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龙泉和安吉试验点,对来源于10省(区)24个种源的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4年生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及方差分析,并对生长指标间以及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在浙江龙泉和安吉试验点,对来源于10省(区)24个种源的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4年生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及方差分析,并对生长指标间以及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此外,以树高和地径为标准初步筛选出一些速生优良种源。测量结果显示:2个试验点不同种源4年生幼苗的树高、地径、当年抽梢长和侧枝数以及侧枝的最大长度及最大直径的变化幅度以及安吉试验点各种源幼苗冠幅的变化幅度均在25%以上,说明各种源间生长指标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龙泉试验点各种源间幼苗侧枝的最大直径以及安吉试验点各种源间幼苗的树高无显著差异,其他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冠幅、当年抽梢长和侧枝的最大长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地点互作效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的冠幅与地径和树高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侧枝的最大长度与树高和冠幅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虽然2个试验点间各种源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根据2个试验点幼苗树高和地径的综合表现,初步筛选出湖南靖州、江西井冈山、福建沙县、江西武宁、云南石屏和贵州梵净山6个种源为南方红豆杉的早期速生优良种源。展开更多
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茎皮和枝叶)和不同冠层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3种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包括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自阳坡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阴坡,不同坡向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自不同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采自低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最高。不同产地间紫杉醇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则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采自福建建阳和江西景德镇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南方红豆杉茎皮中3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枝叶;高冠层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低冠层枝叶,不同冠层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与土壤中全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与所有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海拔与3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低海拔可能有利于南方红豆杉中3种成分的合成及积累。展开更多
报道了产于新疆的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L)Guedenst)2个新变种及昆仑山驼绒藜(K.compacta(Losinsk.)Grub.)1个新变种:叶城驼绒藜(K.compacta var.yechengensis A L Fu.f.nov.)。每一新分类群均有插图。荒漠驼绒藜(Krasch...报道了产于新疆的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L)Guedenst)2个新变种及昆仑山驼绒藜(K.compacta(Losinsk.)Grub.)1个新变种:叶城驼绒藜(K.compacta var.yechengensis A L Fu.f.nov.)。每一新分类群均有插图。荒漠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roides var.deserticola(Losinsk.)G.Yang comb.nova)主要生于平原荒漠或低山区,常在下部分枝,形成垫状灌丛,叶片狭窄,披针形、狭椭圆形、狭长圆形,两面均被细绒毛。因而两面同色;草原驼绒藜(K.ceratoides var.pratensis(Losinsk.)Z Li comb.nova)主要生在山地草原,分枝也多在上部,叶上面无毛,下面疏毛,因而两面不同色;叶城驼绒藜(K.compacta var.yechengensis A L Fu var.nov.)的叶片跟博乐驼绒藜(变型)很近似,但雌花苞片为淡绿色,分离部分远长于连合部分,而甚易区别,也仅见于叶城昆仑山。展开更多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emee & Leveille) L. K. Fu &amp; Nan Li)]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个南方红豆杉样本的主要共有吸收峰一致,部分共有峰在不同样本中的峰相...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emee & Leveille) L. K. Fu &amp; Nan Li)]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个南方红豆杉样本的主要共有吸收峰一致,部分共有峰在不同样本中的峰相对强度有一定的差异。经对叶、树皮和木材不同部位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叶在2850 cm-1处独有的C-H弯曲振动吸收峰、树皮在1741-1730 cm-1范围内无明显吸收峰,这些特征可作为部位间识别的光谱特征。叶和树皮波数在1620 cm-1位置的较强吸收峰强度、在1151-1146 cm-1范围内有明显的吸收峰,可以反映出紫杉醇在树皮和叶样本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木材。此外,经过对3个产地南方红豆杉样本的比对,证明产地间样本的红外图谱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峰形、特征吸收峰的数量及强度等方面。展开更多
文摘在浙江龙泉和安吉试验点,对来源于10省(区)24个种源的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4年生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及方差分析,并对生长指标间以及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此外,以树高和地径为标准初步筛选出一些速生优良种源。测量结果显示:2个试验点不同种源4年生幼苗的树高、地径、当年抽梢长和侧枝数以及侧枝的最大长度及最大直径的变化幅度以及安吉试验点各种源幼苗冠幅的变化幅度均在25%以上,说明各种源间生长指标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龙泉试验点各种源间幼苗侧枝的最大直径以及安吉试验点各种源间幼苗的树高无显著差异,其他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冠幅、当年抽梢长和侧枝的最大长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地点互作效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的冠幅与地径和树高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侧枝的最大长度与树高和冠幅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虽然2个试验点间各种源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根据2个试验点幼苗树高和地径的综合表现,初步筛选出湖南靖州、江西井冈山、福建沙县、江西武宁、云南石屏和贵州梵净山6个种源为南方红豆杉的早期速生优良种源。
文摘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茎皮和枝叶)和不同冠层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3种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包括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自阳坡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阴坡,不同坡向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自不同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采自低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最高。不同产地间紫杉醇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则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采自福建建阳和江西景德镇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南方红豆杉茎皮中3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枝叶;高冠层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低冠层枝叶,不同冠层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与土壤中全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与所有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海拔与3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低海拔可能有利于南方红豆杉中3种成分的合成及积累。
文摘报道了产于新疆的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L)Guedenst)2个新变种及昆仑山驼绒藜(K.compacta(Losinsk.)Grub.)1个新变种:叶城驼绒藜(K.compacta var.yechengensis A L Fu.f.nov.)。每一新分类群均有插图。荒漠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roides var.deserticola(Losinsk.)G.Yang comb.nova)主要生于平原荒漠或低山区,常在下部分枝,形成垫状灌丛,叶片狭窄,披针形、狭椭圆形、狭长圆形,两面均被细绒毛。因而两面同色;草原驼绒藜(K.ceratoides var.pratensis(Losinsk.)Z Li comb.nova)主要生在山地草原,分枝也多在上部,叶上面无毛,下面疏毛,因而两面不同色;叶城驼绒藜(K.compacta var.yechengensis A L Fu var.nov.)的叶片跟博乐驼绒藜(变型)很近似,但雌花苞片为淡绿色,分离部分远长于连合部分,而甚易区别,也仅见于叶城昆仑山。
文摘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emee & Leveille) L. K. Fu &amp; Nan Li)]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个南方红豆杉样本的主要共有吸收峰一致,部分共有峰在不同样本中的峰相对强度有一定的差异。经对叶、树皮和木材不同部位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叶在2850 cm-1处独有的C-H弯曲振动吸收峰、树皮在1741-1730 cm-1范围内无明显吸收峰,这些特征可作为部位间识别的光谱特征。叶和树皮波数在1620 cm-1位置的较强吸收峰强度、在1151-1146 cm-1范围内有明显的吸收峰,可以反映出紫杉醇在树皮和叶样本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木材。此外,经过对3个产地南方红豆杉样本的比对,证明产地间样本的红外图谱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峰形、特征吸收峰的数量及强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