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域Transformer耦合特征学习的CT截断数据重建模型
1
作者 汪辰 蒙铭强 +4 位作者 李明强 王永波 曾栋 边兆英 马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0-959,共10页
目的为解决CT扫描视野(FOV)不足导致的截断伪影和图像结构失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和图像双域Transformer耦合特征学习的CT截断数据重建模型(DDTrans)。方法基于Transformer网络分别构建投影域和图像域恢复模型,利用Transforme... 目的为解决CT扫描视野(FOV)不足导致的截断伪影和图像结构失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和图像双域Transformer耦合特征学习的CT截断数据重建模型(DDTrans)。方法基于Transformer网络分别构建投影域和图像域恢复模型,利用Transformer注意力模块的远距离依赖建模能力捕捉全局结构特征来恢复投影数据信息,增强重建图像。在投影域和图像域网络之间构建可微Radon反投影算子层,使得DDTrans能够进行端到端训练。此外,引入投影一致性损失来约束图像前投影结果,进一步提升图像重建的准确性。结果Mayo仿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部分截断和内扫描两种截断情况下,本文方法DDTrans在去除FOV边缘的截断伪影和恢复FOV外部信息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对比算法。结论DDTrans模型可以有效去除CT截断伪影,确保FOV内数据的精确重建,同时实现FOV外部数据的近似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截断伪影 transformER 深度学习 双域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肺肿瘤三维CT图像分割
2
作者 王伟桐 玄萍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基于信息学技术自动分割病人的肺部CT图像,有助于医生对于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提取和整合图像区域间的空间关联,对于提升肺肿瘤分割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分割模型,用于肺肿瘤三维CT图像分割、学习和... 基于信息学技术自动分割病人的肺部CT图像,有助于医生对于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提取和整合图像区域间的空间关联,对于提升肺肿瘤分割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分割模型,用于肺肿瘤三维CT图像分割、学习和整合此类关联。本文分别设计了带有混合多头图像区域节点注意力的Transformer模块和类别注意力模块,学习并融合了肺部CT图像的空间层面和通道层面的信息。将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分割模型同其他较为先进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模型在骰子系数、交并比和豪斯多夫距离等方面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ct图像 图像区域节点注意力 transformER 类别注意力
下载PDF
MCIF-Transformer Mask RCNN:Multi-Branch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Fusion Transformer Model for PET/CT Lung Tumor Instance Segmentation
3
作者 Huiling Lu Tao Zhou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6期4371-4393,共23页
The precis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tumor les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ung cance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However,in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lung images,the lesion shapes are ... The precis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tumor les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ung cance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However,in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lung images,the lesion shapes are complex,the edges are blurred,and the sample numbers are unbalanced.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branch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fusion Transformer model(MCIF-Transformer Mask RCNN)for PET/CT lung tumor instance segmentation,The main innovative work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 ResNet-Transformer backbone network is used to extract global feature and local feature in lung images.The pixel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in local and non-local fields to improve the model perception ability.Secondly,the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Enhancement auxiliary network is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shallow features to the deep features,and the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CIFEM)is used to enhance the attention ability of the fine-grained features.Thirdly,the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fusion FPN network(CIF-FPN)i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fusion between deep features and shallow features,and the low-level features are enhanced in deep semantic features.Finally,4 ablation experiments,3 comparison experiments of detection,3 comparison experiments of segmentation and 6 comparison experiments with two-stage and single-stage instance segmentation networks are done on PET/CT lung medical image datase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det,APseg,ARdet and ARseg indexes are improved by 5.5%,5.15%,3.11%and 6.79%compared with Mask RCNN(resnet50).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the precis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the lesion region are realized in this paper.This metho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lung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images instance segmentation mask RCNN interactive fusion transformER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的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润媛 陈星材 +7 位作者 吴蔚 姚洁 郭美 马晋峰 曹锡梅 粘永健 吴毅 崔慧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70-1778,共9页
目的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拟构建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150例患者的45000张术前增强CT图像。经过UperNet Swi... 目的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拟构建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150例患者的45000张术前增强CT图像。经过UperNet Swin网络自动分割和肿瘤体积的计算,使用ResNet50、Swin Transformer和VIT 3个网络进行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的构建。使用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等指标在150例内部数据集上评价模型性能,描绘混淆矩阵和ROC曲线。结果在3个食管癌T分期诊断的模型中,Swin Transformer模型结合肿瘤体积、病理信息等特征的分期诊断效果最好,T1~T4期的精准率分别为1.00、0.67、0.83、1.00,AUC为0.861,优于ResNet50和VIT分期诊断模型,它们的精准率分别为0.13、0.27、0.59、0.81和0.03、0.14、0.56、0.75,AUC分别是0.611和0.542。结论与ResNet50和VIT网络比较,Swin Transformer网络能够更精准进行食管癌智能T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食管癌 增强ct Swin transformer T分期诊断
下载PDF
面向肺炎CT图像识别的DL-CTNet模型
5
作者 王威 黄文迪 +1 位作者 王新 王珑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易发生漏诊、错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医务人员安全、高效地检测感染者是一种有效途径.针对COVID-19感染者CT图像的磨玻璃影、铺路石征、血管扩张等特点,提出一种可有效地提取CT图像中的局部... 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易发生漏诊、错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医务人员安全、高效地检测感染者是一种有效途径.针对COVID-19感染者CT图像的磨玻璃影、铺路石征、血管扩张等特点,提出一种可有效地提取CT图像中的局部与全局特征的轻量级模型——DL-CTNet.输入预处理的CT图像后,首先采用空洞卷积和动态双路径多尺度特征融合(D-DMFF)模块的2个支路提取浅层特征;然后使用局部与全局特征拼接模块(LGFC)中的D-DMFF模块提取局部特征、Swin Transformer提取全局特征,并通过拼接获得深层特征;最后经过全连接层输出分类标签.实验结果表明,在2个CT图像数据集上,验证了LGFC模块以及DL-CTNet的低复杂度与有效性;DL-CTNet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8.613%,与其他方法相比,其能更准确地识别肺炎的CT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胸部ct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
下载PDF
一种新的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配准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家礼 王杰 +2 位作者 郭曦 陈彧 舒丽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51-157,18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配准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为TEVAR支架植入提供精确安全的导航。然而,现有配准算法存在无法有效弥合投影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 目的本研究旨在配准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为TEVAR支架植入提供精确安全的导航。然而,现有配准算法存在无法有效弥合投影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DRR)与X线图像之间的域间差异和难以获得图像分割标签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法来改善这一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配准框架,该框架结合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域自适应网络和基于Transformer的配准网络。基于GAN的域自适应网络将X线图像的风格迁移到DRR图像上,使两者在图像风格上更接近。基于Transformer的配准网络采用CNN与跨模态变换器(cross-modality transformer,CMT)相结合的模式,直接配准X线与CT图像,无需进行图像分割。结果本文在208对标定的TEVAR术中X线与CT图像对上对新的配准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其他域适应方法相比,本文所采用的CycleGAN网络作为风格转换模块,有效减小了DRR图像与X线图像之间的域间差异。消融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配准网络中的全局局部感知模块(global-local perception module,GLPM)对提高配准精度具有明显作用,而空间缩减(spatial reduction,SR)则有效缩短了配准时间。通过对比现有方法和本文方法在真实患者X线与CT图像对上的配准效果,本文的方法在配准精度和成功率方面均表现出最佳性能。结论本文提出的新的X线与CT图像配准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域间差异以及难以获得分割标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图像 ct图像 配准 域自适应 跨模态变换器
下载PDF
多期相CT合成辅助的腹部多器官图像分割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品瑜 钟丽明 +4 位作者 郑楷宜 陈泽立 肖若琳 全显跃 阳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目的提出并探讨使用多期相CT合成辅助腹部多器官分割方法。方法提出多期相CT合成辅助腹部多器官分割,多期相CT能够充分提供同一器官不同的图像细节,从而为分割模型提供充分的全面的语义信息,提升腹部多个器官分割的性能。提出基于多头... 目的提出并探讨使用多期相CT合成辅助腹部多器官分割方法。方法提出多期相CT合成辅助腹部多器官分割,多期相CT能够充分提供同一器官不同的图像细节,从而为分割模型提供充分的全面的语义信息,提升腹部多个器官分割的性能。提出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感知的多期相CT合成方法,引入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模块,提升合成网络捕捉长距离语义信息的能力,扩大网络的感受野,并且引入感知损失,在特征层面对合成图像与真实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最小化,与Transformer模块有协同作用,从而合成出更清晰、更高质量的多期相CT图像。结果使用南方医院的多期相CT数据集训练模型。其中用526例多期相CT训练合成模型,利用动脉期增强动脉CT(A.CECT)合成出平扫CT(NECT)、静脉期CECT(V.CECT)、延迟期CECT(D.CECT)的平均最大化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9.192±3.381、20.140±2.676、22.538±2.874,结合统计学对比,本文方法优于对比的其他图像合成方法(P<0.05)。多期相CT合成辅助的腹部多器官分割方法验证在内部验证集上进行验证平均Dice系数(DSC)为0.847,在外部验证集上进行验证平均DSC为0.823。结论本文方法能够合成出高质量的多期相CT图像以有效缓解不同期相CT之间存在的配准无法解决的误差问题,同时提高腹部13器官的分割性能,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多器官分割 多期相ct合成 对抗生成网络 transformER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和CNN的低剂量CT图像去噪网络
8
作者 郝文强 崔学英 郭映亭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但是成像后的低剂量CT图像中含有明显的噪声和条形伪影,影响医师的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和CNN的去噪网络...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但是成像后的低剂量CT图像中含有明显的噪声和条形伪影,影响医师的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和CNN的去噪网络,该网络是一种改进的编解码网络架构,其编码端的每一层由卷积模块与Transformer模块融合而成,用来提取每一层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同时引入融合模块用来有效地融合提取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并把融合后的特征通过跳跃连接融入解码端对应的层,解码端的每一层通过卷积模块提取有效特征进而重建去噪后的图像。在真实数据集Mayo上的实验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网络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噪声,还能够保持图像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图像去噪 U-Net transformER 通道注意力
下载PDF
基于DCIF-GAN的肺部肿瘤PET/CT跨模态医学图像融合
9
作者 周涛 程倩茹 +2 位作者 张祥祥 李琦 陆惠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6,共16页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医学图像融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基于GAN的融合方法存在训练不稳定,提取图像的局部和全局上下文语义信息能力不足,交互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医学图像融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基于GAN的融合方法存在训练不稳定,提取图像的局部和全局上下文语义信息能力不足,交互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双耦合交互式融合GAN(Dual-Coupled Interactive Fusion GAN,DCIFGAN)。首先,设计了双生成器双鉴别器GAN,通过权值共享机制实现生成器之间和鉴别器之间的耦合,通过全局自注意力机制实现交互式融合;第二,设计耦合CNN-Transformer的特征提取模块(Coupled CNN-Transformer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CC-TFEM)和特征重构模块(CNN-Transformer Feature Reconstruction Module,C-TFRM),提升了对同一模态图像内部的局部和全局特征信息提取能力;第三,设计跨模态交互式融合模块(Cross Model Intermodal Fusion Module,CMIFM),通过跨模态自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整合不同模态间的全局交互信息。为了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在肺部肿瘤PET/CT医学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该文方法在平均梯度,空间频率,结构相似度,标准差,峰值信噪比,信息熵等上与其他四种方法中最优方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38%,0.39%,29.05%,30.23%,0.18%,4.63%。模型能够突出病变区域信息,融合图像结构清晰且纹理细节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图像融合 PET/ct 耦合生成对抗网络 Swin transformer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低剂量CT图像降噪方法
10
作者 冉瑞生 张思文 +1 位作者 李进 房斌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近年来低剂量CT(Low Dose CT,LD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LDCT会产生不规则的噪声。已有的降噪方法往往缺乏对全局特征信息的考虑,以及不注重边缘特征信息和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低剂量CT图像降噪方... 近年来低剂量CT(Low Dose CT,LD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LDCT会产生不规则的噪声。已有的降噪方法往往缺乏对全局特征信息的考虑,以及不注重边缘特征信息和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低剂量CT图像降噪方法。首先,利用Transformer优异的全局感受野提取图像的全局特征信息,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良好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信息。在Transformer模块中加入维度变换思想,以更好地抑制噪声;在CNN模块中使用稠密连接的方式将浅层网络的特征信息复用于深层网络中,以此保存更多的特征信息。其次,为了获取更加丰富的图像细节特征,使用了改进的索伯边缘增强算子来加强模型对边缘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最后,将Transformer模块和CNN模块获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并输出重建图像。此外,为了使降噪重建后的图像有更好的质量和视觉效果,设计了一个多尺度复合损失函数。实验表明:在AAPM-Mayo数据集的降噪实验中,与当前主流的LDCT图像降噪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取得了更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降噪 低剂量ct 特征融合 transformER CNN 边缘增强 损失函数
下载PDF
用于低剂量CT图像去噪的多级双树复小波网络
11
作者 张鲁 田春伟 +1 位作者 宋焕生 刘侍刚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6-275,共10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伴随的伪影和噪声,从而确保CT设备输出高质量图像同时降低辐射,这对患者健康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小波域去...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伴随的伪影和噪声,从而确保CT设备输出高质量图像同时降低辐射,这对患者健康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小波域去噪网络MDTNet。首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构造多级编解码去噪网络,在多个尺度上提取特征以保留更多高频细节;然后,利用扩展的像素重排技术替代卷积上下采样,实现多级输入和特征融合,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大量训练找到最佳的去噪模型,即二级MDTNet配合LeGall滤波器和Qshift_b滤波器,并选择较大尺寸的CT图像作为训练数据。使用AAPM数据集评估MDTNet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DTNet能有效去除条纹状伪影和噪声,在定量和定性评估中性能均优于同类型去噪方法。与FWDNet相比,对于1 mm的切片,MDTNet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分别提高了0.0887 dB和0.0024;对于3 mm的切片,分别提升了0.1443 dB和0.003。对于单张512×512像素的低剂量CT图像去噪,MDTNet在GPU上仅需0.193 s。MDTNet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高频细节,能够为低剂量CT图像去噪提供一种新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图像 图像去噪 卷积神经网络 双树复小波变换 像素重排
下载PDF
双能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抟宇 李冬园 +1 位作者 侯琳 黄伟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70-173,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一站式”CT检查,包括常规CT平扫(NCCT)、CT灌注(CTP)、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AIS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一站式”CT检查,包括常规CT平扫(NCCT)、CT灌注(CTP)、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AIS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上述检查技术在AIS的诊断、预后预测上仍存在着不足之处。近年来,双能量CT的发展为AIS的诊断、治疗决策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优势。本文将就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常用技术、在AIS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能量ct 脑出血转化 血栓组织学 综述
下载PDF
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13
作者 陈媛慧 雷雨萌 盛芳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0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CT检查,采用静脉溶栓(IVT)治疗,治疗1周内复查头颅CT,统计ACI...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0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CT检查,采用静脉溶栓(IVT)治疗,治疗1周内复查头颅CT,统计ACI患者IVT治疗后HT发生情况;分析影响ACI患者IVT治疗后HT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效能。结果:108例ACI患者中,有43例IVT治疗后出现HT,发生率为39.81%。房颤、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3 h、、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7分、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评分≤3分、相对表面渗透性(rPS)≥4.13均是影响ACI患者IVT治疗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CI患者IVT治疗后HT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H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结论:多模态CT检查可以较好评估ACI患者IVT治疗后HT风险,根据其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ct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14
作者 闫春春 姬若诗 徐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资料,比较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组(n=78)和未出血组(n=122)之间CT梗死区形态参数的差异,...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资料,比较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组(n=78)和未出血组(n=122)之间CT梗死区形态参数的差异,在CT图像上提取梗死区域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基于纹理、形态特征构建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及是否为多发梗死灶等形态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纹理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更好的预测出血性转化,整体效能高于形态特征模型,其中XGBoost和CatBoost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基于CT纹理分析可有效预测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纹理分析 ct成像 出血性转化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P与S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5
作者 李聪聪 邹朝双 李树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P)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P、S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脑数字减...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P)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P、S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CTP、SWI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诊断效能。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出血性转化分型的检出率。结果经DSA检查,108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7例为HI-1型、10例HI-2型、6例PH-1型、4例PH-2型。CTP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582,一致性一般;SWI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609,一致性较高;联合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741,一致性较高。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38%、81.69%、80.56%。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78%、80.28%、81.48%。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19%、85.25%、86.73%。联合检查对HI-1型的检出率高于CTP、SWI(P<0.05),CTP、SWI对HI-1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CTP、SWI与联合检查对HI-2型、PH-1型、PH-2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P与SWI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较高,可有效鉴别患者的出血性转化分型,能为临床出血性转化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ct灌注成像 磁敏感成像
下载PDF
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李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扫描(CTP)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未发...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扫描(CTP)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未发生HT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CTA联合CTP检查。统计两组相关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低于对照组,平均流通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渗透性表面乘积(P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CBV、CBF、MTT、TTP、PS、NIHSS评分是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CTA联合CTP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预测使用CTA联合CT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血管造影 ct灌注扫描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装置价值研究
17
作者 刘涛 郭楠 刘慧杰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供电作业也在追求更高的效率与更理想的效益。本文基于断路器CT变比的作用与原理,运用柱上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调节技术,设计并研制了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装置。本装置研发成功后将有效解决线路调整电流互... 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供电作业也在追求更高的效率与更理想的效益。本文基于断路器CT变比的作用与原理,运用柱上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调节技术,设计并研制了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装置。本装置研发成功后将有效解决线路调整电流互感器变比作业时的困难,具有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作业的安全性、实现作业的高效率以及创造间接经济效益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断路器 ct变比 不停电装置
下载PDF
CT灌注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状态及溶栓后出血转化评估中的应用
18
作者 徐罗 刘东清 翟跃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状态及溶栓后出血转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将其分为出血组(n=48)和未出血组(n=52)。均进行CT灌注检查,并记录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CT灌...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状态及溶栓后出血转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将其分为出血组(n=48)和未出血组(n=52)。均进行CT灌注检查,并记录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2组患者的CT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以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出血组患者的患侧及健侧的rCBV、rCBF、rMTT以及rTTP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上述指标的独立预后情况。结果出血组患者的rCBV和rCBF水平均小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rTTP水平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rM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患侧rCBV和rCBF水平均小于健侧,患侧的rMTT和rTTP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BV、rCBF以及rTTP均可作为独立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P<0.05),其中rCBV、rCBF越小则独立溶栓后出血转化程度越大,rTTP越大则独立溶栓后出血转化程度越大,而rMTT无法作为独立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CT灌注参数中的rCBV、rCBF以及rTTP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状态及溶栓后出血转化评估的指标,为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灌注参数 侧支状态 溶栓后出血转化 脑血容量 脑血流量
下载PDF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吉学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针对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是否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n=23)和非出血转化组(n=74)。本研究对所有患... 目的研究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针对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是否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n=23)和非出血转化组(n=74)。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CT诊断效能、影像学表现及脑梗死出血转化性危险因素。结果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的诊断敏感度为86.96%、特异度为86.49%、准确度为86.60%,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95.52%。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患者在性别、BMI、缺血再灌注时间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史、吸烟构成比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方面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患者、NIHSS评分≥21分及梗死面积≥40mm^(2)可使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风险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诊断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提供指导,年龄、NIHSS及梗死面积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患者的预后及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伟 黄泽玉 +1 位作者 宫立新 刘云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36-841,共6页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9-06—2021-06收治的56例ACI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患者纳入HT组,同期行溶栓治疗未发生HT的150例患者纳入NHT...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9-06—2021-06收治的56例ACI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患者纳入HT组,同期行溶栓治疗未发生HT的150例患者纳入NHT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灌注CT检查,并记录灌注参数,统计2组患者预后。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溶栓至发病时间等可能与HT相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因素。结果HT组患者的表面通透性(PS)明显高于NHT组,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N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CI患者溶栓术后是否并发HT作为因变量Y(发生HT=1,未发生HT=0),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房颤(OR=3.080,95%CI:1.597~5.939)、溶栓前NIHSS评分(OR=2.779,95%CI:1.709~4.518)、血糖(OR=1.489,95%CI:1.198~1.851)、发病至溶栓时间(OR=1.745,95%CI:1.154~2.639)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OR=0.649,95%CI:0.516~0.81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与ACI溶栓后HT关系密切。ACI溶栓术后并发HT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HT者预后不良风险大,而合并房颤、溶栓前NIHSS评分高、高血糖水平、发病至溶栓时间过长均是静脉溶栓后并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尿酸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成像 溶栓治疗 预后 出血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