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钟石兰 周志澄 +2 位作者 H.WILLEMS 章炳高 祝幼华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315,共3页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岗巴群 白垩纪中期 化石带
下载PDF
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应用及西藏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Turonian期碳同位素偏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崔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介绍了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的应用成果;指出半远洋、远洋碳酸盐全岩高分辨率碳同位素高值正偏可作为甄别大洋缺氧事件的指示剂和分析古气候变化的指针,碳同位素偏移型式可为长期海平面变化和短期海平面波动提供参照对比的依据。西藏南部... 介绍了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的应用成果;指出半远洋、远洋碳酸盐全岩高分辨率碳同位素高值正偏可作为甄别大洋缺氧事件的指示剂和分析古气候变化的指针,碳同位素偏移型式可为长期海平面变化和短期海平面波动提供参照对比的依据。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的高分辨率偏移曲线显示,碳同位素Cenomanian Tu ronian界线时期的正偏幅度达2.90‰,Turonian期长期持续负偏,并在M. sigali带中、下部呈现两个负偏凹陷区。这表明,该区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 Turonian期存在可以在特提斯甚至全球类比的碳同位素变化趋势,表现为Cenomanian Turonian界线时期的缺氧事件、Turonian期的长期海平面下降趋势和Turonian晚期短暂气候变冷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高分辨率同位素测定 cenomanian turonian 岗巴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 Turonian期碳同位素偏移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3 位作者 Hugh C. Jenkyns 成鑫荣 崔杰 胡修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过去大量关于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Turonian期的古海洋及其界线期缺氧事件研究的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的实际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和欧美的一些较深水盆地.通过对西藏南部地区(位处特提斯洋东南)同一层位高分... 过去大量关于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Turonian期的古海洋及其界线期缺氧事件研究的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的实际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和欧美的一些较深水盆地.通过对西藏南部地区(位处特提斯洋东南)同一层位高分辨率碳同位素分析,目的在于为CenomanianTuronian古海洋及全球事件的碳同位素响应提供西藏地区的对比材料,并试图就浅海相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西藏定日和岗巴地区的高分辨率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中晚期稳定,CenomanianTuronian界线时期快速高幅正偏,Turonian期持续负偏,这种长期变化趋势在特提斯甚至全球可以对比.深入研究还发现,Turonian中后期存在2个较大幅度的负偏凹陷区,与来自欧洲的相关资料在偏移时间和幅度方面惊人相似.对比分析表明,岗巴地区δ13C值长期变化和短期波动幅度及步调与定日及全球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别,幅度差异可能与样品制备和成岩改造有关,步调不一致则可能受生物地层定位的影响.研究区近海-半远洋环境CenomanianTuronian界线时期未出现典型富有机质黑色页岩,说明δ13C值极度正偏与黑色页岩的出现并非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cenomanian turonian 白垩纪 特提斯喜马拉雅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南部Cenomanian-Turonian缺氧事件: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修棉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李祥辉 范善发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7-424,共8页
基于藏南中白垩统Cenomanian-Turonian缺氧事件沉积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黑色页岩的有机质输入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缺氧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缺氧层内高含量有机碳的黑色页岩与灰绿色页... 基于藏南中白垩统Cenomanian-Turonian缺氧事件沉积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黑色页岩的有机质输入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缺氧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缺氧层内高含量有机碳的黑色页岩与灰绿色页岩、泥灰岩构成二级旋回地层;有机质的母质输入以海洋生物的菌藻类为主。生物标志物与缺氧事件对应研究表明,Pr/Ph在剖面上的相对含量是判别氧化还原的良好指标,胡萝卜烷含量(β-胡萝卜烷和γ-胡萝卜烷)是反映藏南地区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敏感特征标志物。还原条件下的缺氧事件层内,胡萝卜烷含量特别高,而氧化环境下,胡萝卜烷含量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缺氧事件 有机地球化学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The Cenomanian-Turonian Anoxic Event in Southern Tibet: A Study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修棉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李祥辉 范善发 彭平安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4期289-295,共7页
The Cenomanian-Turonian oceanic anoxic event (C/T OAE) is developed in southern Tibet. Organic 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Cenomanian-Turonian sediments from the Gamba and Tingri areas shows that the mid-Cretaceous black... The Cenomanian-Turonian oceanic anoxic event (C/T OAE) is developed in southern Tibet. Organic 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Cenomanian-Turonian sediments from the Gamba and Tingri areas shows that the mid-Cretaceous black shales in southern Tibet are enriched in organic carbon. The molecular analyses of organic matter indicate marine organic matter was derived from algae and bacteria. In the Gamba area, the organic matter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tricyclic terpanes and pregane, which are predominant in 191 and 217 mass chromatograms, respectively. Pristane/phytane (Pr/Ph) ratios in the C/T OAE sediments are less than 1, demonstrating the domination of phytane. The presence of carotane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biomarker indicating oxygen depletion in the C/T OAE sediments in the Tethyan Himalayas. In anoxic sediments, β-carotane and γ-carotane are very abundant. The β- and γ-carotane ratios relative to nC 17 in the Cenomanian-Turonian anoxic sediments vary from 32.28~ 42.87 and 5.10~ 1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缺氧事件 有机地球化学 西藏 OAE
下载PDF
Cenomanian-Turonian Foraminiferal Zones of West Siberian Province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anadian Province
6
作者 V. M. Podobina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7年第8期1176-1187,共12页
Data on Late Cenomanian and Early Turonian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in the northern palaeo biogeographical district of the West Siberian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In addition, the section of borehole 1016... Data on Late Cenomanian and Early Turonian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in the northern palaeo biogeographical district of the West Siberian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In addition, the section of borehole 1016 of the Parusovaya area located in the far north of the province is considered. New information on the foraminiferal zones of this stratigraphic level along with the previously known sections of the Tazovskaya, Purpeiskaya, Van-Eganskaya areas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a correlation of these zones between the West Siberian and the Canadian provinces (Western Canada, Northern Alaska). The West Siberian Late Cenomanian Trochammina wetteri tumida, Verneuilinoides kansasensis and the Early Turonian Gaudryinopsis angustus foraminiferal zones have their analogues as similar zones in the Canadian province. Due to the provided correlation of the micropalaeontological (foraminiferal) zones, their age in the West Siberian province has been clarified. Besides, similarity of the conditions of dwelling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the entire Arctic palaeobiogeographical realm has been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minifera Upper cenomanian Lower turonian ZONES CORRELATION West Siberian CANADIAN Provinces
下载PDF
Shallow Marine Cenomanian-Turonian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Kerogen Type from Mangoule, Logbadjeck Formation, Douala/Kribi-Campo Basin, Cameroon, West Africa
7
作者 Olivier Anoh Njoh Naomi Sama Yaya Sali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22年第3期108-125,共18页
An integrated benthic foraminiferal and organic matter analysis of samples obtained from sedimentary sections exposed in the Mangoule-Bonepoupa area, revealed a very shallow marine paleo-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for t... An integrated benthic foraminiferal and organic matter analysis of samples obtained from sedimentary sections exposed in the Mangoule-Bonepoupa area, revealed a very shallow marine paleo-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sediments studied, with considerable influx of continental organic matter that were accumulated during the Cenomanian-Turonian a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lithostratigraphic profile of the Douala/Kribi-Campo Basin, the age obtained reveals that the sedimentary sections studied belong particularly to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Logbadjeck/Mungo River Formation, based on the following benthic foraminifera assemblage: Ammobaculites jessensis, Ammobaculites benuensis, Ammobaculites coprolithiformis, Ammotium cf nkalagum, Ammotium nwalum, Haplophragmoides cf beuchensis, Trochamina taylorana. A particularly very poor palynomorph assemblage was recovered and included no age diagnostic species: Acrostichum aureum, Lycopodiumsporites sp., Fungal spore, Lavigatosporites discordatus, Longapertites sp., Verrucosisporites sp. An organic petrographic analysis performed on these samples revealed Kerogen Type-II and Type-III. The entire data sets obtained from this area is remarkably poor and we suspect poor preservation as the cause viewing the extent of weathering. The paleo-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se sediments was suggested both from the foraminifera and palynomorphs present and confirmed from the organic matter types and macrofossil contents. The studied sections are composed generally of dark to dark-gray shale beds. As one of the petroleum producing basins within the Gulf of Guinea in which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activities are on-go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aim at providing more data useful in the continuous search for more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thi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EMBLAGE cenomanian-turonian FORAMINIFERA Kerogen-Type PALYNOMORPHS Recovery
下载PDF
从孢粉组合论证松辽盆地泉头组的地质时代及上、下白垩统界线 被引量:32
8
作者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76,共24页
松辽盆地发育我国最好的白垩纪地层 ,岩石地层系统早已确立 ,但年代地层系统仍存不少争议。泉头组时代的确定是解决盆地内上、下白垩统界线的关键。泉头组上部孢粉化石丰富 ,孢粉组合以频繁出现Quanto nenpollenitescrassatus,及Schizae... 松辽盆地发育我国最好的白垩纪地层 ,岩石地层系统早已确立 ,但年代地层系统仍存不少争议。泉头组时代的确定是解决盆地内上、下白垩统界线的关键。泉头组上部孢粉化石丰富 ,孢粉组合以频繁出现Quanto nenpollenitescrassatus,及Schizaeoisporites,Asterisporites,Foraminisporis,Cibotiidites等属孢子 ,Quantonen pollenitestarimensis及被子植物花粉Cranwellia ,Scollardia ,Lythraites,Xinjiangpollis等少量出现为主要特征 ,与塔里木盆地库克拜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可以比较 ,时代应为土仑期。泉头组为一套连续沉积 ,与其下的登楼库组 (阿尔必期 )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泉头组下部的孢粉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的分异度尚低 ,但已有相当含量 (最高达30 .3% ) ,可与塔里木盆地库克拜组中、下段的孢粉组合比较 ,时代为赛诺曼期。孢粉化石的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在泉头组的底界 ,即泉头组与登楼库组之间 ,而不是在泉头组的顶界。文内描述 1新种 :In terulobitesradialimbosussp .nov .,5新组合 :Neoraistrickiarareverrucosa (Chlonova)comb .nov .,Asterisporitesmontanensis (Tschudy)comb .nov .,Cranwelliastriatella (Mtschedlishvili)comb .nov .,Quantonenpollenitescausea(Stover)com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泉头组 下白垩统界线 上白垩统 松辽盆地 地质时代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中白垩世Cenomanian Tutonian缺氧事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成善 胡修棉 +1 位作者 万晓樵 陶然 《自然杂志》 1999年第4期244-246,共3页
自1976年Schlanger和Jenkyns提出“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模式用于解释中白垩世全球性分布的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成因以来,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成为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并先后在许多地区得到广泛证实.但这次事件是否... 自1976年Schlanger和Jenkyns提出“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模式用于解释中白垩世全球性分布的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成因以来,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成为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并先后在许多地区得到广泛证实.但这次事件是否波及到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迄今一无所知,而且,缺氧事件形成的沉积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随着青藏高原地区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必要进行黑色页岩及其成因的研究,以了解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生烃潜力.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白垩世Cenomanian-Turonian期主要发育一套泥质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南部 中白垩世 大洋 缺氧事件 黑色页岩
下载PDF
伊拉克东南部塞诺曼阶—早土伦阶储层类型、特征及主控因素
10
作者 李峰峰 李蕾 +2 位作者 陈昊卫 万洋 王文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I0002,共14页
基于钻井取心、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测井曲线等资料,根据地质成因和岩石物理特征划分伊拉克东南部塞诺曼阶—早土伦阶储层类型,分析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塞诺曼阶—早土伦阶储层划分为沉积型、成岩型、... 基于钻井取心、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测井曲线等资料,根据地质成因和岩石物理特征划分伊拉克东南部塞诺曼阶—早土伦阶储层类型,分析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塞诺曼阶—早土伦阶储层划分为沉积型、成岩型、沉积—成岩型和复合型,沉积型发育于高能环境,原生粒间孔发育程度高,物性为高孔高渗,是油藏开发的首选目标;成岩型沉积于低能环境,准同生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物性为中高孔中低渗,是油藏长期稳产的重要接替资源;沉积—成岩型沉积水体能量中等,发育少量原生粒间孔,准同生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物性为中高孔中渗,是油藏开发上产的重要支撑资源;复合型储层孔隙受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物性通常为中高孔中高渗,是油藏开发早期重要的目标产层。塞诺曼阶—早土伦阶沉积期,伊拉克东南部为宽缓的浅水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相显著分异,准同生成岩作用充分;层序旋回过程中,沉积相快速演化,气候条件和暴露时间控制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构造作用在局部形成断层,促进埋藏溶蚀作用。该结果为巨厚生物碎屑灰岩储层评价和滚动开发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东南部 塞诺曼阶—早土伦阶 储层 生物碎屑灰岩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碳酸盐岩缓坡
下载PDF
西藏岗巴地区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底栖有孔虫古环境指标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建忠 万晓樵 +1 位作者 李国彪 陈河淞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在Cenomanian/Turonian界线(ca.93Ma)前后全球性的大洋缺氧背景下,藏南岗巴地区发育一套以深灰绿色-灰黑色钙质页岩、泥页岩为主夹少量灰岩透镜体的富有机碳沉积,有孔虫化石保存较好,含量丰富,其中底栖有孔虫在恢复古水深、底层水溶解... 在Cenomanian/Turonian界线(ca.93Ma)前后全球性的大洋缺氧背景下,藏南岗巴地区发育一套以深灰绿色-灰黑色钙质页岩、泥页岩为主夹少量灰岩透镜体的富有机碳沉积,有孔虫化石保存较好,含量丰富,其中底栖有孔虫在恢复古水深、底层水溶解氧浓度和古海洋生产力等方面具重要意义。C/T界线附近底栖有孔虫纵向上大致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主要优势属种包括Dorothia,Anomalinoides,Lenticulina,Conobina等,浮游/底栖比率在50%-80%之间,指示了水深约100-200m的Ⅳ2生境型(外陆棚-陆架边缘斜坡环境)。底栖有孔虫氧指数(BFOI)在-6--25之间,对应的溶解氧含量约为0.7-1.4ml/L,与同时期其它地区相比偏低,属弱氧化环境。内生种百分含量和深内生种/外生种比率均指示了C/T界线附近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短期的海洋生产力的勃发很可能是加剧海水缺氧的主要原因,而长期的弱氧化条件的形成很可能是同时期一系列环境事件所导致的氧气供应量不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溶解氧含量 古海洋生产力 cenomanian/turonian界线 岗巴 西藏
原文传递
藏南贡扎剖面赛诺曼阶/土伦阶与三冬阶/坎潘阶界线附近地层的岩石磁学对比研究
12
作者 马丽凤 李永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9-537,共9页
为了研究白垩纪中期大洋缺氧事件及其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对藏南贡扎剖面白垩纪赛诺曼阶/土伦阶和三冬阶/坎潘阶界线附近的浅海相沉积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这两个时间段的沉积物中磁性矿物含量和粒度无显著区别... 为了研究白垩纪中期大洋缺氧事件及其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对藏南贡扎剖面白垩纪赛诺曼阶/土伦阶和三冬阶/坎潘阶界线附近的浅海相沉积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这两个时间段的沉积物中磁性矿物含量和粒度无显著区别,但赛诺曼阶/土伦阶地层中含有高矫顽力磁性矿物,如赤铁矿和针铁矿,而三冬阶/坎潘阶地层中则主要为低矫顽力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由于海平面位置在这两个时间段相近,海面变化对沉积物的磁学特征的影响很小。磁性矿物种类的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海洋沉积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高矫顽力磁性矿物在赛诺曼阶/土伦阶的出现及其在三冬阶/坎潘阶的缺失,表明赛诺曼阶/土伦阶氧化程度可能比三冬阶/坎潘阶更高。这与深海沉积所记录的赛诺曼阶/土伦阶为缺氧以及三冬阶/坎潘阶为富氧的特征明显不同。这说明以江孜地区为代表的深海—半深海环境和以岗巴定日地区为代表的浅海环境对白垩纪中期气候变化有着不同的响应。深水和浅水环境的演化在这两个时间段的显著差异表明相应时期的大洋环流也可能比以往所认识的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贡扎 白垩纪 赛诺曼阶/土伦阶 三冬阶/坎潘阶 岩石磁学
下载PDF
大洋缺氧事件的碳稳定同位素响应 被引量:28
13
作者 胡修棉 王成善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出发 ,系统探讨了大洋缺氧事件与海相碳酸盐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馏之间的关系。缺氧事件期间 ,由于生物大批死亡和快速埋藏 ,其分解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引起大洋水体缺氧 ,富含 1 2 C的有机质从而... 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出发 ,系统探讨了大洋缺氧事件与海相碳酸盐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馏之间的关系。缺氧事件期间 ,由于生物大批死亡和快速埋藏 ,其分解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引起大洋水体缺氧 ,富含 1 2 C的有机质从而得以大量保存 ;相应地大气和海水中富 1 3 C,同期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 δ值 (δ1 3C)正偏。在世界各地缺氧事件层内 ,无一例外地碳酸盐岩碳稳定同位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偏 ,Cenomanian- Turonian 界线偏幅达~2‰。海相碳酸盐与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变化不仅可以提供地质历史中有机碳埋藏量的记录。研究全球碳循环变化 ,还可能追溯有机碳风化和埋藏速率的变化 ,定性地恢复大气 p CO2 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大洋缺氧事件 cenomanian-turonian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色度学方法的深时研究:以藏南贡扎剖面白垩系赛诺曼/土仑阶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林 周锡强 +1 位作者 黄永建 马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3-159,共7页
色度学方法在揭示未固结或半固结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但成岩或成岩后演化对原岩成分的改造使得其在已成岩岩石中的应用还不多。文中以藏南定日贡扎剖面白垩系晚赛诺曼阶到早土仑阶的98件岩石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色... 色度学方法在揭示未固结或半固结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但成岩或成岩后演化对原岩成分的改造使得其在已成岩岩石中的应用还不多。文中以藏南定日贡扎剖面白垩系晚赛诺曼阶到早土仑阶的98件岩石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色度学方法,并结合镜下观察和主量元素分析,得到以下的主要结论:(1)对样品的CIE1976L*a*b*色度空间分析显示,L*与a*的变化趋势呈镜像对称,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可识别出半周期分别为9.2m和1.8m的两个主周期;而L*与b*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色度指标与主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L*值与碳酸盐含量正向相关,b*值可能主要与Mn元素含量相关,L*和b*可以对古海洋化学条件做出一些制约;a*受粘土矿物含量制约,反映了古气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学 古气候 藏南 贡扎剖面 白垩系 赛诺曼阶/土仑阶界限
下载PDF
ASTURIAS地区森诺曼-土仑期沟鞭藻及古环境分析
15
作者 董玉珊 茅绍智 殷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研究剖面位于西班牙西北部ASTURIAS地区 ,该区富含沟鞭藻化石 ,共发现沟鞭藻 4 5属 114种 ;在森诺曼 土仑 (Cenomanian Turonian)界线附近沟鞭藻的丰度、分异度显著降低 ,所作的指示环境的其他半定量数据在此也均有变化。通过研究对沟... 研究剖面位于西班牙西北部ASTURIAS地区 ,该区富含沟鞭藻化石 ,共发现沟鞭藻 4 5属 114种 ;在森诺曼 土仑 (Cenomanian Turonian)界线附近沟鞭藻的丰度、分异度显著降低 ,所作的指示环境的其他半定量数据在此也均有变化。通过研究对沟鞭藻所反映的古环境变迁进行了详细分析 ,证实在森诺曼 土仑期本区明显受到了全球缺氧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诺曼-土仑界线 沟鞭藻 古环境
下载PDF
伊拉克东南部白垩系塞诺曼阶-土伦阶下部沉积微相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峰峰 叶禹 +2 位作者 郭睿 田中元 高盛恩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4,共12页
伊拉克东南部白垩系塞诺曼阶—土伦阶下部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强非均质性,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控制。应用岩心和铸体薄片资料,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基于岩石结构、颗粒组分和生物碎屑类型等特征识别沉积微相,根据微相组合建立研究区碳酸... 伊拉克东南部白垩系塞诺曼阶—土伦阶下部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强非均质性,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控制。应用岩心和铸体薄片资料,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基于岩石结构、颗粒组分和生物碎屑类型等特征识别沉积微相,根据微相组合建立研究区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并分析了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结果表明:①伊拉克东南部白垩系塞诺曼阶—土伦阶下部发育28种碳酸盐岩微相,发育潮上坪、台内滩、潟湖、潮道、礁滩、滩间、浅水斜坡、深水斜坡和深水陆棚等9种沉积环境。②塞诺曼阶—土伦阶下部处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早期水体开阔,以深水陆棚和深水斜坡为主;随着全球海平面下降,逐渐演化为浅水环境,发育大规模浅水斜坡、礁滩和潮道;礁滩垂向加积阻挡了水体的正常循环,晚期逐渐演化为局限环境,以大规模的潟湖和台内滩为主。建立了研究区塞诺曼阶—土伦阶下部缓坡—弱镶边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为储层预测和成因分析奠定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缓坡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塞诺曼阶 土伦阶 伊拉克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白垩系森诺曼—土仑阶烃源岩特征差异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嵩 王嗣敏 +2 位作者 李杰 康洪全 逄林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8,共11页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区域内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其中白垩系森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在该区域普遍发育。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微体古生物特征对比,明确了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森诺曼—土仑阶烃源岩...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区域内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其中白垩系森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在该区域普遍发育。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微体古生物特征对比,明确了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森诺曼—土仑阶烃源岩的特征差异,并结合古构造、古气候及古洋流等背景,论证了控制该套烃源岩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整体上,南大西洋两岸赤道段盆地森诺曼—土仑阶烃源岩品质高于中段盆地,其中中段西非盆地烃源岩品质优于南美盆地。沉积时期的古构造、古气候以及古洋流背景是造成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森诺曼—土仑阶烃源岩特征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西非盆地由于沃尔维斯脊的存在,直到白垩纪晚期一直都处于相对闭塞的海湾环境,且存在上升流,安静且缺氧的环境有利于高丰度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从而发育优质烃源岩;而南美盆地由于Vema水道的存在,森诺曼期已经处于开放的海洋环境,海水的自由交流破坏了盆地底层安静、缺氧的沉积环境,不利于烃源岩的发育与保存。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指明了该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可以为各盆地勘探区带优选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 白垩系 森诺曼—土仑阶 烃源岩 特征差异 主控因素
下载PDF
Spreading Agglutinated Foraminifera near Rift Structures of West-Siberian and Other Provinces
18
作者 V. M. Podobina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7年第11期1739-1748,共10页
Agglutinated quartz-siliceous foraminifera are widely spread in West Siberian, at least in Canadian and Middle Asia provinces.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these forms are assigned to the rift structures which stretch out ... Agglutinated quartz-siliceous foraminifera are widely spread in West Siberian, at least in Canadian and Middle Asia provinces.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these forms are assigned to the rift structures which stretch out in the meridional direction in these provinces. The foraminifera assemblages of these forms may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Arctic basin. As an example, we have studied agglutinated foraminifera of the Cenomanian-Turonian in the provinces along the rift to which industrial hydrocarbon field is assigned. The Plates 1-4—Cenomanian-Turonian agglutinated foraminifera of West-Siberian provinces are presented. Correlation of Foraminiferal zones and layers of West Siberian and Canadian provinces, showing the agglutinated index-species foraminifera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T Agglutinated FORAMINIFERA cenomanian-turonian Western Siberia
下载PDF
藏南白垩系泥、页岩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氧化—还原环境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熊国庆 江新胜 +1 位作者 蔡习尧 伍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0-745,共16页
为了解藏南定日—岗巴盆地和江孜盆地白垩纪沉积时底层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采用ICP-MS方法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微量元素在时空上均发生了变化,这与各元素对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敏感程度有关。元素Al标... 为了解藏南定日—岗巴盆地和江孜盆地白垩纪沉积时底层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采用ICP-MS方法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微量元素在时空上均发生了变化,这与各元素对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敏感程度有关。元素Al标准化后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其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物底层水体氧化—还原状况、生物产率等沉积环境,与海平面升降、陆源碎屑输入、成岩作用再活化及沉积后氧化作用等多因素有关。V/(V+Ni)、U/Th、V/Cr、Ni/Co、Re/Mo、Uau及δU比值表明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中、晚期藏南地区盆地内底层水体环境总体上为中等分层的含氧环境,但定日—岗巴盆地内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微量元素发生突变,显示为强烈的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介于7.42~14.80之间,LaN/YbN变化范围为7.93~18.54,δEu负异常,δCe异常不明显,表明为含氧环境。因此微量、稀土元素微观分析与野外宏观露头观察相结合,不但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直接依据,且能更准确、有效地判断地层沉积时底层水体的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稀土元素 底层水体 氧化—还原环境 含氧环境 cenomanian-turonian界线 球粒陨石标准化
原文传递
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的介形类动物群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显球 林小燕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86,共29页
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产介形类化石 15 属 50 种,笔者描述其中 15 属 47 种(包括 3 个新种)。长坝组介形类动物群可以划分两个化石组合:( 1 ) Mongolocypris-Cypridea-Darwinula 组合,分布长坝组二段,属种繁多, 组合特征明显,与松... 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产介形类化石 15 属 50 种,笔者描述其中 15 属 47 种(包括 3 个新种)。长坝组介形类动物群可以划分两个化石组合:( 1 ) Mongolocypris-Cypridea-Darwinula 组合,分布长坝组二段,属种繁多, 组合特征明显,与松辽平原泉头组 - 姚家组、湖北贾店组、浙江兰溪组等的介形类面貌相似,可以大致对比,由于出现少量晚白垩世标志化石 Talicypridea 属和大个体的 Mongolocypris 属,反映它与晚白垩世介形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又不同于晚白垩世中晚期的南雄群 Talicypridea 动物群,层位偏低,时代较早,属晚白垩世早期为宜,大致相当于赛诺曼期( Cenomanian );( 2 ) Cypridea-Altanicypris-Candona 组合,分布长坝组四段,其层位在长坝组二段之上,晚白垩世丹霞组之下,组合中富含类女星介科的 Altanicypris 属,许多属种出现在晚白垩世地层中,其时代属晚白垩世无疑,与土仑期( Turonian )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新种 晚白垩世早期 长坝组 丹霞盆地 粤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