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ir Pollution Based 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Six Provincial Capitals in Central-south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WU Xu-xian PENG Xin-y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8期86-88,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ir pollution on the basis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Method] By using the correlated data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in 2010,a correspondence analys...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ir pollution on the basis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Method] By using the correlated data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in 2010,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the air pollution indicators(like respirable particles,SO2 and NO2) of six provincial capitals in central-south China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PSS software,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cities of China during different industrialization stages were summarized further.[Result] In the cities during early industrialization(like Nanning City and Guiyang City) and mineral resource-based cities(like Taiyuan City),the air was mainly polluted by SO2;for the cities in the middle industrialization(such as Changsha City,Wuhan City,Zhengzhou City and Chengdu City),the air was polluted by respirable particles chiefly;in the cities in late industrialization(like Guangzhou City and Shenzhen City) or completing industrialization(like Shanghai City),the air was mainly polluted by NO2;for the cities in pre-industrial stage(like Haikou City and Lhasa City),the characteristic of air pollution wasn't obvious.[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trol of urban air pollution in China in th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ir pollution central-south China Provincial capitals China
下载PDF
Anomalies of geophysical field in deep crustand earthquakes in Central-South Shanxi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明清 祝治平 +7 位作者 方盛明 刘明军 张建狮 虎喜凤 杨清 刘敏 啜永清 景呈国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1999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Comprehensive studies on the crustal structures, the anomalies of geophysical field and the seismicity in Central South Shanxi are conduc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eep tectonic background for occur... Comprehensive studies on the crustal structures, the anomalies of geophysical field and the seismicity in Central South Shanxi are conduc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eep tectonic background for occurring moderate earthquakes in Lingshi-Jiexiu region between Linfen and Taiyuan. From now on, the region should be attached clos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south SHANXI CRUST structure GEOPHYSICAL field SEISMICITY earthquake
下载PDF
The Metamorphic Evolution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Sumdo High and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Terrane, Central-South Lhasa Block, Tibet
3
作者 ZHANG Cong Thomas BADER +4 位作者 Herman van ROERMUND YANG Jingsui SHEN Tingting QIU Tian LI P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52-,共1页
Asthemaintectoniccomponentofthe Himalayan–Tibetan orogen,the Lhasa terran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it records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orogeny.The occurrence of high pressure eclogite in the Sumdo complex in ... Asthemaintectoniccomponentofthe Himalayan–Tibetan orogen,the Lhasa terran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it records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orogeny.The occurrence of high pressure eclogite in the Sumdo complex in central Lhasa terrane has a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leo-Tethys subduction and plate itineration processes in this area.The petrological,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of eclogite and associated blueschist and garnet-bearing mica schist from Sumdo,Jilang and Bailang area have been briefly reviewed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metamorphic evolution of this suture.Eclogites from the Sumdo complex have experienced low temperature,high pressure to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revealing a fast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process in a typical oceanic subduction zone.The large P-T range between different eclogites in the literature may be affected by the big error of unappropriated using geothermobarometry and may also because of slices of subducted block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depths juxtapose together during exhumation.By summarizing the U-Pb,Lu-Hf and Sm-Nd ages of eclogites,the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is likely to occur in early Triassic during 245-225 Ma,but not the previously accepted late Permian at ca.260 Ma by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er geochronological data from literature.The opening of Paleo-Tethys Ocean between the Lhasa terrane initiate prior to ca.280 Ma and ultimate closure to integrate the Lhasa terrane was no earlier than225 Ma and may triggered by the initial subduction of Bangong-Nujiang Tethys Ocean in the no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The Metamorphic Evolution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Sumdo High and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Terrane central-south Lhasa Block
下载PDF
Helium-argon isotopic tracing for the Pb-Zn-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the central-south segment of the Da Hinggan Ling Range 被引量:2
4
作者 WANG Baode NIU Shuyin +4 位作者 SUN Aiqun HU Huabin LIU Yaming GUO Lijun WANG Shuo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3期235-241,共7页
In recent years big strid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ores in the central-south segment of the Da Hinggan Ling Range,though some debates still exist on the metallogenesis and sources of ore-forming material... In recent years big strid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ores in the central-south segment of the Da Hinggan Ling Range,though some debates still exist on the metallogenesis and sources of ore-forming materials.Pyrite and other sulfides in direct relation to the Pb-Zn-Ag ore deposits were chosen for the He and Ar isotopic analysis of ore-forming fluids,and the first He and Ar isotope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region.3He/4He ratios in 14 samples collected from 7 mining districts are 2.17×10-6-12.52×10-6,averaging 6.86×10-6 and their R/Ra ratios are 1.56-9.01 Ra,averaging 4.37 Ra.By projecting the data points onto the 3He-4He concentrations diagram,all the points fall near the mantle helium area.The calculated mantle-source helium ratio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19.58%-76.96%,with an average of 49.52%.Argon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are close to those of mantle source,indica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was transport upwards via the multi-stage evolution of mantle plume and concentrated as ores in the favorable loci of mantle branch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合成 矿石材料 沉积物 地幔分支结构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华中、华南的教育学人:1978—1999
5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5,共20页
教育学人群体研究是教育学术和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本文基于个人记忆,并对证文献资料,记述改革开放之后20年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教育学人群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华中教育学人以华中师大为中心,以河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北大学... 教育学人群体研究是教育学术和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本文基于个人记忆,并对证文献资料,记述改革开放之后20年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教育学人群体的基本情况。其中,华中教育学人以华中师大为中心,以河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为骨干,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教育实验与研究法、理论和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并具有鲜明的中原、荆楚和湖湘学术特色。华南教育学人以华南师大为首领,以广西师大、广州师院、广东教育学院、暨南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等为骨干,在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与教学理论、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粤港澳教育等学科或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自成一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人 华中 华南 学术群像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南黄海SYS90-1A孔第四纪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研究
6
作者 陆凯 孙军 +7 位作者 李广雪 杨慧良 王忠蕾 梅西 陈晓辉 祁江豪 朱晓青 强小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开展南黄海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基础。目前南黄海南部地区缺乏可靠年代学控制的长序列钻孔。通过对南黄海南部SYS90-1A孔(孔深90.1 m)沉积物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及区域已有磁性地... 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开展南黄海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基础。目前南黄海南部地区缺乏可靠年代学控制的长序列钻孔。通过对南黄海南部SYS90-1A孔(孔深90.1 m)沉积物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及区域已有磁性地层学结果,建立南黄海南部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地层框架。结果显示,SYS90-1A孔岩芯记录了从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至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上部,包括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正极性时与松山负极性时界线(B/M界线)深度位于74.2 m,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深度分别位于79.75~82.47 m和85.25~87.74 m。根据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的年代控制点和平均沉积速率,推算钻孔底部年龄为0.96 Ma。南黄海SYS90-1A孔早更新世晚期的沉积速率约为8.66 cm/ka,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约为9.5 cm/ka,而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为12.8 cm/ka,沉积速率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不仅为南黄海南部第四纪沉积物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代学约束,而且为南黄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物源示踪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沉积速率 第四纪 中部泥质区 南黄海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侵蚀性降雨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哲 方政 +4 位作者 董智 吴其聪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Ⅰ型(小雨量、短历时、大雨强)、Ⅱ型(大雨量、长历时、小雨强)、Ⅲ型(中雨量、中历时、小雨强)3类.各降雨频率为67.53%,3.9%,28.57%,占研究期内总降雨量的44.2%,14.02%,41.78%.②各径流小区产流和土壤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裸地、地瓜、花生,花生和地瓜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好.在Ⅱ型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量最大,Ⅲ型次之,Ⅰ型最小;但当Ⅰ型和Ⅲ型雨频率较高时,产流产沙量也较大.③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降雨量,当作物种类不同时,影响次之的因素有所差别.径流对降雨因素的响应程度高于土壤流失量,控制产流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典型作物 产流 产沙 鲁中南山区
下载PDF
广西中南部语法化区域的两个共享特征
8
作者 覃凤余 蓝庆元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8,共16页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V_(1)+CL+CL+V_(2),触发演变的语境是五言壮语歌谣。后一共享特征的来源是:壮族人意识到壮语的“V+te:■^(1)”与汉语官话的“V+对”是相对应的,推测出壮语的te:■^(1)就是官话的“对”,他们将壮语“te:■^(1)+N”结构类推为壮式官话的“对+N”。随着壮式官话“对+N”在宜州官话中的扩展,导致“对”获得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中南部 语法化区域 共享特征
下载PDF
贵州黔中南地区苗族“背牌”结构、工艺与文化探析
9
作者 王超群 周梦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贵州黔中南地区苗族“背牌”以其独特的结构与精细的工艺成为一些地区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黔中南不同地区苗族传统与现代“背牌”的外形尺寸、形制结构、工艺技法以及变迁情况,并进一步探析苗族传统... 贵州黔中南地区苗族“背牌”以其独特的结构与精细的工艺成为一些地区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黔中南不同地区苗族传统与现代“背牌”的外形尺寸、形制结构、工艺技法以及变迁情况,并进一步探析苗族传统“背牌”关联的传统情感意蕴以及文化事象意义的转变。研究认为黔中南不同地区苗族“背牌”作为相对独立服饰件的独特性,不同尺寸反映出手工缝制的差异性,不同结构折射出使用功能的多样性,相近工艺体现出装饰手法的普遍性。同时,由传统“背牌”的不断消逝引出“背牌”研究的紧迫性与发展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南 苗族“背牌” 结构 工艺 文化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钢 李睿萌 +1 位作者 段睿睿 牛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突发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调水的重大安全隐患,亟须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应由中线局承担责任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突发水污染场景,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出发,明确了中线局向... 突发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调水的重大安全隐患,亟须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应由中线局承担责任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突发水污染场景,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出发,明确了中线局向纳污地政府提供生态补水的突发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中线局与纳污地政府合作联盟的纳什议价模型,并以河南省邓州市为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补水天数与纳污总损失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伴随纳污总损失逐步增大,中线局议价能力对补水天数的影响能力呈现出边际递减特征。②中线局生态补水成本与生态补水天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随着中线局议价能力的增强,生态补水成本的规模效益呈现一定的弱化趋势。③在一定的生态补水规模范围内,中线局与纳污地政府能够达成有效的合作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突发水污染 纳什议价博弈 生态补偿机制
下载PDF
赣中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张才喜 徐步朝 杜夏雨 《江西科学》 2024年第1期46-53,71,共9页
赣中南地区是江西省乃至全国传统村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城镇化推进,传统村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文化失传的威胁,因此,开展赣中南地区传统村落集中保护及文化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赣中南地区27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 赣中南地区是江西省乃至全国传统村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城镇化推进,传统村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文化失传的威胁,因此,开展赣中南地区传统村落集中保护及文化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赣中南地区27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赣中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时间-空间”维度进行了演变过程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赣中南地区传统村落呈“整体凝聚,区域差异”态势。主要集中在东北部金溪县、中部乐安县和吉水县,总体呈现以多点为核心的“小范围聚集”“大范围散乱”的空间分布格局;2)赣中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宋代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增加并向东北部的金溪县和中部的吉水县聚集,形成“西南-东北”聚集的空间分布方向特征;3)赣中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是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GIS空间分析 赣中南地区
下载PDF
深水中大型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与成效——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A边际气田为例
12
作者 陈奎 胡德胜 +4 位作者 宋瑞有 龚宇 肖大志 黄安敏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区块,并优选A4构造进行油气目标评价。从圈闭解释与落实、圈闭烃类检测两方面对A4构造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A4构造中部预测优势含气区具有强振幅属性、低密度、低速度、低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等有利含气信息特征,总体为Ⅲ类AVO异常,且能够升级HL_0气组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部署滚动探井A4-1井实施钻探,在黄流组钻遇气层超20 m,莺歌海组二段钻遇可疑气层近10 m,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30亿立方米,钻探效果好。滚动勘探研究在深水A边际气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A边际气田后续滚动勘探活动,而且证实了滚动勘探同样适用于深水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滚动勘探 勘探成熟区 深水区 中央峡谷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构建与空间格局(1990-2020)
13
作者 戴若尘 祝仲坤 张晓波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4,共30页
创业和创新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运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的包含全量企业信息的企业大数据资源,从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 创业和创新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运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的包含全量企业信息的企业大数据资源,从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五个维度,构建兼具客观性、实时性与多维性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以反映中国各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绩效。研究表明:第一,1990-2020年,中国各地区创新创业指数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绩效显著提升。第二,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创新创业绩效最强,西部省份创新创业活力严重不足。第三,1990-2020年间,南北方地区创新创业绩效的差距呈现U形态势,“南热北冷”形势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中部崛起”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企业大数据 指数构建 南热北冷 中部崛起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in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human bones from the Dabaoshan cemetery, Helingee 被引量:1
14
作者 ZHANG XinYu ZHANG Xu +2 位作者 SUO MingJie WEI Dong HU YaoW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hina,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entary agriculturalists and nomadic pastoralists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770–256 BC). The previous pattern of mu...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hina,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entary agriculturalists and nomadic pastoralists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770–256 BC). The previous pattern of multiple cultures and diverse ethnic groups has been transformed to the increasingly dominated cultural system of Central Plain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en the states of Zhao and Qin have conquered the most parts of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subsistence strategies during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has never been evaluated. Particularly,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entral Plain cultures,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millet agriculture is still unknown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e interaction. Thus, to explore the shift of subsistence pattern,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bone collagen from Dabaoshan site(410–180 BC)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isotopic result indicates a large amount of C_4-based animal protein consumed by Dabaoshan humans. According to the archaeological backgrounds, we propose the Dabaoshan persons intensively relied on the millet agriculture and developed the agro-pastoral economy, which hinted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s from Central plain civilizations in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urther compared with other published isotopic data in the same region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we suggest the millet agriculture has played the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e fusion in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分析 文化系统 相互作用 中央 南方 农业 蒙古 集成
原文传递
追求学科特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凡 高志勇 +3 位作者 周子龙 孙伟 覃文庆 李夕兵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F0003,共8页
工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世界一流工科建设之策,对推动中国一流工科建设尤为重要。为减少世界一流工科他国建设经验的“排异”反应,选取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为案例并对其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进... 工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世界一流工科建设之策,对推动中国一流工科建设尤为重要。为减少世界一流工科他国建设经验的“排异”反应,选取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为案例并对其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进行探析,以为中国一流工科建设提供本土经验。在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进程中,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采取了以下策略:立足学科历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打造高质量的研究群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原创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给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工科提供诸多启示: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和评价体系,促使学科立足学科历史和现实需求,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完善评价体系,促使学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搭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和开展国际合作,助推学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和学科的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世界一流工科 学科建设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下载PDF
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大思政”建设策略与实践——以中南大学测绘学科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徽徽 邹滨 +1 位作者 冯德山 汤玉奇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9期48-51,56,共5页
以“三全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大思政”建设是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其“大思政”建设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育人广度、深度及维度等方面依然面临系列不足与挑战。该文系统总结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大思政”建... 以“三全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大思政”建设是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其“大思政”建设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育人广度、深度及维度等方面依然面临系列不足与挑战。该文系统总结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大思政”建设成效与面临问题,从协同育人机制、全过程培养与跟踪以及德智育人协同等方面探索“大思政”建设策略,最后以中南大学测绘学科为例,介绍其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大思政”改革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其他高校与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研究生 大思政 三全育人 中南大学测绘学科 课程思政改革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MIS6期以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17
作者 黄龙 耿威 +3 位作者 陆凯 田振兴 张勇 温珍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5,共14页
对南黄海中部SYSC-1孔0~30 m段岩芯稀土元素(REE)和粒度进行分析,结合年代测定,研究了沉积物REE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EE含量为111.66~231.12μg/g,垂向分布变化较大,均值与中国黄土∑REE均... 对南黄海中部SYSC-1孔0~30 m段岩芯稀土元素(REE)和粒度进行分析,结合年代测定,研究了沉积物REE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EE含量为111.66~231.12μg/g,垂向分布变化较大,均值与中国黄土∑REE均值比较接近。∑REE与粒度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La/Yb)N、(Gd/Yb)N和(δEu)N等参数受粒级影响较小。稀土元素分异参数有效示踪了物质来源,与周边河流对比发现,SYSC-1孔沉积物(La/Yb)N和(δEu)N散点图分布位置与黄河和长江较为一致,而与朝鲜半岛河流有明显不同。REE判别函数(DF)的物源区分结果表明,钻孔MIS6期经历了一次大的物源转换,沉积物由长江源(27.98~30 m)转为黄河源(24.24~27.98 m)。MIS5.5—MIS5.1期间(24.24~16.98 m)发育了浅水陆架冷水团沉积,主要是长江源细颗粒沉积物被古黄海暖流由南往北携带而来,并在冷涡区附近沉积下来。MIS5.1—MIS1期间(16.98~3 m)的低海平面时间较长,主要发育了一套滨浅海相-河口/潮坪相-三角洲相沉积,随着海平面急剧下降,陆架可容纳空间缩小,导致黄河、长江入海口向陆架区移动,黄河沉积物质控制了钻孔所处的南黄海北部区域。MIS1中晚期,山东半岛沿岸流的形成将黄河沉积物质主要控制在南黄海西部附近海域,而黄海暖流将济州岛西南部泥质区的长江源细颗粒物质搬运至SYSC-1孔附近的冷涡区沉积下来。总体来说,MIS6期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沉积演化是西太平洋边缘海河海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范例,海平面波动和海洋环流变化在物源转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物源 MIS6期以来 南黄海中部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进积体序列与古河流系统
18
作者 陈晓辉 陆凯 +4 位作者 田振兴 温珍河 徐晓达 张勇 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6,共12页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钻孔沉积地层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显示,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老至新划分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U3、U2、U1-2、U...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钻孔沉积地层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显示,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老至新划分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U3、U2、U1-2、U1-1)与钻孔划分的沉积地层单元密切相关。MIS4期与末次冰盛期低海面时期发育的2个层序界面(R4、R2),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层序(SQ3、SQ2、SQ1),并识别出3期进积体序列与2期古河流系统。MIS5期与MIS3期高海面及海平面下降期间的2期东向进积体序列主要包括高位体系域与强制海退体系域,对应浅海—滨海沉积,厚度分别由西部的24 m与40 m向东明显变薄,而全新世高海面以来向海的进积体序列主要对应高位体系域,与长江源的浅海相泥质沉积相关,最大厚度超过16 m。研究区MIS4期和末次冰盛期发育的2期古河流系统与低位体系域相对应,最大沉积厚度分别超过36 m与24 m,均与长江及黄河密切相关,影响范围延伸至黄海槽及其以东海域,尤其末次冰盛期最远可达济州岛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积体 古河道 层序地层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中部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南地区土改中的乡村妇女
19
作者 李建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168,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南地区实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乡村社会改造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动员下,中南乡村妇女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家庭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的洪流中。妇女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失...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南地区实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乡村社会改造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动员下,中南乡村妇女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家庭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的洪流中。妇女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失语的群体,能如此鲜活地活跃在乡村政治舞台上,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及其领导的土地改革为乡村妇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地位的良机,妇女日益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成为土改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中南区 乡村妇女
下载PDF
公元前三千纪黍西传与欧亚大陆人群的文化交流
20
作者 王茜 邓晨 王建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6,共12页
公元前2400年前后,沿着亚洲内陆山脉廊道,通过早期人群的移动、迁徙和交流,黍被带到了中亚地区。公元前2000年前后,黍快速传入印度河流域,并经由海上传播至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东北部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和后半叶,两河流域、尼罗... 公元前2400年前后,沿着亚洲内陆山脉廊道,通过早期人群的移动、迁徙和交流,黍被带到了中亚地区。公元前2000年前后,黍快速传入印度河流域,并经由海上传播至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东北部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和后半叶,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处于早期城市文明发展的高峰,黄河流域也已步入早期文明阶段,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早期文明的扩张,推动了东西方人群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促进了黍的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考古 传播路径 中亚与南亚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