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edical care linkage-continuous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被引量:13
1
作者 Fen-Xia Zhu Qian Y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9期10478-10486,共9页
BACKGROU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severe type of ischemic stroke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PCCI affects the structure... BACKGROU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severe type of ischemic stroke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PCCI affec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brain,because posterior part of the brain,which has more complex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more prone to posterior circulation vascular variation.Therefore,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CCI patients is necessary.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dical care linkage-continuous management mode(MCLMM)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EIT)for PCCI.METHODS Sixty-nine patients with PCCI who received EIT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78 patients with PCCI who received EIT and MCLMM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mpliance and diseas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fter six months of interventio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and Barthel index(BI)scores in the acute phase and after one year of intervention,and recurrence within one yea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7.69%)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8.84%)(P<0.05).The scores for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regular medication,appropriate diet,and rehabilitation cooperation rates)and diseas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elf-will,disease knowledge,and self-care ability)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one year of intervention,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mR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and the B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one ye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3.8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3.04%)(P<0.05).CONCLUSION MCLMM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EIT for PCCI,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disease self-management ability,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care linkage-continuous management mod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medical ca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s of 15-and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6
2
作者 Ai-jiao Xiao Lin He +2 位作者 Xin Ouyang Jie-min Liu Ming-re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7-264,共8页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underly- 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duration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underly- 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duration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ually from 30 minutes to 1 hour) is longer than traditional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ually 15 minut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15- and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in rats with cerebra/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15- or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at acupoint Dazhui (GV14) in an adult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arct volume was evaluated with the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assa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neuronal apoptosis at the injury site were assessed by hematoxy- lin-eosin staining an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Caspase-9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at the in- jury site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Bax and Bcl-2 expression at the injury site was assessed using western blot assay. In the 35-minute moxibustion group, infarct volume was decreased, neuronal apoptosis was reduced, caspase-9, caspase-3 and Bax expres- sion was lower, and Bcl-2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15-minute moxibustion group. Our findings show that 35-minute moxibustion has a greater anti-apoptotic effect than 15-minute moxibus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uspended moxibust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arct volume apoptosis Bcl-2 BAX CASPASE-9 CASPASE-3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下载PDF
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用药规律研究
3
作者 秦璎琳 金香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240-245,共6页
目的 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口服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并提取有效信息,统计... 目的 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口服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并提取有效信息,统计中成药剂型、使用频率、证型、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高频药对;利用SPSS Modeler软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收集481篇文献,涉及86种中成药,中成药剂型以胶囊剂为主,养血清脑颗粒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使用频次最高,慢性脑供血不足涉及多个证型;使用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有川芎、丹参、当归、黄芪、牛膝、甘草、天麻等,药物性味以温药、苦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功效以活血祛瘀、补血为主;高频药对为川芎-当归、川芎-丹参、川芎-红花、川芎-黄芪,功效以补血活血、活血祛瘀、活血通经、益气活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结论 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涉及多个证型,川芎是其核心用药,益气活血通络为其基本组方思路,黄芪、川芎、当归、红花、丹参为其核心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慢性脑供血不足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情志护理配合四子散热奄包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全秀 廖绍斌 +3 位作者 袁恩 刘玲 刘红才 黄燕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5期116-120,共5页
目的分析情志护理配合四子散(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4例,按照随机法原则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情... 目的分析情志护理配合四子散(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4例,按照随机法原则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情志护理配合四子散热奄包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储备功能,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8.24±1.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9±1.4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89±0.40)mPa·s、(9.31±1.49)mPa·s、(1.35±0.16)mPa·s、(3.32±1.19)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2±0.35)mPa·s、(11.93±1.26)mPa·s、(2.27±0.29)mPa·s、(4.45±1.10)g/L(P<0.05)。治疗后,观察组屏气指数(BHI)(1.15±0.18)高于对照组的(1.01±0.08),阻力指数(RI)(0.51±0.07)低于对照组的(0.56±0.04)(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5.79±4.66)、(78.75±3.66)、(75.98±5.56)、(89.13±4.08)分,高于对照组的(52.04±5.37)、(65.06±3.03)、(68.35±6.02)、(80.06±4.06)分(P<0.05)。结论情志护理配合四子散热奄包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患者的血管储备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供血不足 情志护理 四子散热奄包 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
下载PDF
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慢性脑供血不足方剂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海量 吕征 +1 位作者 臧运华 韩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8-969,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中医临床文献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筛选CNKI、CBM中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中医临床文献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筛选CNKI、CBM中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1首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6味常用药物和2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应以补气养血、活血通脉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补肝肾、化痰瘀、息肝风等功效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组方规律
下载PDF
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血P-、L-选择素表达及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义杰 王红 +2 位作者 李志英 韦华军 王培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P-、L-选择素表达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其干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环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P-、L-选择素表达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其干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环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脑水肿、改善脑血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治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9%生理盐水250mL+疏血通注射液6mL,每天1次,连续使用14天。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P-、L-选择素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2.5%,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50%和75%,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P-、L-选择素、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血P-、L-选择素、CRP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P-、L-选择素的表达,调节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中医药疗法 @疏血通注射液
下载PDF
中医推拿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冠君 刘振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手法对脑瘫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瘫婴儿随机分配至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Vojta疗法和中医推拿及单纯Vojta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Gesell发育量表及Ashworth...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手法对脑瘫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瘫婴儿随机分配至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Vojta疗法和中医推拿及单纯Vojta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Gesell发育量表及Ashworth量表评分,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MFM A区,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个人社交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治疗组GMFM B区及C区、Ashworth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中医推拿可进一步改善脑瘫婴儿的运动和社会功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VOJTA疗法 中医推拿 婴儿 康复
下载PDF
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42例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姚建华 刘振寰 +1 位作者 邝杰超 李玉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此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级,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的改变情况和关节活动度...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此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级,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的改变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治疗后患儿肌张力、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的改变进行疗效评价,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3.3%、81.0%、73.8%;治疗后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结合点穴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中医药疗法 中药熏洗 点穴疗法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安民 史万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伴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取无脑血管器质性病变者4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伴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取无脑血管器质性病变者4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观察其疗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4%,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搏动指数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搏动指数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供血,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供血不足/中医药疗法 @养血清脑颗粒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证候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臧运华 韩涛 +3 位作者 黄海量 王群 赵岩 周喜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2216-221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证候区别及演变。方法制定证候观察表,调查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300例,应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更容易出现发热、...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证候区别及演变。方法制定证候观察表,调查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300例,应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更容易出现发热、骨蒸潮热、多汗,心烦易怒、神不守舍、神情淡漠、胡言乱语、情绪低落、倦怠乏力、耳鸣、面红、口唇干红、口干口渴、口角流涎、口臭、声高气粗、呃逆、胁痛胁胀、肢体抽搐、肢体肿胀、肢体拘急、遗尿、尿失禁、小便不利、舌胖大、齿痕,苔厚、腻、黄、灰黑,脉弦(P<0.05或P<0.01);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较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更容易出现健忘、睡眠减少、头痛、头晕、恶心、苔少或无,苔白,脉滑(P<0.05或P<0.01)。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多为阴类实证,但一旦缺血性中风发病,会产生更多的热象,阴类证中也有很多从阴类实证转化为阴类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中医证候 阴阳类证
下载PDF
电针督脉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瑜 徐明明 刘丹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CC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督脉穴(百会、神庭、风府、大椎)配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每次8mg,每日3次...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CC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督脉穴(百会、神庭、风府、大椎)配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每次8mg,每日3次。2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束,并在3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在治疗后的恢复状况,同时对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是治疗CCCI的有效方法,与盐酸倍他司汀片配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穴位 督脉 脑缺血 脑供血不足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益肾排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6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菁 孙悦 +4 位作者 李靖 解红霞 肖永华 田海刚 徐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排浊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予益肾排浊中药加百令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予百令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及... 目的:观察益肾排浊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予益肾排浊中药加百令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予百令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结果:治疗组显效及有效率为60.32%;对照组显效及有效率为26.67%。结论:益肾排浊法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中医药疗法 益肾排浊法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崇泉 肖奕 赵瑞成 《中医药导报》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分散片、拜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给服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疾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分散片、拜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给服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疾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疾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中医药疗法 益气活血通络汤
下载PDF
从脾胃论治小儿脑发育不全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海波 何玉海 刘永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89-691,共3页
小儿脑发育不全的发生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调养失宜而引起。现通过对脾、肾、脑三者之间生理、病理联系的探讨,提出从脾胃出发,补益后天之脾以充养先天之肾治疗小儿脑发育不全。
关键词 脑发育不全 脾肾 益后天养先天 中医治疗
下载PDF
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春瑛 张宝荣 +1 位作者 高翔 陈正君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该疗法对患者脑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2组均... 目的:观察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该疗法对患者脑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2组均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止眩消晕经验汤剂内服,2组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脑动脉血液流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其机制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动脉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中西医结合疗法 止眩消晕经验汤剂 培他司汀 脑动脉血液流速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高龄脑梗死患者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33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孝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我院神经内科75岁以上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2周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总入选6...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我院神经内科75岁以上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2周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总入选65例患者,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总有效人数28人,总有效率84.5%;对照组总有效人数20例,总有效率62.5%。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可以作为治疗高龄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医药疗法 高龄患者 治疗 @天丹通络胶囊
下载PDF
滋补肝肾法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梅芳 黄小平 孟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主要探讨采用中药方配合隔药灸脐方式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有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方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对照组... 目的主要探讨采用中药方配合隔药灸脐方式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有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方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自拟中药方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及结束后3个月内的妊娠率及治疗后患者排卵后基础体温(BBT)、高温相评分(HPS)、临床症状评分及黄体中期血清孕酮(P)、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时及结束后3个月内的妊娠率均要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排卵后基础体温(BBT)、高温相评分(HPS)、临床症状评分及黄体中期血清孕酮(P)、血清雌二醇(E2)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方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补肝肾 隔药灸脐法 黄体功能不全 不孕症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玉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途径。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药灌肠。28天...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途径。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分析 疗效
下载PDF
中医药结合红外热像仪治疗286例脑供血不足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青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3期189-191,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像仪产生的热图与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相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 方法 使用红外热像仪对28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查,然后中医分型治疗,再每隔1个月用红外热像仪随访疗效。结果 1个月后平均总有效率85.6%,2个月后平均总有效... 目的 探讨红外热像仪产生的热图与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相结合治疗脑供血不足。 方法 使用红外热像仪对28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查,然后中医分型治疗,再每隔1个月用红外热像仪随访疗效。结果 1个月后平均总有效率85.6%,2个月后平均总有效率91.2%,3个月后平均总有效率达95.7%。结论 红外热像仪对早期诊断脑供血不足及疗效跟踪有很大帮助,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红外热像仪 联合治疗 脑供血不足 辨证施治
下载PDF
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叶生爱 陈振强 +5 位作者 张辉 赵扬 施义 程亮 张颖 单兆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对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的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冠心病及瓣膜病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术后10天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舌脉改善时间及血液... 目的:对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的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冠心病及瓣膜病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术后10天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舌脉改善时间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其临床症状、舌脉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在血液流变学上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促进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的康复,改善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术后 中医药疗法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