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medical management useful in Moyamoya disease?
1
作者 Sombat Muengtaweepongsa Vatcharasorn Panpattanaku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3期466-473,共8页
Moyamoya disease(MMD),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collateral vessel formation,prompts cerebral perfusion complications and is stratified into idiopathic and Moyamoya syndrome subt... Moyamoya disease(MMD),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collateral vessel formation,prompts cerebral perfusion complications and is stratified into idiopathic and Moyamoya syndrome subtypes.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oward MMD management addresses cerebral infarctions through revascularization surgery and adjunctive medical therapy,while also navigating risks such a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ing from arte-rial stenosis and fragile collateral vessels.Addressing antithrombotic management reveals a potential role for treatments like antiplatelet agents and anticoagulants,despite the ambiguous contribution of thrombosis to MMD-related infarctions and the critical balance between preventing ischemic events and averting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Transcranial doppler has proven useful in thromboembolic detection,despite persisting challenges concern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s.Furthermore,antihypertensive interventions aim to ma-nage blood pressure meticulously,especially dur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with recommendations and protocols varying based on the patient’s hypertension status.Additionally,lipid-lower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particularly employing statins,are appraised for their possible beneficial role in MMD management,even as comprehensive data from disease-specific clinical trials remains elusive.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 to navigate the multifaceted therapeutic ave-nues for MMD,while maintaining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efficacy and safety,warrant further meticul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is protocol manuscript seeks to elucidate the various aspects and challenges imbued in managing and navigating through the complex landscape of MM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 disease cerebral infarction Antithrombotic management Transcranial doppler REVASCULARIZAT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tihypertensive intervention Lipid-lowering therapies
下载PDF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用于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2
作者 林海霞 黄玲梅 +2 位作者 赵丹洁 李霞 官真水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TM)中基于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脑梗死患者药物相关问题(DRP)的作用,以及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9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TM)中基于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脑梗死患者药物相关问题(DRP)的作用,以及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9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MTM,采用PCNE分类系统识别DRP,分析DRPs的问题类型和原因类型,提供介入方案,并了解医师和患者对介入方案的接受情况及DRP的解决状态。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结果干预组中,共发现DRP 45例次,其中治疗效果问题21例次(46.67%),治疗安全性问题14例次(31.11%),其他问题10例次(22.22%);DRP原因47例次,其中药物选择相关原因26例次(55.32%),剂量选择相关原因12例次(25.53%),患者相关原因7例次(14.89%),治疗疗程相关原因2例次(4.26%);医师和患者完全接受介入方案35例次(77.78%),DRP全部解决37例次(82.22%)。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时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MTM和PCNE分类系统的药学监护,可识别并解决DRPs,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医师接受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管理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 药物相关问题 药学监护 脑梗死 临床药师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延延 葛燕 王棋德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纳入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5)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n=65)采用依达拉奉联...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纳入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5)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n=65)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BNP水平、胱抑素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2 d、7 d,研究组BNP、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5例,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BNP、胱抑素C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死 临床疗效 BNP 胱抑素C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颅血管造影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健 张伟 余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519-1523,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颅血管造影(CTA)对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2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治疗7 d内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将...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颅血管造影(CTA)对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2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治疗7 d内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HT组(n=56)与非HT组(n=69)。记录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及2 h内的CT平扫、CTA、CTP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检查费用与住院费用。结果溶栓前CT平扫缺血病灶结果显示,左颞叶占28.00%、右颞叶占21.60%、左基底节区占17.60%、右侧基底节占12.80%、左侧额叶占9.60%、右侧额叶占6.40%、大面积波及全部额叶与颞叶占4.00%;溶栓治疗2 h内CT平扫缺血病灶结果显示,左颞叶占8.00%、右颞叶占4.00%、左基底节区占2.40%、右侧基底节占2.40%、左侧额叶占1.60%、右侧额叶占0.80%,未见大面积缺血病灶。溶栓前CTA检查缺血病灶结果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占44.00%、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占36.80%、左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占10.40%、右侧颈动脉闭塞或狭窄占8.80%;溶栓治疗2 h内CTA检查缺血病灶结果显示,低密度梗死灶中心伴片状高密度出血病灶占14.40%、梗死灶边缘伴高密度出血灶占12.80%、中心处于边缘均伴斑块状出血病灶占11.20%。溶栓前CTP结果显示,缺血病灶范围较CTA检查扩大,且病灶区域为缺血半暗带区;溶栓治疗2 h内,HT组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容量(rCBV)均低于非HT组患者,而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非H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TP+CTA检查预测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HT组患者,检查费用、住院费用均高于非H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TP+CTA检查对预测ACI溶栓治疗后发生HT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后续HT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灌注成像 头颅血管造影 溶栓治疗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48-652,共5页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发生组(15例)...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发生组(15例)、未发生组(4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LI患者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脑白质病变、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1.88分)、嗜酸性粒细胞数(≤0.17×109L^(-1))、脑白质病变(中重度)、CRP(>9.21 mg·L^(-1))、D-二聚体(>2.75 mg·L^(-1))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LI患者发生HT危险因素(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数据集,预测LI患者发生HT的敏感度为86.32%,特异度为84.14%。结论 L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HT受NIHS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脑白质病变、CRP、D-二聚体等多种因素影响,以相关因素为临床参考,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干预,有利于预防H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对脑梗死的应用效果与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朱文博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8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同时统计引发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同时统计引发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分析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引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生理职能、社会交流、心理状态、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房颤史、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及心力衰竭史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史、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及心力衰竭史是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引发脑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阿普替酶急诊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但有房颤史、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及心力衰竭史的患者发生脑出血风险较高,临床治疗中需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溶栓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7
作者 肖淑英 童燕娜 +4 位作者 孟繁花 杜会山 张芹 奥婷 张瑞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51例,预后终点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预后良好组)77例,≥3分(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51例,预后终点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预后良好组)77例,≥3分(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溶栓时间窗、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脑卒中分型、早期症状改善、溶栓后脑出血等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溶栓前血糖、C反应蛋白、溶栓前NIHSS评分≥9分、心房颤动、溶栓后脑出血等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2,95%CI:1.075~1.482,P=0.005)、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OR=0.203,95%CI:0.066~0.628,P=0.006)、溶栓前血糖(OR=1.264,95%CI:1.042~1.532,P=0.017)、溶栓后24h症状改善(OR=25.764,95%CI:5.131~129.361,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h症状改善等因素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C反应蛋白质 脑出血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孙威 马舒贝 +6 位作者 陈忠军 张静波 杨颖 李雪媛 王洪志 滕秀涵 常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g足量溶栓治疗,其余则给予普通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度(1~5分),中度(6~10分),重度(〉10分)。溶栓后24~36 h复查头CT,判定是否出现sICH转化。比较不同程度LA患者中溶栓组和安慰剂组sICH转化率。结果本研究组中,溶栓治疗者49例,安慰剂使用者68例;LA轻度45例,LA中度25例,LA重度47例。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8.5%)发生s ICH转化,其中溶栓治疗者7例,安慰剂使用者3例;LA轻度2例,LA中度2例,LA重度6例。在LA轻度及中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ICH转化率略高于较安慰剂组(P=0.052,P=0.650)。而在LA重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 ICH转化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4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ARWMC评分与其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转化率呈正相关(r=0.476,P=0.0005)。结论重度LA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转化的风险。了解患者的LA程度有助于对临床溶栓决策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症状性脑出血
下载PDF
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降低出血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林悦涵 楼敏 +3 位作者 朱仁洋 严余清 陈智才 丁美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 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和心电图,以及溶栓后CT与MRI检查等,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标准予以病因分组。结果:共113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平均年龄:(66±12)岁,男性74例,占65.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分12.4±6.5,发病至溶栓时间:(259.7±131.7)min;溶栓后24 h复查发现,34例(30.1%)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9例(8%)为症状性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明显减少(OR=0.599,95%CI:0.373~0.962;P=0.034)。结论: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相对于CT筛查,在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药物疗法 脑梗死 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多模式MRI 静脉溶栓 脑梗死 RTPA 出血转化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黄才英 刘本德 刘金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502-4504,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评定两组预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评定两组预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MMP-9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2.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促进血清MMP-9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国鲁 张微微 +1 位作者 黄勇华 范慧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在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与rt-PA组和尿激酶组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υs 18.9%υs 18.7%,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率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收缩压变化值在颅内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2
12
作者 徐阳 金凡夫 +4 位作者 赵丽 黄四妹 赵守财 刘海荣 储照虎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现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3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溶栓24 h后采用头颅CT检查。将病人分为出血转化组(n=25)...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现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3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溶栓24 h后采用头颅CT检查。将病人分为出血转化组(n=25)和非出血转化组(n=98)。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溶栓前后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发病到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等,明确脑梗死病人行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烟酒史、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等基线数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组在发病年龄[(71.64±10.56)岁比(63.85±12.42)岁]、溶栓前NIHSS评分[11(6,14.5)分比7(4,12)分]、溶栓后2 h NIHSS评分[11(3,14.5)分比5(2,9)分],出血转化组均大于非出血组(P<0.05)。但是出血转化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差值低于非出血组[0(0,2)分比1(0,4)分,P<0.001]、溶栓前收缩压出血转化组较高[(160.88±20.24)mmHg比(150.79±21)mmHg,P=0.033],出血转化组溶栓前后收缩压变化值大于非出血转化组[(34.88±22.51)mmHg比(24.58±16.56)mmHg,P=0.01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较大、溶栓前后收缩压差值、溶栓前后NIHSS评分变化值是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溶栓前后收缩压变化值和NIHSS评分变化值均对病人愈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变化值小、溶栓后收缩压变化值大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龄病人,应充分考虑到病人血压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变化因素,并采用合适的干预手段、积极预防出血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病人病情 溶栓治疗 出血转化 收缩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斗 雷燕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31-633,共3页
目的 :探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 (ICH)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h内接受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选取溶栓前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作为 ICH的可能危险因素 ,分析与 ICH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继... 目的 :探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 (ICH)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h内接受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选取溶栓前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作为 ICH的可能危险因素 ,分析与 ICH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继发 ICH(18.3% ) ,其中 6例为出血性梗死 (7.3% ) ,9例为脑实质血肿(11.0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 (SICH) 7例 ,死亡 4例。统计学分析表明继发 ICH者有较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ESS) ,ESS评分 <6 0分、溶栓前头颅 CT可见早期缺血改变 (EIC)及存在心房纤颤的患者有更高的出血率。结论 :溶栓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是 IC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尿激酶和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乃安 马琪林 鲁丛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方法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PA给予C... 目的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方法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PA给予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的静脉溶栓,并进行治疗前后血管再通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和出血转化率的比较。结果 11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尿激酶组和rt-PA组的血管再通率均升高,出血转化率相当(P>0.05)。结论 CTP可以用来指导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且尿激酶和rt-PA作用相当,出血转化率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出血 脑梗死 统计学(主题)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陆佳南 许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2期106-108,133,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中采用临床...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对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9.63±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为(73.16±19.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24.6±2.4)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为(17.5±6.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于质量,故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临床护理 急性脑梗死 急诊溶栓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沙丹 林文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7期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基础治疗...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治疗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治疗观察时间为7d。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6.35±1.33)分和(9.18±1.8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25±1.55)分和(14.28±1.86)分(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5%、95.0%。治疗组治疗期间的再出血、颅内感染、迟发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分别为(82.33±12.83)ng/mL和(182.33±11.44)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34.25±16.12)ng/mL和(531.28±21.23)ng/mL(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能缓解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促进血清MMP-9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世芳 肖卫民 吴志强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 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 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 h或3~6 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脑出血
下载PDF
急性闭塞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凌维汉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通过介入溶栓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塞,观察临床效果、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1年间收治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44例,均经介入溶栓治疗。结果:发病〈3h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92.31%;(3~6)h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后... 目的:通过介入溶栓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塞,观察临床效果、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1年间收治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44例,均经介入溶栓治疗。结果:发病〈3h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92.31%;(3~6)h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后NIHSS对比发病〈3h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3~6)h患者,出现7例颅内出血患者,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均为无症状脑出血,死亡2例。5例脑出血患者伴随高血压4例,糖尿病1例,均表现为脑水肿,积极对症脱脑水肿治疗后好转。2例脑水肿严重,形成脑疝,治疗后出现再栓塞,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急性闭塞性脑梗塞运用介入溶栓治疗,发病时间越短疗效越好,更有利于观察闭塞和再通情况,且见效快、疗效好,只要是严格按照手术适应症进行,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塞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苗培栋 姜宇东 李颖 《当代医学》 2022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15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DL评分及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血管再通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的出血并发症及其临床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元小冬 米振洲 高文静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481-482,共2页
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出血并发症及其临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的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病例 ,出现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有效处理对策。结果 动脉溶栓组无发生出血和死亡病例 ;静脉溶栓组主干支... 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出血并发症及其临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的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病例 ,出现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有效处理对策。结果 动脉溶栓组无发生出血和死亡病例 ;静脉溶栓组主干支梗死患者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而穿通支梗死患者病死率为 0 .0 2 5 % ,并发出血为 0 .7%。结论 急性脑主干动脉梗死应尽快动脉溶栓 ,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出血并发症。进行静脉溶栓药物的用量以 40~ 10 0万 U开始为好。如并发出血 ,临床只需停用抗凝和溶栓药 ,一般不需要其它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疗法 并发出血 临床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