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丹—南苏丹Muglad盆地构造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史忠生 方乐华 +4 位作者 王天琦 李碧宁 苏玉平 马凤良 汪望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9-396,共8页
本文通过对苏丹—南苏丹Muglad盆地盆地结构、构造演化、构造特征、主要圈闭类型、不同类型反向断块圈闭形成机制等研究,深入探讨了Muglad盆地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反向断块圈闭是Muglad盆地最主要的圈闭类型,而主力产... 本文通过对苏丹—南苏丹Muglad盆地盆地结构、构造演化、构造特征、主要圈闭类型、不同类型反向断块圈闭形成机制等研究,深入探讨了Muglad盆地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反向断块圈闭是Muglad盆地最主要的圈闭类型,而主力产油区块1、2、4区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反向断块圈闭。一种是古隆起及斜坡区应力调节作用下的反向断块圈闭,该类型反向断块圈闭构造背景相对稳定,加之斜坡或古隆起区有利于油气聚集,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成藏构造。另一种为凯康槽两侧同沉积断裂带内因中非剪切带走滑扭动作用形成的局部反向断块圈闭,该类型反向断块圈闭受凯康槽边界断裂多期强烈活动影响具有保存难、不易成藏的特点。另外,凯康槽两侧盆地结构及构造演化差异进一步决定了油气平面富集差异。凯康槽东侧Shelungo、Bamboo和Unity隆起带的发育及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为油气富集创造了良好的圈闭和保存条件;而凯康槽西侧不发育类似的隆起带,由西部斜坡和西部断阶带组成。西部斜坡反向断层不发育,西部断阶带多期强烈活动使得凯康槽西侧油气发育程度整体不如东侧。受西部断阶带的多期改造,西部斜坡区具有多层系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南苏丹Muglad盆地 中非剪切带 反向断块 凯康槽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从类比中探索Muglad与Melut两大盆地勘探潜力与转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忠生 王天琦 +5 位作者 方乐华 李娟 白洁 何微微 马凤良 贾义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2期67-76,共10页
Muglad盆地和Melut盆地是中非裂谷系中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两个盆地,中国石油自1995年介入苏丹地区的油气勘探以来,在两大盆地迅速发现了一批大油田,使苏丹地区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石油"海外大庆"的重要支柱。目前两大盆地已进入高... Muglad盆地和Melut盆地是中非裂谷系中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两个盆地,中国石油自1995年介入苏丹地区的油气勘探以来,在两大盆地迅速发现了一批大油田,使苏丹地区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石油"海外大庆"的重要支柱。目前两大盆地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需要进行勘探上的转型,以实现油田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以Muglad和Melut两大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实践为基础,论述了两大盆地进行勘探转型的必然性;同时,通过与国内渤海湾、松辽等相似裂谷盆地的类比研究,明确了新层系、主力产层岩性油气藏、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层天然气是两大盆地重点潜力领域,可以从"三个勘探转移"来实现两大盆地的勘探转型,即"从主力产层向非主力产层转移,实现多层系勘探,立体勘探;从构造油藏向岩性地层油藏转移,实现勘探目标多样化,充分挖潜地下资源;从单一油藏勘探转向深浅层整体部署,油、气藏统一评价"。通过类比研究,坚定了Muglad和Melut两大盆地勘探信心,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Melut盆地 被动裂谷盆地 中非剪切带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中非剪切带含油气盆地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艺琼 何登发 童晓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4-1247,共14页
位于非洲大陆的中非剪切带盆地群,受控于周邻板块的构造运动,盆地形态多样,多具有走滑-反转等构造样式,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业已成为全球的热点勘探地区。以地震、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平面上的盆地形态和构造地质横剖面特征... 位于非洲大陆的中非剪切带盆地群,受控于周邻板块的构造运动,盆地形态多样,多具有走滑-反转等构造样式,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业已成为全球的热点勘探地区。以地震、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平面上的盆地形态和构造地质横剖面特征,应用构造应力场概念和构造解析方法,详细探讨了剪切带盆地的成因机制和构造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受周缘板块构造的影响,中非剪切带盆地群自早白垩世以来,发育多期叠加的构造-地层序列,经历了3幕裂谷作用:1以具右旋走滑拉张性质的第一幕最为剧烈,是盆地群的原始动力和决定性因素;2第二幕裂谷作用的影响较小,强度自东向西减弱;3裂谷期为第三幕,主要影响了东部的盆地。结合平面及剖面上的走滑应力场变化特征,将早白垩世的中非剪切带盆地群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T-R型盆地、T-R′型盆地、S/P型盆地(其中T、R、R′、S、P分别表示张裂面、里德尔剪裂面、共轭里德尔剪裂面、挤压面及走滑低角度破裂面),整体上在剪切带上组合成为一套完整、配套齐全的走滑盆地群体系。在盆地群3幕裂谷作用中,这种成因差异性的构造演化特征,发育多种圈闭类型,油气富集特色鲜明:东部盆地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西部盆地中也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中部盆地由于控盆断裂较为复杂,其潜力有待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成因机制 构造类型 油气聚集 中非剪切带 裂谷盆地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大型油气藏储集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欧阳文生 张红胜 +1 位作者 王彤 黄见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2期67-70,共4页
经过10余年的勘探开发,苏丹的Muglad盆地已成为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厘定该盆地这种突出商业价值的地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被动裂谷的多旋回推移,在坳陷期的准平原背景下沉积了高岩石成分成熟度的石英砂岩,加之超淡... 经过10余年的勘探开发,苏丹的Muglad盆地已成为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厘定该盆地这种突出商业价值的地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被动裂谷的多旋回推移,在坳陷期的准平原背景下沉积了高岩石成分成熟度的石英砂岩,加之超淡地层水的成岩环境,最终形成盆地的高孔高渗储层;2)“教科书”式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 被动裂谷 储层 中非剪切带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庆莲 侯贵廷 潘校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中西非裂谷系是沿中非剪切带及邻区发育的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成因机理一直存在争议。中西非裂谷系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其中在早白垩世进入强烈断陷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阶段。以早白垩世中西非裂谷系的地质背景为基... 中西非裂谷系是沿中非剪切带及邻区发育的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成因机理一直存在争议。中西非裂谷系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其中在早白垩世进入强烈断陷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阶段。以早白垩世中西非裂谷系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析,为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非洲大陆内部走滑和伸展作用并存,中非剪切带不是所谓的"转换断层",而是与中西非裂谷系同时形成和发育的构造。中西非裂谷系是在中新生代泛大陆裂解时期,非洲板块绕西北非地块逆时针旋转,非洲内部不同地块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伸展和走滑的差异作用形成和发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裂谷系 中非剪切带 早白垩世成盆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力学机制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现今地层残余结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5 位作者 刘爱香 史艳丽 王敏 邹荃 许昕 杨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5-1237,共13页
盆地(或凹陷)结构是由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决定的,因此分析恢复中非Muglad盆地Sufyan凹陷构造与沉积演化过程对于认识该凹陷现今残余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该凹陷现今结构特征描述、地层不整合面识别与剥蚀量恢复以及构造沉降... 盆地(或凹陷)结构是由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决定的,因此分析恢复中非Muglad盆地Sufyan凹陷构造与沉积演化过程对于认识该凹陷现今残余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该凹陷现今结构特征描述、地层不整合面识别与剥蚀量恢复以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历史恢复,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对该凹陷现今结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过程与动力学成因及控油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ufyan凹陷现今地层剖面主要由第一裂谷作用旋回的沉积构成。该旋回期地层约占凹陷现今沉积地层厚度的79%~81%。凹陷现今残余结构主要受三期裂谷作用差异演化控制,而受晚白垩世挤压剥蚀(厚度介于0~360m之间)的影响较小。造成凹陷三期裂谷旋回差异演化的主要原因是三期伸展应力来源、大小、方向的差异。诱发凹陷第一裂谷旋回期的应力主要来源于由中非剪切带的剪切应力转换的伸展应力。第二裂谷旋回期,中非剪切带运动方向由右旋逐渐转为左旋,造成该凹陷位置的伸展应力场减弱,并逐渐转为挤压状态,使得该演化阶段早期沉积的地层(Darfur群)后期发生反转剥蚀减薄。在该凹陷第三裂谷旋回期,东非裂谷成为非洲大陆新的构造活动区域。受此影响,中非剪切带活动逐渐停止,而红海裂谷张开产生伸展应力场与该凹陷长轴近平行,造成第三期断坳旋回在该凹陷几乎不发育,最终使该凹陷现今早断早衰型残余结构得以形成。该结构控油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力成藏组合与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方面。早衰型结构造成了Sufyan凹陷中组合和上组合成藏条件不佳,其下组合Abu Gabra(简称AG,下同)组自生自储自盖型成藏组合为该凹陷的主力成藏组合。挤压反转造成中部构造带形成构造高部位,成为了凹陷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指向,是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结构 构造演化 中非剪切带 Sufyan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