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5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 of Porcine Leydig Cell DNA Damage Induced by Zearalenone 被引量:1
1
作者 甄建伟 刘青 +5 位作者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王捍东 刘宗平 卞建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587-1590,1594,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zearalenone (ZEN) on DNA damage of porcine leydig cells. [Method] Porcine leydig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median lethal dose (LD...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zearalenone (ZEN) on DNA damage of porcine leydig cells. [Method] Porcine leydig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median lethal dose (LD50) of ZEN with tetrazolium-based colorimetric assay (MTT assay). Comet assa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DNA damage of porcine leydig cells exposed to at 0 (negative group), 1, 5, 10, 20, 40 μmol/L of ZEN. [Result] The percentage of cell tail was 16.67%, 34.00%, 40.67%, 52.00% and 64.67% under 0, 1, 5, 10 and 20 μmol/L of ZEN,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centages of cell tail in various experimental groups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group (P<0.01), showing a significant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Tail length in various groups was 57.60±4.78, 57.75±6.25, 78.97±5.83, 100.50±6.94 and 146.83±12.31 μm, respectively; Tail DNA % in various groups was 21.29±2.25%, 22.24±2.43%, 31.21±6.27%, 37.45±4.33% and 60.68±9.83%, respectively; Tail length and Tail DNA %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ith ZEN concentration above 5 μmol/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group, which showed an upward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ZEN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ZEN has genotoxic effect on porcine leydig cells, which can cause DNA damage, with a significant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ydig cells ZEARALENONE dna damage Comet assay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
下载PDF
miR-214-5p通过DNMT1介导的AXIN2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斯颖 邵蕾 +2 位作者 杨艳 高爱莉 揭丽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治疗的10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Cutaneous 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基线资料。焦磷酸测序法检测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XIN2、DNMT1基因mRNA和miR-214-5p的表达水平。将miR-214-5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和inhibitor NC)分别对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结果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5.128,P<0.001),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7.826,P<0.001),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4.838,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5.426,P<0.001)。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01),DNMT1基因mRNA水平与AXIN2基因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4,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与DNMT1基因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DNMT1是miR-214-5p的靶基因。细胞转染后,与mimic NC、inhibitor和inhibitor NC比较,mimic的DNMT1基因mRNA水平、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01);而inhibitor的DNMT1基因mRNA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相较于其他三组明显上升(P<0.001)。结论miR-214-5p可通过调控下游靶蛋白DNMT1表达,影响AXIN2基因的DNA甲基化率,调控AXIN2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miR-214-5p dna甲基化转移酶1 轴抑制蛋白2 启动子区甲基化
下载PDF
利用SCGE技术对植物盐胁迫下DNA损伤的研究
3
作者 郭晓丽 刘芯瑜 +4 位作者 刘思萌 马志蕊 左亮 罗博 张旭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北斗七星蚕豆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6,12,18,24,30g/L的6个质量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利用SCGE技术对蚕豆根尖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盐胁迫下DNA的损伤进行检测,探讨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并以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植物DNA... 以北斗七星蚕豆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6,12,18,24,30g/L的6个质量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利用SCGE技术对蚕豆根尖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盐胁迫下DNA的损伤进行检测,探讨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并以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植物DNA损伤检测流程。结果表明,盐胁迫会对蚕豆根尖细胞DNA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盐胁迫质量浓度的升高,细胞拖尾加剧,30 g/L盐胁迫下的细胞拖尾最明显;此外,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大于18 g/L时,随着NaCl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蚕豆根尖细胞拖尾率逐渐增大,根尖细胞损伤概率增加。通过利用多种比较分析细胞尾部DNA发现,随着盐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彗星尾长增加显著,同时利用软件分析可增加对DNA损伤的直观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最后,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涂层琼脂糖溶液和包埋凝胶溶液的制备、载玻片涂胶处理方法等均进行了合理的改良,为后续大批量开展植物逆境胁迫条件的评估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GE 盐胁迫 根尖细胞 dna损伤
下载PDF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4
作者 陈景连 黄仁青 +2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英 张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LDH 铁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5
作者 丰一兴 段鹤君 崔霞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6-232,246,F0003,共9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精母细胞(GC-2)为细胞模型,经TPhP和TDCPP(0、3、10、30和50μmol/L)染毒48 h后,利用CCK-8方法检测GC-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精母细胞(GC-2)为细胞模型,经TPhP和TDCPP(0、3、10、30和50μmol/L)染毒48 h后,利用CCK-8方法检测GC-2的细胞存活率,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TPhP和TDCPP对细胞核碎片化程度、磷酸化组蛋白(pH2AX)、DNA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及细胞周期等参数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包括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1)、抑制素-α (inhibin-α)、粘连蛋白2(nectin-2)和增殖标记蛋白(Ki6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和50μmol/L TPhP和TDCPP均显著降低GC-2细胞存活率(P<0.05),并引起细胞核碎片化程度加剧(P<0.01)。DNA损伤标志物pH2AX在10、30和50μmol/L TPhP组及TDCPP组均显著升高(P<0.05),Rad51蛋白在30和50μmol/L TPhP组和10、30和50μmol/L TDCPP组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较高浓度的TPhP和TDCPP可引起DNA损伤。细胞周期分析显示,TPhP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而TDCPP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和G2/M期。荧光定量PCR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TPhP(30和50μmol/L)和TDCPP(10、30和50μmol/L)抑制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基因(CREB-1、inhibin-α、nectin-2和Ki67)的表达(P<0.01)。结论 TPhP和TDCPP均可引起GC-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并最终影响精母细胞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苯酯 磷酸三(1 3-二氯-2-丙基)酯 GC-2细胞 dna损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血浆cfDNA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夏娜梅 赵言腾 +4 位作者 杨乾坤 董兰兰 张玮 黄月 臧文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21-192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中GNB4、TCF24、Riplet、ACP1和TSPYL5基因甲基化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在公共数据库中筛选肝癌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甲基化标志物并分析其甲基化水平。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中GNB4、TCF24、Riplet、ACP1和TSPYL5基因甲基化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在公共数据库中筛选肝癌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甲基化标志物并分析其甲基化水平。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肝癌、肝硬化组织和健康人白细胞样本,Sanger测序检测筛选出的标志物的甲基化水平,选出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的标志物。收集24例肝癌、23例肝硬化和99例健康人血浆,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上述标志物单独和组合时对肝癌的诊断性能。结果 5个标志物(GNB4、TCF24、Riplet、ACP1和TSPYL5)在肝癌样本中显著高甲基化。组织测序结果显示除TCF24外,其他标志物在肝硬化组织中的甲基化阴性率均大于80.0%。在血浆样本验证中,GNB4单独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6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1.8%。在多基因组合中,GNB4+TSPYL5的诊断性能最佳,AUC值为0.893,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2%。结论 GNB4、Riplet、ACP1和TSPYL5甲基化可用于肝癌诊断,且联合诊断性能优于单一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循环游离dna 甲基化 血浆诊断
下载PDF
血浆无细胞线粒体外线粒体DNA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杨再目 曹沛 +1 位作者 刘振华 栾庆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5,共8页
目的血浆无细胞线粒体外线粒体DNA(cf-exmtDNA)具有促炎潜能,本文探讨血浆cf-exmtDNA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45岁受试者78人,其中牙周健康者11人,牙龈炎患者11人,牙周炎患者56人。检查并记录基线牙周指标、年龄、性别、... 目的血浆无细胞线粒体外线粒体DNA(cf-exmtDNA)具有促炎潜能,本文探讨血浆cf-exmtDNA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45岁受试者78人,其中牙周健康者11人,牙龈炎患者11人,牙周炎患者56人。检查并记录基线牙周指标、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取4 mL抗凝静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其中cf-exmt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f-exmtDNA拷贝数。比较不同牙周炎症状态组血浆cf-exmtDNA水平,并对血浆cf-exmtDNA与平均探诊深度(mPD)、平均附着水平(mCAL)、平均出血指数(mBI)、平均菌斑指数(mPLI)、年龄、FBG、BMI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牙周炎组血浆cf-exmtDNA水平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42);样本整体血浆cf-exmtDNA水平与年龄(P=0.023)、mPD(P<0.001)、mCAL(P=0.006)、mBI(P=0.026)呈正相关关系;多重回归分析中,血浆cf-exmtDNA水平主要取决于mPD。结论在18~45岁人群中,牙周炎患者血浆cf-exmtDNA水平较牙周健康者显著升高,血浆cf-exmtDNA水平与年龄、mPD、mCAL、mBI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无细胞dna 线粒体dna 横断面研究 牙周临床指标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孙鑫 李爽 +4 位作者 陆雪 蔡恬静 刘雅 刘青杰 张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137)Cs γ射线照射后正常人淋巴细胞(AHH-1)是否产生氧化应激及DNA损伤,并引发DNA修复。方法:以剂量率为8.32 mGy/min的^(137)Cs 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剂量分别为0(未照射)、0.01、0.02、0.05、0.075、0.1和0.2 Gy,照... 目的:探讨低剂量^(137)Cs γ射线照射后正常人淋巴细胞(AHH-1)是否产生氧化应激及DNA损伤,并引发DNA修复。方法:以剂量率为8.32 mGy/min的^(137)Cs 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剂量分别为0(未照射)、0.01、0.02、0.05、0.075、0.1和0.2 Gy,照射后分别培养1、24、48和72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水平;免疫荧光方法分析γH2AX和53BP1焦点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CDKN1A、DDB2和POL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强(P<0.05);照射后48 h,MDA水平和SOD活性在0.2 Gy剂量组发生显著变化(P<0.05);0.02~0.075 Gy和0.2 Gy剂量组ROS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0~0.2 Gy γ射线照后1 h,γH2AX和53BP1焦点数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48 h,DDB2和POL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人淋巴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并促进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Γ射线 人淋巴细胞 氧化应激 dna损伤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基于甲基化特异性PCR的外周血循环游离DNA甲基化检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9
作者 刘杰 朱启富 +4 位作者 张丹 余琦慧 郑欣 姚水洪 汪新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基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DNA)甲基化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Breast neoplasms”“Breast cancer”“M...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基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DNA)甲基化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Breast neoplasms”“Breast cancer”“Methylation”“Cell-free DNA”等为检索词,检索有关血液循环cfDNA甲基化用于乳腺癌诊断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QUADA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研究数据并使用Stata 16.0对各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异质性及来源,以Deek’s法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318篇文献,最终纳入12篇文献的27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患者2195例,纳入研究存在高度异质性(I^(2)>50.0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灵敏度为0.43[95%CI(0.31~0.56)],合并特异度为0.97[95%CI(0.94~0.99)],合并阳性似然比(LR+)为16.30[95%CI(7.00~37.80)],合并阴性似然比(LR-)为0.59[95%CI(0.47~0.73)],合并诊断比值比(DOR)为28.00[95%CI(11.00~70.00)],合并AUC为0.85[95%CI(0.82~0.88)]。结论基于MSP的外周血cfDNA甲基化检测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甲基化 乳腺癌 甲基化特异性PCR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薯蓣皂苷增强DNA损伤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凋亡
10
作者 王小聪 章作号 +4 位作者 李洋阳 张慧琳 黄子璇 乐曼妮 李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4、SCC25 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CC4、SCC25细胞用不同浓度薯蓣皂苷(0.0、0.1、0.3、1.0、3.0、10.0和30.0μmol/L)处理48 h,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0.0、1.0、...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4、SCC25 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CC4、SCC25细胞用不同浓度薯蓣皂苷(0.0、0.1、0.3、1.0、3.0、10.0和30.0μmol/L)处理48 h,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0.0、1.0、2.0、4.0μmol/L)薯蓣皂苷处理SCC4细胞48 h,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γH2AX在SCC4细胞核内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薯蓣皂苷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SCC4和SCC25细胞的活性(P<0.05);与薯蓣皂苷0.0μmol/L组比较,各薯蓣皂苷处理组SCC4细胞核中γH2AX的荧光表达强度显著上调(P<0.05);与薯蓣皂苷0.0μmol/L组比较,各薯蓣皂苷处理组SCC4、SCC25细胞DNA损伤信号蛋白P-ATM、P-CHK1、P-CHK2、γH2AX表达上升;与薯蓣皂苷0.0μmol/L组比较,各薯蓣皂苷处理组SCC4、SCC25细胞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结论:薯蓣皂苷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活性,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和其促进细胞的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薯蓣皂苷 dna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肿瘤细胞胞外囊泡DNA特征分析
11
作者 陈思宇 章运生 +1 位作者 裴超柱 谭拥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从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胞外囊泡(EVs),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得到EVs的大小约为100 nm,并在样品中检测到EVs的特异性标记TSG10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胞外囊泡DNA(evDNA)分子片段的大小在12 kb左... 从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胞外囊泡(EVs),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得到EVs的大小约为100 nm,并在样品中检测到EVs的特异性标记TSG10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胞外囊泡DNA(evDNA)分子片段的大小在12 kb左右。根据evDNA测序数据选择特定evDNA开展PCR试验,实现其有效检测。对EVs进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I)或ATP依赖的DNA酶(PS酶)处理,证实evDNA以线性方式存在于囊泡外侧。通过末端转移酶(TdT)向evDNA末端添加poly-dA,使用oligo-dT珠对其进行捕获,进一步证明其线性表面分布。此外,建立TetO-DNA/TetR-GFP可视化系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TetR-GFP蛋白与EVs上TetO-DNA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和PCR试验证实,可用TetR-GFP蛋白实现对携带TetO-DNA EVs的富集。本研究证实了evDNA以线性的形式分布在EVs表面,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细胞 胞外囊泡 evdna Tet操纵基因-dna Tet阻遏蛋白-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ctDNA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佐 仝志强 +1 位作者 岳振华 白晓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的肿瘤诊疗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而液体活检技术中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检测由于其无创便捷、全面灵敏...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的肿瘤诊疗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而液体活检技术中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检测由于其无创便捷、全面灵敏的特点,在NSCLC的个体化治疗和监测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将综述近年来ctDNA检测在NSCLC临床诊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早期筛查、疾病诊断、肿瘤突变监测、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液态活检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基因诱导性敲除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建立及对DNA复制的影响
13
作者 李萍 汤拓 +4 位作者 郑皑雪 张鲁平 王涛 洪鲜 邓志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利用诱导性CRISPR/Cas9技术建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基因敲除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并探究MCM2对DNA复制及复制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诱导性CRISPR/Cas9系统TLCV2,构建MCM2敲除HeLa细胞系;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敲除1组(KO1)... 目的利用诱导性CRISPR/Cas9技术建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基因敲除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并探究MCM2对DNA复制及复制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诱导性CRISPR/Cas9系统TLCV2,构建MCM2敲除HeLa细胞系;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敲除1组(KO1)和敲除2组(KO2)。通过Western blot、EdU掺入实验、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CCK-8等实验,分析MCM2敲除对DNA复制和羟基脲诱导复制压力的影响。结果经过诱导后CRISPR/Cas9系统有效地敲除MCM2基因,并影响MCM2-7复合物的稳定。与对照细胞相比,MCM2敲除细胞DNA复制能力显著下降,同时Cyclin A1、Cyclin E1和CDK4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在DNA复制压力下,MCM2敲除降低了细胞的存活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并增加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结论MCM2基因敲除降低正常条件下HeLa细胞的DNA复制能力,并降低复制压力后细胞的存活能力。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诱导性MCM2基因敲除HeLa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CM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基因敲除 宫颈癌 HELA细胞 dna复制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价值
14
作者 袁胜芳 王布 +3 位作者 项保利 赵建清 沈晶晶 张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10-2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7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7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免疫治疗2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将CR和PR患者定义为观察组(n=48),其他患者被定义为对照组(n=30),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tDNA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水平对于免疫治疗后达客观缓解的预测价值。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无进展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免疫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ctDNA水平与PFS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l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水平分别为(4.47±1.21)、(2.65±1.14)ng/μL(t=7.559,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水平为(4.54±1.15)、(4.29±1.57)ng/μL(t=0.699,P=0.487),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t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tD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5.35,P<0.001)。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水平预测免疫治疗后达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预测的敏感性度81.3%,特异度为80%,外周血ctDNA水平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呈负相关(r=-0.784,P<0.001),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对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D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HR=0.501,95%CI:0.282~0.890)、肿瘤Ⅳ期(HR=0.392,95%CI:0.227~0.677)、治疗方式(HR=15.473,95%CI:6.731~35.567)及ctDNA水平(HR=4.567,95%CI:3.182~6.555)均为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HR=2.981,95%CI:1.019~8.722)及外周血ctDNA水平(HR=3.918,95%CI:2.619~5.861)是晚期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l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中位PFS为8.4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为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8,P=0.000)。结论免疫联合化疗可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外周血ctDNA水平可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可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分析 预后
下载PDF
非渗透性载体手部脱落细胞DNA转移研究
15
作者 袁丽 邹凯南 +4 位作者 郝世诚 邓海霄 张金佩 吴丽彬 贺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25,共8页
【目的】在塑料方向盘或鼠标等非渗透性载体上开展手部脱落细胞的一次转移、二次转移等研究。【方法】首先检验实验室DNA灵敏度、混合DNA分型的检出限,以了解本实验室检验微量DNA的能力。用生物物证粘取器直接粘取志愿者超1 h未洗的手... 【目的】在塑料方向盘或鼠标等非渗透性载体上开展手部脱落细胞的一次转移、二次转移等研究。【方法】首先检验实验室DNA灵敏度、混合DNA分型的检出限,以了解本实验室检验微量DNA的能力。用生物物证粘取器直接粘取志愿者超1 h未洗的手、粘取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用利手触摸的载体、粘取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相互握手后立即或30 min后接触的载体、粘取第二人触摸第一人日常使用的载体后再转回第一人触摸10 min的载体,以及模拟在日常检验样本中混入他人手部脱落细胞,对上述检材进行DNA检验。【结果】本实验室检验平台可以从低至0.020 ng的DNA中获得完整分型,可以从1:9的混合DNA中检出次要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不洗手条件下有85%检材检出完整DNA分型;志愿者洗手后30 min利手触摸的载体有77%能够检出完整一次转移DNA分型,个体可区分好脱落者和差脱落者,男女性别之间、载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相互握手后立即接触的载体有75%检出了对方基因型(即二次转移DNA),检出STR基因座从0个至23个,而在手部脱落细胞交换后30min再触摸的载体上检出二次转移机会和检出基因座数目均大幅降低;在日常检验样本中混入他人的手部脱落细胞中未检出脱落细胞DNA;当两人轮流用手接触载体时,DNA图谱的主要贡献者并非都为最后接触者。【结论】可以从非渗透性载体上检出一次或二次转移DNA,根据手部脱落细胞沉积程度,个体分为好脱落者和差脱落者,这也是影响转移DNA检出情况的重要因素。结合实验室DNA检验灵敏度,在手部接触性检材检出DNA时,结果解释需考虑活动层级可能发生的二次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 脱落细胞 转移dna 非渗透性载体 活动层级 交通车辆
下载PDF
Low-Dose Gamma Radiation Fields Decrease Cell Viability, Damage DNA,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and p53 Proteins in Human Leukocytes
16
作者 Jessica Lizbeth Sifuentes Padilla David Alejandro García López +2 位作者 Consuelo Letechipia de León Hector Rene Vega-Carrillo Sergio Hugo Sánchez Rodríguez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4期55-72,共18页
Ionizing radiations are tool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Leukopenia from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has been reported. Due to their radiosensitivity, leukocytes are a biological model to analyze cell ... Ionizing radiations are tool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Leukopenia from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has been reported. Due to their radiosensitivity, leukocytes are a biological model to analyze cell damage. Therefore, cell viability, DNA damage, and Hsp70 and p53 expression in human leukocytes exposed to low-dose gamma radiation fields from a <sup>137</sup>Cs source were evaluated. A de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DNA damage and an in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and p53 proportional to the radiation dose received was found, which was 0.2, 0.4, 0.6, 0.8 and 1.0 m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ukocytes Gamma Radiation cell Damage dna HSP70 p53
下载PDF
Revolutionizing Non-Invasive Biomarker Discoveries: The Power of Methylation Screening Analysis in Cell-Free DNA Liquid Biopsy
17
作者 Min Seob Lee Na Young Min +2 位作者 Hyuk Jung Kwon Yonjung Kim Isaac Kise Lee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CAS 2023年第1期48-74,共27页
Epigenetic changes of DNA, including methylation,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key indicators of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aging, cancer,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Biomarker discoveries based on distinct methylati... Epigenetic changes of DNA, including methylation,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key indicators of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aging, cancer,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Biomarker discoveries based on distinct methylation patterns for both hypermethylation and hypomethylation lead the way in discovery of nove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argets.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present to detect the level of methylation in whole genome (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 microarray) as well as at specific loci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Cell-free DNA (cf-DNA) found in body fluids like blood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DNA methylation and serves as a less invasive approach for genetic screening. Cell-free DNA and methylation screening technologies, when combined, have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way we approach genetic screening and personalized therapy. These technologies can help enhance diseas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eutics by providing a non-invasive way for acquiring genomic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ing disease-associated methylation patterns. We highlight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using cell-free DNA (cf-DNA) liquid biopsy analysis and available methylation screening technologies that have been crucial in identifying biomarkers for disease from patients using a non-invasive way. Powering such biomarker discoveries are various methods of cf-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such as Bisulfite Sequencing and most recently, Methylation-Specific Restriction Enzyme (MSRE-seq) Analysis, paving the way for novel epigenetic biomarker discoveries for more robust diagnosis such as early disease detection, prognosis, monitoring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response as well as discovery of novel drug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genetics Biomarkers cell-Free dna (cf-dna) METHYLATION Liquid Biopsy Drug Target Methylation-Specific Restriction Enzyme (MSRE) Cancer Epigenetic Drugs HYPERMETHYLATION HYPOMETHYLATION
下载PDF
游离DNA甲基化在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魏丽荣(综述) 杜玉珍(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游离DNA已成为新兴的、非侵入性的重要临床样本类型,游离DNA甲基化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反映来源细胞的DNA甲基化状态,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可能成为重要的潜在标志物。该文旨在综述近年常用的游离DNA甲基化检测技术,以及游离DNA甲基化在神... 游离DNA已成为新兴的、非侵入性的重要临床样本类型,游离DNA甲基化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反映来源细胞的DNA甲基化状态,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可能成为重要的潜在标志物。该文旨在综述近年常用的游离DNA甲基化检测技术,以及游离DNA甲基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出生缺陷等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甲基化 液态活检 非肿瘤性疾病
下载PDF
尿游离DNA的液体活检有望成为泌尿系疾病诊治的重要方向
19
作者 刘雨婷 李伟霞 +2 位作者 谢梦晨 郭洋洋 王昕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尿液由泌尿系统直接产生,其中的游离DNA(cfDNA)携带了来源于泌尿系的基因组DNA,并且尿液样本具有非侵入性、数量不受限及获取方便等优点,因此尿cfDNA是诊治泌尿系疾病的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对尿cfDNA进行液体活检在泌尿系疾病的... 尿液由泌尿系统直接产生,其中的游离DNA(cfDNA)携带了来源于泌尿系的基因组DNA,并且尿液样本具有非侵入性、数量不受限及获取方便等优点,因此尿cfDNA是诊治泌尿系疾病的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对尿cfDNA进行液体活检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尿cfDNA在泌尿系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游离dna 泌尿系疾病 生物标志物 液体活检
下载PDF
游离DNA最新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展望
20
作者 胡文静 杨婷婷 +1 位作者 王雅雅 严江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近年来,随着DNA提取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法医学鉴定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回顾了cfDNA概念、形成机制与分类等,并阐述了cfDNA在法医学现场接触检... 近年来,随着DNA提取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法医学鉴定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回顾了cfDNA概念、形成机制与分类等,并阐述了cfDNA在法医学现场接触检材的个体识别和无创产前亲缘关系鉴定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cfDNA在损伤推断中的应用潜力,并探讨了常用cfDNA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展望,为cfDNA在法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游离dna 接触检材 无创产前亲子鉴定 个体识别 亲缘关系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