 史英伟 刘永光 +3 位作者 王岭 孟维薇 李跃华 戴磊 《矿冶》 CAS 2024年第5期670-676,693,共8页
NO_(2)作为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土地富营养化等。为了减少NO_(2)的排放,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开发高性能的NO_(2)传感器对于监测和控制NO_(2)处理过程至关重要。利用Fe掺杂SrCoO_(3)为敏感电极(SE),... NO_(2)作为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土地富营养化等。为了减少NO_(2)的排放,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开发高性能的NO_(2)传感器对于监测和控制NO_(2)处理过程至关重要。利用Fe掺杂SrCoO_(3)为敏感电极(SE),钇稳定氧化锆(YSZ)为电解质,制备阻抗谱型NO_(2)传感器。结果表明,在550℃下,Fe掺杂SrCo_(x)Fe_(1-x)O_(3)-SE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NO_(2)气体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掺入Fe元素,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在高浓度NO_(2)气氛下,相角(Θ)响应值增加明显,在低浓度NO_(2)气氛下,响应值未明显降低。综合考虑响应值和响应速率等因素,SrCo_(0.85)Fe_(0.15)O_(3)-SE传感器敏感性能最佳,最佳工作温度为550℃,最大响应值高达27.1°,是未掺杂Fe之前的1.96倍。此外,在受到CH_(4)、CO_(2)、H 2、NH 3和NO等气体的干扰下,SrCo_(0.85)Fe_(0.15)O_(3)-SE传感器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选择性。研究可对固体电解质型NO_(2)传感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谱型 no_(2)传感器 SrCoO_(3) FE掺杂
下载PDF
Ce^(3+)掺杂SnO_2纳米带对乙二醇的气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乃良 艾鹏 刘应开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7期29-32,共4页
采用热蒸发气相沉积法,以An为催化剂成功制备了Ce3+掺杂的SnO2纳米带。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X)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3+掺杂的SnO2纳米带具有金红石结构,纳米带表面光... 采用热蒸发气相沉积法,以An为催化剂成功制备了Ce3+掺杂的SnO2纳米带。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X)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3+掺杂的SnO2纳米带具有金红石结构,纳米带表面光滑、平整,结晶良好,其成分由Ce,Sn和O构成。同时,研究了单片Ce3+掺杂的SnO2纳米带对丙酮、乙醇和乙二醇的气敏特性,发现温度为190℃时器件对乙二醇气敏响应最强,选择性也最好。Ce3+掺杂的SnO2纳米带对乙二醇响应、恢复时间短,可逆性好,适合在较宽浓度范围对乙二醇气体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掺杂的Sno2 热蒸发 纳米带 气敏性质
下载PDF
Ce对CoMnO_(x)催化剂协同CO/NH_(3)脱硝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兴宇 刘倩倩 +5 位作者 糜淑琪 韩运斌 玄承博 耿文广 孙荣峰 王鲁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1,共8页
烧结烟气中CO和NO_(x)排放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但传统的NH_(3)-SCR技术存在与烟气温度不匹配、CO处理方式不经济、氨逃逸严重等问题。为了探究CO协助NH_(3)-SCR脱硝技术的规律,利用共沉淀法开发了一种以CoMnCe为活性成分的脱硝催... 烧结烟气中CO和NO_(x)排放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但传统的NH_(3)-SCR技术存在与烟气温度不匹配、CO处理方式不经济、氨逃逸严重等问题。为了探究CO协助NH_(3)-SCR脱硝技术的规律,利用共沉淀法开发了一种以CoMnCe为活性成分的脱硝催化剂,可利用烧结烟气中的CO协同NH_(3)脱除NO_(x),既可提高烟气中CO利用方式,又可降低NH_(3)使用量。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e物质的量比为0.75时,其催化剂具有最佳协同脱硝效率,125℃下NO转化效率高达98%;XRD、Raman、XPS、TEM、H_(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e物质的量比的增加抑制了Co_(3)O_(4)中晶粒的生长,尽管Co_(3)O_(4)和CeO_(2)仍保持原有晶格结构,但仍有部分Co或Mn原子与Ce原子相互掺杂,导致金属晶格畸变,催化剂表面形成缺陷结构,并生成大量氧空位,同时Ce物质的量比较大时,导致CeO_(2)覆盖催化剂表面结构,且过剩的CeO_(2)在催化剂表面出现团聚现象,阻碍Mn和Co物种参与催化反应;催化活性测试发现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一定抗氧抑制能力,特别是Ce物质的量比较低时,低温下CO-SCR反应活性较好,而随Ce物质的量比增加,催化剂抗氧抑制能力下降;同时随温度升高,表面氧在催化剂表面流动加快,从而促进反应进行,此时含Ce较多CMC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抗氧抑制性能,CO降低了NH_(3)-SCR脱硝活性,但对于CMC0.75催化剂,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其协同脱硝效率仍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催化剂含有的Co、Mn和Ce金属氧化物具有极高的氧化能力,因此合理控制不同金属间的比例与分布,可提高催化剂表面氧化能力,增强表面氧流动,增强协同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催化剂 协同脱硝 氧化性能 CO NH_(3)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Coercive Force of(CoFe)_3O_4 by Doping Ce
13
作者 徐汉江 陈俊明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Ce_x(CoFe)_(3-x)O_4 ferrit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Ce have been prepared by wetchemical method. The phases, morphologi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were studi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roducts we... Ce_x(CoFe)_(3-x)O_4 ferrit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Ce have been prepared by wetchemical method. The phases, morphologi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were studi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roducts were a single phase with spinel structure and consisted of granular particles in most cases.The coercive force of the produc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Ce ̄(4+)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On the other hand,if Ce ̄(3+) and Ce(OH)_4 were present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some rod-shape crystals in the products were observed, which causes a great increase in coercive force,and the optimum value was obtained when[Ce ̄(3+)] was about 5% of the total([Ce ̄(3+)]+[Ce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doped (CoFe)_3O_4 ce_x(CoFe)_(3-x)O_4 Coercive force Morpholgies
下载PDF
高能球磨与反应烧结合成YAG∶Ce^(3+)荧光粉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海涛 梁建 +3 位作者 李春华 翟雷应 周禾丰 许并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339-340,338,共3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反应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在1300℃、碳还原气氛下合成了YAG∶Ce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谱(FESEM)、荧光光谱(Ex,Em)研究了反应时间、Ce3+的掺杂量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 采用高能球磨和反应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在1300℃、碳还原气氛下合成了YAG∶Ce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谱(FESEM)、荧光光谱(Ex,Em)研究了反应时间、Ce3+的掺杂量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h时获得的产物为单一的YAG相,颗粒分布均匀且接近球形;当掺杂Ce3+的摩尔分数x=0.06时,荧光粉的相对发射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YAG:ce^3+荧光粉 掺杂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下载PDF
蓝光转换型白光LED用YAG:Ce^(3+)荧光粉改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兆 赵西成 +3 位作者 孙强强 江元汝 赵亚娟 陈利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6,共3页
白光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亮度蓝光激发的Y3Al5O12∶Ce3+荧光粉因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的研究热点。全面综述了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相应的光致发光及其调控机理进行了... 白光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亮度蓝光激发的Y3Al5O12∶Ce3+荧光粉因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的研究热点。全面综述了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相应的光致发光及其调控机理进行了简要说明。另外,对Y3Al5O12∶Ce3+荧光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Y3Al5O12 ce^3+荧光粉 光致发光 掺杂改性
下载PDF
Ce^(3+)掺杂聚苯胺中空微球/环氧涂层防腐蚀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芝华 胡建康 +2 位作者 李彦博 郑峰 刘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0,共8页
聚苯胺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在钢铁防腐蚀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自组装法在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MPS)水溶液中制备了聚苯胺(PANI)中空微球,将稀土Ce^(3+)掺杂到聚苯胺中空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e^(3+)掺杂... 聚苯胺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在钢铁防腐蚀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自组装法在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MPS)水溶液中制备了聚苯胺(PANI)中空微球,将稀土Ce^(3+)掺杂到聚苯胺中空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e^(3+)掺杂修饰的聚苯胺中空微球(PANI-Ce^(3+)).以PANI-Ce^(3+)中空微球为防腐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Ce^(3+)掺杂修饰的聚苯胺中空微球/环氧(PANI-Ce^(3+)/EP)防腐涂层.采用FT-IR、UV-Vis、SEM、XRD等对PANI-Ce^(3+)中空微球进行表征,通过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测试探究PANI-Ce^(3+)/EP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PANI-Ce^(3+)/EP涂层具有较高的腐蚀电压(Ecorr=-0.414 V)和较小的腐蚀电流密度(I_(corr)=0.676×10^(-5)μA/cm^2);PANI-Ce^(3+)/EP涂层低频区阻抗模量随浸泡时间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水溶液中经过1 680 h腐蚀后,阻抗模量保持在106.6Ω·cm^2;表面有划伤的PANI-Ce^(3+)/EP涂层在质量分数3.5%的Na Cl水溶液进行1 680 h腐蚀实验后,涂层表面不起泡,仅在划痕处有少量铁锈.PANI-Ce^(3+)/EP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中空微球 ce^3+掺杂 涂层 耐腐蚀性能 自组装法
下载PDF
Ce^(3+)掺杂Gd_2O_3基闪烁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来飞 张约品 +2 位作者 夏海平 王金浩 姜淳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6-770,774,共6页
实验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Ce3+掺杂Gd2O3基闪烁玻璃样品,Gd2O3含量高达40mol%,测试了不同Ce3+掺杂浓度与Gd2O3基含量玻璃样品的密度、透过、发射、激发光谱及部分闪烁性能。研究了不同Ce3+掺杂浓度与Gd2O3基含量对玻璃样品密度及光谱性能... 实验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Ce3+掺杂Gd2O3基闪烁玻璃样品,Gd2O3含量高达40mol%,测试了不同Ce3+掺杂浓度与Gd2O3基含量玻璃样品的密度、透过、发射、激发光谱及部分闪烁性能。研究了不同Ce3+掺杂浓度与Gd2O3基含量对玻璃样品密度及光谱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d2O3含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玻璃的密度,有利于提高玻璃的辐射性能,还增大了玻璃的光碱度,增大Stokes位移,有利于提高闪烁光的发光效率;Ce3+浓度的提高增大了Ce3+间碰撞的几率,产生能量损失,表现出浓度淬灭效应。在Gd2O3基闪烁玻璃中,随Gd2O3含量增加激发峰的红移较小,高Gd2O3含量的氧化物玻璃中存在Gd3+→Ce3+能量转移机制,Gd3+离子可有效地向Ce3+离子传递能量,敏化Ce3+离子的发光。玻璃样品的衰减时间在17-37ns之间。Ce3+掺杂Gd2O3基闪烁玻璃有望在高能物理等领域中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铈掺杂 Gd2O3基氧化物玻璃 发光性能 玻璃闪烁体
下载PDF
Mn^(2+)、Ce^(3+)共掺杂Zn_2SiO_4材料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光青 郑治祥 汤文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化学掺杂方法制备了Mn2+、Ce3+离子掺杂Zn2SiO4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吸收光谱仪以及荧光光谱仪对其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基本形成Zn2SiO4晶体,一次颗粒尺寸大约为... 采用溶胶-凝胶、化学掺杂方法制备了Mn2+、Ce3+离子掺杂Zn2SiO4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吸收光谱仪以及荧光光谱仪对其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基本形成Zn2SiO4晶体,一次颗粒尺寸大约为200 nm左右;在空气中1 100℃和H2气氛中900℃热处理后,样品中存在2个发光峰:Mn2+产生的522 nm强绿光发射,Ce3+离子产生的398 nm弱紫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ce^3+Mn^2+离子掺杂 溶胶-凝胶技术
下载PDF
Ce^(3+)掺杂TiO_2-ZnO凝胶的相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龙 王玉飞 韩志萍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2-37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含量Ce3+掺杂的纳米TiO2-ZnO粉体,利用TG-DTA、XRD研究了TiO2-ZnO凝胶的相变过程,分析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度。结果表明,随着Ce3+掺杂量和煅烧温度的改变,Ce3+掺杂的纳米TiO2-ZnO主要由锐钛矿、金红石、ZnT...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含量Ce3+掺杂的纳米TiO2-ZnO粉体,利用TG-DTA、XRD研究了TiO2-ZnO凝胶的相变过程,分析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度。结果表明,随着Ce3+掺杂量和煅烧温度的改变,Ce3+掺杂的纳米TiO2-ZnO主要由锐钛矿、金红石、ZnTiO3、Zn2Ti3O8和ZnO等物相组成,Ce3+的掺杂不仅对凝胶向锐钛矿的转变、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以及ZnTiO3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对锐钛矿和ZnTiO3晶粒的长大也起到阻碍作用,这可能与Ce3+掺杂后在晶体重排中的扩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Zno 溶胶-凝胶 相变 ce3+掺杂
下载PDF
基于Ce(Ⅳ)-Ru(bpy)_3^(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盐酸雷诺嗪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冉 曾华金 +2 位作者 李建军 郑伟 屈凌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31-833,共3页
在0.12mol·L^(-1)硫酸介质中,由1.0×10^(-3)mol·L^(-1)硫酸铈溶液与2.0×10^(-4)mol·L^(-1)Ru(bpy)_3^(2+)溶液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因盐酸雷诺嗪的存在而明显增强。试验表明:盐酸雷诺嗪的质量浓度在0.1~2.0... 在0.12mol·L^(-1)硫酸介质中,由1.0×10^(-3)mol·L^(-1)硫酸铈溶液与2.0×10^(-4)mol·L^(-1)Ru(bpy)_3^(2+)溶液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因盐酸雷诺嗪的存在而明显增强。试验表明:盐酸雷诺嗪的质量浓度在0.1~2.0mg·L^(-1)及2.0~10.0mg·L^(-1)两范围内分别与相应的化学发光强度的增强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62mg·L^(-1)。试验及分析中采用Sirius V3.1化学发光仪。反应时,上述两试剂溶液及样品溶液的进样顺序及引入的体积依次为:硫酸铈溶液50μL,Ru(bpy)_3^(2-)溶液50μL及样品溶液10μL。反应4s后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在模拟样品基体中,分别加入0.250,0.500,0.750g盐酸雷诺嗪标准品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6%~102.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ce(Ⅳ)-Ru(bpy)_3(2+)反应体系 盐酸雷诺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