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斑芫菁后翅形态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玉霞 任国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4,共6页
选取中国斑芫菁属11个代表种,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后翅形态特征;以苹斑芫菁Mylabris calida Pallas,1782为模式,探讨了斑芫菁属后翅的翅脉名称,并对其性状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将斑芫菁属翅脉归纳为3种类型:1)南方型:东洋种,翅深褐色,各脉... 选取中国斑芫菁属11个代表种,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后翅形态特征;以苹斑芫菁Mylabris calida Pallas,1782为模式,探讨了斑芫菁属后翅的翅脉名称,并对其性状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将斑芫菁属翅脉归纳为3种类型:1)南方型:东洋种,翅深褐色,各脉粗大,骨化程度高,皱褶多而明显;2)高原型:青藏高原特有种,翅乳白色,半透明,仅前缘和MP1+2形成明显的大翅室,余脉淡而不显,骨化程度低;3)北方型:为以上两种类型的中间过渡,古北种,翅褐色,各脉清晰,中度骨化。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斑芫菁属翅脉的形态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芫菁科 斑芫菁属 后翅翅脉 比较形态学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锯天牛族后翅翅脉研究(鞘翅目,天牛科,锯天牛亚科,锯天牛族)(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波 陈力 吴贵怡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5-695,共11页
对中国锯天牛族的后翅基部关节和后翅翅脉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Kukalová-Peck和Lawrence (2004)的后翅命名系统能够很好地对中国锯天牛族后翅翅脉进行命名。但是在中国锯天牛族中,后中脉( MP)和前肘脉(CuA)在后缘并不合并;当前... 对中国锯天牛族的后翅基部关节和后翅翅脉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Kukalová-Peck和Lawrence (2004)的后翅命名系统能够很好地对中国锯天牛族后翅翅脉进行命名。但是在中国锯天牛族中,后中脉( MP)和前肘脉(CuA)在后缘并不合并;当前臀脉( AA3)和前肘脉(CuA3 +4)与后肘脉(CuP)相遇时,前臀脉(AA3)消失,前肘脉(CuA3 +4)和后肘脉(CuP)合并,因此楔室(W)仅由肘脉(Cu)的分支脉围成。尽管基部翅关节在研究的各属和各种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但是后翅翅脉在土天牛属Dorysthenes和锯天牛属Prionus不同种类之间差异明显,这些特征包括径室的长宽比例和各边的长度关系、r3存在与否及其长度、后径脉的长度、楔室的长宽比例、以及后中脉(MP3 +4)和前肘脉(CuA3 +4)端部是否分叉等。因此,后翅翅脉特征在土天牛属Dorysthenes和锯天牛属Prionus分种时可能具有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科 锯天牛族 后翅 基部翅关节 翅脉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