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the oil-rich sag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1
作者 DOU Lirong SHI Zhongsheng +1 位作者 PANG Wenzhu MA F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Based on seismic,drilling,and source rock analysis data,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the oil-rich sag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CWARS)are discussed.Th... Based on seismic,drilling,and source rock analysis data,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the oil-rich sag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CWARS)are discuss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entral African Rift System mainly develops high-quality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and the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mainly develops high-quality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rich ma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and the two types of source rocks provide a material basis for the enrichment of oil and gas in the CWARS.Multiple sets of reservoir rocks including fractured basement and three sets of regional cap rock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the Upper Cretaceous,and the Paleogene are developed in the CWARS.Since the Late Mesozoic,due to the geodynam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dext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Central African Shear Zone,the basin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CWARS differ in terms of rifting stages,intervals of regional cap rocks,trap types and accumulation models.The NE-SW trending basins have mainly preserved one stage of rifting in the Early Cretaceous,with regional cap rocks develop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strata,forming traps of reverse anticlines,flower-shaped structures and basement buried hill,and two typ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of"source and reservoir in the same formation,and accumulation inside source rocks"and"up-source and down-reservoir,and accumulation below source rocks".The NW–SE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rifting stages superimposi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ap rock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forming traps of draping anticlines,faulted anticlines,antithetic fault blocks and the accumulation model of"down-source and up-reservoir,and accumulation above source rocks".The combination of reservoir and cap rocks inside source rocks of basins with multiple superimposed rifting stages,as well as the lithologic reservoirs and the shale oil inside source rocks of strong inversion basins are important field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in basins of the CW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regional cap rock trap type accumulation model oil-rich sag central african Shear Zon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下载PD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Termit rift basin in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2
作者 WANG Tao YUAN Shengqiang +4 位作者 LI Chuanxin MAO Fengjun PANG Sichen JIANG Hong ZHENG Fengy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339-1350,共12页
Based on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in the study area,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kinematic process of the Termit rift basin were studied using seismic profile interpretation and balanced restoration to find out the d... Based on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in the study area,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kinematic process of the Termit rift basin were studied using seismic profile interpretation and balanced restoration to find ou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basin.(1)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Termit Basin is represented as a narrow rift basin,with development of series of structural styles in extensional,extensional strike-slip and compressional stress setting.On plane,it is narrow in the north and wide in the south,and transitions from graben to half-graben from north to south;it features a graben controlled by the boundary faults in the north and a fault-overlapped half-graben in the south.(2)Before the Cretaceous,a series of hidden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direction of the Termit Basin;during th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 periods,the basin experienced two phases of rifting in Early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which controlled the initial structure and current structural shape of the basin respectively;during the Neogene to Quaternary,the basin was subjected to weak transformation.(3)In the Precambrian,the Pan-African movement gave rise to a narrow and long weak zone within the African plate,which provided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ermit Basin.In the Early Cretaceous,affected by the South Atlantic rifting,the Pan African weak zone was reactivated,resulting in the first stage of rifting and the basic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Termit Basin.In the Paleogene,affected by the subduction and convergence of the Neo-Tethys Ocean,the African-Arabian plate extended in near E-W trending,and the Termit Basin experienced the second stage of rifting.The oblique extension in this period caused intense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and the current structural pattern of alternate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took shape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Termit Basin CRETACEOUS rift basin basin geological structure dynamic mechanism NIGER
下载PDF
The Late Neoproterozoïc Continental Tholeiitic Basalts of the Toubkal Inlier (Western High-Atlas, Morocco): A Post-Pan-African Rifting Witnes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est African Craton
3
作者 Ghalem Zahour Hassan El Hadi +4 位作者 Abdelfatah Tahiri Youssef Zerhouni Saida Alikouss Rachid Zahour Aicha Reddad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6年第8期509-516,共8页
The late Neoproterozo&#239c Toubkal inlier (Ancient Massif of the High-Atlas, Morocco) contains two igneous basaltic series (Tircht and Sidi Chamharouch). Investigated rocks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of within-plate... The late Neoproterozo&#239c Toubkal inlier (Ancient Massif of the High-Atlas, Morocco) contains two igneous basaltic series (Tircht and Sidi Chamharouch). Investigated rocks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of within-plate continental tholeiitic and are similar to rocks originated in orogenic contexts. The geochemical results allow the assumption that subduction active processes are in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the genesis of theses rocks. The orogenic signature is linked probably to a Pan-African magmatic source previously metasomatiz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est African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bkal Inlier Late Neoproterozoïc Continental Tholeiites rift west african Craton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4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New Technology Going Up from the GPS Measurements,Known W_(0) and Its Possible Utilization in Praxis
5
作者 Viliam Vatrt Lubomil Pospísil Jean-Pierre Loule 《Positioning》 2013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New height precise Earth Geopotential Model EGM08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value of the geoidal geopotential W0. This value is independent on Earth’s tides and others disturbances,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 New height precise Earth Geopotential Model EGM08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value of the geoidal geopotential W0. This value is independent on Earth’s tides and others disturbances,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basic quantity for many applications. Value W0 represents mean sea surface. W0 was developed from data of satellite altimetry which monitores actual ocean’s surface. This value is one of the four fundamental geodetic constants. This value has been accepted worldwide and is included to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Conventions (IERS Conventions) 2003, 2007. This value defines in principle parameters of level ellipsoid which best fit to the surface defined by W0. The body of this level ellipsoid produces normal gravity. We developed 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density deviations (VTT technology), i.e. values of normal gravity ge at the equator and gp at the pole on the elipsoid E0 and the value of parameter β. All parameters above used for development of VTT technology are supplied by GPS/leveling data that enable to create so-called density deviation maps at any place in the World. In comparison with gravity anomalies, the density deviations represent more precise density anomalous places in the Earth’s crust. A construction of density deviation map is applied at two from geologically different regions—the Western Carpathians and the Central African Ri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T Technology Gravity Method Density Deviation western Carpathians central african rifts
下载PDF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文渊 王利 +5 位作者 汪望泉 肖坤叶 杜业波 吴亚东 马明福 潘春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在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活动,对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受储盖组合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不同盆地的油气发现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西富东贫、下稀上稠”的特点;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有效生烃灶、构造活动和断层;西部Doba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上、下白垩统均已经获得规模发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包括下白垩统岩性圈闭和基岩圈闭;中部Doseo盆地上白垩统缺乏有效盖层,主要勘探目标为下白垩统砂泥岩组合,圈闭类型为走滑形成的断背斜、断块圈闭,基岩潜山是潜在的勘探目的层;东部的Salamat盆地尚未证实有效的成藏组合,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 储盖组合 构造演化 Doba盆地 Doseo盆地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Grein坳陷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7
作者 庞思晨 李传新 +4 位作者 毛凤军 王涛 袁圣强 何松高 师晨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西非裂谷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组成,Grein坳陷位于西非裂谷系北部,对其开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对认识西非裂谷系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数据,对Grein坳陷开展构造几何学特征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构... 西非裂谷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组成,Grein坳陷位于西非裂谷系北部,对其开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对认识西非裂谷系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数据,对Grein坳陷开展构造几何学特征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平衡恢复方法进行了构造运动学恢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Grein坳陷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Grein坳陷整体呈缓坡断阶型半地堑结构,具有明显的“东断西超”特征。坳陷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呈断阶形态,南部为凹陷形态;(2)Grein坳陷白垩纪—第四纪构造演化包括两期裂谷作用,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早白垩世断陷沉积期(Ⅰ),晚白垩世稳定沉积期(Ⅱ),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期(Ⅲ),古近纪断陷沉积期(Ⅳ)和新近纪—第四纪稳定沉积期(Ⅴ);(3)Grein坳陷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期主要受非洲—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板块碰撞使非洲板块内部发生了两次强烈构造事件,分别为晚白垩世圣通期(Santonian)和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其中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构造活动在Grein坳陷内部表现明显,该时期坳陷发生构造反转,西北部被抬升,使得上白垩统地层发生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in坳陷 构造几何学 运动学 构造反转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Termit盆地构造变形的力学机制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庆莲 侯贵廷 +2 位作者 潘校华 万伦坤 毛凤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7-383,共7页
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大西洋张裂的构造背景下。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且两期裂陷作用形成的断裂走向不同。依据Termit盆地的基础构造特征,运... 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大西洋张裂的构造背景下。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且两期裂陷作用形成的断裂走向不同。依据Termit盆地的基础构造特征,运用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从动力学角度讨论盆地构造演化模式,为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动力学依据。模拟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盆地受区域NE-SW向拉张作用,在盆地西部边界发育一系列NW-SE向早白垩世早期断层。在古近纪,盆地受近EW向拉张作用,在盆地西部受早期断层影响较大的Dinga断阶带和Yogou西斜坡地区,局部应力场使断层发育走向为NW-SE;受其影响较小的Araga地堑发育张扭性断层,沿早白垩世断层呈雁行排列;不受其影响的Fana低凸起和Moul凹陷发育NNW-SSE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东尼日尔 局部应力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力学机制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吕明胜 薛良清 +4 位作者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刘邦 王玉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7-216,共10页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现。针对这一国外石油公司勘探近40年后放弃的区块,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力区带、发现规模油气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ermit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点,分析了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种后期叠置裂谷(古近纪)的成藏模式有别于其他纯陆相单一旋回的裂谷盆地,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陆相砂岩,盖层为古近系湖相泥岩,表现为跨世代(跨二级层序)油气聚集特征。其油气成藏具有6个主控因素,即大范围海相烃源岩"控源"、叠置裂谷"控砂"、断裂与砂岩输导层"控运"、构造地貌"控势"、断层与砂体配置"控藏"、盖层与侧向封挡"控保"。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揭示了Termit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该盆地潜力区带评价与规模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裂谷系 Termit盆地 大规模海侵 裂谷叠置 构造演化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的沉积-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苏玉山 王桐 +5 位作者 李程 张光亚 赵岩 李曰俊 赵巍 赵甜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8-1256,共19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中、西非中生代裂谷系通过控制贝努埃-尼日尔河系的发育,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均规律性穿时,向洋方向变新。尼日尔三角洲层序中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该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伸展构造变形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发育褶皱冲断带,伸展构造变形区发育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构造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进积三角洲 重力滑动构造 泥构造 贝努埃-尼日尔河系 东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 中非裂谷系 西非裂谷系 冈瓦纳裂解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17
11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6 位作者 张光亚 刘邦 宋换新 刘计国 毛凤军 袁圣强 胡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9-3460,共12页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盆地 西非裂谷盆地 白垩系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晚白垩世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1
12
作者 毛凤军 刘若涵 +6 位作者 刘邦 姜虹 刘计国 王旭影 汤望新 郑凤云 李早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学及地球物理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物源,最终明确了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研究认为,晚白垩世早期的森诺曼阶(Cenomanian)研究区开始发生海侵,三冬阶(Santonian)时期达到最大海侵范围,之后开始逐渐海退的过程。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的区域构造挤压事件使盆地形态发生改变,该构造事件最终以区域不整合结束。地球化学资料、岩性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表明,森诺曼阶(Cenomanian)—三冬阶(Santonian)时期研究区处于偏还原的浅海陆架沉积,属典型的热带气候,接受来自北东向的物源供给;至坎潘阶(Campanian)—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研究区由海相沉积逐渐转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且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东及南西两个方向。本次研究明确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在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过程,这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及砂体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 古地理演化 晚白垩世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Muglad盆地形成力学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莲 侯贵廷 +2 位作者 潘校华 万伦坤 刘计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985,共5页
以早白垩世Muglad盆地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应力场的分析,为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Muglad盆地是受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指示Muglad盆地是在中生代泛... 以早白垩世Muglad盆地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应力场的分析,为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Muglad盆地是受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指示Muglad盆地是在中生代泛大陆裂解的大背景下,在非洲大陆的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育的,而不是简单地由走滑作用诱导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中非剪切带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力学机制
下载PDF
赞比亚西北省铜-钴矿地质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波 秦克章 张东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 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具有明显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铜(-钴)矿带 赞比亚西北省 找矿潜力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中央断裂带地貌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美华 李乃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西菲律宾海中央断裂带位于西菲律宾海中部,为一NWW—SEE向伸展的长条形狭窄地带,东南面可延伸至帛琉海岭。因受强烈的构造断裂切割,海底地形崎岖,山顶至谷底之差达几百至1000m以上,长条形相间平行排列的海脊、海岭、高... 西菲律宾海中央断裂带位于西菲律宾海中部,为一NWW—SEE向伸展的长条形狭窄地带,东南面可延伸至帛琉海岭。因受强烈的构造断裂切割,海底地形崎岖,山顶至谷底之差达几百至1000m以上,长条形相间平行排列的海脊、海岭、高地和裂谷、洼地呈NWW—SEE向。其中的中央裂谷(也称海渊)位于断裂带的东南段,横断面呈“V”型,裂谷可被5500m的等深线圈闭,最大水深大于7000m,其相对深度达1000~3000m。平行中央裂谷两侧的两条海脊是两条狭窄的高热流条带。中央断裂带的裂谷和海脊地貌是由于西北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受NNE—SSW向的张力作用所致,中央裂谷为一古扩张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断裂带 地貌 西菲律宾海 构造地貌
下载PDF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构造区划 被引量:6
16
作者 纪晓琳 王万银 +4 位作者 杜向东 鲁宝亮 黄兴文 冯旭亮 郭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02-1514,共13页
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位于大西洋东岸浅海区,在构造演化的过渡阶段形成了巨厚的Aptian期蒸发盐岩,将该区分为盐上层、盐层和盐下层三个构造层序.而盐岩的遮蔽效应使得盐下层地震反射品质差、盐下层序研究程度低,致使裂谷主控断裂、裂谷规... 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位于大西洋东岸浅海区,在构造演化的过渡阶段形成了巨厚的Aptian期蒸发盐岩,将该区分为盐上层、盐层和盐下层三个构造层序.而盐岩的遮蔽效应使得盐下层地震反射品质差、盐下层序研究程度低,致使裂谷主控断裂、裂谷规模及展布形态不清楚.本文利用重、磁资料覆盖面广、横向分辨能力强、受盐岩影响小的优势,结合地震及地质资料,研究了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盐下构造格局.通过研究表明,西非中南段含盐盆地整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重新厘定了里奥穆尼、加蓬、下刚果和宽扎4个含盐盆地边界;识别了2个盐下裂谷带及其内部28个盐下凹陷,盐下凹陷呈现垒堑相间的结构特征;推断了盐下一级断裂16条,二级断裂23条,呈现"东西拉张,北东走滑"的力学特征.该项研究成果为该区盐下地震层序再解释、盐下油气战略选区及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中南段 含盐盆地 盐下裂谷 盐下断裂 最小曲率 位场分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殊 王浩 +3 位作者 吕其彪 董霞 刘红爱 孙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泥盆系具有发育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但由于泥盆系埋藏深度大、研究程度低,其分布状况长期存疑。近期,在川西坳陷中部二叠系底与寒武系底之间新发现了一个角度不整合面,因资料限制,不能直接确认该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泥盆系具有发育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但由于泥盆系埋藏深度大、研究程度低,其分布状况长期存疑。近期,在川西坳陷中部二叠系底与寒武系底之间新发现了一个角度不整合面,因资料限制,不能直接确认该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为此,以该角度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表露头、钻井、区域构造演化、川西坳陷北部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分布以及沉积相等资料,分析推断该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详细对比、追踪该不整合面,研究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编制二叠纪前古地质图;结合加里东秦祁洋的演化历史,探讨断陷槽的形成机理;进而依据礁滩地震相特征,预测该区泥盆系—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该不整合面可能为泥盆系的底界面,主要分布于文星—中江—绵阳老关庙一带,其上为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②泥盆系—石炭系残余地层呈现出断陷槽的特征,并且存在着多个断陷;③断陷槽可能为秦祁洋在奥陶纪—石炭纪期间扩展,于龙门山裂谷内形成的次级断陷;④以川西断陷槽为中心,泥盆系—石炭系礁滩相在其两侧对称分布,规模大、礁滩相特征明显。结论认为,川西坳陷泥盆系—石炭系发育礁滩相,其上叠置二叠系礁滩相,下伏寒武系生烃中心,具有多层系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中部 断陷槽 泥盆纪—石炭纪 礁滩相 不整合面 多层系立体勘探 油气勘探前景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盆中央裂谷周缘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发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美静 罗伟东 +6 位作者 陈泓君 胡小三 黄文凯 杜文波 周娇 韩艳飞 刘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5,共13页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谷和岩浆底辟;(2)限制性地质因素,以海山、陡坎、沟槽为主。利用浅地层剖面资料,精细刻画出灾害地质体的类型、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并论述其分布区域、发育特点,探讨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及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识别、分布范围的圈定和成因的分析,能够为海洋工程建设、装备预设和海上航行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规避不利影响,提前做好风险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浅地层剖面 中央裂谷 西菲律宾海盆
下载PDF
Termit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华 毛凤军 +4 位作者 王芝尧 刘邦 吕明胜 郑凤云 陈忠民 《复杂油气藏》 2018年第4期12-16,共5页
Termit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构造演化分为白垩纪的裂谷Ⅰ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古近纪-新近纪的裂谷Ⅱ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上白垩统大套海相泥岩中发育烃源岩,古近纪早期沉积的... Termit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构造演化分为白垩纪的裂谷Ⅰ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古近纪-新近纪的裂谷Ⅱ幕及其后的拗陷阶段。上白垩统大套海相泥岩中发育烃源岩,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湖相砂岩建造储集层、古近纪晚期沉积的泥岩构成区域盖层,从而形成了跨世代的成藏组合。Termit盆地构造对成藏控制作用明显,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征决定了上部成藏组合是最主要的成藏组合。凹陷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油气分布的富集程度,古构造背景下的变换型构造带是油气富集带。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富集带分布的具体位置及含油层系的空间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西支构造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0
作者 陈曦 温志新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宋成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7-415,共9页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成藏条件:陡断面地堑式裂谷能够形成沉积范围广、厚度大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裂谷间走向调节构造属于一级调节带,控制长轴辫状河三角洲的展布;裂谷内错断的边界断裂带属于次级走向调节构造,控制中小型扇三角州的发育。倾向调节构造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为该类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西支 生长型裂谷盆地 盆地结构 调节构造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