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发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变性危险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凡奇 马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初发小血管闭塞(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变性(WM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根据WML情况将患者分为无WML组30例、轻度WML组52例和中重度WML组68例... 目的探讨初发小血管闭塞(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变性(WM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根据WML情况将患者分为无WML组30例、轻度WML组52例和中重度WML组68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尿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F=6.350、12.600、6.630、5.48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年龄是初发SAO型脑梗死合并WML的危险因素(OR=7.039、1.090,P<0.01)。ROC曲线显示高血压和年龄预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AUC分别为0.691、0.69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0/90 mmHg、56.50岁,约登指数分别为0.383、0.389,敏感度分别为73.52%、71.70%,特异度分别为68.42%、67.20%。结论高血压和年龄是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年龄对预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死 脑白质变性 高血压 年龄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动脉闭塞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陈素芬 肖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动脉闭塞型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动脉闭塞型PC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动脉闭塞型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动脉闭塞型PC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预后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T、APTT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动脉闭塞型PCI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小动脉闭塞型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慢性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勇 韩军良 +2 位作者 何君宏 刘增艳 赵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M1段)慢性闭塞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建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的90例单纯M1段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M1段)慢性闭塞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建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的90例单纯M1段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44.6±9.7)岁,有新发脑梗死灶者50例,无脑梗死灶者40例.并对新发脑梗死与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采用ASITN/SIR血流分级评估)建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0例M1段慢性闭塞患者年龄分布趋势为50~59岁组最多,占37.8%;20~29岁组最少,占8.9%.有无脑梗死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94,P〈0.2).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是否发生脑梗死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2)新发脑梗死组侧支血流分级1、2级占84%(42/50),3级占16%(8/50);而无脑梗死组1、2级仅占10%(4/40),3、4级占90%(36/40).侧支血流分级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s=-0.76,P〉0.01).结论 因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显示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M1段慢性闭塞使得侧支循环有充分时间建立,其侧支循环的血流分级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小血管阻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结果及颅内梗死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游文霞 钟剑萍 +3 位作者 欧阳基鹏 黎宏庄 杨少民 胡秋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SSS-TOAST分型情况,并分析颅内梗死灶的特点。方法缺血性小卒中患者516例,进行SSS-TOAST分型,观察颅内梗死灶情况。收集患者年龄、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 目的观察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SSS-TOAST分型情况,并分析颅内梗死灶的特点。方法缺血性小卒中患者516例,进行SSS-TOAST分型,观察颅内梗死灶情况。收集患者年龄、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颈部血管检查等资料,并在不同SSS-TOAST分型间进行比较。结果 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74例(33.72%)、心源性脑栓塞型39例(7.56%)、小动脉闭塞型229例(44.38%)、其他原因11例(2.13%)、原因不明63例(12.21%),主要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大动脉狭窄、90 d mRS评分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P均<0.05)。357例(69.19%)颅内梗死灶为孤立性病灶,其中231例(64.71%)病灶在皮层下、深部白质、基底节等常见位置;159例(30.81%)为多发病灶。282例(54.65%)患者颅内梗死灶直径(或之和)<20 mm,234例(45.35%)直径(或之和)≥20 mm。本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梗死灶多为孤立性病灶,多数病灶大小<20 mm,孤立性病灶多位于常见位置(P均<0.05)。结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前者合并大动脉狭窄和预后不良比例更高;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梗死灶多为常见位置的孤立性病灶,但部分患者颅内梗死灶直径≥20 mm,多发梗死灶者也占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性小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峻 张冬 +3 位作者 赵志勇 王昊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导致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9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包括949个分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测量分支直径≤2.0mm],根据分叉病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导致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9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包括949个分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测量分支直径≤2.0mm],根据分叉病变是否发生了小分支闭塞分为小分支闭塞组(85例,86个分叉病变)和小分支未闭塞组(840例,863个分叉病变)。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的情况、QCA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确定小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比较小分支闭塞组和小分支未闭塞组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结果:949个分叉病变中共有86个(9.1%)分叉病变发生了小分支闭塞,小分支闭塞组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26/83,313%)明显高于小分支未闭塞组(77/821,9.4%;P<0.001),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6/83,7.2%)也显著高于小分支未闭塞组(11/821,1.3%;P<0.001)。两组间主支近段、主支远段、小分支、分叉核心的血管直径及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支/小分支直径比值小分支闭塞组明显大于小分支未闭塞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真分叉病变、斑块不规则、预扩张小分支、术前小分支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前主支远端的狭窄程度、术前分叉病变核心的狭窄程度、分叉病变角度、主支/小分支直径比值、主支支架置入前小分支狭窄程度。结论:小分支闭塞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部分病变特征与小分叉病变闭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分支闭塞 危险因素 围术期心肌损伤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小肠动力异常及与血清Ghrelin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啜佳然 朱玉群 +3 位作者 徐立新 袁芳 安博 徐有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小肠动力的改变及与血清Ghrelin变化的关系.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40),实验组按照3、6、12、24、48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大鼠8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小肠动力的改变及与血清Ghrelin变化的关系.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40),实验组按照3、6、12、24、48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大鼠8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对照组组大鼠仅切开皮肤,不放线栓),所有大鼠进行神经生物学评分,MCAO组进行脑组织TTC染色.美蓝染色法检测肠动力;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Ghrelin水平;取距回盲部5cm处小肠,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组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神经生物评分为0分,MCAO组大鼠神经生物评分为1-3分,MCAO组大鼠脑组织TTC染色可见缺血坏死区.MCAO各亚组的小肠推进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后24h降至最低.MCAO各亚组血清Ghr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水平于术后3h即升高,24h达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Ghrelin水平与小肠推进比之间呈线性关系(r=-0.841,P<0.05).光镜下MCAO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电镜下可见大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细胞器空泡变性,细胞间紧密连接偶见增宽,可见凋亡细胞.结论:MCAO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出现肠动力改变、血清Ghrelin水平变化,脑缺血24h内小肠动力显著下降,考虑可能与脑缺血应激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GHRELIN 小肠动力
下载PDF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和小动脉闭塞的临床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段振鹏 代成波 +7 位作者 张玉虎 张雄 王硕 马桂贤 刘新通 龙隆 李昌茂 王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两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10例皮质下小卒中(small s... 目的比较分析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两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10例皮质下小卒中(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3)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型半胱氨酸、脑白质疏松和静息性腔隙性梗死等),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标准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发病5 d、1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头部DWI的梗死灶的位置、形态等将其分为SAO组(n=83)和BAD组(n=12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及治疗期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SAO组和BAD组相比,脑白质疏松比例、脑白质疏松分数、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比例、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数目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D组比SAO组患者入院当天NIHSS评分更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D组患者END发生率高于SAO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0);发病10 d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SAO组患者脑白质疏松和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比例更高且程度更严重,BAD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END发生率更高,但两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小卒中 小动脉闭塞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脑白质疏松 静息性腔隙性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短期预后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立新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2期1342-1351,共10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常见且重要的病因,尤以亚洲人群多见。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腔隙性梗死比较,BAD相关梗死灶直径、形态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常见且重要的病因,尤以亚洲人群多见。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腔隙性梗死比较,BAD相关梗死灶直径、形态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易出现症状波动或神经功能恶化,早期预后不良。目前BAD仍缺乏统一的临床影像诊断标准,使得BAD临床研究及精准诊疗面临挑战。近期应用高分辨及高场强磁共振技术可同时显示载体动脉管壁和穿支动脉形态,未来有望突破BAD的发病机制研究的瓶颈。本文对BAD临床影像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脑小血管病 穿支动脉 皮层下梗死 单发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传统治疗方法与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分支脑动脉闭塞引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志亮 李宇瑾 黄燕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249-252,共4页
目的观察传统治疗方法与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在小分支脑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引发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小分支脑动脉闭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为... 目的观察传统治疗方法与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在小分支脑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引发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小分支脑动脉闭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为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为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在小分支脑动脉闭塞中的应用,可在控制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充分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治疗 尤瑞克林 替罗非班 小分支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非血管再通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艳红 高迪 +4 位作者 刘丽君 李宏 王澜静 初敏 滕继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80岁非血管再通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的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首发脑梗死的年龄≥80岁患者134例,根据患者脑梗死后90 d内有无HT分为HT组33例和非HT... 目的探讨年龄≥80岁非血管再通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的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首发脑梗死的年龄≥80岁患者134例,根据患者脑梗死后90 d内有无HT分为HT组33例和非HT组101例。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记录脑微出血(CMB)数量和位置,进行TOAST分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ROC曲线评价各变量对HT的预测效能。结果HT组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CE)、原因不明型、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HT组(P<0.05,P<0.01);HT组CMB 3级较非HT组多见,且以深部为主(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E(OR=3.197,95%CI:1.135~9.002,P=0.028)、CMB分级(OR=2.409,95%CI:1.309~4.435,P=0.005)、脑梗死面积(OR=2.116,95%CI:1.088~4.116,P=0.027)是患者H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E、CMB分级对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1)。结论年龄≥80岁非血管再通脑梗死患者HT增多的主要因素与CE发病率高和CMB分级高可能有关。在脑梗死治疗中,可参考病因分型及小血管征象对老年人群进行风险分层,来进一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小血管疾病 年龄因素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分支脑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1
作者 吴莉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8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在小分支脑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小分支脑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5)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在小分支脑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小分支脑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5)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n=35)采用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灌注参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局部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多于对照组,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CRP、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7.81±1.22)分,低于对照组的(9.35±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小分支脑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灌注,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支脑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苗药通窍化栓汤对MCAO大鼠急性期脑梗死区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朝政 朱广旗 +1 位作者 蔡金 曹鹏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596-599,共4页
目的:观察苗药通窍化栓汤对MCAO大鼠急性期脑梗死区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苗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均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在MCAO造模成功再灌注... 目的:观察苗药通窍化栓汤对MCAO大鼠急性期脑梗死区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苗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均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在MCAO造模成功再灌注后6 h,苗药组给予通窍化栓汤中药液,每次5 m L,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剂量0.01 m L·g-1,每日1次。于给药后第2周处死取脑,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两组大鼠脑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并观察两组大鼠给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给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前均有改善,且苗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提示两组均促进VEGF在梗死区的表达,但苗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对MCAO大鼠梗死区VEGF的表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通窍化栓汤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 大鼠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建军 陈炽邦 +2 位作者 魏伟民 李牧 钟建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7-168,1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小动脉闭塞(SAO)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71例,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血压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小动脉闭塞(SAO)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71例,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血压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及血糖升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P<0.05)。与SAO型相比,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而TG及HDL-C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明,尿酸水平升高和TG水平降低是发生大血管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发生LAA型脑梗死,而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易发生SAO型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型 小动脉闭塞型
下载PDF
合并脑微出血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伟 楚兰 +4 位作者 高子丹 倪睿涵 蔡刚 林翔 陈红群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rt-PA溶栓的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CM...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rt-PA溶栓的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CMB分为CMB阳性组与CMB阴性组,其中CMB阳性组根据CMB的个数分为低负荷组(1〜4个)和高负荷组CMB(≥5个)。所有患者均在时间窗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7d的出血转化及90d的功能结局情况,判断CMB是否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产生影响。结果:共收集到CMB阳性组患者36例(40%),CMB阴性组患者53例(59%)。通过对患者溶栓后功能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发现,CMB阳性组(χ^(2)=7.456,P=0.024),CMB高负荷组(χ^(2)=13.95,P=0.000)的患者有更高的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通过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B阴性(OR=0.307,95%CI—2.340——0.021)以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OR=0.193,95%CI,—3.054——0.234)较C M B阳性的及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预后不利和(或)不良的发生率更低。比较发现CMB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7d出血转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①CMB的存在及CMB的负荷程度不增加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但可增加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的发生率;②虽然CMB的存在可导致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更高的90 d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率,但总体比例是比较低的,故对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在溶栓前行多模式的颅脑MRI检查可能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可能导致DNT时间的延长,从而降低静脉溶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CMB) 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功能结果
下载PDF
脂联素在脑梗死不同亚型病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向晖 周官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量脂联素在脑梗死不同亚型病程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82例为病例组。其中脑梗死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37. 36%,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2. 41%,心源性脑栓塞30. 21%。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5例非脑...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量脂联素在脑梗死不同亚型病程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82例为病例组。其中脑梗死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37. 36%,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2. 41%,心源性脑栓塞30. 21%。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5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分子量脂联素在不同TOAST分型病程分期中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分子量脂联素的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法检测不同分子量脂联素在不同TOAST分型病程分期中的含量。结果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高血压史均与不同分子量脂联素在不同TOAST分型病程中的变化相关(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中tAPN蛋白水平降低(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天、第4天、第10天、第15天,大动脉硬化组tAPN水平和HMW降低(P <0. 05),小动脉闭塞组tAPN水平和HMW降低(P <0. 05)。心源性脑栓组tAPN水平和HMW降低,HMW与tAPN密切相关(r=0. 999)。结论 tAPN、HMW与脑梗死密切相关,tAPN、HMW是比MMW和LMW更有效的脑梗死风险的生物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总脂联素 高分子量脂联素 大动脉硬化型 小动脉闭塞型
下载PDF
急性小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燕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232例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将其分为CMB组(78例)和无CMB组(154... 目的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232例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将其分为CMB组(78例)和无CMB组(15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的危险因素。结果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发生率为33.62%;CMB患者中,男性46例(58.97%),女性32例(41.03%);共发生CMB点352个,每例患者平均(4.57±1.06)个;分别分布于基底节丘脑区(192个)、脑叶区(93个)、幕下区(67个),每例患者各部位CMB点平均(3.45±2.04)个、(2.87±1.53)个、(1.35±0.65)个;基底节丘脑区、脑叶区CMB明显多于幕下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组和无CMB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水平、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介素-6(IL-6)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腔隙性脑梗死史、APTT、INR、IL-6、hs-CRP、DWMH评分是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的影响因素。Spearson相关分析,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点数量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量、DWMH评分、APTT、INR、IL-6水平、hs-CRP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TC水平预测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的ROC曲线最佳临界点为4.91 mmol/L,此时灵敏度(75.49%)和特异度(90.85%)最佳。结论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APTT、INR、IL-6水平、hs-CRP水平、DWMH评分是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的影响因素,TC水平可用于预测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会发生CMB,建议临床应重视TC水平的监测,尽早实施干预措施,降低CMB的发生率,进而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小动脉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Recovery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Arrest Due to Type A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7
作者 Yoko Sugawara Tomohiro Kurihara +7 位作者 Satoshi Ohtsubo Masanori Takamatsu Kenichiro Sasao Motojiro Takebe Shiho Irino Mirai Takahashi Takashi Hirotani Kazuhiko Sekine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11期505-510,共6页
Case: A 55-year-old man without past medical histories suffering from back pain for two weeks was successfully resuscitated from an 8-min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PA) and was brought to our hospital by ambulance. Comp... Case: A 55-year-old man without past medical histories suffering from back pain for two weeks was successfully resuscitated from an 8-min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PA) and was brought to our hospital by ambulance. Computed tomography demonstrated type A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AD) with brachiocephalic artery occlusion. After admission,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improved to E1VTM4, and voluntary movement was noted only in the right limbs. Outcome: The patient underwent emergency grafting of the ascending aorta and innominate artery under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ith mild disorientation and left hemiplegi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head revealed no large infarction but revealed multiple acute ischemic changes. One year later, the patient demonstrated independent walk and successfully returned to work life. Conclusions: Immediate resuscitation and surgery resulted in good recovery from CPA after AA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Branch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 MALPERFUSION PROGNOSIS Surgical Indication
下载PDF
小动脉闭塞性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锡宝 黄艳娇 +2 位作者 农晔 邱国珍 曹黎明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9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卒中的危险因素差异,为该两型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思路,进而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卒中的危险因素差异,为该两型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思路,进而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西林县人民医院和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检查完善的6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7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TOAST分型标准,比较LAA和SAO患者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及暴露水平。结果3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史、吸烟史、Hcy、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和SOA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史、饮酒史例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A组吸烟史患者占比(86.41%)高于SOA组(57.56%),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S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t=2.071,P<0.05)。结论LAA和SAO两种亚型卒中许多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LAA的吸烟史发生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SOA。危险因素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卒中亚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为两种重要卒中亚型的二级预防指出了预防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危险因素 发生率 二级预防
下载PDF
血清OPG/RANKL比例与脑梗死病因亚型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宫青 赵洪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骨保素(OPG)/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比例与脑梗死病因亚型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57例,根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骨保素(OPG)/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比例与脑梗死病因亚型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57例,根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和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两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三组血清中的OPG、RANKL水平,计算OPG/RANKL比例并比较;将同一病因亚型根据患者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比较三组血清中的OPG、RANKL水平及OPG/RANKL比例。结果:LAA组血清中OPG水平、OPG/RANKL比例均明显高于SAO组和对照组,LAA组血清中RANKL水平均明显低于SAO组和对照组,SAO组OPG/RANKL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AA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中OPG水平、OPG/RANKL比例均明显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RANKL水平则明显低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中梗死组患者血清中OPG水平、OPG/RANKL比例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RANKL水平则明显低于小梗死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SAO中,大梗死组SAO患者血清中OPG水平、OPG/RANKL比例均明显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RANKL则明显低于梗死组和小梗死组;中梗死组SAO患者OPG/RANKL比例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OPG/RANKL比例在LAA、SAO病因亚型患者中均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增高,且不同病因亚型的OPG/RANKL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也许能够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OPG、RANKL水平,计算OPG/RANKL比例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下载PDF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
20
作者 饶云娇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随州市曾都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2 mg/d匹伐他汀钙片,...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随州市曾都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2 mg/d匹伐他汀钙片,观察组给予4 mg/d匹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4 mg/d匹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 老年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