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pulation genetic insights into the conservation of common walnut(Juglans regia)in Central Asia
1
作者 Linjiang Ye Robabeh Shahi Shavvon +7 位作者 Hailing Qi Hongyu Wu Pengzhen Fan Mohammad Nasir Shalizi Safiullah Khurram Mamadzhanov Davletbek Yerlan Turuspekov Jie Liu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00-610,共11页
The common walnut(Juglans regia)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nut trees cultivated worldwide.Despite its importance,n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lnut tree population genetics has been undertaken across... The common walnut(Juglans regia)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nut trees cultivated worldwide.Despite its importance,n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lnut tree population genetics has been undertaken across the range where it originated,Central Asia.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1082 individuals from 46 populations across Central Asia.We found moderate genetic diversity of J.regia across Central Asia,with 46 populations cluster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a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d geographic distance.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western Himalaya might be the core region of common walnut genetic diversity in Central Asia and that,except for two populations in Gongliu Wild Walnut Valley,humans might have introduced walnut populations to Xinjiang,China.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tic landscape has probably been affected by historical climate fluctuation,breeding system,and prolonged anthropogenic activity.We propos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core genetic diversity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Himalaya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populations from Gongliu in Xinjiang.These finding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throughout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J.regia in Central Asia,which will provide a key prerequisite for evidence-based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sia Genetic diversity Germplasm management Gongliu wild walnut valley Juglans regia western Himalaya
下载PDF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yke Swarm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Case Studies in East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Junggar 被引量:1
2
作者 FENG Qianwen LI Jinyi LIU Jian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Dykes are a special kind of intrusive rocks which were formed by deep magma intruded into the existing brittle fractures in the crust.Dykes swarms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are very significant to re-construc... Dykes are a special kind of intrusive rocks which were formed by deep magma intruded into the existing brittle fractures in the crust.Dykes swarms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are very significant to re-construct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asia Case Studies in East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Junggar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yke Swarm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下载PDF
Thinking on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3
作者 Lunzhi He Ping Ca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3年第4期27-32,共6页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including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mands on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in central Asia. ...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including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mands on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in central Asi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tatues of Xinjiang and fiv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are suggested. Furthermore, som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b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development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developmental pattern suggestions
下载PDF
China's Problems between "Eastern, Western, Southern, Northern and Central China" and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
作者 何祚庥 《World Economy & China》 SCIE 1997年第1期15-23,32,共10页
关键词 and the Strategy of Northern and central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STERN western southern OO China’s Problems between
原文传递
Art and construction related qualities of 14th‒15th century monuments in a rural landscap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ürkiye
5
作者 Mine Hamamcıoğlu-Turan Engin Aktaș Özge Deniz Toköz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4年第4期712-728,共17页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art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early settlements established by Turkish communities on the far west Asian coast by focusing on two developed examples...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art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early settlements established by Turkish communities on the far west Asian coast by focusing on two developed examples in Urla Peninsula.Conventional surveying and evaluation techniques of architectural restor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were utilized.Key findings includ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erarchy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studied landscape:old C¸esme the most developed village of peninsula in the 16th century.It was positioned along a valley in distance to coast,but in control of harbor that played significant role in commerce between Europe and Asia.Its mosque and tomb,dated to late 14th e early 15th centuries,used to crown it.Cylindrical minaret tower of mosque,domed tomb tower on a cubical base and squinch in the transition zone of mosque are evidences for Central Asian roots.Usage of local lime stone,re-usage of andesite blocks,framing of the stone blocks with bricks,and pendentive in tomb refer to Roman-Byzantine constructions.The study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urkish art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far west Asian coast in the 14th‒15th centuries.Findings will be a guide for relate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 similar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QUE TOMB central asia western Anatolia Mediterranean Conservation
原文传递
中国西天山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涛 杨莲梅 +5 位作者 刘凡 李建刚 江雨霏 刘晶 陈平 周玉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5-1509,共15页
2020年8月2日和18日(简称8∙2和8∙18过程)中国西天山新源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应用自动气象站、GPS/MET水汽探测仪、二维视频雨滴谱仪、风云2G静止卫星等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研究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 2020年8月2日和18日(简称8∙2和8∙18过程)中国西天山新源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应用自动气象站、GPS/MET水汽探测仪、二维视频雨滴谱仪、风云2G静止卫星等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研究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是在中亚低涡有利的背景下产生短时强降水,8·2过程降水阶段性强,由低涡前部西风气流中生成的孤立β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造成,水汽源自低涡本身,水汽输送和辐合相对弱;8∙18过程持续100 min阶段性不明显,由低涡层云中β中尺度MCS造成,水汽不仅来自于低涡而且还有新疆以外充沛水汽输送。(2)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雨滴谱特征有明显差异。两次过程雨滴粒子直径(D_(m))<2 mm的粒子频数占比约为97%左右,即降水过程小粒子占绝大多数。8∙2过程D_(m)<2 mm粒子对降水量贡献达66.75%,D_(m)超过4 mm的大粒子对瞬时强雨强贡献大,对流降水粒子谱分散,既有粒子大、浓度小的雨滴,又有粒子小、浓度高的雨滴;而8∙18过程D_(m)<2 mm粒子对降水量贡献达86.34%,其中D_(m)为1~2 mm粒子对降水量贡献达71.99%,且无D_(m)>4 mm粒子,对流降水粒子谱相对集中,D_(m)>2 mm粒子远少于8∙2过程,水平极化雷达反射率(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差分相移率(KDP)平均值和最大值比8∙2过程均明显偏小。(3)应用2020~2021年夏季探测资料研究对流性降水雨滴谱,对流性降水雨滴谱特征年际差异大,呈雨滴粒子大、浓度低特征,表现出大陆性对流降水性质,ZDR和KDP比季风区对流降水明显偏小,加入偏振量的R(ZH,ZDR)、R(KDP,ZDR)拟合关系明显好于R(ZH)、R(KDP)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天山 中亚低涡 短时强降水 水汽 雨滴谱特征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变动及其对鲣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泓羽 汪金涛 +4 位作者 陈新军 蒋明峰 许子安 雷林 吕泽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80,共8页
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鲣(Katsuwonus pelamis)渔场。为合理开发和利用中西太平洋围网鲣自由鱼群的渔业资源,根据1995—2019年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围网鲣数据计算资源丰度指数,得出渔场重心,并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 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鲣(Katsuwonus pelamis)渔场。为合理开发和利用中西太平洋围网鲣自由鱼群的渔业资源,根据1995—2019年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围网鲣数据计算资源丰度指数,得出渔场重心,并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洋尼诺指数(Oceanic Niño Index,ONI)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可用于表征自由鱼群渔场重心的资源丰度,且与暖池重心经度以及右边缘经度有显著相关性;渔场重心与暖池指标(暖池重心经度与右边缘经度)的相对位置以及变动趋势在不同气候模式下存在差异,而在同一气候模式中相同。结果表明,渔场重心可通过暖池重心的变化进行预测,而通过构建暖池场与自由鱼群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关系发现,暖池右边缘能够与自由鱼群的空间分布产生联系,为商业性捕捞围网鲣自由鱼群提供渔场边界的指示,为其资源开发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鱼群 暖池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中西太平洋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物理场间的联系
8
作者 姜正 张荣华 宫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9-702,共14页
为研究赤道太平洋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CO_(2)^(sw))年际变化的机制,基于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团队于2021年发布的中国首套全球海表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产品,使用相关性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分析和奇异... 为研究赤道太平洋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CO_(2)^(sw))年际变化的机制,基于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团队于2021年发布的中国首套全球海表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产品,使用相关性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9年赤道太平洋pCO_(2)^(sw)气候态分布及其去趋势后的年际异常的时空演变特征;结合pCO_(2)^(sw)与多种参数的相关性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过程探讨了赤道中西太平洋pCO_(2)^(sw)年际异常中心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热带太平洋pCO_(2)^(sw)季节变化、年际异常及其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沿赤道均出现两个中心,其中一个在赤道中西太平洋日界线附近,另一个在赤道中东太平洋120°W附近;且不同季节、不同ENSO相位时期前者的位置会沿赤道有东西向移动。赤道太平洋pCO_(2)^(sw)年际异常的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Ni?o 3.4海表温度指数呈极强的负相关性(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853);赤道中西太平洋pCO_(2)^(sw)年际异常与海表温度、纬向风速、虚拟盐通量和降水等异常均呈负相关,而与叶绿素浓度、盐度、位势密度和混合层深度等异常呈正相关,同时也与经向流速异常有关。据此,提出一种关于ENSO调制赤道中西太平洋pCO_(2)^(sw)年际变率的物理机制:当ElNi?o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信风减弱,赤道西太平洋出现西风异常,主要降水带和沃克环流的上升支沿赤道东移,使得赤道中西太平洋降水增多(虚拟盐通量、进入海洋表层的淡水通量增加等),导致盐度降低、上层海洋层结增强和垂向混合减弱,使得次表层富含二氧化碳的冷水上涌减少,导致pCO_(2)^(sw)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二氧化碳分压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赤道中西太平洋 淡水通量 海洋动力过程
下载PDF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被引量:135
9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8 位作者 梁凤华 戚学祥 刘福来 曾令森 刘敦一 李海兵 吴才来 史仁灯 陈松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喜马拉雅地体是55±10Ma以来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增生地体,位于其中的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变质基底主要由角闪岩相的富铝变质沉积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对两类岩石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 喜马拉雅地体是55±10Ma以来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增生地体,位于其中的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变质基底主要由角闪岩相的富铝变质沉积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对两类岩石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除了记录了20Ma以来的构造事件年龄外,主要保存了529-457Ma的变形和变质事件记录,另外还保存了更早期(>835Ma)的年龄信息。根据20Ma以来崛起的喜马拉雅挤出岩片中包含早期强烈褶皱和向南的斜向逆冲构造以及伴随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记录,结合岩石测年所获得的大量泛非-早古生代年龄和奥陶纪底砾岩的发现,说明曾位于南半球印度陆块北部的变质基底岩石经历过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1)原始喜马拉雅山是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产物;(2)印度陆块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再活化在原始喜马拉雅山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3)现在的喜马拉雅山是在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基础上再造山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SHRIMP测年
下载PDF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被引量:66
10
作者 葛肖虹 马文璞 +4 位作者 刘俊来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王敏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65,共17页
大陆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开启了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变形事件所产生的陆内变形(大型走滑断裂、推覆构造、挤... 大陆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开启了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变形事件所产生的陆内变形(大型走滑断裂、推覆构造、挤出构造)对印支与前印支期所形成大陆构造格架大幅度的改造,因此对前印支期构造单元的性质需要通过构造复位来重新认识。通过构造复位认为:阿拉善、中祁连—柴达木、北羌塘等微陆块和塔里木板块是一个整体的克拉通——西域板块,不存在整体的昆(仑)—祁(连)—秦(岭)海洋板块,早古生代满加尔—北祁连坳拉槽-小洋盆和晚古生代东昆仑—阿尼玛卿—金沙江裂陷洋盆可能是由古特提斯洋脊楔入所引起的,类似于现今的红海—亚丁湾。本文拟从阿拉善、北羌塘地块的构造归属、西域板块的确认;中国境内北亚构造域的构造划分和晚侏罗—早白垩世陆内变形、中亚挤出构造;中朝与扬子—华南板块划分和南北黄海、朝鲜半岛的构造归属等方面,来讨论有关中国及邻区大陆构造格架的一些争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构造格架 陆内变形改造 构造复位 西域板块 中亚挤出构造
下载PDF
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沉积盆地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通过对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大地构造格局和侏罗系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 :早 -中侏罗世本地区总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之下 ,地壳向西南方向减薄 ,海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浸漫 ;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两类侏罗纪沉积盆地 ,一类是被动大陆边... 通过对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大地构造格局和侏罗系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 :早 -中侏罗世本地区总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之下 ,地壳向西南方向减薄 ,海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浸漫 ;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两类侏罗纪沉积盆地 ,一类是被动大陆边缘近海开阔盆地 ,存在良好的侏罗系油气生储盖组合 ,另一类是山前先断后拗的陆相盆地 ,虽然也存在侏罗系烃源岩和储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中国西部 侏罗纪 盆地分析 沉积盆地 挤压构造 伸展构造 油气储层
下载PDF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二叠纪幔源岩浆杂岩:中亚地区陆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61
12
作者 李锦轶 宋彪 +3 位作者 王克卓 李亚萍 孙桂华 齐得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446,共23页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69.2±3.2 Ma,斜长岩中...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69.2±3.2 Ma,斜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表面年龄为282~287 Ma;侵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变形石炭系地层的恰特卡尔塔格杂岩体由蛇纹岩、含橄榄斜长岩、蚀变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0±1.6 Ma;侵入大南湖泥盆纪活动陆缘型花岗岩的基性岩墙中的锆石SHRIMP U-Pb表面年龄为271~280 Ma,类似的基性岩墙还见于克孜尔卡拉萨依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土屋铜矿北花岗闪长岩体.上述两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及侵入三个花岗质岩体的基性岩墙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是来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岩浆活动的影响,属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幔源岩浆杂岩带的一部分.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吐哈盆地南缘及天山-准噶尔-南蒙古地区、斋桑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地区和中朝陆块北缘-北山南部地区二叠纪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中亚地区地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吐哈盆地南缘 二叠纪幔源侵入杂岩 基性岩墙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地壳垂向生长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西段金铜成矿带——中亚成矿域东延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政伟 孙传敏 +7 位作者 陶专 吴华 刘显凡 吴山 丁益民 刘兴德 彭方红 王晓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4,共7页
新疆西天山西段位于哈萨克斯坦 -伊犁板块的东南部边缘 ,包括伊犁石炭纪裂谷、那拉提地块、哈尔克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主要已知矿床 (点 )按其容矿围岩可分为镁铁 -超镁铁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陆相沉... 新疆西天山西段位于哈萨克斯坦 -伊犁板块的东南部边缘 ,包括伊犁石炭纪裂谷、那拉提地块、哈尔克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主要已知矿床 (点 )按其容矿围岩可分为镁铁 -超镁铁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陆相沉积岩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区内以找金矿主 ,兼顾铜镍矿等。金矿以穆龙套型和火山岩型金矿为主 ,同时注意卡林型和中 -酸性侵入岩内外接触带型 ;铜矿以镁铁 -超镁铁岩型和火山岩型为主。地质与成矿条件与中亚成矿域具有可比性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成矿域 穆龙套型金矿床 火山岩型铜金矿床 新疆 找矿远景 成矿条件
下载PDF
穆龙套-萨瓦亚尔顿-库姆托尔金矿带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丽 计文化 +5 位作者 董福辰 曹新 罗彦军 朱志新 张润红 宋建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64-71,共8页
南天山金矿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金矿资源地,产出数个超大型金矿。这些矿床有许多共同点:如大地构造背景、构造环境、含矿岩系、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矿物、载金矿物、围岩蚀变、成矿时代和成矿方式等相似... 南天山金矿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金矿资源地,产出数个超大型金矿。这些矿床有许多共同点:如大地构造背景、构造环境、含矿岩系、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矿物、载金矿物、围岩蚀变、成矿时代和成矿方式等相似。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构造位置、物质成分、围岩蚀变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本区一些基本的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矿带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关系密切,华力西期与花岗岩活动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应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因此,该矿带应属于细脉浸染型金矿较为合适。南天山尚有寻找此类金矿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南天山 华力西造山带 金矿 细脉浸染型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与中亚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波 龙胜祥 刘彬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7-191,223,共6页
中亚及中国西部盆地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位置——特提斯构造域的北缘。由于受到特提斯洋形成与演化的影响,两地区在中、新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即都经历了中生代-古近纪断陷-坳陷沉积阶段和新近纪以来的前陆... 中亚及中国西部盆地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位置——特提斯构造域的北缘。由于受到特提斯洋形成与演化的影响,两地区在中、新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即都经历了中生代-古近纪断陷-坳陷沉积阶段和新近纪以来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油气地质条件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各盆地不同的基底特征及其具体的大地构造位置又使其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油气勘探的实践表明,中亚盆地群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因此,进行中国西部与中亚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类比研究,认真分析两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西部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西部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中亚 前陆盆地 油气地质 类比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温都尔庙群的时代及其在中亚造山带中的位置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备 徐严 +1 位作者 栗进 李群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127,共8页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417 Ma和444 Ma。结合已有的锆石年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温都尔庙群的发育时代可能为500~415 Ma。根据温都尔庙群的物质组成,推测其形成于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周围的大陆边缘海域并命名为温都尔庙洋,代表我国境内早古生代时期的古亚洲洋。根据碰撞造山带理论探讨了温都尔庙群的构造位置,提出在早—中古生代时期,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发生了向南部华北地块和向北部兴安—艾力格庙地块的双向俯冲,其主体部分形成南、北两个加积楔,而其边缘部分卷入南、北混杂岩带成为基质,因此温都尔庙群的褶皱及变质历史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演化过程。对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的研究表明,温都尔庙群的前寒武纪物源特征与蒙古国下古生界的相似,而与华北陆块显著不同,表明温都尔庙群的物源很可能来自华北陆块之外的前寒武纪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都尔庙群 中亚造山带 内蒙古西部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福杰 姜振学 +3 位作者 庞雄奇 林世国 祝厚勤 李宏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的多套源岩,发育非均质储集层,多套多封闭性的盖层,以背斜为主要圈闭;断裂、不整合和高渗透砂体组成良好输导体系,保存条件较差等特点。依据理论分析及勘探实践,优选出4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它们是:①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膏泥岩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②准南前陆冲断带第二、第三排构造带;③川西北部及南部燕山运动期古隆起、川中平缓褶皱构造带以及深坳陷内部的非常规天然气;④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库车 准南 川西 柴北缘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叠合盆地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特征初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锋 张光亚 +5 位作者 刘祚冬 梁英波 张磊 杨柳明 许岩 毛祖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7-1372,共16页
通过分析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区域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基础数据,从板块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编制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沉积构造演化剖面图和生储盖组合剖面图,研究盆地演化阶段、叠合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揭示中亚和中国西部前陆... 通过分析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区域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基础数据,从板块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编制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沉积构造演化剖面图和生储盖组合剖面图,研究盆地演化阶段、叠合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揭示中亚和中国西部前陆盆地演化和油气富集规律异同。研究表明: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控制了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区域构造分带、盆地演化、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根据古洋壳缝合线可分为北、中、南3个构造带,古生代以来多期微板块的拼贴,导致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含油气盆地演化分为3个演化阶段,早古生代伸展、晚古生代挤压、早中生代伸展和新生代挤压构造作用控制了研究区盆地的叠合演化,发育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3套区域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4套储盖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中国中西部 中亚 盆地演化 油气富集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伦志 王德全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中国国内实现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合理布局 ,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努力营造一个较之沿海当年改革开放时更具吸引力的经济环境。为此 ,作者...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中国国内实现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合理布局 ,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努力营造一个较之沿海当年改革开放时更具吸引力的经济环境。为此 ,作者提出了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自由贸易区 西部地区 可行性 西部开发
下载PDF
新疆天山西段金矿找矿新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传敏 何政伟 +7 位作者 陶专 吴华 刘显凡 吴山 丁益民 刘兴德 彭方红 王晓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7,共4页
最近在新疆西天山西段靠近与哈萨克斯坦接界地区发现了一些金矿找矿新线索。值得特别关注的有两种矿化类型 ,有可能成为大型金矿 :即变质碳质碎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本区首次发现了一套黑色碳质片岩和石墨片岩 ,其中发育有黄铁矿 -... 最近在新疆西天山西段靠近与哈萨克斯坦接界地区发现了一些金矿找矿新线索。值得特别关注的有两种矿化类型 ,有可能成为大型金矿 :即变质碳质碎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本区首次发现了一套黑色碳质片岩和石墨片岩 ,其中发育有黄铁矿 -石英细脉 ,含金量达 9×1 0 - 6 ,与产于乌孜别克斯坦的穆龙套型金矿地质情况相似。还发现了铜 -金高含量矿化 ,即水磨沟铜金矿 ,该矿床产于一套蚀变的中 -基性火山碎屑岩中 ,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的断裂中 ,矿石由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黄铁矿、石英、绿泥石组成 ,具角砾状构造 ,平均铜含量 6.1 % ,金含量 3 .8× 1 0 - 6 。分析了本区金矿成矿的地质特征 ,指出矿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集中于分割本区三个地体的两条大断裂附近的韧性剪切带中 ,绿片岩相的变质条件和花岗岩浆活动对金矿的富集有促进作用。这些新发现表明 ,新疆天山西段的地质条件与金矿化特征与其西部邻国地区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碳质碎屑岩型金矿床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新疆 天山 找矿方向 矿化作用 金矿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