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ing central-local relationin post-reform China: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Yi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George C 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3期2-10,13-19,共16页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fis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changing arrangement for 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fis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changing arrangement for the central state's collection of taxes and allocation of capital among provinces The central local relation has experienced constant reorganization since 1949, but the tax division scheme introduced in the early 1990s represent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Prior to the 1990s, the central local fiscal relation was shaped by a highly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and economic system without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design for revenue collection and expenditure Th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established after the reforms contributed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reforms, but it was a temporary and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tha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ational resources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free market for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x division scheme has stopped the decline of the ratio of fiscal revenue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aised the percentage of central revenue in total national income, and strengthened the central function for macro economic control The mechanism for tax refund under the tax division scheme required further improvements Several proposals are made in this study: 1) tax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administration; 2) a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system for regional transfer pay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3) the power for tax legislation should be delineated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local relation tax division scheme region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Making central-local relations work: Comparing America and China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s 被引量:2
2
作者 Dan GUTTMAN SONG Yaqi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7年第4期418-433,共16页
The challenge of making central requirements work at local levels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roughout the world.Countries can learn from one another’s approaches,but must understand the local ... The challenge of making central requirements work at local levels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roughout the world.Countries can learn from one another’s approaches,but must understand the loc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set.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eatures of the China and U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s that need be understood by those working between the systems.Key features include:(1)common values which shape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hoices in both countries,but which may have different practical meanings in each country;(2)America’s common law-bas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and China’s civil law system,which involves plan(s)as well as law;(3)America’s Federal central-local system,and China’s unitary central local system.This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areas in which further comparative understanding may be of value,including:(1)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plan and law in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2)comparing the American Federal-state agreement system for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with the China central-local system of target responsibility agreements for plan implementation;(3)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nongovernmental resources needed to assure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laws and plans;(4)identifying institutions that can coordinate central-local and cross-bord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law and plan central-local coordination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原文传递
Leg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s in China's Central-Local Dynamics
3
作者 Chenxi Wa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4期523-547,共25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China's central-local dynamics in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regulatory discrepancies among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from both leg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It finds that in Chin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China's central-local dynamics in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regulatory discrepancies among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from both leg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It finds that in China’s central-local interactions,legal practices have been rather limited and only developed lately,and political practices have long been in place to fill the blank left by legal practices and accommodate China's growing rule of law in the contemporary era.Regarding legal practice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legislative review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state organs which have been opaque and experience a leap forward from 2017 with China's advancement of the rule of law.As for political practic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wo type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top-down campaigns and bottom-up bargaining.Campaigns and bargaining have a long history in China’s central-local dynamics and intertwine with China’s contemporary legal development in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Drawing on data collected from China's practical governanc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vide a roadmap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atterns of central-local dynamics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angle and contributes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a5s central-local dynamics that smooth central-local tensions and drive China forward alo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as a monol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central-local relations Legislative review CAMPAIGN BARGAINING
原文传递
纵向监管、地方选择性供地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4
作者 周玉龙 刘玉海 宋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促使地方政府降低污染密集型工业用地供应,增加清洁型工业用地供应,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地方领导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以及产业转型能力机制对不同特征的城市工业土地供应结构策略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结论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央地互动关系与地方利用土地偏向性供给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环保督察 地方选择性供地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纵向监管
下载PDF
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形式主义?——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建国 徐艳 刘传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实为“多重复杂并发因果”;六条路径、三类条件组态构成了地方环境治理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即“经济约束”驱动型,“注意力兑现悬浮”驱动型与“避责思维”驱动型,各因素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引发形式主义的发生与再生产等。为了防范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当前亟需在推动产业转型以促进“经济”“环保”目标的平衡、内外协同以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以及精准问责以疏解官员“避责”情结等方面下大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地方生态环境治理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区域协调、央地关系和基本权利的中央化
6
作者 宣晓伟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是个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议题,要促进“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根本上有赖于建立合理的央地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呈现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总体取向,在地区竞争模式下试... 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是个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议题,要促进“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根本上有赖于建立合理的央地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呈现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总体取向,在地区竞争模式下试图通过缩小地区增长差距来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当我国逐渐进入第三产业占主导、经济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的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临着由“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根据事务属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限,推动“公民基本权利的中央化”,落实中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责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真正做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央地关系 基本权利 中央化
下载PDF
我国央地关系的地方立法诠释——以《宪法》第三条第四款为中心展开
7
作者 沈桥林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2,共11页
《宪法》第三条第四款是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规范。要全面准确理解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必须将《宪法》第三条第四款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七条及《立法法》等宪法性法律结合起来看,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下中央与地方权限划... 《宪法》第三条第四款是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规范。要全面准确理解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必须将《宪法》第三条第四款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七条及《立法法》等宪法性法律结合起来看,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下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一体两面。尽管《宪法》没有明确地方事权的范围,但对地方立法权,《宪法》和《立法法》均有明晰规定。我国地方立法中,有一部分是为办好地方性事务、发挥本地方特色而设定的,这部分内容由地方自主制定、自主实施,可以构成完整的地方事权。此外,中央在赋予地方某些工作任务时,也会同时授予地方相应的立法权,工作不同、任务不同,给予地方的立法权限也不相同。根据“权责统一”原理,中央给了地方这些任务,同时也意味着给地方这些事权,尽管考虑到这些权力中央可以收回,但在收回之前应承认其是地方事权。故地方事权的具体范围,可以从地方立法权中得到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地方事权 地方立法
下载PDF
论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
8
作者 莫纪宏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是指地方性法规在什么空间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可以分为“整体效力”“局部效力”“特定效力”和“区外效力”四种形式,其中“区外效力”是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最鲜明的效力特征。我国现行... 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是指地方性法规在什么空间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可以分为“整体效力”“局部效力”“特定效力”和“区外效力”四种形式,其中“区外效力”是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最鲜明的效力特征。我国现行宪法、立法法和有关法律并没有确立地方性法规的一般性空间效力,只是对“局部效力”和“特定效力”在制度上加以明确,对于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之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从经济特区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程序来看,都不能作出否定地方性法规所具有的“区外效力”的结论。地方性法规的“区外效力”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效力延伸,横向空间效力是指地方性法规在其他行政区域的法律效力,纵向空间效力是指地方性法规能否约束中央层面的执法和司法审判机构。根据中国法的“域外适用”理论和政策要求,在确保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合法性前提下,地方性法规的“区外效力”应当得到制度的肯定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 中央立法 地方立法 双重立法权 合宪性审查 合法性审查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下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演化博弈研究
9
作者 周晓丽 韩明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91,共9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智慧发展使得实现政府环境治理现代化这一现实目标成为可能。论文立足于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方式智能化和治理结果高效化目标,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和MATLAB仿真动态分析,引导环境治理向精细化、合作化、科学化...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智慧发展使得实现政府环境治理现代化这一现实目标成为可能。论文立足于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方式智能化和治理结果高效化目标,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和MATLAB仿真动态分析,引导环境治理向精细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模式转型。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收益及政治好评、治理失能下政府公信力损失、惩罚性收入、政府奖励支出等要素积极作用于政府决策行为中。当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监管策略时,环境治理效益提升,监督成本下降,有助于刺激中央政府加强数字监管;当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损失成本增加、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效果得到提高时,地方政府选择积极配合。可见,研究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动态演化过程及均衡点,推导出政府决策最优情景,为政府探索现代化环境治理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环境治理 演化博弈论
下载PDF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地方实施激励机制研究
10
作者 孙晋 蔡倩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地方实施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地方政策制定机关的积极性,促进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地方实施中,应当引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激励的双重促进作用。将激励机制引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地方实施中具有正当性,...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地方实施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地方政策制定机关的积极性,促进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地方实施中,应当引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激励的双重促进作用。将激励机制引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地方实施中具有正当性,平衡论和外部性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既有法律制度和实施需求提供适用基础。当前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地方实施激励机制不完善,表现为制度设计中的激励机制形同虚设,制度实践中的低效现象也较为普遍化。这主要是由自我审查模式的局限性、对惩罚机制的路径依赖、央地协调中存在的治理逻辑差异、地方发展中固有的“唯GDP”观念共同作用所致。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地方实施激励机制,应当遵循央地共建的思路,重点将制度实施成效纳入地方官员的考评体系。同时,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重视能力激励、增强激励工作的规范性,切实维护激励措施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地方实施 激励机制 央地共建 绩效考评
下载PDF
基于梅山文化的空间艺术特色在乡土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1
作者 刘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针对湖南古梅山地区乡土食品包装设计现状,从梅山文化的空间艺术中提炼出造型结构特征、装饰元素特征、色彩特征、文化特征,将其解构赋予于乡土食品包装设计中,探索将梅山文化中蕴含的空间艺术精髓与乡土食品包装融合的设计思路与策略,... 针对湖南古梅山地区乡土食品包装设计现状,从梅山文化的空间艺术中提炼出造型结构特征、装饰元素特征、色彩特征、文化特征,将其解构赋予于乡土食品包装设计中,探索将梅山文化中蕴含的空间艺术精髓与乡土食品包装融合的设计思路与策略,提升食品附加值,展现地域特征,提升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乡土食品包装的融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文化 空间艺术 乡土食品 包装设计
下载PDF
欧洲难民城市融入政策研究——以华沙、马拉加、塞萨洛尼基和米兰市为例
12
作者 康晓丽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2015年欧洲爆发难民危机至2022年俄乌冲突再次引发大规模难民浪潮以来,欧洲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难民融入政策上展开较长时间的博弈,欧洲难民城市融入政策已成为影响欧洲政治生态的热门话题。接收难民较多的华沙市、马拉加市、塞萨洛尼... 2015年欧洲爆发难民危机至2022年俄乌冲突再次引发大规模难民浪潮以来,欧洲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难民融入政策上展开较长时间的博弈,欧洲难民城市融入政策已成为影响欧洲政治生态的热门话题。接收难民较多的华沙市、马拉加市、塞萨洛尼基市和米兰市在难民城市融入政策实施中成为欧盟难民基层治理的代表,它们基于当地治理结构,以有限资源在政治紧张的空间内运作并解决难民带来的各种问题,其细分难民群体、加强市域协同合作、推行多方利益主体合作战略、合作制定融合服务内容等实践为应对欧洲难民浪潮带来的持续性挑战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难民 中央—地方关系 城市融入政策
下载PDF
明清之际川藏道的兴起及在中央和西藏地方中的连接作用
13
作者 石硕 刘锡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汉藏金桥”兴起的重要背景。当康区的白利土司阻断了川藏道时,以五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支持蒙古首领固始汗,攻灭了白利。清初,西藏地方与内地在川藏道东端打箭炉广泛开展贸易活动。康熙三十九年(1700)“西炉之役”与五十九年(1720)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后,川藏道沿线多数地区逐渐纳入四川省管辖,清朝为保障道路畅通,以巨额茶叶与白银对西藏地方进行经济补贴。由川藏道的兴起及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互动,可以深刻理解该道成为双方连接纽带的原因,以及西藏地方牢固纳入中原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道 中央 西藏地方 打箭炉
下载PDF
我国央地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协同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14
作者 张婷 丁波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4年第1期63-73,共11页
央地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协同能更好地发挥中央政策的引导作用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最优政策效果,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主体协同和主题协同两个视角对京津冀地区的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协同进行实... 央地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协同能更好地发挥中央政策的引导作用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最优政策效果,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主体协同和主题协同两个视角对京津冀地区的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协同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主体协同方面,北京市地方政策主体最为积极并且其政策主体扩散广度最高。在政策制定主体中,中央的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参与主体类型较多,而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几乎全是政府及其政府部门。在主题协同方面,天津市的政策主题丰富度较低,政策主题相对比较集中,北京市和河北省的政策主题较为丰富。其中,天津市的政策主题与中央政策的相似度最高,河北省次之,北京市的政策主题更富有本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协同 知识产权金融 中央与地方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百年来伦敦大都市政府职责体系的演化
15
作者 吴晓林 贾志艺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146-160,共15页
19世纪末至今,伦敦大都市政府职责体系经历了多轮调整。回顾百余年来大伦敦市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其职责体系演化总体上呈现出“权责趋于上收、两级松散分工”的特点,都市政府职能集中于战略层面,地方政府承担具体事务治理职能。在此发... 19世纪末至今,伦敦大都市政府职责体系经历了多轮调整。回顾百余年来大伦敦市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其职责体系演化总体上呈现出“权责趋于上收、两级松散分工”的特点,都市政府职能集中于战略层面,地方政府承担具体事务治理职能。在此发展过程中,有多重因素对伦敦大都市政府职责体系的演化产生影响,但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分析和总结伦敦大都市政府职责体系调整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索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发展规律具有特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政府 职责体系 大伦敦市政府 央地关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生态修复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16
作者 李明 高维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利用陕北黄土高原2000—2019年MODIS产品MOD13Q1数据,定边、安塞、志丹、子长、延安气象站1990—2019年月(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通过差值(比值)、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显著... 利用陕北黄土高原2000—2019年MODIS产品MOD13Q1数据,定边、安塞、志丹、子长、延安气象站1990—2019年月(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通过差值(比值)、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显著区(志丹、安塞、子长、延安)和非显著区(定边)在生态修复前(1990—1999年)、生态修复中(2000—2019年)的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中显著区、非显著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别以0.123、0.081/10 a的速率增加,显著区为非显著区的1.5倍;显著区和非显著区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164、0.467℃/10 a的速率上升,平均降雨量分别以39.95、25.56 mm/10 a的速率增加,显著区较非显著区升温明显缓慢,但平均降雨量的增加速率明显大于非显著区。(2)生态的显著性修复在2012年之后对年平均气温上升的抑制作用凸显,显著区和非显著区年平均气温差值在2013年发生突变,2013年为生态修复对年平均气温影响的关键时间点;生态修复显著区在植被生长季(4—9月)对年平均气温上升的抑制较为明显,7月最明显,显著区较非显著区年平均气温降低了1.05℃;对最高气温的抑制出现在7—8月,对最低气温的抑制出现在5—6月。(3)生态修复中(2013—2019年)显著区的降雨日数较修复前明显偏少近6 d,其减少主要是小雨日数的减少,中雨以上的降雨日数均随着生态修复的开展呈增加趋势;显著区植被生长季降雨量增加最明显,降雨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雨以上降雨日数的增加;1—7月随着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显著区与非显著区不同等级降雨日数差值逐渐增大,7月达到最大,8—12月随着植被覆盖度不断降低,降雨日数的差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中部 生态修复 NDVI 局地气候 影响
下载PDF
人口变化趋势下县域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调适方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望红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面临人口向城流动和出生人口减少两个层面带来的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挑战。从我国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实践来看,存在城乡学校建设投入错位、师资力量配置多头匮乏、生活服务设施跟进缓慢等问题。从央地关系的视角分析发现,...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面临人口向城流动和出生人口减少两个层面带来的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挑战。从我国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实践来看,存在城乡学校建设投入错位、师资力量配置多头匮乏、生活服务设施跟进缓慢等问题。从央地关系的视角分析发现,在县域教育资源配置上,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之间存在目标张力和权力约束,导致资源分配弥散,无法回应人口变化带来的教育资源配置挑战。因此,需要对教育资源配置权进行细致界定和重新划分,建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联合掌握资源调配权和资源监督权,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分级掌握资源统筹权,县级政府具体掌握资源分配权。这一权力分配格局既能够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也能够规避中央和地方在资源配置中面临的权力约束和策略局限,从而实现人口变化趋势下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县域教育 教育资源配置 央地关系
下载PDF
深化洛阳市与央企合作发展的思考
18
作者 张恺璐 徐春雨 吕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5-89,共5页
深入分析洛阳市与央企合作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从合作机制、要素保障、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强洛阳市与央企的资金对接、技术对接、产业对接和服务对接,实现地方与央企深度融合、资源互通、联动创新、互利... 深入分析洛阳市与央企合作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从合作机制、要素保障、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强洛阳市与央企的资金对接、技术对接、产业对接和服务对接,实现地方与央企深度融合、资源互通、联动创新、互利共赢。结果表明,央企作为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繁荣的动力引擎。深化地方政府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创新央企服务模式,既能够推动洛阳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又有利于促进央企做大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地方政府 央企 融合发展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收益中央-地方分配机制的规范建构
19
作者 郑泽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自然资源资产收益中央-地方(以下简称央地)分配机制的合理建构对于理顺央地自然资源收益主体关系、落实自然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区域生态补偿能力、促成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在央地两级层面的规模增长和科学利用具有积极... 自然资源资产收益中央-地方(以下简称央地)分配机制的合理建构对于理顺央地自然资源收益主体关系、落实自然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区域生态补偿能力、促成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在央地两级层面的规模增长和科学利用具有积极意义。在现行制度表征上,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央地分配机制的实施依托于央地分权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框架,并呈现出地方收益为主的规制结构。在这一规制结构下,一方面,央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事权、自然资源资产管护职责无法与收益分配结果相衔接,造成央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权责利的失衡;另一方面,制约了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导致国家所有权收益缺失,增加了地方“资源诅咒”经济增长和资源收益区域间配置不均衡的风险。收益央地分配机制需要规范建构,旨在通过收益分配实现央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权责对等和利益均衡。在路径上,以优化调整央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事权关系为起手,以确立中央主导支配的自然资源资产收益机制为过程,以建立基于事权划分的央地收益弹性管理机制为结果,通过央地权责一体连结机制、权责弹性划分机制、收益地方弹性留存机制、收益央地横纵向流动机制和地方留存收益科学管理机制的实施,确保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在央地分配层面的秩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收益 中央-地方分配 中央-地方关系 规范建构
下载PDF
《立法法》试点立法条款的分离设置及其权力逻辑
20
作者 周宇骏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9,共19页
本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统一规范试点立法条款的共识性建议,但最终并未被采纳,而是对有关制度采取了分离设置模式。盖因此种建议的强守法主义逻辑与立法内在要求相悖,其单向视角亦未能顾及央地关系的核心现... 本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统一规范试点立法条款的共识性建议,但最终并未被采纳,而是对有关制度采取了分离设置模式。盖因此种建议的强守法主义逻辑与立法内在要求相悖,其单向视角亦未能顾及央地关系的核心现实。试点立法分离设置设计体现出差异化的权力运行方式与制度目的:由中央主导的试点制度,授出专属事权以实现特殊法治状态;由地方负责的试点制度,创新规范形式以塑造特定法治区域。其差异背后仍呈现出一以贯之的立法权配置逻辑:明确中央专属立法事权以维护法制统一,根据距离专属事权远近分层次减少对其他事权规定限制以释放改革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法修改 试点立法 央地关系 权力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