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1
作者 赵帅杰 李亚飞 +2 位作者 王昊天 闵有会 张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5期1816-18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量20~40 mL)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小脑幕上血肿量为20~40 mL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量20~40 mL)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小脑幕上血肿量为20~40 mL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各40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7 d血肿清除率、G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3、-8.299、124.397、18.256,P<0.05);神经内镜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GO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0.218、4.927,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够改善小脑幕上HICH(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小脑幕上
下载PDF
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力 涂汉军 +5 位作者 朱志华 李新建 陈晟 秦军 黄宽明 王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颞下入路中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的解剖结构,指导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对10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并观察、测量重要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颞下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 目的研究颞下入路中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的解剖结构,指导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对10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并观察、测量重要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颞下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野范围,然后切开小脑幕,观察增加的暴露范围。结果颧弓至脑干和小脑幕游离缘的最短距离分别为(46.83±3.52)mm和(39.00±2.65)mm;天幕游离缘与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三叉神经后根的距离分别为(1.90±0.55)mm、(5.12±2.20)mm、(3.28±1.67)mm、(0.80±0.20)mm。结论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病变具有手术操作距离短、垂直视角大、对中切迹间隙的暴露范围广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小脑幕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VCI-C与MRI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小脑幕形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刚 解丽梅 +3 位作者 赵丹 次旦旺久 张晓雯 孟新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VCI-C)技术与MRI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小脑幕形态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应用VCI-C平面技术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形态正常与否,原裂、次裂显示情况,及测量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VA)、脑干—小脑幕夹角(BT...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VCI-C)技术与MRI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小脑幕形态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应用VCI-C平面技术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形态正常与否,原裂、次裂显示情况,及测量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VA)、脑干—小脑幕夹角(BTA),并与MRI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在显示小脑蚓部形态是否正常,原裂是否清楚方面,两种方法一致性高(Kappa值分别为0.91、0.78);在显示次裂方面,两种方法一致性好(Kappa=0.50);3种颅后窝畸形、BVA及BTA测量2种方法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CI-C和MRI在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小脑幕形态方面具有一致性,VCI-C平面技术可做为产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胎儿颅后窝畸形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 MRI 胎儿小脑蚓部 小脑幕 颅后窝畸形
下载PDF
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4
作者 叶频 陈绍春 +5 位作者 白永 王飞 耿鑫 陈鑫 贾楠楠 孙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骨锁孔由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50件颅骨干标本观测相关骨性标志及其与硬脑膜窦沟的对应关系;利用10具湿性头部标本观测锁孔体表定位标志、小脑幕切口定位标志、内镜入路的角度、深度... 目的:探讨经颅骨锁孔由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50件颅骨干标本观测相关骨性标志及其与硬脑膜窦沟的对应关系;利用10具湿性头部标本观测锁孔体表定位标志、小脑幕切口定位标志、内镜入路的角度、深度等解剖参数.结果;顶乳缝前角、乳突尖、枕外隆凸与乙状窦、横窦体表投影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小脑幕外侧部,颞骨弓状隆起后缘、小脑幕窦入口和乙状窦上曲内缘之间有1个安全三角区(小脑幕安全三角);以星点至顶乳缝前角连线中点所作上垂线15mm处作为锁孔中心点,内镜可从锁孔经小脑幕安全三角至幕下脑桥小脑三角区.结论: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切除累及幕上下的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 小脑幕 内镜 解剖 脑桥小脑三角
下载PDF
外伤性嵌钝性天幕疝的发生及天幕切开疗效的初探
5
作者 杜志君 王建光 刘军 《吉林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 :为了解外伤性嵌钝性脑疝的发生规律 ,认识天幕切开治疗嵌钝性脑疝的疗效 ,对术前确诊为脑疝的病例术中清除血肿后直接观察脑疝的嵌钝情况。方法 :对脑疝嵌钝者行天幕切开 ,观察其术后 GCS评分同时与既往临床资料上分析嵌钝性脑疝... 目的 :为了解外伤性嵌钝性脑疝的发生规律 ,认识天幕切开治疗嵌钝性脑疝的疗效 ,对术前确诊为脑疝的病例术中清除血肿后直接观察脑疝的嵌钝情况。方法 :对脑疝嵌钝者行天幕切开 ,观察其术后 GCS评分同时与既往临床资料上分析嵌钝性脑疝可能性较大、未切开天幕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嵌钝性脑疝多发生在血肿量大 ,GCS评分低的病人。结论 :天幕切开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天幕疝 天幕切开 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小脑幕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全勇 肖华亮 +3 位作者 吴晓华 牟江宏 高奉浔 张沁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小脑幕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小脑幕的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2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均提示"右枕部小脑幕脑膜... 目的探讨小脑幕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小脑幕的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2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均提示"右枕部小脑幕脑膜瘤"。光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双相分化特征,分别由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的原始小细胞及分化相对成熟的软骨小岛构成,后者伴有钙化。免疫组化显示原始间叶细胞vimentin、CD99(+),软骨样细胞S-100(+);软骨区域瘤细胞S-100(+),Ki-67阳性指数约3%。结论发生于小脑幕的间叶性软骨肉瘤罕见,临床上易与脑膜瘤混淆。找到特征性的双相组织学结构是确诊的关键,免疫组化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软骨肉瘤 小脑幕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洪标 徐昌浓 +2 位作者 吴家标 曾维余 吴炯松 《现代医院》 2018年第7期1059-1060,106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复查证实的42例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结果 42例中,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8例,大脑镰和小脑... 目的探讨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复查证实的42例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结果 42例中,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8例,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存在12例。20例单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一侧边缘平直,另一侧呈低丘状或波浪状;14例双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较宽,向双侧呈弧形膨突或波浪状。9例双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表现为"V"、"八"、"M"形或哥德氏弧形高密度影,11例单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表现为一侧小脑幕区呈新月形、扇形、片状高密度影,冠状位MPR显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呈边缘清楚的条带状。12例大脑镰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呈镰刀状或"Y"形高密度影,冠状位MPR显示血肿呈边缘清楚的">"、"<"形或倒"Y"形。结论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PR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血肿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镰 小脑幕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CT、MRI诊断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科峰 邹飞辉 +2 位作者 韩斌 孙彦军 王有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4-6,22,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CT、MRI诊断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脑镰或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患者53例,患者均进行了MRI及多层螺旋CT检查,收集53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计算CT、... 目的旨在探讨CT、MRI诊断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脑镰或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患者53例,患者均进行了MRI及多层螺旋CT检查,收集53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计算CT、MRI检查对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对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诊断总符合率为98.11%(52/53),明显低于CT诊断总符合率86.79%(46/53)(P<0.05);CT图像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7例呈现细绳索状,6例粗绳索状,血肿近中线侧边缘平直,外侧则表现为弧形,血肿侧对应部位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模糊。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患者CT图像中3例血肿呈片状,6例呈“Y”形。冠状位MRI扫描对小脑幕硬脑膜下血肿显示较佳,各序列高信号持续时间长,血肿区表现为沿小脑幕分布区呈倒“V”字形高信号,血肿累计大脑镰时,“V”字形高信号则变为“Y”字形。结论CT、MRI均可直观显示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典型图像特征,MRI诊断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符合率较CT高,临床可根据需求选择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诊断 大脑镰 小脑幕硬膜下 血肿
下载PDF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
9
作者 韩克辉 李云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3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4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观察,按数字法随机分组,各27例。观察组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脑幕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4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观察,按数字法随机分组,各27例。观察组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脑幕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3.24±2.0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07±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9,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5);手术切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1,P<0.05)。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神经,减轻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小脑幕入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