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_(0.8)Sm_(0.2)O_(1.9)-La_(9.33)Si_6O_(2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氧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哲 张鸿 +2 位作者 刘超峰 刘玉龙 李志成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1年第5期682-688,共7页
为了提高Ce0.8Sm0.2O1.9(CSO)基氧离子导电材料的离子导电性,用2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e0.8Sm0.2O1.9-La9.33Si6O26(CSO-LSO)氧离子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物相组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利用交流阻抗分... 为了提高Ce0.8Sm0.2O1.9(CSO)基氧离子导电材料的离子导电性,用2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e0.8Sm0.2O1.9-La9.33Si6O26(CSO-LSO)氧离子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物相组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利用交流阻抗分析测试材料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经300℃煅烧可得到纯相的CSO粉体,平均晶粒尺寸为9.8 nm。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CSO-LSO复合材料的氧离子电导率比单相CSO提高了10倍以上;700℃时,CSO-LSO复合材料电导率为0.12 S.cm-1,比CSO的总电导率(0.008 6 S.cm-1)提高约14倍。通过分析得出界面效应是提高复合材料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sm0.2o1.9 La9.33Si6o26 复合材料 共沉淀合成 氧离子导电性
下载PDF
SmBaCo_2O_(5+δ)-Ce_(0.8)Sm_(0.2)O_(1.9)复合阴极的热膨胀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宏建 王欢 +1 位作者 蒋晓勇 张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9-793,共5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SmBaCo2O5+δ(SBCO)阴极材料和Ce0.8Sm0.2O1.9(SDC)电解质材料,制备不同比例的SBCO-SDC复合阴极,考察SDC含量对复合阴极的热膨胀、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CO与SDC在1100℃混合煅烧未发生明...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SmBaCo2O5+δ(SBCO)阴极材料和Ce0.8Sm0.2O1.9(SDC)电解质材料,制备不同比例的SBCO-SDC复合阴极,考察SDC含量对复合阴极的热膨胀、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CO与SDC在1100℃混合煅烧未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SDC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复合阴极的热膨胀性能,随着SDC含量的增加,SBCO-SDC复合阴极的热膨胀系数(TEC)逐渐减小,同时其电导率也逐渐下降。此外,SDC的加入导致SBCO-SDC复合阴极界面电阻(ASR)增加。当SDC含量为20%时,750℃测试的ASR为0.145Ω.cm2,500~800℃范围内电导率大于100 S.cm-1,满足IT-SOFC阴极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aCo2o5+δ-ce0.8sm0.2o1.9 复合阴极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阴极La_(1.6)Sr_(0.4)NiO_(4+δ)-Ce_(0.8)Sm_(0.2)O_(1.9)的电性能及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陆丽华 郭友斌 +1 位作者 张华 金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采用自燃烧法制备La1.6Sr0.4NiO4+δ(LSN)阴极材料与Ce0.8Sm0.2O1.9(SDC)电解质材料,再用固相混合法将2种材料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备La1.6Sr0.4NiO4+δ-Ce0.8Sm0.2O1.9(LSN-SDC)复合阴极材料.考察SDC含量对LSN-SDC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 采用自燃烧法制备La1.6Sr0.4NiO4+δ(LSN)阴极材料与Ce0.8Sm0.2O1.9(SDC)电解质材料,再用固相混合法将2种材料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备La1.6Sr0.4NiO4+δ-Ce0.8Sm0.2O1.9(LSN-SDC)复合阴极材料.考察SDC含量对LSN-SDC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SDC含量.结果表明:LSN-SDC电导率的最大值随着SDC含量的增加向高温段移动.复合阴极经1 050℃煅烧4 h后,可与SDC电解质形成较好的接触界面,表现出最低的极化电阻(Rp).当SDC质量分数为30%(LSN-30SDC)时,复合阴极的Rp与过电位(η)都达到最小值.800℃时,LSN-30SDC复合阴极的Rp为0.238Ω.cm2,约为LSN的25%;当电流密度为300 mA/cm2时,LSN-30SDC复合阴极的η约为67 mV,是LSN的70%.LSN-30SDC复合阴极的极化电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6Sr0.4Nio4+δ-ce0.8sm0.2o1.9 电化学性能 电导率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下载PDF
La0.7Sr0.3MnO3-Sm0.2Ce0.8O1.9阴极对氧化锆薄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孔发 吕喆 +3 位作者 陈相君 艾娜 黄喜强 苏文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477-1480,共4页
采用固相混合法和浸渍法分别在阳极支撑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薄膜上制备了La0.7Sr0.3MnO3(LSM)-Sm0.2Ce0.8O1.9(SDC)复合阴极。结果表明,使用浸渍阴极的单电池获得更好的输出性能;但浸渍阴极的孔隙率较低,在高温区容易... 采用固相混合法和浸渍法分别在阳极支撑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薄膜上制备了La0.7Sr0.3MnO3(LSM)-Sm0.2Ce0.8O1.9(SDC)复合阴极。结果表明,使用浸渍阴极的单电池获得更好的输出性能;但浸渍阴极的孔隙率较低,在高温区容易出现浓差极化现象。通过降低浸渍阴极的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极的气体扩散速率,通过调整浸渍电极的厚度,可以在不同温度下获得理想的电池性能。采用4μm厚浸渍阴极的单电池,800℃的最高功率密度为1100mW/cm^2;采用28μm厚浸渍阴极的单电池,600℃的最高功率密度为295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7Sr0.3Mno3-sm0.2ce0.8o1.9复合阴极 固相混合法 浸渍法 孔隙率 有效阴极厚度
下载PDF
Ce_(0.8)Sm_(0.2)O_(1.9)-La_(0.9)Sr_(0.1)Ga_(0.8)Mg_(0.2)O_(2.85)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电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夏俊霄 张鸿 +2 位作者 李亚玲 刘超峰 李志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09-3314,共6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氧离子导电体的导电特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e0.8Sm0.2O1.9-La0.9Sr0.1Ga0.8Mg0.2O2.85纳米复合粉体,并获得复合陶瓷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交流阻抗测试研... 为研究复合材料氧离子导电体的导电特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e0.8Sm0.2O1.9-La0.9Sr0.1Ga0.8Mg0.2O2.85纳米复合粉体,并获得复合陶瓷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材料的离子导电性。研究结果表明:煅烧复合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5 nm;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均明显高于复合组元的单相材料的导电性;La0.9Sr0.1Ga0.8Mg0.2O2.85中La2O3过量3%(质量分数)的复合材料体现最好的导电性,在700℃时的导电率为0.106 S/cm。通过交流阻抗谱分析晶粒、晶界特性,探讨复合电解质材料的导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sm0.2o1.9 La0.9Sr0.1Ga0.8Mg0.2o2.85 复合材料 共沉淀合成 氧离子导电性
下载PDF
Ce_(0.8)Sm_(0.2)O_(1.9)-BaCe_(0.8)Sm_(0.2)O_(2.9)复合电解质的成分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慧 牟雪萍 +1 位作者 熊月龙 彭开萍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0-1306,共7页
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摩尔比分别为9∶1、7∶3、5∶5和3∶7的复合电解质Ce_(0.8)Sm_(0.2)O_(1.9)-BaCe_(0.8)Sm_(0.2)O_(2.9)(BCS)粉末,研究复合电解质SDC-BCS的相成分对电导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DC含量的增加,复... 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摩尔比分别为9∶1、7∶3、5∶5和3∶7的复合电解质Ce_(0.8)Sm_(0.2)O_(1.9)-BaCe_(0.8)Sm_(0.2)O_(2.9)(BCS)粉末,研究复合电解质SDC-BCS的相成分对电导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DC含量的增加,复合电解质SDC-BCS的晶粒尺寸增大、电导率提高;复合电解质的晶界电导率均高于单相SDC的晶界电导率。不同成分的复合电解质制备的NiO-SDC-BCS|SDC-BCS|LSCF-SDC-BCS单电池的功率密度随着SD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SDC∶BCS的摩尔比为9∶1时,其单电池700℃的最大功率密度为550 mW/cm^2,是单电池NiO-SDC|SDC|LSCF-SDC最大功率密度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e0.8sm0.2o1.9-Bace0.8sm0.2o2.9 复合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材料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
7
作者 于亚泽 孙丽萍 +1 位作者 赵辉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9-597,共9页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了LaBiMn_2O_6粉体,并与Sm_(0.2)Ce_(0.8)O_(1.9)均匀混合制备了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LBM-SDC)复合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B...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了LaBiMn_2O_6粉体,并与Sm_(0.2)Ce_(0.8)O_(1.9)均匀混合制备了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LBM-SDC)复合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BM与SDC在1 000℃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SDC的复合增加了氧离子传导路径,进而使氧还原反应(ORR)速度加快。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阴极极化电阻(Rp)随SDC复合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复合量为30%(w/w)时,阴极材料的性能最优。在700℃空气气氛下的极化电阻为0.186Ω·cm^2,相对LBM(0.717Ω·cm^2)减少74%。氧分压测试结果表明阴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氧分子的吸附-解离过程。以复合阴极构筑的电解质支撑单电池Ni-SDC/SDC/LBM-30%SDC在700℃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34 mW·cm^(-2),连续测试90 h输出功率衰减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 LaBiMn2o6-sm0.2ce0.8o1.9 复合阴极 电极反应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Ba_xCe_(0.8)Sm_(0.2)O_(3-α)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桂林 仇立干 +2 位作者 陶为华 周丽 陈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8Sm0.2O3-α,Ba0.98Ce0.8Sm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作为比较,亦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化学计量组成的BaCe0.8Sm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用X射线衍射法对它们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分...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8Sm0.2O3-α,Ba0.98Ce0.8Sm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作为比较,亦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化学计量组成的BaCe0.8Sm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用X射线衍射法对它们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分别用氢及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它们在600~1000℃下的质子和氧离子导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样品均为钙钛矿型斜方晶单相结构,随着样品中的Ba2+离子含量的增多,样品的质子迁移数增大。这些样品在氧气氛中均为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样品的Ba2+离子含量对样品的氧离子迁移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Baxce0.8sm0.2o3-α BAceo3 气体浓差电池 非化学计量性 稀土
下载PDF
Ce_(0.8)Gd_(0.2-x)Pr_xO_(1.9)固溶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晓敏 孙嘉苓 +2 位作者 闫石 朱丽丽 苏文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交流阻抗谱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稀土双掺杂固溶体Ce0.8Gd0.2-xPrxO1.9(x=0,0.02,0.10)的结构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经800℃焙烧所得样品都形成了单相立... 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交流阻抗谱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稀土双掺杂固溶体Ce0.8Gd0.2-xPrxO1.9(x=0,0.02,0.10)的结构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经800℃焙烧所得样品都形成了单相立方萤石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在23~30 nm之间;XPS结果表明,样品中Pr离子以混合价态Pr3+和Pr4+存在;Raman光谱结果表明,Ce0.8Gd0.2-xPrxO1.9(x=0,0.02,0.10)具有氧缺位的立方萤石结构,Pr离子的掺杂使氧缺位浓度增加;阻抗谱结果表明,稀土双掺杂的固溶体Ce0.8Gd0.2-xPrxO1.9(x=0.02,0.10)的电导率高于稀土单掺杂的固溶体Ce0.8Gd0.2O1.9(σ600℃=1.62×10-3S/cm,Ea=1.12 eV),其中Ce0.8Gd0.10Pr0.10O1.9的电导率最大(σ600℃=6.15×10-3S/cm),导电活化能最小[Ea=0.64 eV(〈400℃),Ea=0.82 eV(〉400℃)],这与样品Ce0.8Gd0.2-xPrxO1.9内部更多的氧离子缺位和小极化子电子导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ce0.8Gd0.2-xPrxo1.9固溶体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拉曼光谱 电导率
下载PDF
Pr0.6Sr0.4CoO3-δ-Ce0.8Sm0.2O1.9复合阴极材料的性能
10
作者 简彬华 陶安文 +2 位作者 许雪娇 郑逸飞 张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15,共5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Pr0.6Sr0.4CoO3-δ—xCe0.8Sm0.2O1.9(PSCxSDC,10%≤x≤40%)复合阴极材料,研究PSCxSDC的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PSC、SDC之间的化学相容性良好。PSCxSDC复合阴极材料的电导率在600~800...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Pr0.6Sr0.4CoO3-δ—xCe0.8Sm0.2O1.9(PSCxSDC,10%≤x≤40%)复合阴极材料,研究PSCxSDC的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PSC、SDC之间的化学相容性良好。PSCxSDC复合阴极材料的电导率在600~800℃中温范围内均远高于100S/cm,PSCxSDC中SDC最佳复合量为30%,1000℃煅烧的PSC30%SDC复合阴极材料与电解质接触良好,在750℃测得的界面极化电阻为0.054Ω·cm^2。PSC与SDC复合适当降低了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PSC30%SDC的热膨胀系数为16.77×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0.6Sr0.4Coo3-ce0.8sm0.2o1.9 甘氨酸硝酸盐法 电导率 电化学性能 热膨胀性能
下载PDF
NiO/Ce0.8Sm0.2O1.9阳极材料制备及单电池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海燕 程继贵 +1 位作者 杨俊芳 李明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4-927,共4页
本文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MRCM)为1.5的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对其相组成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以NiO/SDC为阳极原料,共压法制备了SOFC单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柠檬酸燃烧... 本文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MRCM)为1.5的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对其相组成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以NiO/SDC为阳极原料,共压法制备了SOFC单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柠檬酸燃烧法成功制备出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NiO/SDC粉体中NiO与SDC晶体的粒度分别为10.39nm和7.01nm,粉体的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所制备的单电池在800℃测试温度下开路电压为0.721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224.2mW/cm2。本试验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燃烧法制备的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为原料制备的阳极材料所构建的SOFC单电池表现出较好的电池性能,为阳极材料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Nio/ce0.8sm0.2o1.9 阳极材料 柠檬酸燃烧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a_2O_3-CaO复合添加对Ni-Sm_(0.2)Ce_(0.8)O_(1.9)阳极电化学和抗积碳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晓芳 程继贵 +1 位作者 洪涛 陈阳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7-10,共4页
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出添加0~6 mol%La_2O_3-CaO的NiO-SDC(Sm0.2Ce0.8O1.9)复合阳极(La_2O_3-CaO/NiO-SDC)粉体,以SDC为电解质、BSCF(Ba0.5Sr0.5Co0.8Fe0.2O3-δ)为阴极构建SOFC单电池。考察了La_2O_3-CaO添加对Ni-SDC阳极微观组织... 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出添加0~6 mol%La_2O_3-CaO的NiO-SDC(Sm0.2Ce0.8O1.9)复合阳极(La_2O_3-CaO/NiO-SDC)粉体,以SDC为电解质、BSCF(Ba0.5Sr0.5Co0.8Fe0.2O3-δ)为阴极构建SOFC单电池。考察了La_2O_3-CaO添加对Ni-SDC阳极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等的影响;以乙醇为燃料气测定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阳极的抗积碳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_2O_3-CaO/NiO-SDC复合阳极主要由NiO和SDC相组成,而La_2O_3和CaO的存在状态与其加入量有关。La_2O_3-CaO的加入,使复合阳极的电导率有所降低。添加少量La_2O_3-CaO阳极的SOFC单电池在乙醇燃料中的电池性能有所增加,800℃时添加2 mol%La_2O_3-CaO的Ni-SDC阳极的单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为377.79 m W·cm-2,而Ni-SDC阳极单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仅158.86 m W·cm-2。此外,La_2O_3-CaO的添加有效减少了Ni-SDC阳极单电池在乙醇燃料中的积碳,提高了电池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Nio-sm0.2ce0.8o1.9阳极 La2o3-Cao添加 乙醇燃料 抗积碳性能
下载PDF
TiO2掺杂Ce0.8Sm0.2O1.9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3
作者 程继贵 李洁 +3 位作者 刘岸平 夏永红 董洁 蔡艳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296-1299,共4页
通过凝胶浇注法制备了TiO2掺杂量为0-15%(摩尔分数)的T1O2-Ce0.8Sm0.2O1.9(TixCe0.8xSm0.2O2-y,TSDC)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所得粉体的相组成和颗粒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考察了粉体的烧结性能。此外,还测定了不同组成T... 通过凝胶浇注法制备了TiO2掺杂量为0-15%(摩尔分数)的T1O2-Ce0.8Sm0.2O1.9(TixCe0.8xSm0.2O2-y,TSDC)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所得粉体的相组成和颗粒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考察了粉体的烧结性能。此外,还测定了不同组成TSDC烧结体在空气和氢气气氛中的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凝胶浇注所得干凝胶在较低温度(500℃)下煅烧后,TiO2和Sm2O3即能完全固溶进CeO2晶格中,形成具有单一立方相结构和纳米粒度的TSDC粉体,且粉体粒径随TiO2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上述粉体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其成形压坯在1400℃烧结后,相对密度可达95%以上。此外,测试气氛对TSDC材料的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在空气中,随着TiO2掺入量的增大,TSDC材料的电导率减小,而在H2气氛中,电导率则明显增大,TiO2的掺入,降低了电导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02掺杂ce0.8sm0.2o1.9(TSDC) 凝胶浇注 烧结行为 电导率
下载PDF
纳米Ce_(0.8)Gd_(0.2)O_(1.9-δ)粉体的雾化共沉淀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建平 陈志刚 李霞章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以Ce(NO3)3.6H2O和Gd(NO3)3.6H2O为原料,NH4HCO3作沉淀剂,用雾化共沉淀法合成了Ce0.8Gd0.2O1.9-δ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比表面测试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粉体的晶形、形貌和粒度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 以Ce(NO3)3.6H2O和Gd(NO3)3.6H2O为原料,NH4HCO3作沉淀剂,用雾化共沉淀法合成了Ce0.8Gd0.2O1.9-δ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比表面测试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粉体的晶形、形貌和粒度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粉体为立方萤石结构,颗粒呈近球形,尺寸较小,粒径大小均匀,一次粒径在15 nm左右,且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Gd0.2o1.9粉体 雾化 共沉淀 表征
下载PDF
Ce0.8Sm0.2O1.9@TiO2异质结构电解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雨竹 刘清 +3 位作者 陈硕 周翔 朱斌 董文静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19年第3期21-26,共6页
半导体与离子导体形成的异质结构可以极大地增强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其两相界面能为离子传输提供较好的通道。以TiO2与Ce0.8Sm0.2O1.9(samarium doped ceria,SDC)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湿化学法和干混法构造了两种不同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 半导体与离子导体形成的异质结构可以极大地增强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其两相界面能为离子传输提供较好的通道。以TiO2与Ce0.8Sm0.2O1.9(samarium doped ceria,SDC)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湿化学法和干混法构造了两种不同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利用湿化学法制备的SDC@TiO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简称SDC@TiO2)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在550℃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761 mW·cm^-2,比用干混法制备的SDC-TiO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简称SDC-TiO2)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高21%。与SDC-TiO2相比,SDC@TiO2具有更丰富的两相界面。电化学阻抗谱显示,以SDC@TiO2材料作为电解质的电池具有更低的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e0.8sm0.2o1.9 异质结构 两相界面
下载PDF
Ce_(0.8)Sm_(0.2)O_(1.9)的尿素燃烧法合成与性能
16
作者 王红 徐庆 +3 位作者 黄端平 陈文 陈旻 金福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5-1929,共5页
采用以尿素为燃料的燃烧合成法制备Ce0.8Sm0.2O1.9(SDC)氧离子导体材料,对燃烧合成粉体的物相和显微形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燃烧法合成SDC的烧结性能以及烧结体的导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尿素燃烧法合成SDC具有简便高效和... 采用以尿素为燃料的燃烧合成法制备Ce0.8Sm0.2O1.9(SDC)氧离子导体材料,对燃烧合成粉体的物相和显微形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燃烧法合成SDC的烧结性能以及烧结体的导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尿素燃烧法合成SDC具有简便高效和合成粉体烧结活性高的优点.经过燃烧过程后即可得到立方萤石结构的纯相SDC粉体,合成粉体的分散性良好,为50—150nm的球形颗粒,具有高的烧结活性,在1250℃的烧结温度下,陶瓷样品的相对密度可达到95.1%.在600和800℃的测试温度下,烧结温度为1250℃的陶瓷样品的电导率分别达到5.4×10^-2和1.0×10^-1Ω^-1·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sm0.2o1.9 氧离子导体 燃烧合成 尿素
下载PDF
Effect of Gd_(0.2)Ce_(0.8)O_(1.9) nanoparticles on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f 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 anode in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被引量:6
17
作者 FangGuan XiaominZhang +3 位作者 YuefengSong YingjieZhou GuoxiongWang XinheB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4-1492,共9页
La(0.6)Sr(0.4)Co(0.2)Fe(0.8)O(3-δ)(LSCF) anodes were infiltrated by Gd(0.2)Ce(0.8)O(1.9)GDC) nanoparticles to improve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 performance of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 La(0.6)Sr(0.4)Co(0.2)Fe(0.8)O(3-δ)(LSCF) anodes were infiltrated by Gd(0.2)Ce(0.8)O(1.9)GDC) nanoparticles to improve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 performance of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s(SOECs) in CO2 electroreduction. The effect of GDC loading was investigated, and 10 wt% GDC nanoparticle infiltration of the LSCF(10 GDC/LSCF) anode results in the highest OER 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infiltration by GDC nanoparticles greatly decreases 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of the SOECs with the 10 GDC/LSCF anodes. The following distribution of relaxation tim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four individual electrode processes are involved in the OER and that all of them are accelerated on the 10 GDC/LSCF anode. Three phase boundaries,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and bulk oxygen mobility increased,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O2 characterization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our electrode processes of the OER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O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0.2ce0.8o1.9nanoparticlesLa0.6Sr0.4Co0.2Fe0.8o3‐δanode oxygene volutionreaction Threephase boundaries Solidoxide electrolysiscell
下载PDF
Ce/_(0.8)Sm_(0.2)O_(1.9)纳米晶的改性共沉淀法合成及表征
18
作者 左晓菲 沈明 +1 位作者 马桂林 郭鑫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7-70,共4页
采用以Ce(NO3)3,Sm(NO3)3和(NH4)2CO3为反应物,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的改性共沉淀法合成了Ce0.8Sm0.2O1.9纳米晶.在PEG存在条件下,从Ce(NO3)3,Sm(NO3)3和(NH4)2C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了Ce2(CO3)3和Sm2(CO3)3的共沉淀纳米线.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以Ce(NO3)3,Sm(NO3)3和(NH4)2CO3为反应物,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的改性共沉淀法合成了Ce0.8Sm0.2O1.9纳米晶.在PEG存在条件下,从Ce(NO3)3,Sm(NO3)3和(NH4)2C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了Ce2(CO3)3和Sm2(CO3)3的共沉淀纳米线.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共沉淀团聚很少,且随着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纳米线的线径减小.将纳米线在很低的温度(约300℃)下焙烧基本形成了Ce0.8Sm0.2O1.9纳米晶,比通常的共沉淀法的焙烧温度(约500℃)降低了约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sm0.2o1.9 纳米晶 共沉淀 稀土 聚乙二醇
下载PDF
尿素-硝酸盐低温燃烧法制备Ce_(0.8)Gd_(0.2)O_(1.9)纳米粉体
19
作者 葛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1,726,共5页
以尿素为还原剂,硝酸盐为氧化剂,利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Ce0.8Gd0.2O1.9纳米粉体。分析了凝胶的热分解行为、合成粉体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以及尿素与硝酸盐摩尔比(nU/nN)对凝胶的燃烧特性及合成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硝酸... 以尿素为还原剂,硝酸盐为氧化剂,利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Ce0.8Gd0.2O1.9纳米粉体。分析了凝胶的热分解行为、合成粉体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以及尿素与硝酸盐摩尔比(nU/nN)对凝胶的燃烧特性及合成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硝酸盐干凝胶的点火温度约为279.0℃;制得的粉体经600℃焙烧后即形成了单相立方萤石结构的纳米级固溶体;当尿素与硝酸盐摩尔比(nU/nN)为7∶1时,制得的粉体比表面积最大、晶粒尺寸最小,分别为105.71m2/g和20.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ce0.8Gd0.2o1.9纳米粉 低温燃烧合成 尿素
下载PDF
纳米级固溶体Ce_(0.8)Y_(0.2)O_(1.9)的反相微乳法控制合成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根土 骆仲泱 +2 位作者 余春江 罗丹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9-583,共5页
尺寸可控、高分散和超细的纳米级固溶体的制备是获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水/CTAB/环己烷/中等碳链长度醇组成的反相微乳体系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5.0~8.0 nm的Ce0.8Y0.2O1.9超细粉体,考察并... 尺寸可控、高分散和超细的纳米级固溶体的制备是获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水/CTAB/环己烷/中等碳链长度醇组成的反相微乳体系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5.0~8.0 nm的Ce0.8Y0.2O1.9超细粉体,考察并初步讨论了反相微乳体系中几种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包括助表面活性剂、不同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碱液浓度等.所得产物用TE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助表面活性剂、不同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及陈化时间对产物影响不大,但反应物浓度及碱液浓度对产物的晶粒粒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法 纳米级固溶体 ce0.8Y0.2o1.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