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性呃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芹 李红粉 李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195-198,共4页
中枢性呃逆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多为顽固性呃逆,可导致进食困难、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延长病程,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中枢呃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中枢性... 中枢性呃逆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多为顽固性呃逆,可导致进食困难、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延长病程,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中枢呃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中枢性呃逆最常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另外颈椎病、椎动脉夹层也可导致。中枢性呃逆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种:中枢性、周围性和电解质酸碱平衡。中枢性呃逆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神经阻滞等。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患者能够耐受且不良反应较小的措施,既要确保治疗效果,又要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本研究为中枢性呃逆的标准诊疗提供了依据,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 呃逆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开颅术后昏迷患者中枢性呃逆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涛 吴志敏 +2 位作者 袁先厚 陈卫国 江普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昏迷患者中枢性呃逆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 2 3例患者发生中枢性呃逆后 ,即时均给予吸痰、给氧、压迫人中穴位等对症处理 ;长期治疗上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 11例患者给予由光子氧透射治疗仪静脉输氧处理 ,每次 2 5 0...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昏迷患者中枢性呃逆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 2 3例患者发生中枢性呃逆后 ,即时均给予吸痰、给氧、压迫人中穴位等对症处理 ;长期治疗上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 11例患者给予由光子氧透射治疗仪静脉输氧处理 ,每次 2 5 0ml,持续 1h ,隔日 1次 ,连续 7次。乙组 12例 ,除上述静脉输氧治疗外 ,联合使用中药瓜蒂汤共 3剂 ,每日 1剂 ,经鼻胃管喂饲。甲乙两组临床资料采取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顽固中枢性呃逆的昏迷患者中 15例 (6 5 .1% )在作吸痰、给氧处理后 ,其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但不久呃逆症状再次发作。长期治疗甲组治愈 5例 ,有效 2例 ,无效 4例。乙组治愈 10例 ,有效 2例 ,无效 0例 ;乙组疗效明显优于甲组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痰液对呼吸道梗阻造成的缺氧是神经外科中枢性呃逆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静脉输氧和中药瓜蒂汤治疗中枢性呃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昏迷 中枢性呃逆 临床处理
下载PDF
牵舌法对控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任琳 黄翔 +4 位作者 殷志雯 丁红辉 杨芸 谢莉 尹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牵舌法对控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牵舌法控制呃逆症状,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控制呃逆症状,比较两组患者呃逆控制... 目的评价牵舌法对控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牵舌法控制呃逆症状,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控制呃逆症状,比较两组患者呃逆控制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舌法与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对于控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相当,在应用精神类药物前可先使用牵舌法对呃逆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患者发生药物依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中枢性顽固性呃逆 牵舌法 盐酸哌甲酯
下载PDF
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展 被引量:65
4
作者 曾金 《医学综述》 2008年第3期365-367,共3页
临床上将呃逆发作持续48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中枢顽固性呃逆如不及时治疗,不仅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影响正常呼吸功能,使气体交换异常,可引起脑缺氧,使脑水肿加重,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中枢顽固性呃... 临床上将呃逆发作持续48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中枢顽固性呃逆如不及时治疗,不仅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影响正常呼吸功能,使气体交换异常,可引起脑缺氧,使脑水肿加重,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中枢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很多:在治疗中枢原发病的同时,有药物治疗(西药、中药)、针灸、神经阻滞以及手术治疗等,现对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顽固性呃逆 中枢神经系统 病因学 治疗
下载PDF
自拟郁金丁香汤治疗非中枢顽固性呃逆69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树华 李彦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非中枢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予自拟郁金丁香汤治疗,对照组69例予氯丙嗪足三里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3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非中枢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予自拟郁金丁香汤治疗,对照组69例予氯丙嗪足三里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3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非中枢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郁金丁香汤 非中枢顽固性呃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枢性呃逆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育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中枢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治愈率(83.8%)、总有效率(97.0%)均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中枢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治愈率(83.8%)、总有效率(9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针刺治疗中枢性呃逆疗效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呃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呃逆 被引量:4
7
作者 盛玉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0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的脑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伴中枢性呃逆患者6 0例,6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随机选取3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安双侧足三里...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的脑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伴中枢性呃逆患者6 0例,6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随机选取3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安双侧足三里封闭注射加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加常规治疗方法。观察2组呃逆持续时间、呃逆频率、维持时间、起效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2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呃逆,可以减少呃逆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的次数,起效快,2次发作时间间隔明显的延长,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豆 穴位贴敷 颅脑损伤 中枢性呃逆
下载PDF
按压攒竹穴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28例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志艳 连学雷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9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攒竹穴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评价攒竹穴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攒竹穴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无任何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顽固性呃逆 攒竹穴 外治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致中枢性呃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鹏 海英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9期142-145,共4页
在急性后循环缺血的卒中患者中,呃逆常常为伴生症状,其主要的危害在于膈肌强烈痉挛容易引发应激性溃疡与食物返流,甚至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影响相关溶栓、抗凝、抗板等治疗的实施。因此,早期纠正呃逆对于预防应激性溃疡与卒中相关性吸入... 在急性后循环缺血的卒中患者中,呃逆常常为伴生症状,其主要的危害在于膈肌强烈痉挛容易引发应激性溃疡与食物返流,甚至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影响相关溶栓、抗凝、抗板等治疗的实施。因此,早期纠正呃逆对于预防应激性溃疡与卒中相关性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作为治疗呃逆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优势在于无需经过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杜绝口服药物吸收缓慢的弊端。本文现就针灸治疗呃逆的相关机制及临床治疗意义进行综述。这将为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致中枢性呃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枢性呃逆 急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