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玫瑰之刺下的呼吸转换——里尔克与策兰的诗与真 |
郑家欣
|
《台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保罗·策兰《从门槛到门槛》中的沉默转向 |
有虹儒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诗的时间性:从存在到异在——策兰诗学对海德格尔时间论的扬弃 |
刘颂扬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两个满口的沉默”——保尔·策兰“语言栅栏”的结构分析 |
吴建广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5
|
|
5
|
诗与思擦肩而过——保尔·策兰相遇马丁·海德格尔 |
吴建广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弃绝人类此在的哀诗——保尔·策兰诗文《线条太阳》之诠释 |
吴建广
寇潇月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由病与恶所成就的乱伦诗学——保尔·策兰诗文《癫痫-巨恶》之诠释 |
吴建广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无花果养大的诗人 |
王家新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9
|
用优美的形式描述丑恶的事实——保尔·策兰《死亡赋格》分析 |
吴建广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策兰诗学中不可避讳的爱洛斯主线——策兰诗文《公马》之诠释 |
张建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误读的政治:shibboleth和见证之诗——论德里达和阿甘本对大屠杀文学的解读 |
姚云帆
|
《外语教育研究》
|
2014 |
0 |
|
12
|
走向他者之诗:列维纳斯论保罗·策兰的诗歌 |
柴一凡
隋晓荻
|
《外语教育研究》
|
2017 |
2
|
|
13
|
保罗·策兰的对话诗学 |
张子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4
|
避开所言说之物的言说——对保罗·策兰诗歌的分析 |
杨壹棋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保罗·策兰诗歌的生存意识 |
陈良湾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1 |
0 |
|
16
|
“暗黑时辰之钟”:策兰诗中的具身化与抽象化(英文) |
多莉·莱姆贝格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匍匐在光与黑暗之间诉说——策兰《我们躺下》之诠释 |
顾佳圆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8
|
论德里达的文学功能观 |
肖锦龙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作为想象的对话——保罗·策兰对话性诗歌中的非对话性 |
曹莉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列维纳斯、策兰与诗的乌托邦 |
王嘉军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