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the Emergence of Eurasian Art Communities in the Globalizing World
1
作者 Munira Shahid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下载PDF
5—6世纪中亚与中国佛教艺术之关系研究——以卡拉贴佩佛寺壁画为例
2
作者 祁晓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6,I0003,共8页
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地区发现了公元1—2世纪贵霜佛寺遗址,研究表明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佛教中心。本文选取卡拉贴佩佛寺壁画中有代表性的两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犍陀罗艺术和中国新疆、敦煌等地石窟艺术的比较,认为5—6世纪期间,犍陀... 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地区发现了公元1—2世纪贵霜佛寺遗址,研究表明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佛教中心。本文选取卡拉贴佩佛寺壁画中有代表性的两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犍陀罗艺术和中国新疆、敦煌等地石窟艺术的比较,认为5—6世纪期间,犍陀罗、中亚和中国佛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佛教艺术 乌兹别克斯坦 卡拉贴佩 壁画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地区乐舞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欢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中亚居民的历史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是中亚研究的主题,中亚地区的乐舞艺术作为中亚文明的重要内容,必然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即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开始去认识、了解中亚乐舞艺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国各民族、部落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体裁、... 中亚居民的历史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是中亚研究的主题,中亚地区的乐舞艺术作为中亚文明的重要内容,必然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即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开始去认识、了解中亚乐舞艺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国各民族、部落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体裁、形式、风格和惯用乐器,表现出各自的个性,彼此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亚 阿富汗 巴基斯坦 乐舞艺术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
4
作者 李琪 孙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巴克特里亚"是中亚古国之一;丝绸之路的西段、南段均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境内,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枢纽。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中亚巴克特里亚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其中呈现出的佛教文化成分为我们展现出一道... "巴克特里亚"是中亚古国之一;丝绸之路的西段、南段均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境内,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枢纽。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中亚巴克特里亚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其中呈现出的佛教文化成分为我们展现出一道别具风格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亚 巴克特利亚 艺术 佛教
下载PDF
中亚五国艺术产权生态及其规范体系探析
5
作者 郑智武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艺术产权生态是艺术与环境双向互动关系,生态系统包括艺术家要素、环境要素、可持续发展要素。中亚五国艺术产权生态具体内容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是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制。艺术产权规范体系以国内规范为主,国际相关公约也是构... 艺术产权生态是艺术与环境双向互动关系,生态系统包括艺术家要素、环境要素、可持续发展要素。中亚五国艺术产权生态具体内容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是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制。艺术产权规范体系以国内规范为主,国际相关公约也是构成体系的重要组成。中亚五国艺术产权规范体系,有共性也有差异,显示民族历史秉性,体现各国音乐产权生态特色。中亚五国艺术产权综合反映了各国国情,研究它们对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民心相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产权 中亚 生态 规范体系
下载PDF
胡素馨《衍相:七至十世纪中国和中亚佛教壁画》中译本序
6
作者 荣新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19,共3页
胡素馨教授著《衍相:七至十世纪中国和中亚佛教壁画》,2004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后的中译本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序文叙述了此书的学术历程,以及作者与中国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些背景情况。此书是作... 胡素馨教授著《衍相:七至十世纪中国和中亚佛教壁画》,2004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后的中译本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序文叙述了此书的学术历程,以及作者与中国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些背景情况。此书是作者对整个佛教艺术史和敦煌石窟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有关敦煌壁画创作过程的深入研究,并讨论了敦煌粉本与白画两种画稿,以及绘制绢本画幡和纸本仪轨图的不同画稿等问题,在内容、方法上,都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相:七至十世纪中国和中亚佛教壁画》 胡素馨 佛教艺术研究
下载PDF
流动的“黄金时代”:西亚艺术的传播及其在中亚和东北亚的流布 被引量:1
7
作者 John CHuntington 祁晓庆(译) 李蛟(校)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5-88,共14页
文章讨论了古代印度西北部的大夏、犍陀罗和克什米尔地区在宗教发展和艺术创造方面所经历的几个“黄金时代”,其中的“犍陀罗艺术”和“贵霜艺术”对佛教传播至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同样,中国的秦、汉时期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艺术... 文章讨论了古代印度西北部的大夏、犍陀罗和克什米尔地区在宗教发展和艺术创造方面所经历的几个“黄金时代”,其中的“犍陀罗艺术”和“贵霜艺术”对佛教传播至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同样,中国的秦、汉时期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东西方艺术通过丝绸之路的繁荣得以相互影响,文章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了西方视觉艺术对东方艺术的影响、萨珊艺术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艺术 中亚艺术 犍陀罗 中国佛教
下载PDF
扎塘寺壁画艺术渊源再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亚莎 威丽斯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7,219,220,共13页
扎塘寺壁画在11世纪卫藏艺术环境中存在“孤立性”:扎塘寺壁画所代表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在11世纪卫藏并不具备普遍性。它与11世纪出现在卫藏的大昭寺壁画与唐卡遗存,时空背景相同却缺乏可比性,造型风格也明显不同;即使是被认为关... 扎塘寺壁画在11世纪卫藏艺术环境中存在“孤立性”:扎塘寺壁画所代表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在11世纪卫藏并不具备普遍性。它与11世纪出现在卫藏的大昭寺壁画与唐卡遗存,时空背景相同却缺乏可比性,造型风格也明显不同;即使是被认为关系密切的夏鲁寺壁画,彼此之间也缺乏直接的关联性。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扎塘寺壁画至少占60%以上的艺术因素均与吐蕃王朝后期流行于敦煌中唐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样式相关,但二者在年代上相距两百余年,地理上也相距遥远,彼此如何衔接才是研究的关键。文章认为,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在卫藏因吐蕃王朝的崩溃而消失,但是在甘青西北吐蕃中仍有延续并发展成为“波罗—中亚”艺术样式,10世纪后期才随“下路弘法”从多康之地再返卫藏。壁画中出现的精美的汉服供养人形象,也间接地证明了卫藏与西北青唐吐蕃唃厮啰政权的特殊关系。通过比较与考证,文章提出结论:扎塘寺壁画继承了8—11世纪佛教吐蕃化传统,同时部分吸收了11世纪新进卫藏的波罗艺术风格影响,实现了外来波罗面相与本土服饰的完美结合。12世纪之后新的印度波罗艺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扎塘寺艺术所代表的早期传统样式遂被完全覆盖,因此,其艺术史地位代表着“波罗—中亚”艺术样式在其结束之前的最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塘寺壁画 艺术渊源 波罗—中亚艺术风格 敦煌艺术
原文传递
摩尼教经书插图的发展与世俗化转型 被引量:3
9
作者 穆宏燕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3,155-156,共7页
摩尼教在东方的传播以中亚、新疆地区为最盛。中亚是伊朗雅利安人神话传说的汇聚地,中亚粟特人在佛教故事壁画影响下,具有以壁画来表现雅利安人神话传说故事的传统。这种传统与摩尼教经书插图艺术相结合,使插图从宗教典籍转向文学历史... 摩尼教在东方的传播以中亚、新疆地区为最盛。中亚是伊朗雅利安人神话传说的汇聚地,中亚粟特人在佛教故事壁画影响下,具有以壁画来表现雅利安人神话传说故事的传统。这种传统与摩尼教经书插图艺术相结合,使插图从宗教典籍转向文学历史故事和表现世俗生活的享乐,增加了插图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回鹘人一度以摩尼教为国教,使摩尼教插图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同时,回鹘人以国库之力扶持摩尼教书籍插图艺术,也使之成为服务于宫廷的艺术。细密画书籍插图艺术在中亚和西域的发展两相结合,使插图艺术完成了从宗教艺术到世俗宫廷艺术的转型。伊斯兰时期的波斯细密画插图艺术即是一种以世俗文学作品插图为主的宫廷艺术。在中亚、西域发生的转型无疑对波斯细密画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西域 回鹘 摩尼教 插图艺术 世俗化 宫廷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