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陵区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况福虹 朱波 +2 位作者 徐泰平 汪涛 武永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0-95,共6页
通过川中丘陵区不同施肥制度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农家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在株高上表现最优,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分别比CK高49.73%、38.90%、26.96%,氮磷配... 通过川中丘陵区不同施肥制度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农家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在株高上表现最优,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分别比CK高49.73%、38.90%、26.96%,氮磷配施的处理叶面积、分节数、雌雄蕊长等指标与氮磷钾配施的处理差异不明显,说明紫色土施钾效应不明显。氮素是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施氮肥后最高产量达到CK的13.57倍。秸秆还田与氮磷配施可有效供应作物养分,是一种养分资源节约型的施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 施肥制度 生物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凉高山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焦芳菲 禹定孺 +1 位作者 李宁 刘春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中地区凉高山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的研究,将研究区凉高山组储层孔隙类型划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杂基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中地区凉高山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的研究,将研究区凉高山组储层孔隙类型划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杂基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将孔隙结构归纳为a、b两种类型,a型曲线代表凉高山组较为有利的储层类型,b型曲线特点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凉高山组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近55年来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量:43
3
作者 罗怀良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1-258,共8页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再根据盐亭县近55年来(1949~2004年)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估算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来该区...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再根据盐亭县近55年来(1949~2004年)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估算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来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碳汇效应;但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很不稳定。植被碳储量以大春作物为主(占总碳储量的70.80%);近期大春作物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小春作物所占比重则略有上升。今后该区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维持农业生产和农田植被碳储量的稳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作物单产、农田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适度扩大水稻、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稳定小麦播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储量 农田生态系统 碳密度 川中丘陵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