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PLASMA ANGIOTENSIN-ALDOSTERONE AND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IN RABBI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1
作者 吴绪平 王述菊 +1 位作者 刘玲 周华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4年第3期28-32,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plasma angiotensin (Ang*.Ⅱ), aldosterone (ALD) and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 contents in experimental cerebral infarction rabbits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plasma angiotensin (Ang*.Ⅱ), aldosterone (ALD) and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 contents in experimental cerebral infarction rabbits for analyz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 ameliorating blood supply of the brain tissue. Methods: A total of 80 rabbits were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n=8), pseudo-operation (n=24), model (n=24) and EA (n=24) groups. Cerebral infar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fusion of self-thrombus into the carotid artery. EA (1 mA, 2 Hz) was applied to 'Baihui'(百会GV 20) and 'Shuigou'(水沟GV 26) for 30 min, once every 12 hours. Plasma Ang-II, ALD and ANP contents were detected with radioimmunoassay method. In the later 3 group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6 h, 24 h and 48 h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and pseudo-operation groups, Ang-II and ALD contents of model group at 6 h, 24 h and 48 h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plasma ANP of the 3 time-courses of model group decreased considerably (P<0.01). In comparison with model group, results showed that Ang-II and ALD contents of EA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ANP level of EA group increased strikingly (P<0.01).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has the effects of raising plasma ANP level and lowering plasma Ang-II and ALD in cerebral infarction rab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 血浆 血管紧张素 醛甾酮 前房 促尿钠排泄药 多肽 急性大脑梗塞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娟 张德英 +1 位作者 黄洁 周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且中-重度脑梗塞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1)。急性期血浆ET与AⅡ呈显著正相关(r=0.7033,P<0.01),恢复期(r=0.2465,P>0.05)和正常对照组(r=0.1837,P>0.05)无显著相关。结论脑梗塞时血浆ET和AⅡ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内源性ET与AⅡ具有正反馈调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梗塞急性期血浆和脑脊液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及精氨酸加压素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英 黄如训 +3 位作者 李湘平 刘焯霖 卢锡林 骆心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5年第3期145-146,共2页
选择有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的脑梗塞患者56例,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和胞脊液心钠素(ANF)、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AⅡ和AVP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 选择有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的脑梗塞患者56例,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和胞脊液心钠素(ANF)、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AⅡ和AVP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ANF在血浆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脑脊液中却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此3种调节多肽均参与了高血压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提示,测定脑脊液或血液中AⅡ和AVP的含量变化对判断脑梗塞患者缺血性脑损害程度及恢复情况可能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 精氨酸加压素 心钠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 ,脑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 0 .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4 (P <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常与发病年龄≤ 6 0岁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有关。脑梗死组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 2 9.8± 10 .2ng/L ,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基因型和Ⅱ基因型者 (P <0 .0 1)。发病年龄≤ 6 0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最明显。结果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小于 6 0岁的脑梗死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水平 聚合酶链反应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晨 王慧源 罗兵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1目的 观察 1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1 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 (CI)和原发性高血压(HTN)的关系 ,并探讨 CI的发病机制。2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电泳分型的方法 ,分析了196例中国人 AT1 R基因中 3′- UTR的 1... 1目的 观察 1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1 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 (CI)和原发性高血压(HTN)的关系 ,并探讨 CI的发病机制。2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电泳分型的方法 ,分析了196例中国人 AT1 R基因中 3′- UTR的 116 6 C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3结果  CI组中 116 6 A/ 116 6 A,116 6 A/116 6 C,116 6 C/ 116 6 C基因型频率为 0 .5 32 3,0 .30 6 5 ,0 .16 13;HTN组中分别为 0 .5 45 5 ,0 .40 0 0 ,0 .0 5 45 ;对照组中分别为 0 .75 95 ,0 .2 15 2 ,0 .0 2 5 3.CI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1.3992 ,P<0 .0 1) ,HT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χ2 =6 .75 93,P<0 .0 5 )。CI组 116 6 C突变频率为 0 .3145 ,HTN组为 0 .2 5 45 ,对照组为 0 .132 9,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3.6 797,P<0 .0 1) ,HT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6 .42 18,P<0 .0 5 )。女性病人 CI组 116 6 C等位基因频率为 0 .3333,HTN组为 0 .3333,对照组为 0 .10 2 6 ,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1.5 433,P<0 .0 1) ,HT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1.16 6 8,P<0 .0 1)。4结论  AT1 R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参与 CI发病 ,尤其是女性病人 CI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中国人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受体 聚合酶链反应 发病机制 CI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ET、INS、GC RIA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谌剑飞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与血管内皮素(ET)、胰岛素(INS)及胰高血糖素(GC)水平的关系,以阐明其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对36例本病患者进行急性期与恢复期ET、INS及GC含量的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与血管内皮素(ET)、胰岛素(INS)及胰高血糖素(GC)水平的关系,以阐明其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对36例本病患者进行急性期与恢复期ET、INS及GC含量的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急性期ET(96.89±23.61ng/L)、INS(24.42±9.84mIU/L)、GC(227.52±71.24ng/L)显著高于恢复期(依次为65.16±12.57ng/L、15.52±5.66mIU/L、178.26±52.76ng/L)及正常对照组(p<0.05~0.001)。结论:本病患者存在ET、INS及GC明显分泌异常,说明其参与了糖尿病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发生发展过程,动态RIA其血中含量,对判断病情程度、疗效、转归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素 胰岛素 糖尿病 急性 脑梗塞 RIA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原T704C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1166C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和姬苓 程景丽 +3 位作者 孙洪英 杨国安 杨月明 袁利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T704C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7名CI患者和98名健康人群的AGT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T704C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7名CI患者和98名健康人群的AGT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遗传因素对CI的作用。结果:CI组AGT CC基因型频率(63.6%)及C等位基因频率(79.9%)显著高于对照组(34.7%,61.2%),P<0.05;CI组的AT1R AC基因型频率(61.1%)及C等位基因频率(30.5%)与对照组(8.2%,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后,AGT C等位基因参与增加CI的发生概率,发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2.513,P<0.05。AT1R C等位基因参与增加CI的发生概率,发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10.322,P<0.05。在同时携带AGT C等位基因和AT1R 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CI的危险度为14.325,P<0.05。结论:AG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与AT1R C等位基因间具有协同致CI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受体-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血浆PRA、AT-Ⅱ、ALD观察分析
8
作者 吴映曼 叶炯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对3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7d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进行测定。发现脑梗塞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病例组高...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对3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7d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进行测定。发现脑梗塞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病例组高血压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呈增高趋势,非高血压者3者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组脑梗塞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呈增高趋势,非梗塞者3者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血浆PRA、AT-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肾素活性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许文亮 叶慧膺 马虹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早期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0)、培哚普利组(n=2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早期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0)、培哚普利组(n=22)和对照组(n=21),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连续口服7天。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培哚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1(ET-1)在治疗的头3天也明显下降,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表明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能降低AMI患者早期血浆AngⅡ和ET-1的水平,减慢6-酮-PGF1α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卡托普利 培哚普利 治疗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10
作者 柳四新 谭红 王家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5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间AT1R基因A1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5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间AT1R基因A1166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经Hardy-Weinberg检验结果表明,A1166C多态位点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具有群体代表性。脑梗死组AT1R基因A1166C位点A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0%和17.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C位点的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受体-1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ACE基因与AT1R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毕胜 潘尚哈 +2 位作者 王德生 刘晓民 马本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发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81例ACI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发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81例ACI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的ACE和AT1R基因型。结果ACE基因DD型与ACI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在携带有ACE基因DD型的群体中,AT1R基因型AA的个体患ACI的比数比为1.39,AT1R基因型AC患ACI的比数比为3.66,AT1R基因型CC患ACI的比数比为5.84。结论在ACI发生中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ACE AT1R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地氟醚和丙泊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收缩和舒张脑血管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芳 张淑珍 +2 位作者 高勇 王恩真 王保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丙泊酚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术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地氟醚组(n=45)和丙泊酚组(n=43),以吸入地氟醚或静注丙泊酚维...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丙泊酚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术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地氟醚组(n=45)和丙泊酚组(n=43),以吸入地氟醚或静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采集动脉血,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AT-Ⅱ、ET和CGRP的浓度。结果两组AT-Ⅱ四个时点间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丙泊酚组夹闭动脉瘤时ET较剪硬膜时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夹闭动脉瘤时丙泊酚组ET明显高于地氟醚组(P<0.05);两组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 CGRP较麻醉诱导前均有所降低。结论丙泊酚麻醉下夹闭动脉瘤时缩血管物质ET明显升高,而地氟醚麻醉下无此现象,提示丙泊酚麻醉中应注重扩血管治疗,以防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地氟醚可能更适合应用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脑动脉瘤
下载PDF
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RAS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媛媛 周晓慧 +1 位作者 徐倩 赵静怡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复制AMI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丹皮酚低剂量(6 mg/kg)组、丹皮酚中剂量(9 mg/...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复制AMI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丹皮酚低剂量(6 mg/kg)组、丹皮酚中剂量(9 mg/kg)组和丹皮酚高剂量(12 mg/kg)组。造模成功并存活下来的大鼠,分别给予各组不同药物处理。用药4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1和内皮缩血管肽1(ET)-1 m RNA水平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肽基二肽酶A(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AGTR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GT、AGTR1、ET-1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Ang-Ⅱ、ACE、AGTR1的蛋白表达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在丹皮酚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组织中m RNA表达以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丹皮酚对降低其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丹皮酚能够延缓大鼠AMI后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S的过度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 肽基二肽酶A 血管紧张素 丹皮酚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干预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其茂 董耀荣 杨祖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和蒙诺治疗,疗程6个月。于出院前、AMI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和蒙诺治疗,疗程6个月。于出院前、AMI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射血分数(EF)、左室重量指数(LvmassI)、E峰/A峰比值(E/A)、室壁运动指数(WMI)和室壁厚度(WT)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的EF、E/A均有提高(P<0.05或P<0.01),LvmassI、WT减小(P<0.05),但LVEDVI、LVESVI、LvmassI、EF、E/A、WMI、WT等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浆ET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浆ATⅡ、ALD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左室重构,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益气活血方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内皮素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武 于步润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发现,在CI整个病程中,血浆ET、AⅡ、AL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而CGRP... 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发现,在CI整个病程中,血浆ET、AⅡ、AL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而CGR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I病程3d及10~14d,血浆ET、AⅡ、CGRP、ALD均高于病程25~28d及脑动脉硬化组(P<0.01或<0.05),脑动脉硬化组与病程25~28d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ET、AⅡ、ALD及CGRP水平与病程、病情程度及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血浆 肾素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平 路长东 岳磊 《安徽医学》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 0例健康对照组及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不同时段的血浆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 (ATⅡ)、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 0例健康对照组及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不同时段的血浆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 (ATⅡ)、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2 4小时内ET1、ATⅡ 、NO均开始明显升高 ,第 3~ 4天仍维持于高水平 ,一周后开始下降 ,NO一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 ,ET1、ATⅡ二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浆ET1、ATⅡ 、NO均发生动态变化 ,并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新型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刘慧青 魏欣冰 +4 位作者 张斌 陈琳 孙霞 王建武 张岫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初步机制,为其发展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自主产权的创新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氯沙坦5mg&... 目的研究新型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初步机制,为其发展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自主产权的创新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氯沙坦5mg·kg-1·d-1组;化合物EXP-25282.5,5mg·kg-1·d-1组。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观察化合物EXP-2528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水平,探讨其初步机制。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血浆AngⅡ和ET的水平明显升高。氯沙坦及化合物EXP-2528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血浆ET水平的升高,而进一步升高血浆AngⅡ的水平。结论预先给予新型AT1受体拮抗剂EXP-2528同氯沙坦一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AT1受体拮抗剂 化合物EXP-2528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与活性循环因子异常
18
作者 刘杰 李霞 +3 位作者 王蕾 相守武 贺燕 路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活性循环因子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多肽的生物学效应及对脑出血周围脑缺血损害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24只,对照组23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尾状核...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活性循环因子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多肽的生物学效应及对脑出血周围脑缺血损害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24只,对照组23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分别于脑出血后4h、8h、12h、24h、72h,及7d取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外周血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多肽含量测定。结果大鼠脑出血后4h血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多肽均开始升高,8h达到高峰,12h后下降,7d后恢复至正常范围,8h的血清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多肽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活性循环因子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多肽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缺血性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缺血性损害 内皮素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紧张素 心房利钠多肽
下载PDF
静吸复合麻醉对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和舒张血管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丽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期间颅内动脉瘤病人行夹闭术中血管紧张素II(AT-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颅内动脉瘤拟行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20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异丙酚4mg/(kg·h),异氟醚(M...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期间颅内动脉瘤病人行夹闭术中血管紧张素II(AT-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颅内动脉瘤拟行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20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异丙酚4mg/(kg·h),异氟醚(MAC1%~1.5%)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剪硬膜(T1)、夹闭动脉瘤(T2)和动脉瘤夹闭后30分钟(T3)4个时点采集动脉血,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AT-Ⅱ、ET和CGRP的浓度。结果:4个时点AT-Ⅱ均在正常值范围。ET于麻醉中3个时点明显低于T0(P<0.01)。麻醉中3个时点CGRP与T0比较呈显著性升高。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缩血管物质降低,舒血管物质升高,提示静吸复合麻醉能有效预防术中急性脑血管痉挛,麻醉中应注重扩血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脑动脉瘤 静吸复合麻醉
下载PDF
内分泌激素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评 凌宗秀 《西部医学》 200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众多的激素参与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与其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内分泌激素的研究为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如果能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和激素的关系 ,必然会使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判断和治疗跨上一个新台阶 ,为激素受体拮... 众多的激素参与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与其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内分泌激素的研究为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如果能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和激素的关系 ,必然会使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判断和治疗跨上一个新台阶 ,为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开拓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血管加压素 血管紧张素 泌乳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