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学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曾宇琪 郑进 +4 位作者 霍桂军 曹俊杰 姚志超 沈利明 周大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及CTA+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26...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及CTA+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手术所得颈动脉斑块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CD34抗体染色,分析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稳定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A+超声评估易损斑块的灵敏度最高,MRI评估易损斑块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MRI对斑块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溃疡、钙化、斑块内出血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斑块薄纤维帽的灵敏度最高,检测斑块脂质核心的特异度最高,检测斑块薄纤维帽、脂质核心的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MRI仍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金标准,但CTA+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灵敏度、准确度与MRI相当,且其更加快速、便捷和经济,更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易损斑块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B超
下载PDF
CTA联合血清MMP-9、TIMP-1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价值
2
作者 戴云蛟 艾伟平 +2 位作者 刘晓翠 徐文丽 贾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至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均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CTA诊断颈动脉斑块价值。试验组和参照组均接受血清MMF-9 TIMP-1检测。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差异。在试验组中,以DSA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比两组之间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差异,对CTA联合血清MMP-9、TIMP-1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效果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CTA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颈动脉斑块者64例,无斑块组76例,CTA诊断颈动脉斑块敏感度为96.88%,特异性为97.37%,准确度为97.14%;试验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TIMP-1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TIMP-1水平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TA、MMP-9、TIMP-1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AUC值依次为0.979、0.835、0.812和0.993。结论CTA联合血清MMP-9、TIMP-1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复发性和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文虎 罗永伟 +4 位作者 孟令海 刘玉玲 张晋霞 张慧英 刘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3-82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23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复发...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23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0.0%比64.7%;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4.9%和45.2%比19.7%和15.8%;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1.4%比66.4%;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6.3%和48.0%比22.7%和37.3%;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性质可能是引起复发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颈动脉斑块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晋霞 王旭 +2 位作者 刘颖 刘斌 李世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9-692,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各亚型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各亚型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并依据OCSP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37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109例)、后循环梗死(POCI)型(66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型(88例),比较各型患者头颈部责任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OCSP分型TACI、PACI、POCI和LACI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为86.8%、75.3%、88.5%和86.3%,各亚型之间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CSP分型各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中,TACI亚型以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PACI和LACI亚型以轻、中度狭窄为主,POCI亚型以轻度狭窄为主,TACI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亚型组(P<0.05)。OCSP分型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中,以颅内外动脉串联狭窄或闭塞为主,其中,PACI和POCI亚型的发生率最高,高于TACI亚型及LACI亚型(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可明确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 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VCT对头颈部血管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晓燕 王杰 +4 位作者 丁国成 黄淑芹 孟波 宋伟 谢召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对所有图像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62例中头颈部CTA未见异常19例,发现血管异常43例。其中VA狭窄18支,闭塞7支;ICA狭窄30支,闭塞7支;ACA和MCA狭窄11支,闭塞2支,PCA发育不良2支。烟雾病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起源变异4例。结论VCT头颈部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头颈部血管正常解剖与异常改变,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 狭窄 闭塞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检查与CT血管成像检查评价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俊英 黄品同 张莹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336-339,344,共5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98例,采用颈动脉超声(包括超声造影)及CTA两种方法检查,分析两者在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一致性。...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98例,采用颈动脉超声(包括超声造影)及CTA两种方法检查,分析两者在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1)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检测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轻度狭窄0.400,中度狭窄0.496,重度狭窄0.568,闭塞0.795)。(2)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在斑块类型(软斑、混合斑及硬斑)的诊断中,两者对软斑及混合斑的诊断一致性较好(软斑Kappa值=0.878;混合斑Kappa值=0.644),对硬斑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81)。(3)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血栓形成及颈动脉溃疡斑块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A检查,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A检查在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尤其是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斑块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国庆 何泽清 杨秀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通过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CTA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 目的通过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CTA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最高(24.00%),其次为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12.79%),椎基底动脉狭窄最少(5.57%)。左侧颈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最好发部位为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双侧大脑中、后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脑梗死组颈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非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颈脑动脉狭窄处斑块部位、范围、数量、性质、狭窄程度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脑动脉狭窄 脑梗死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MS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娟 肖慧 +3 位作者 付丽媛 聂玫 张盼 陈坚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脑卒中患者的MSCTA检查资料,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7例,非缺血性脑卒中93例。首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次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脑卒中患者的MSCTA检查资料,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7例,非缺血性脑卒中93例。首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次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部位、性质,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180例患者的360支颈动脉血管中,2支颈动脉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分析,358支血管(缺血性脑卒中组172支,非缺性脑血卒中组186支)最终纳入研究,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2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明显多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χ2=11.80,P=0.001);3缺血性脑卒中组检出斑块411个,非缺血性脑卒中组430个。两组间斑块性质有显著差异(χ2=11.47,P=0.001),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不稳定斑块多见,非缺性脑血卒中组则以稳定斑块多见;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颈动脉狭窄、不稳定斑块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以不稳定斑块更为重要。结论 MSCTA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影像学方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相关性,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附76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斌 王得新 +1 位作者 徐忠宝 李继梅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颅外段颈内动脉(ICA)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76例,分为三组:高血压病组26例,2型糖尿病组2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25例;均进行颈部螺旋CT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高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颅外段颈内动脉(ICA)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76例,分为三组:高血压病组26例,2型糖尿病组2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25例;均进行颈部螺旋CT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ICA重度狭窄(19例)较单纯高血压病组(10例)及单纯糖尿病组(10例)严重(P<0.05);三组患者中ICA重度以上狭窄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100.0%∶24.3%)(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脑梗死 螺旋CT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与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文涛 吴锋 +3 位作者 席建平 杨宝军 马新 王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MRI检查结果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MRI检查结果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PCCI,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情况与梗死部位,比较TIA、PCCI斑块性质,以及不同斑块性质PC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炎性反应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2(ADAMTS12)]水平的差异,分析不稳定斑块性质与上述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PCCI构成比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PCCI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P<0.05);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以近段梗死为主,基底动脉血管病变以中段梗死为主,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不同斑块性质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不稳定斑块PCCI患者复发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CTA评估价值较高,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稳定性与神经损伤程度、炎性反应及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分子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且斑块性质不稳定患者复发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后循环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血清生化指标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翼 廖远高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1712-1717,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根据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动脉狭...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根据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动脉狭窄组。选择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和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资料,并进行Lp-PLA2、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相关检查。将各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狭窄组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和Lp-PLA2水平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和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层螺旋CT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加贺 畅智慧 +2 位作者 赵健 刘兆玉 郭启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构成成份和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相关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资料,采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对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管腔的狭窄...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构成成份和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相关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资料,采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对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的类型及表面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侧中度以上管腔狭窄的比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80.0%比45.0%,χ2=15.68,P<0.05),脑梗死侧的颈动脉软斑块与混合斑块的数目显著多于无梗死侧(68.9%比38.3%,χ2=12.54,P<0.05),梗死侧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表面不规则和溃疡的比率显著高于无梗死侧(77.0%比38.3%,χ2=20.62,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面不规则的不稳定性者比表面规则的稳定性者更易引起脑梗死,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技术无创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血管周围脂肪密度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稳 邱晓晖 刘艺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DWI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梗死组(ACI组)和非急性梗死组(NACI组)。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将感兴趣区域(ROI)分别放置在颈动脉狭窄侧和轴位同层面对侧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中,测量脂肪密度的均值和最大值。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ACI组和NACI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给两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狭窄颈动脉PFD的均值和最大值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ACI组狭窄侧PFD的均值[(-57.87±8.11)vs.(-67.22±8.18),P<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55.44±7.24),P<0.001]均高于NACI组。两组患者对侧PFD均值[(-78.82±7.88)vs.(-81.16±7.94),P=0.222]和最大值[(-71.32±6.91)vs.(-72.50±6.61),P=0.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CI组患者狭窄颈动脉侧PFD均值[(-57.87±8.11)vs.(-78.82±7.88),P<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71.32±6.91),P<0.001]均高于对侧,NACI组患者狭窄颈动脉侧PFD均值[(-67.22±8.18)vs.(-81.16±7.94),P<0.001]和最大值[(-55.44±7.24)vs.(-72.50±6.61),P<0.001]同样高于对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PFD均值(OR=1.185,95%CI:1.048~1.340)和最大值(OR=1.195,95%CI:1.054~1.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PFD均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92,95%CI:0.678~0.879,P<0.001]与最大值(AUC=0.812,95%CI:0.701~0.896,P<0.001)对脑梗死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狭窄侧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较对侧增加,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反应已延伸至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利用颈动脉CTA技术可以反映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为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管周围脂肪密度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思来 孙翔 +1 位作者 牛玉丽 王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和(或)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和TCD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对中重度以上狭窄检出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性为88.46%,准确率为92.45%,一致性较高(Kappa=0.801);对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的敏感度为87.67%,特异性为87.88%,准确率为87.74%,一致性较高(Kappa=0.72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无创、便捷,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部血管彩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正洲 李经伦 +5 位作者 冯健 邓雪琰 胡鑫 周杰 黎彦博 李作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烟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烟雾病患者均急性起病,其中脑梗死6例,脑出血2例,3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8例均好转出院,随...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烟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烟雾病患者均急性起病,其中脑梗死6例,脑出血2例,3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8例均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1例患者因再发脑出血而死亡,其余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烟雾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极为罕见,烟雾病血管病变可能不仅仅累及脑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冠状动脉狭窄 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思勰 陈君辉 +1 位作者 姚海波 何代忠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头部灌注和头颈部血管检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确定有无近期脑梗死病灶。借助西门子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计算其相对值(病变侧/对侧),即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rTTP/rTMAX),并对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的表面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灌注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颈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之间的rMTT、rT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的rMTT、rTMAX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斑块不同表面形态之间的rMTT、rT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斑块者的rMTT、rTMAX明显高于斑块表面光滑、不规则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腔狭窄程度加重或斑块表面越接近高危斑块形态,rMTT、rTMAX明显延长;非钙化斑块厚度(D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Z=16.24,P<0.05),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81.48%;相比其他定量参数,D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者及溃疡斑块者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非钙化斑块厚度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指标,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非钙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头颈部血管断层扫描 头部灌注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陈蝶 陈红 +2 位作者 吴晶晶 郑恩海 关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0.001)。CTA诊断轻度17例(错诊重度2例),中度32例(错诊轻度4例、重度2例、闭塞1例),重度32例(错诊轻度2例、中度3例),闭塞7例(错诊中度4例、重度2例),CTA与DSA一致性较好(Kappa=0.667,P<0.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CVUS、CTA及MRA检查均具有良好作用,其中MR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CVUS) CT血管成像(CT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下载PDF
不同输入动脉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国伟 钟根龙 +3 位作者 陈旭高 邹建勋 鲍丽娟 王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不同程度狭窄的慢性脑缺血患者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慢性脑缺血,完成颅脑CT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颅内段狭窄...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不同程度狭窄的慢性脑缺血患者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慢性脑缺血,完成颅脑CT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颅内段狭窄的40例患者。CTA证实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各10例。分别选择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及基底动脉(BA)共3组输入动脉,均选择上矢状窦为输出静脉,生成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T)参数。比较3种输入动脉组间(BA组、健侧MCA组、患侧MCA组)两侧CBF、CBV、MTT、TTP、DT的差异。结果 20例ICA轻、中度狭窄患者,3组不同输入动脉获取的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健侧MCA及BA组所得到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MCA组16例患者的CBF、MTT及DT与另外两组输入动脉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3例重度狭窄及1例闭塞患者3组获取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血流灌注图像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的后处理中,ICA轻、中度狭窄患者可以选择脑内任意较大的动脉作为输入动脉,而在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中要尽量选择健侧的MCA及BA作为输入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颈动脉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结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吴水天 黄伟康 +1 位作者 袁素馨 单伯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87例(259条血管)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MS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87例(259条血管)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MS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A、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对259条血管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估,MSCTA的诊断符合率为83.01%(215/259),颈动脉超声为80.31%(208/259),MSCTA与颈动脉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2,P>0.05)。MSCTA与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的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5,x^(2)=0195,x^(2)=0.179,x^(2)=0.034;P>0.05),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A、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DSA检查的结果一致性较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能够做出准确评估,可作为临床上早期筛查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颈动脉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宁 张祥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8-50,I0003,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6例在新发颈系脑梗塞并完成头颈部DSA及CTA检查的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上的一致性。结果 DSA和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6例在新发颈系脑梗塞并完成头颈部DSA及CTA检查的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上的一致性。结果 DSA和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狭窄程度分层比较,轻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时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6例患者共检出粥样斑块169块,I型98块;II型45块;Ⅲ型26块。结论 CTA可作为颈部血管狭窄评价及斑块性质检测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粥样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