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文志斌 熊石龙 +7 位作者 何晓凡 何美霞 贺石林 解勤之 蹇在伏 陈方平 肖波 杨期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与组织因子途径变化以及与该途径有关的其他凝血因子的关系。方法 :71例经 CT确诊为 ACI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被纳入研究范围。血浆中组织因子 (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 ;抗原测...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与组织因子途径变化以及与该途径有关的其他凝血因子的关系。方法 :71例经 CT确诊为 ACI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被纳入研究范围。血浆中组织因子 (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 ;抗原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血浆中 F 促凝活性 (F ∶C)和F 促凝活性 (F ∶C)测定用一期凝固法 ;凝血酶原 (F )的活性测定采用 Ecarin法 ;纤维蛋白原 (Fbg)的活性测定采用凝血酶法 ;抗凝血酶 (AT )的测定用肝素辅因子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CI患者血浆中TF活性显著增加 (P<0 .0 5 ) ,TF抗原含量显著增加 (P<0 .0 5 ) ,TFPI的活性降低 (P<0 .0 5 ) ,TFPI抗原含量明显降低 (P<0 .0 5 ) ;血浆 F ∶ C显著增加 (P<0 .0 1) ,血浆 F ∶ C明显下降 (P<0 .0 5 ) ,F 活性显著增加(P<0 .0 1) ,Fbg的活性显著增加 (P<0 .0 1) ;AT 活性显著降低 (P<0 .0 1)。结论 :ACI的发生与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有关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凝血酶原 因子Ⅶ促凝活性 因子Ⅷ促凝活性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熊石龙 王前 +3 位作者 郑磊 李俊玲 文志斌 贺石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VII(FVII)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VII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硬死 急性脑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与血浆PAI-1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小平 黎园 杨期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987-1989,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测定了91例ACI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脂浓度和血浆t-PA和PAI-1活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血脂和脂蛋白;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活性。结果AC...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测定了91例ACI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脂浓度和血浆t-PA和PAI-1活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血脂和脂蛋白;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活性。结果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t-PA活性分别为(0.26±0.14)和(0.21±0.11)kIU/L,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血浆PAI-1活性分别为(0.90±0.25)和(0.98±0.12)kAU/L,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TG、CHO、LDL、ApoB和Lp(a)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0.01),血清ApoA、HDL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0.01)。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PAI-1活性与血清TG、LDL、ApoB、Lp(a)浓度正相关,血浆t-PA活性与血脂各项参数不相关。结论ACI患者增高的血清TG浓度提高血浆PAI-1活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浆PAI-1活性增高为ACI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甘油三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检测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莉 张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87-90,94,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水平检测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病例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NIHSS)将其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15例,分别在入院第1,3,7,14,28天检测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1)病例组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0~33.167,P<0.05)。且在病例组中,随NIHSS分级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会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8天后,以病例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基本治愈、显效、好转、无变化四组。其中,基本治愈组、显效组、好转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TIMP-1水平显著低于无变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080~39.623,均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与其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可将其用于患者病情变化以及预后评估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敏涓 刘泽霖 +1 位作者 周立红 谭获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这一新型抗凝蛋白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中的表达,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这一新型抗凝蛋白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中的表达,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脑出血( n=16)与脑梗塞( n=46)的 TFPI抗原与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有并发感染或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脑出血或脑梗塞患者出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 TFPI增高,提示感染对血管内皮的持续损伤与某些炎症因子能刺激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组织因子抑制物 TFPI 病理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疾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华 安俊峰 +1 位作者 陈小江 邢永前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TFP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6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其中17例脑出血患者、32例腔隙梗塞患者、17例脑栓塞患者 ,检测TFPI活性。结果 :脑出血和脑栓塞患者TFPI的水平 (165.77±48.8和167...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TFP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6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其中17例脑出血患者、32例腔隙梗塞患者、17例脑栓塞患者 ,检测TFPI活性。结果 :脑出血和脑栓塞患者TFPI的水平 (165.77±48.8和167.45±72.7)明显高于正常人 (118.94±40.05) ,而腔隙梗塞患者的TFPI轻度下降 (108.62±35.8)。各病例组间比较经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血浆TFPI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对其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脑出血 腔隙脑梗塞 脑栓塞
下载PDF
急性期TF、TFPI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章立 李佳 +3 位作者 刘小利 金友雨 厉向 章小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9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月浙江省4家医院682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评分NIHSS≥...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月浙江省4家医院682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评分NIHSS≥5或住院期间死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F、TFPI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男性比例、年龄≥65岁比例、脑梗死分型、入院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TF、TFPI和TF/TFPI〉1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整性别、年龄、脑梗死分型、入院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后,TF/TFPI〉1组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性是TF/TFPI≤1组的1.785倍(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F/TFPI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TF、TFPI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章立 洪庆 +1 位作者 金友雨 蔡海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以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以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TF、TFPI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IHSS评分≤12分组TF、TFPI、TF/TFPI、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低于NIHSS评分>12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IHSS评分与TF(r=0.354,P=0.012)、TFPI(r=0.302,P=0.027)、TF/TFPI(r=0.410,P=0.000)、胆固醇(r=0.364,P=0.006)和甘油三酯(r=0.334,P=0.018)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F、TFPI、TF/TFPI、胆固醇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期血清TF和TFPI可能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糖尿病脑梗死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中TF、F-TFPI的变化
9
作者 张昆南 谢旭芳 陈婷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中TF、F-TFPI含量的变化,了解TF、F-TFPI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2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及对照组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 脑血栓形成组TF升高、F-TF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TFPI...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中TF、F-TFPI含量的变化,了解TF、F-TFPI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2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及对照组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 脑血栓形成组TF升高、F-TF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TFPI作为一种新的抗凝物质用于临床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组织因子 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原文传递
潜阳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飞燕 梁赋 +1 位作者 杜梅英 黄宏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潜阳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 目的:探讨潜阳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体温,抗凝、抑制血小板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潜阳活血通络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评价神经损害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检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测定D-二聚体(D-D)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M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PA均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I水平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FIB,D-D和vW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D-D和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7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阳活血通络方能通过调节纤溶系统功能,有效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的供血,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潜阳活血通络方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