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ebral cysticercosis mimick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case report
1
作者 Tao Liu Tingzhong Wang +2 位作者 Yijun Bao Jinghua Du Yongchang Guan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Background:Dense exudate during the calcification of cerebral cysticercosis in basal subarachnoid space wa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RI can help differentiate SA... Background:Dense exudate during the calcification of cerebral cysticercosis in basal subarachnoid space wa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RI can help differentiate SAH from pseudo-SAH.Case presentation:A case of ventricular expansion accompanied by high-density shadows in cisterna circinata cerebri was taken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due to sudden faint.This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ccording to computed tomography(CT)in another hospital.We believe that the high density in cisterna circinata cerebri was misdiagnosed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1 year ago.The main etiology of SAH is aneurysm;non-aneurysmal SAH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cysticercosis is extremely rare.Only 5 patients have been reported.Conclusion:This case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specificity of CT for SAH is very high,the phys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rare false positive findings,called pseudo-S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cysticercosi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ISDIAGNOSIS
原文传递
CSF-VP shunt placement and albendazole therapy for cerebral cysticercosis
2
作者 朱利平 翁心华 +2 位作者 石尧忠 潘孝彰 莫凌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6-138,共3页
ZHU Liping , WENG Xinhua , SHI Yaozhong, PAN Xiaozhang and MO L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ua 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Zhu LP, Weng XH, Shi YZ, Pan XZ and Mo L)
关键词 CSF-VP shunt ALBENDAZOLE cerebral cysticercosis
全文增补中
脑囊虫病的CT表现特征
3
作者 周发祥 孙宗琼 +1 位作者 王生美 李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检查的66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记录脑囊虫病各分型的CT表现特征。结果:66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脑实质型44例、脑室型7... 目的:探讨CT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检查的66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记录脑囊虫病各分型的CT表现特征。结果:66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脑实质型44例、脑室型7例、脑膜型4例、混合型11例。其中脑实质型,根据病程不同分为急性脑炎型5例,CT表现为脑组织肿胀,两侧大脑半球皮质下脑白质密度广泛减低;多发钙化型29例,CT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钙化密度影;钙化灶及多发小囊样灶并存型8例,CT表现为脑实质内结节钙化影伴发周围多个小囊样低密度影;钙化灶伴周围大囊形成型2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脑囊虫病的病灶部位、数目及分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诊断 分型
下载PDF
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忠磊 寇景轩 +3 位作者 胡颖新 刘玉磊 毛德华 陈红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 539例脑囊虫病...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4.53%(1 349/1 427)患者癫痫发作症状得到完全控制,96.31%(861/894)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93.31%(223/239)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乳头水肿及皮下结节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 I,有82.95%(2 106/2 539)脑囊虫病患者低密度灶全部吸收、17.05%(433/2 539)患者病灶大部分吸收,小部分转化为钙化灶;987例患者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74.77%(738/987)、84.70%(836/987)、3.75%(37/987);复查脑电图1 253例,其中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为74.86%(938/1253)、20.03%(251/1 253);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治愈率82.95%(2 106/2 539),显效率17.05%(433/2 539),总有效率100%。结论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临床 影像学 免疫学 脑电图
下载PDF
MRI对于各型脑囊虫病征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邬海博 牛广明 +1 位作者 韩晓东 张竹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8-820,共3页
目的 分析MRI对于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0 3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结果 根据MRI的特点将脑囊虫病分为 4型 :单纯脑实质型 ( 74例 )、脑室型 ( 7例 )、蛛网膜下腔型 ( 6例 )、混合型 ( 16... 目的 分析MRI对于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0 3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结果 根据MRI的特点将脑囊虫病分为 4型 :单纯脑实质型 ( 74例 )、脑室型 ( 7例 )、蛛网膜下腔型 ( 6例 )、混合型 ( 16例 )。结论 MRI对于各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对于蛛网膜下腔型应引起注意 ,特别是合并有脑室扩张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 MRI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177例脑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艳君 孙广平 +4 位作者 孔庆安 孔巧云 付婷霞 马巧荣 尹立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从鉴别诊断学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77例误诊病例中脑囊虫病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32例(74.58%),其他脑部疾病误诊为脑囊虫病者4...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从鉴别诊断学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77例误诊病例中脑囊虫病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32例(74.58%),其他脑部疾病误诊为脑囊虫病者45例(25.42%),其中脑肿瘤与脑囊虫病相互误诊病例达43例(24.29%);小脓肿型脑囊虫病误诊率最高,误诊病例为63例(35.59%)。结论对脑囊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对脑部症状未作详细的鉴别诊断;缺乏特殊的检查条件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误诊 癫痫 脑肿瘤 脑梗塞
下载PDF
免疫学抗体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脑囊尾蚴病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廉辰 刘晨 +3 位作者 赵学红 余俊霞 郑晓春 李子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提出脑囊尾蚴病免疫学抗体检测阳性新的诊断标准,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16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结合其CT(1160例)、磁共振(MRI)(538例)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按囊尾蚴寄生部位将其分为脑实质型(1... 目的 提出脑囊尾蚴病免疫学抗体检测阳性新的诊断标准,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16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结合其CT(1160例)、磁共振(MRI)(538例)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按囊尾蚴寄生部位将其分为脑实质型(1087例占93.7%)、脑室型(42例占3.6%)、脑膜型(22例占1.9%)、混合型(9例占0.8%)等4型。脑实质型根据CT或MRI显示囊尾蚴数又分为轻(1~2个)、中(3~9个)、重度感染(10个以上)等3个亚型。轻度脑实质型(552例,占50.8%)中表现为脑脓肿型441例(40.6%),中度脑实质型433例(39.8%),重度脑实质型102例(9.4%)。所有病例均进行血清抗体检测(IHA,ELISA)。结果 IHA检测血清抗体最高凝集效价1:8及以上635例(54.7%),1:8以下525例。ELISA检测阳性700例(60.3%),弱阳性460例(39.7%)。CT或MRI显示轻度脑实质型的552例中,IHA效价1:8以下523例(94.7%),1:8及以上29例(5.3%)。ELISA检测,阳性94例(17%),弱阳性458例(83%)。中度脑实质型433例及重度脑实质型102例,IHA效价均在1:8以上,ELISA检测均为阳性或强阳性。结论 血清免疫学检测囊尾蚴抗体效价高低与影像学显示囊尾蚴数量多少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目前使用标准,上述轻度脑实质型的523例(IHA效价1:8以下,占94.7%)以及ELISA检测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抗体 检测 影像学检查 诊断 脑囊尾蚴病
下载PDF
6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于振华 董红 +3 位作者 毛德华 尹立新 李继民 刘玉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6 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8.47%,女性患者占 2 1.5 3%,发作频...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6 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8.47%,女性患者占 2 1.5 3%,发作频率平均每年 2~ 4次 ,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 GTC)多见 ,囊虫免疫反应血 IHA及血 EL ISA均为 71.92 %,脑脊液 CAg阳性率 78.40 %,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 ,影像学显示有各种类型脑囊虫病 ,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较用复方丹参更易诱发癫痫 ( P<0 .0 1)。结论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 ,发作频率不高 ,发作类型多样 ,免疫力低下 ,各种类型脑囊虫病均可导致癫痫 ,脑囊虫病辅助治疗慎用促脑代谢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癫痫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IgG4测定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凤全 李桂萍 +3 位作者 赵中平 葛凌云 张佃波 蔺心敬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49,共3页
应用McAb-ELISA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抗体,检出率为93.83%(152/162),GMRT为1∶1424。其中重度囊虫感染病人的特异IgG4检出率为100%(29/29),GMRT为1∶2095;... 应用McAb-ELISA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抗体,检出率为93.83%(152/162),GMRT为1∶1424。其中重度囊虫感染病人的特异IgG4检出率为100%(29/29),GMRT为1∶2095;中度感染病人为95.45%(63/66),GMRT为1∶1510;轻度感染病人为89.55%(60/67),GMRT为1∶400。显示血清特异IgG4抗体水平与囊虫感染度有关。经药物治疗后,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IgG4抗体水平逐渐下降,4个疗程后的特异IgG4检出率降为38.46%(10/26),GMRT为1∶246。IgG4测定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IGG4 MCAB 血清诊断
下载PDF
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诊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凤菊 张敬举 +3 位作者 黄炳成 谭文彬 刘玉磊 胡颖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观察吡喹酮 (PQT)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应用大剂量PQT〔5 0mg/(kg·d)〕12d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诊断性治疗。结果  93例疑似脑囊虫病人有 3 8例确诊患脑囊虫病 ,42例基本确诊患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 目的 观察吡喹酮 (PQT)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应用大剂量PQT〔5 0mg/(kg·d)〕12d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诊断性治疗。结果  93例疑似脑囊虫病人有 3 8例确诊患脑囊虫病 ,42例基本确诊患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3例仍诊断不明。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有 2 7例服吡喹酮后出现杀虫反应 ,其中疗后有 17例患者复查脑CT或MRI结果显示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吸收或消失 ,有 2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增多 ,且呈囊性影像表现。另 11例确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杀虫反应 ,根据疗后复查CT或MRI,病灶较疗前吸收或消失而确诊。确诊的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再经过 1~ 2个疗程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其中有 3 1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者 2 6例 ,病灶出现钙化者 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脑囊虫病 吡喹酮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永福 李洪伟 +7 位作者 黄文成 楚功仁 史锡文 殷大力 张佳栋 王喜红 周本立 赵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5-257,共3页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囊虫病 31例,均为单个囊虫,位于四脑室 24例,三脑室3 例,侧脑室 4例。经脑室造影 CT扫描诊断的 3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手术时,囊虫已进入枕大池,1 例三脑室囊虫移到侧脑室引流管处。因此,临床上诊断某一脑室内...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囊虫病 31例,均为单个囊虫,位于四脑室 24例,三脑室3 例,侧脑室 4例。经脑室造影 CT扫描诊断的 3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手术时,囊虫已进入枕大池,1 例三脑室囊虫移到侧脑室引流管处。因此,临床上诊断某一脑室内囊虫,手术探查该脑室中未见囊虫时,应沿脑脊液流动方向查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脑室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囊尾蚴循环抗原诊断脑囊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蔺心敬 李桂苹 +3 位作者 霍海英 徐风全 李庆山 赵中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用抗血清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 S F)中囊尾蚴循环抗原( C Ag)诊断脑囊虫病。方法:用 S D S P A G E提纯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64 k Da、53 k Da、32 k Da~30 k Da 的囊尾蚴抗原... 目的:用抗血清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 S F)中囊尾蚴循环抗原( C Ag)诊断脑囊虫病。方法:用 S D S P A G E提纯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64 k Da、53 k Da、32 k Da~30 k Da 的囊尾蚴抗原分别免疫家兔,制备相应的抗血清,以双夹心 E L I S A 检测患者血清和 C S F中 C Ag。结果:抗53 k Da 抗原抗血清对 32 例脑囊虫病活动型患者血清和 C S F中 C Ag 的检出率分别为93.8% 和91.7% ,16 例脑囊虫病非活动型患者仅1 例 C S F C Ag 阳性。 C Ag 检出率明显高于用抗64 k Da、32 k Da~30 k Da 囊尾蚴抗原抗血清检测的结果( P< 0.05)。结论:抗53 k Da 囊尾蚴抗原抗血清检测活动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 C S F中的 C Ag 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可用于活动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循环抗原 SDS-PAGE ELISA 诊断
下载PDF
脑囊虫病160例的CT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廉辰 郑万忠 +1 位作者 李雪松 陈静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为正确诊断脑囊虫病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60例脑囊虫病 CT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 CT检查结果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等 4型 ;其中脑实质型又分轻度、中度、重度 3类 ,轻度预后好 ,重度预后差。... 目的 :为正确诊断脑囊虫病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60例脑囊虫病 CT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 CT检查结果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等 4型 ;其中脑实质型又分轻度、中度、重度 3类 ,轻度预后好 ,重度预后差。结论 :脑囊虫病病灶的部位和数量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关。 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尾蚴病 CT 分析
下载PDF
300例脑囊虫病影像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凤菊 吴晓燕 +5 位作者 戴伟 孙广平 胡颖新 刘玉磊 马巧荣 高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 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 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脑组织内囊尾蚴在CT影像上出现不同的转归。Ⅰ型大部分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出现钙化,临床显示几乎全部治愈;Ⅱ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2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Ⅲ型和Ⅳ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稍差,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结论 各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 抗囊虫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四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艳君 吴晓燕 +3 位作者 杨树芳 贾凤菊 时法茂 魏艳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囊虫病人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8.28%、65.19%、51.54%和63.84%。脑脊液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30.68%、39.98%、46.03%和41.94%。治疗后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7.40%、65.63%、12.33%和11.89%。结论血清及脑脊液IHA、ELISA检测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对囊虫病诊断方面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因抗体可持续数年,因此IHA、ELISA不能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囊虫循环抗原(CAg)检测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血清 脑脊液 免疫诊断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唯哲 徐之杰 +1 位作者 赵育莹 王文余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囊虫病患者的CD+4Th1细胞呈低应答状态,脑囊虫病患者过量产生的TNF-α可能是造成脑囊虫病的免疫病理损害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IFN-Γ TNF-α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和情感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庆勇 葛凌云 +1 位作者 阮喜云 宋爱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对93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情感测验,其中43例进行了记忆测验,40例进行了智力测验。分别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脑囊虫病可造成患者的记忆、智力水平明显下降(P<0.001:P<0.05);并给患者造成了明显的焦虑和抑... 本文对93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情感测验,其中43例进行了记忆测验,40例进行了智力测验。分别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脑囊虫病可造成患者的记忆、智力水平明显下降(P<0.001:P<0.05);并给患者造成了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感(P<0.001),女性病人的情感更易受影响,男性病人中伴发癫痫或高颅压者的焦虑成绩均明显高于无相应指标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智力 焦虑 抑郁 诊断
下载PDF
脑膜型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运俊 程敬亮 +4 位作者 张勇 任翠萍 张焱 赵艺蕾 李树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9-931,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脑膜型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2 1例脑膜型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 2 1例均行MR平扫 ,7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2 1例脑膜型囊虫病中 ,单纯性脑膜型囊虫 8例 (38.1% )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脑膜型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2 1例脑膜型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 2 1例均行MR平扫 ,7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2 1例脑膜型囊虫病中 ,单纯性脑膜型囊虫 8例 (38.1% ) ,混合型 13例 (6 1.9% )。其中 19例脑膜型囊虫多发 ,呈葡萄串状生长 ,2例单发 ,呈分叶状。囊虫发生于外侧裂 9例 ,鞍上池 6例 ,小脑桥脑角池 4例 ,前纵裂池 1例 ,同时发生于鞍上池与小脑桥脑角池 1例。囊虫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脑脊液 (CSF)信号 ,T2 WI上等于CSF信号。囊泡壁在轴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 ,一般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 ,增强后轻度强化 ;所有脑膜型囊虫内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MRI是诊断脑膜型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型囊虫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MRI
下载PDF
脑囊虫病的软性神经内镜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庆 陈国强 +4 位作者 郑佳平 郭宇鹏 梁晖 黄乙洋 左焕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月,应用软性神经内镜(主机为FUJINON EPX-2200电子视频内镜系统;镜体为FUJINON EB-270P超细软性内镜,外径3.8 mm,工作通道直径1.2mm,观察视野120°,工作长度3...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月,应用软性神经内镜(主机为FUJINON EPX-2200电子视频内镜系统;镜体为FUJINON EB-270P超细软性内镜,外径3.8 mm,工作通道直径1.2mm,观察视野120°,工作长度365 mm)治疗脑囊虫病15例,其中7例为院外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故障。术中经额部钻孔,内镜下先行透明隔及第三脑室底造瘘,导水管闭塞者加行导水管成形,对脑室及基底池全面探查,摘除所见囊虫囊泡,灌洗清洁脑室。结果 15例顺利完成手术,摘除脑室或基底池内所见囊虫囊泡,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成功摆脱了分流依赖。镜下手术时间15~40 min,(26±8)min。出血量15~50 ml,(27±6)ml。除2例术后出现高热延迟出院外,其余13例均于术后6 d出院。15例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9.8月,术前症状缓解,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磁共振检查示脑积水缓解,导水管区、第四脑室正中孔及第三脑室底瘘口脑脊液流动良好。结论电子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额部钻孔侧脑室入路可对整个脑室系统及基底池进行探查,寻找并摘除囊虫囊泡,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软性神经内镜
下载PDF
四脑室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敬亮 杨运俊 +3 位作者 张勇 吕涵青 任翠萍 张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Impact超导型MRI机 ,选用SE序列。 2 1例有脑CT对照。 结果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Impact超导型MRI机 ,选用SE序列。 2 1例有脑CT对照。 结果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中 ,单纯性四脑室囊虫 17例 ( 5 3 .1% ) ,混合型 15例 ( 4 6.9% )。四脑室内单发囊虫 3 0例 ,多发 2例。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CSF信号 ,而在T2WI上等于或稍低于CSF信号。囊虫壁在T1WI上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 ,而在T2WI上低于CSF信号。囊虫头节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 ,其中有 2 4例附着于囊泡内壁的前下壁上 ;其在T1WI上与脑实质信号相近 ,而在T2WI上信号复杂 ,可表现为低于、等于或高于CSF的信号。CT难以显示四脑室囊虫头节或囊壁。结论 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四脑室囊虫的诊断MRI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四脑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