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14
1
作者 邵国良 倪才方 +3 位作者 丁乙 陈学仁 郭亮 章柏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评价动脉内灌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与方法:在DSA机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灌注UK治疗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时间18.9小时,UK用量为3~9.5×105IU,灌... 目的:评价动脉内灌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与方法:在DSA机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灌注UK治疗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时间18.9小时,UK用量为3~9.5×105IU,灌注时间持续30~60分钟。结果:10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其中1例术后1天重新闭塞。9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1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8例完全再通,而9例脑梗塞患者仅2例完全再通,前者再通率高于后者。临床有效率68.18%,2例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安全可接受的方法,其疗效与栓子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内灌注 尿激酶 中风 溶栓疗法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清华 周石 +2 位作者 何玉洁 宋杰 王学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不同阻塞血管部位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不同阻塞血管部位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162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19例(73.5%):颈内动脉(ICA)主干闭塞27例(16.7%),大脑中动脉(MCA)闭塞63例(38.9%),大脑前动脉(ACA)闭塞29例(17.9%);椎基底动脉(VBA)闭塞43例(26.5%)。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例,40.7%;49例,77.8%;20例,68.9%和23例53.5%。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90例(55.6%),预后差72例(44.4%)。颅内出血8例(4.9%);再灌注损伤73例(45.1%);再栓塞6例(3.1%)。分析后认为ICA主干、VBA动脉再通率较低,预后差;MCA、ACA再通率高,预后好;开始治疗时间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疗效相关(相关系数r=0.86)。结论局部动脉溶栓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预后和开始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有相关性,大脑中、前动脉血管再通率高,预后较好;颈内动脉主干血管阻塞很难再通;椎基底动脉血管再通后症状有所改善;血管不能再通或并发脑出血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脑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动脉内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评价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血管再通率 颈内动脉系统 脑梗死患者 大脑中动脉 椎基底动脉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亚红 万丽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23例,显著进步30例,总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显著进步31例,总有效率为78.7%(6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差异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0),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3/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段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动脉溶栓组采用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动脉溶栓组采用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BI指数)]、近期总体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系统出血发生与死亡人数)发生率与病死率及远期预后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动脉溶栓组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降低更明显,BI指数较静脉溶栓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动脉溶栓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总体出血率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远期预后较好,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静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脑梗死 继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邓秀东 肖洪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7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 目的探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7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经治疗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NIHS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缺损状况,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28 d评分比较中,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评分比较中,治疗组NIHSS指数评分在2 h、24 h、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93.5%,高于对照组再通率63.3%(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26.7%(P<0.05)。结论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ACI,能明显提高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溶栓 尿激酶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贞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收治的AC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00例为ACI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30例为健康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收治的AC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00例为ACI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30例为健康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ACI组血清IL-10、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CI组治疗后血清IL-10、IL-6、TNF-α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0、IL-6、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随访12个月期间,再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0例(20. 00%),再发患者血清IL-10、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IL-10、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与ACI的发生及病情转归、预后有关,监测其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对评估患者病情转归、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细胞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急性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许学明 樊庆胜 马玲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经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尿激酶(UK)对1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行动脉溶栓治疗,并行临床疗效判定及DSA再通判定。结果19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9.5%,DSA再通率为89.5%,有些病人即使闭塞血管未完全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经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尿激酶(UK)对1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行动脉溶栓治疗,并行临床疗效判定及DSA再通判定。结果19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9.5%,DSA再通率为89.5%,有些病人即使闭塞血管未完全再通但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好转。1例溶栓中引发脑出血,在短时间内吸收。结论动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治疗的个体化和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尿激酶 个体化 DSA
下载PDF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梁山元 曾文 杜德坤 《华夏医学》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时机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不同发病时期脑梗塞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法,介入性超选择插管至脑动脉内,用尿激酶(Urokinase,UK)25~100万IU溶栓治... 目的:探讨脑梗塞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时机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不同发病时期脑梗塞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法,介入性超选择插管至脑动脉内,用尿激酶(Urokinase,UK)25~100万IU溶栓治疗,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结果:闭塞血管再通率达91.9%,临床总有效率达87.1%。发病时间<6h组基本治愈80.0%,显效20.0%;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在其它各组分别为:6~24h组33.4%、37.5%、21.9%、6.2%;24~72h组18.2%、27.3%、27.3%、27.2%;3~21d组0%、50.0%、25.0%、25.0%。发病时间<6h组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与其它各组比较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急性超早期患者疗效十分显著,对亚急性或慢性患者亦具有一定疗效。患者预后与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尿激酶 动脉内溶栓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松 张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7期29-30,33,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用量、静脉溶栓时间窗、年龄及相关因素。方法将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分成成功组及失败组,对其溶栓前及溶栓后72h内的临床观察记录、凝血功能检查报告单、CT片报告单及溶栓前、后神经... 目的探讨尿激酶用量、静脉溶栓时间窗、年龄及相关因素。方法将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分成成功组及失败组,对其溶栓前及溶栓后72h内的临床观察记录、凝血功能检查报告单、CT片报告单及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记录等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对比性研究。分析时间窗、病例选择、尿激酶总量及单位时间用药剂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1)尿激酶总量及单位时间用药剂量与病情转归相关;(2)时间窗与病情转归相关;(3)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病情转归相关。结论患者在满足:(1)病情基本情况允许、排出溶栓绝对禁忌证;(2)尿激酶首量50~100万单位、单位时间(每分钟)用药剂量1万单位左右;(3)时间窗在12h以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尿激酶用量 静脉溶栓 年龄 时间窗
下载PDF
动脉内机械性碎栓和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仍新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7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机械性碎栓和溶栓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1~6小时内进行脑血管造影,对靶血管采用微导丝机械破碎血栓、微导管接触性血栓内灌注尿激酶。结果采用中...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机械性碎栓和溶栓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1~6小时内进行脑血管造影,对靶血管采用微导丝机械破碎血栓、微导管接触性血栓内灌注尿激酶。结果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53例患者基本治愈27例(50.9%),显著进步18例(34.0%),进步4例(7.5%),无变化3例(5.7%),恶化后死亡1例(1.9%)。结论动脉内机械性碎栓和溶栓治疗相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机械性碎栓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分析
11
作者 赵孟德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0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方法方便抽取2011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超早期(3 h内)治疗,对照组行延迟(6 h内)...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方法方便抽取2011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超早期(3 h内)治疗,对照组行延迟(6 h内)治疗。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患者6 h、24 h、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55±8.77)分、(18.12±10.21)分、(11.75±10.57)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的25.00%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优势
下载PDF
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琪林 童绥君 +3 位作者 张艺丹 陈汉水 江斌 毕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人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52例CT灌注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发病6-9h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 目的探讨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人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52例CT灌注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发病6-9h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治疗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闭塞部位输注尿激酶行接触溶栓治疗,术后评价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对照组患者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24h内复查CT以观察是否合并脑出血,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治疗后90d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15例[心肌梗塞溶栓评判标准(TIMI)3级9例,TIMI2级6例],不成功再通12例(TIMI1级和0级各6例1。治疗后24h内2组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d时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良好预后(mRS分级0~I级或BI≥95分)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发病6-9h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其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内接触溶栓 尿激酶 CT灌注成像 缺血半暗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