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OS)分级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行大骨瓣减压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开始手术至颅内压下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残余血量、术后第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术中时间较显微组短,出血量较显微组少,术后第7 d GCS评分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0、9.608、2.289,P<0.05);术后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内镜组较显微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5.650,P<0.05)。内镜组预后较显微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率(ADL分级Ⅰ~Ⅲ级)内镜组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0,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05)。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均以术中超声和神经内镜定位,经颞叶前部皮层造瘘或经侧裂岛叶...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均以术中超声和神经内镜定位,经颞叶前部皮层造瘘或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26例患者血肿清除均顺利,其中2例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病死;2例因肺部感染病死;其余22例ADL评定结果为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优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资料。发病24 h内行血肿腔钻孔置管引流,同侧侧脑室植入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导管并指导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计算术后24 h内及拔管前...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资料。发病24 h内行血肿腔钻孔置管引流,同侧侧脑室植入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导管并指导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计算术后24 h内及拔管前血肿清除率,统计手术时间、颅内压值变化及甘露醇使用病例数。术后6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预后。结果术后24内血肿清除率平均61.87%。拔管时血肿清除率:>80%(40例),60%~80%(6例),无血肿再扩大病例。手术操作平均33 min。初始颅内压值:<20 mm Hg(6例),≥20~30 mm Hg(32例),>30 mm Hg(8例)。术后颅内压值持续<20 mm Hg(41例),≥20 mm Hg(5例),使用甘露醇(5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有利于精确调控术中血肿抽吸及指导术后治疗,可改善预后。符合目前精准化治疗原则。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OS)分级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行大骨瓣减压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开始手术至颅内压下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残余血量、术后第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术中时间较显微组短,出血量较显微组少,术后第7 d GCS评分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0、9.608、2.289,P<0.05);术后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内镜组较显微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5.650,P<0.05)。内镜组预后较显微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率(ADL分级Ⅰ~Ⅲ级)内镜组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0,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05)。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
文摘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均以术中超声和神经内镜定位,经颞叶前部皮层造瘘或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26例患者血肿清除均顺利,其中2例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病死;2例因肺部感染病死;其余22例ADL评定结果为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优点。
文摘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资料。发病24 h内行血肿腔钻孔置管引流,同侧侧脑室植入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导管并指导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计算术后24 h内及拔管前血肿清除率,统计手术时间、颅内压值变化及甘露醇使用病例数。术后6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预后。结果术后24内血肿清除率平均61.87%。拔管时血肿清除率:>80%(40例),60%~80%(6例),无血肿再扩大病例。手术操作平均33 min。初始颅内压值:<20 mm Hg(6例),≥20~30 mm Hg(32例),>30 mm Hg(8例)。术后颅内压值持续<20 mm Hg(41例),≥20 mm Hg(5例),使用甘露醇(5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有利于精确调控术中血肿抽吸及指导术后治疗,可改善预后。符合目前精准化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