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Plan for Under- forest Economy of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被引量:3
1
作者 Xiaodong ZHAO Yimin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2期34-38,共5页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s,major 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Then,it made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guiding thought,principle and objectives,constructio...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s,major 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Then,it made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guiding thought,principle and objectives,construction task and safeguarding measures of the under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Besides,it analyzed benefits of the under-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By 2017,the area of underforest economic land will reach 1. 60 million hm2,create output value of 155. 2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20% of forest output value),provide 3. 27 million jobs,and will greatly increas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C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DS Under-forest ECONOMY PLA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per) Analysis HENAN Province
下载PD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2
作者 Kaiguang Zhang Hongling Meng +1 位作者 Mingting Ba Yanmin Su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12期244-254,共11页
The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an a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its reg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exploring the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 The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an a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its reg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exploring the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s, in order to formulat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ithin the entire area. Based on the daily monitoring data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in 2019, this paper utilizes cluster analysis to divide the regional PM2.5 concentration into 5 classes, builds their spatial semi-variogram model, and then utilizes interpo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regional overal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mission la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has a medium or highe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overall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area is 150 μg/m3, as the overall PM2.5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the value, the PM2.5 in a region mainly comes from local emissions, as the overall PM2.5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the value,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M2.5 concentration is gradually obvious. PM2.5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spatial transmiss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two routes as Puyang-Xingtai and Puyang-Zhengzhou, and the trans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former is greater than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Analysis Semi-Variogram Spatial Heterogeneity Spatial Structur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下载PDF
Study on Regional Image of Henan Provinc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entral Plains Rising
3
作者 REN 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4期47-48,共2页
Relevant theories of regional image were elaborated, and significance of regional im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local area, the ways... Relevant theories of regional image were elaborated, and significance of regional im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local area, the ways of building regional image of Henan we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image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image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IMAGE of HENAN regionAL IMAGE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安春华 乔旭宁 +3 位作者 赵永江 陈盼盼 冯德显 王海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断裂点理论和Arcgis空间运算的方法界定中原经济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中原城市群 中心城市 综合影响力 ARCGIS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太政 陈准 +1 位作者 王吉祥 李锋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科技创新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放松产业管制、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推进大型文旅集团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东阳 赵永 +2 位作者 王小敏 苗睿 田光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3,共5页
运用EOF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数据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2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通过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反映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揭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运用EOF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数据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2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通过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反映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揭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格局呈现以京广线为分界线,西部发达、东部落后的特征。研究时间内这种空间格局趋于明显,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差异有所扩大。(2)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都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西北部经济发达的县(市)经济发展活跃,而东南部大部分县(市)增长较为平稳。部分县(市)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局部经济差异格局发生转变。(4)EOF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较好地揭示了中原经济区10年来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时空演变 EOF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申怀飞 沈宁娟 +2 位作者 林英豪 田庆久 刘琴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1,35,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短时间矩阵、最短路径矩阵、路网密度及通达性系数等指标,对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长度逐年快速增加,国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呈现出"四横五纵&qu...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短时间矩阵、最短路径矩阵、路网密度及通达性系数等指标,对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长度逐年快速增加,国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呈现出"四横五纵"和"米"字型布网。郑州、开封、许昌和新乡因优越的干线公路基础条件和中心地理位置,位居公路路网总距离和总时间排名的前列;运城市、蚌埠市和晋城市则因边缘效应而排名相对靠后。郑州和洛阳的交通中心地位明显,特别是郑州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但以二者为中心交通运输最短时间分布状况欠佳,2 h圈内的城市数量较少。研究区总路网密度较高,区域内路网总容量较大,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强。高密度路网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低密度则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高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低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及河南省部分省辖市,郑州市干线公路通达性最好,蚌埠市最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是影响公路路网通达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达性 最短路径模型 干线公路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资源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7
8
作者 许亚宣 赵玉婷 +4 位作者 李小敏 于华通 李娟 邹广迅 赵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5-935,共11页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表明:1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2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3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绩效 经济发展水平 中原经济区 城市发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龚迎春 冯娟 罗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1,171,共5页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高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地区较高、南北地域略低的特征,且其与各个地域"三化"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接近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地域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更应注重探测"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接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 ”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19
10
作者 方明 吴次芳 +1 位作者 吕添贵 洪土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第6期35-40,共6页
评价区域土地经济密度并研究其内在影响机理对指导区域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30个城市2002-2012年间的土地经济密度,并采用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和影响机... 评价区域土地经济密度并研究其内在影响机理对指导区域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30个城市2002-2012年间的土地经济密度,并采用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和影响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个别城市近年来有所下降;(2)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上下波动有缩小趋势,其中核心区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3)土地经济密度在整体上没有显著空间集聚,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随机分布状态;(4)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土地经济密度具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密度 区域差异 影响机理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以中原经济区所涉及的五省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2003—2011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与耦合发展度。再... 以中原经济区所涉及的五省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2003—2011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与耦合发展度。再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在Arc GIS与Geo Da软件的支持下,对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发展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据此,各市应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发展度 空间自相关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40
12
作者 蔡玉平 张元鹏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0,共5页
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滞后、绿色金融标准欠缺以及绿色金融的信息沟通协调度低等因素的制约,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较慢。因此,需要采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制定绿色金融的... 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滞后、绿色金融标准欠缺以及绿色金融的信息沟通协调度低等因素的制约,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较慢。因此,需要采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制定绿色金融的标准以及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绿色金融在我国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绿色金融体系 路径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一平 陈素云 孙德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528-4533,共6页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城乡统筹 增长极 土地流转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毕斗斗 王龙杰 郑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1期1376-1380,共5页
旅游经济的空间结构对区域内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经典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原经济区内30个地级市相互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进行量化,运用Ucinet 6软件对分析结果做可视化呈现,探讨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省域... 旅游经济的空间结构对区域内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经典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原经济区内30个地级市相互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进行量化,运用Ucinet 6软件对分析结果做可视化呈现,探讨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省域边界等行政性因素是阻碍经济区内旅游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区内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南弱北强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区内旅游经济存在多核心节点城市。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提出消除政策性障碍、协调经济区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发挥核心城市优势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结构 中原经济区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中心性及其空间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全少莉 王素娜 +1 位作者 吴殿廷 郭谦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27,共5页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在对城市中心性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Voronoi图分别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进行中心性评价、城市空间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性强度高的城市集中在京广线及...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在对城市中心性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Voronoi图分别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进行中心性评价、城市空间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性强度高的城市集中在京广线及其以西地区,且中心性等级类型齐全;京广线以东地区城市中心性等级普遍较低,主要分布有第Ⅲ级、第Ⅴ级类型;在城市空间影响力上,中原经济区和次区域的中心性强度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递减的特征.据此,并考虑区位条件、交通中介、空间关系等因素,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1个Ⅰ级城市经济区、3个Ⅱ级城市经济区和4个Ⅲ级城市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中心性强度 主成分分析 加权Voronoi图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视角下的大气环境压力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亚宣 李小敏 +4 位作者 于华通 段宁 胡炳清 马建锋 董林艳 《中国环境管理》 2016年第5期63-69,共7页
研究以能源消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的现状水平,并分析能源消费引起的大气环境压力状况。基于经济发展速度调控及节能减排力度的不同,设置2020年三种能源消费情景,使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模... 研究以能源消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的现状水平,并分析能源消费引起的大气环境压力状况。基于经济发展速度调控及节能减排力度的不同,设置2020年三种能源消费情景,使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总量,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快速发展和适度发展Ⅰ情景下,2020年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增加4.2×10~8tce和2.4×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增加3.1×10~8tce和1.2×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增加30%和50%;适度发展Ⅱ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2×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下降0.3×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将降低20%。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7.7%)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重中之重是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10~8~6×10~8tce,凭借煤炭占比大幅下降(降至65%左右)最大限度发挥能源供给领域节能效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节能效应和技术节能拓展能源消费领域节能空间,将能效水平提高至0.6tce/万元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能源消费 大气环境压力 情景模拟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原经济区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义 曹娜 +1 位作者 王园园 孙文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6-944,共9页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以2011年作为评价年,将中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二级区作为基本流域单元对水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9个水资源二级区中,除了淮河上游水资源二级区(3.20分,完全健康状态为5.00分)为基本健康状态、汉江水资源二级区(2.77分)和三门峡至花园口水资源二级区(2.18分)为亚健康状态以外,其余水资源二级区(0.55-1.77分)均为不健康及极不健康状态.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是影响中原经济区内各流域水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开发活动强度大使得其对水资源需求巨大.部分水资源二级区对地下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伴随着高强度水资源利用的是水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部分河流水污染状况严重,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地下水污染.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在中原经济区内由南向北随着水系统自然条件和水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水资源二级区 层次分析法 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下载PDF
人才竞争力测度与表达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鹏 王利 王兆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11期1322-1326,共5页
人才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区域内部人才竞争力水平与差异是制定人才发展政策,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案列,选取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与Prism Map(三维... 人才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区域内部人才竞争力水平与差异是制定人才发展政策,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案列,选取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与Prism Map(三维棱柱图)表达方法对人才竞争力进行测度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内郑州市人才竞争力最强(具有绝对优势),人才竞争力较强的市为洛阳、新乡、邯郸、南阳、蚌埠,聊城、菏泽、安阳、开封人才竞争力水平居中,其他地市人才竞争力水平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GIS技术 人才竞争力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丁志伟 康珈瑜 +3 位作者 温倩倩 魏建飞 程迪 王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基于对城市创新水平内涵的理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分析其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创新水平差异较大,整体表现出西北—东南分异的空间格局。郑州市创新水平遥遥领先,与洛阳、焦作... 基于对城市创新水平内涵的理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分析其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创新水平差异较大,整体表现出西北—东南分异的空间格局。郑州市创新水平遥遥领先,与洛阳、焦作等城市支撑着西北部地区的城市创新水平提升;东南部地区除蚌埠、淮北外其他城市的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形成东南部低值连绵分布区。(2)各城市创新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伴随着空间集聚现象。从关联类型看,LL区集聚的效应明显,在东南部形成LL显著分布区;HH区集聚的效应不明显,尚未形成"强强互促"的格局,仅在郑州附近形成范围较小的显著分布区;HL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蚌埠、淮北和东北部的聊城、菏泽,形成极化效应较强的零散分布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不强;LH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值分布区的"夹缝"之中,形成被高值包围的低水平区。从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看,创新基础实力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创新的技术、知识、资金、人才投入分别起着重要的投入保障作用,而区位优势、战略引导、政策支撑、环境营建等从软实力方面支撑着创新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水平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分类与职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宏胜 吴殿廷 李瑞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科技制造物流和文教社保城市综合因子、居民服务和餐饮零售业因子、租赁建筑房地产业因子、信息金融业因子和能源设施因子5个影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的主因子,使用... 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科技制造物流和文教社保城市综合因子、居民服务和餐饮零售业因子、租赁建筑房地产业因子、信息金融业因子和能源设施因子5个影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的主因子,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划分为5个主类、9个亚类.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职能结构表现为整体职能层次不高,城市职能结构趋同明显,应有的优势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在对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定位与城市分工宏观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职能 最小需求量法 因子分析 多变量聚类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