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娄彻氏链霉菌HM85的鉴定及其对甜菜的防病促生作用
1
作者 杨智敏 张慧豪 +19 位作者 张园园 杜红岩 刘晓东 侯亚光 王毅 徐道龙 黄金贵 程晓宁 随洋 王瑞利 于超 赵玲玲 陈春梅 雅茹 贾丽 张明月 王宏伟 姚淞耀 赵莹 邵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5,共8页
由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引起的甜菜褐斑病是一种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糖料产业的发展。为挖掘对甜菜褐斑病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黑土地采集甜菜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样本... 由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引起的甜菜褐斑病是一种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糖料产业的发展。为挖掘对甜菜褐斑病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黑土地采集甜菜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样本,通过梯度稀释平板法和对峙培养法进行分离、纯化、筛选,获得1株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HM85。基于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HM85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菌株HM85对甜菜尾孢菌HB2-2-2菌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58.6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M85在防治甜菜褐斑病的同时对甜菜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株高、株鲜重、根长、根鲜重和根直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22.73%、20.47%、36.10%、32.52%和75.03%。由此可见,娄彻氏链霉菌HM85具有作为促生菌剂和生防菌剂的研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彻氏链霉菌 甜菜尾孢菌 甜菜褐斑病 拮抗活性 促生作用
下载PDF
3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间隔期及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乔志文 李彦丽 柏章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72-76,共5页
本试验新引入三唑类杀菌剂,以期作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轮换药剂,用于甜菜褐斑病的化学防治。为明确三苯基乙酸锡、氟硅唑、苯醚甲环唑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施药间隔期和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于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 本试验新引入三唑类杀菌剂,以期作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轮换药剂,用于甜菜褐斑病的化学防治。为明确三苯基乙酸锡、氟硅唑、苯醚甲环唑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施药间隔期和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于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2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809 g、25%氟硅唑水乳剂300 m 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施药间隔期为3周,防治效果分别为77.41%、77.03%、71.36%。3种药剂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含糖率,间隔3周施药的处理和对照相比增糖率分别为1.16%、1.56%、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褐斑病 三苯基乙酸锡 氟硅唑 苯醚甲环唑
下载PDF
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乔志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83-88,共6页
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 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有4个高峰日,分别为7月25日、8月24日、9月3日、9月18日,病情指数分别为:9.33、42.5、55.92、61.46;2017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经过8月14日、8月19日、8月24日、8月29日4次升高点一直到9月3日,病害发展达到第1个高峰期日9月3日,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0.75、30.56、36.53、42.88。发病前期(7月上中旬),降雨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9月中旬以后,温度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第一个高峰期或上升点日期之前为最佳打药时期,2016年应在7月25日前喷洒杀菌剂,2017年应在8月14日前喷洒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甜菜褐斑病 病情指数 病害发展时间曲线 时间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