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edical care linkage-continuous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被引量:13
1
作者 Fen-Xia Zhu Qian Y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9期10478-10486,共9页
BACKGROU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severe type of ischemic stroke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PCCI affects the structure... BACKGROU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severe type of ischemic stroke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PCCI affec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brain,because posterior part of the brain,which has more complex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more prone to posterior circulation vascular variation.Therefore,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CCI patients is necessary.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dical care linkage-continuous management mode(MCLMM)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EIT)for PCCI.METHODS Sixty-nine patients with PCCI who received EIT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78 patients with PCCI who received EIT and MCLMM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mpliance and diseas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fter six months of interventio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and Barthel index(BI)scores in the acute phase and after one year of intervention,and recurrence within one yea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7.69%)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8.84%)(P<0.05).The scores for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regular medication,appropriate diet,and rehabilitation cooperation rates)and diseas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elf-will,disease knowledge,and self-care ability)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one year of intervention,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mR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and the B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one ye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3.8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3.04%)(P<0.05).CONCLUSION MCLMM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EIT for PCCI,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disease self-management ability,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care linkage-continuous management mod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medical ca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SCALP-ACUPUNCTURE
2
作者 吴绪平 杨毅红 +2 位作者 王亚文 王述菊 刘又香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3期24-27,共4页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 findings of scalp-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calp acupuncture group (n = ...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 findings of scalp-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calp acupuncture group (n = 50) and medication control group (n= 50). In the former group, penetration needling from Baihui (GV 20) to Qianding (GV 21) and from Shuaigu(GB 8) to Xuanli (GB 6) was performed, followed by conducting electroacupuncture (EA) stimulation; while in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drip of Ligustrazine injectio 120 mg plus 5% glucose solution 250 mL (once daily, with 14 days being a therapeutic course) was given in the first therapeutic course and then intravenous drip of Piracetum injectio (2 g plus 5% glucose or normal saline 250 mL, once daily, continuously for 14 days) conducted in the second therapeutic cours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50 cases in scalp acupuncture group, 26 (52%) were recovered basically, 15 (30%)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7 (14%) had improvement and 2 (4%) failed in the treatment; while of the 5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15 (30%) recovered basically, 17 (34%) had marked improvement, 16 (32%) had improvement and 2 (4%) failed in the treatment. The integral values of hemiplegia and aphasia of scalp acupuncture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0.01). It Indicates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calp-acupuncture therapy medication therapy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s of 15-and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6
3
作者 Ai-jiao Xiao Lin He +2 位作者 Xin Ouyang Jie-min Liu Ming-re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7-264,共8页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underly- 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duration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underly- 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duration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ually from 30 minutes to 1 hour) is longer than traditional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ually 15 minut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15- and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in rats with cerebra/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15- or 35-minute suspended moxibustion at acupoint Dazhui (GV14) in an adult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arct volume was evaluated with the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assa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neuronal apoptosis at the injury site were assessed by hematoxy- lin-eosin staining an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Caspase-9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at the in- jury site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Bax and Bcl-2 expression at the injury site was assessed using western blot assay. In the 35-minute moxibustion group, infarct volume was decreased, neuronal apoptosis was reduced, caspase-9, caspase-3 and Bax expres- sion was lower, and Bcl-2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15-minute moxibustion group. Our findings show that 35-minute moxibustion has a greater anti-apoptotic effect than 15-minute moxibus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uspended moxibust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arct volume apoptosis Bcl-2 BAX CASPASE-9 CASPASE-3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鑫 杨环玮 +2 位作者 薛秀娟 王珊珊 赵楠楠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B,TMT-B)结果、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水平以及脑微循环指标(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临界压力、脉搏速度、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和RBMT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MT-B结果以及SAA和Aβ水平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微循环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以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SAA和A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醒脑开窍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琦 田小刚 +4 位作者 黄继升 窦旭辉 王琦 吴佳 陈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61/63),远高于对照组的80.96%(57/6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焦谷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及氨基酸、磷脂代谢障碍等,使紊乱的代谢趋于正常,以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肠同调针刺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文豪 杜庆周 +1 位作者 徐子莉 郑向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予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86%(26/28),高于对照组的68.97%(20/2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好转,且电针组均更优(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脑梗死 头针疗法 体针疗法 电针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舌三针联合中药治疗桥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晓娜 吕学海 +2 位作者 郝棚娜 郎晓光 梁志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 观察舌三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治疗桥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桥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中... 目的 观察舌三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治疗桥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桥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舌三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造影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FOIS和SWAL-QOL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造影检查误吸和吞咽困难程度评分以及上食道括约肌开放时间、开放程度和咽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吞咽造影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三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可明显改善桥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舌三针 中风后遗症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从脾论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验案举隅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穗琦 明淑萍 +1 位作者 董欢欢 刘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为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内,是由急性期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中间时期,也是言语、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其中医病机以虚中夹实为... 目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为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内,是由急性期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中间时期,也是言语、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其中医病机以虚中夹实为主,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文章论述从脾诊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为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脑梗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蔡芳 乔红梅 +2 位作者 朱艳 潘旭东 金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及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72 h排尿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评分变化以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治疗后,两组72 h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ICIQ-SF评分、QOL评分和LUT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和尿失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尿失禁 尿动力学
下载PDF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金艳 朱崇田 +3 位作者 王艳 杨永芳 姜晓惠 张玉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偏瘫 醒脑开窍针法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喜 梁晓 +6 位作者 魏竞竞 石静资 刘悦 申伟 陈云梦 付国静 张允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标,标本兼顾,以通为主,通补兼施,常用活血化瘀、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活血化痰、活血养血、调畅血脉、行滞通络、润肠通腑、清解郁热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通督解郁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武扬 赵保东 张捷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58-962,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解郁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解郁针法治疗。观... 目的观察通督解郁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解郁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日常生活质量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各项生化指标[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最大峰值(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Vs),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Vm)和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Mo CA评分、ADL评分、各项生化指标及脑动脉Vs、Vm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RI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Mo CA评分、ADL评分、各项生化指标及脑动脉Vs、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解郁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能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有效调节大脑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通督解郁 脑血流动力学 针药并用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福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清促血管生成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2022年8月江西省乐平天湖医院收...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清促血管生成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2022年8月江西省乐平天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1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治疗后,研究组主证及次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MMP-2、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ng-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脑缺血半暗带内血管生成,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补肾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嘉琦 刘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补肾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选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30例,予吞咽康复训练)与研... 目的分析补肾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选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30例,予吞咽康复训练)与研究组(34例,在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予补肾启闭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补肾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和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謇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补肾启闭针法 吞咽康复训练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中药刮痧联合艾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傅君兰 侯艳敏 +1 位作者 韩勤勤 季英霞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刮痧联合艾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9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中药刮痧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刮痧联合艾灸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中药刮痧联合艾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9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中药刮痧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刮痧联合艾灸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红细胞比容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BRI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刮痧联合艾灸对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中药刮痧 艾灸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江娅芬 潘进花 +2 位作者 吴江霞 吴丽啸 章连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1105-1111,共7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脑肠轴理论取...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脑肠轴理论取穴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yic factor,BDNF)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抑郁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主症积分、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S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GAS、5-HT和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AS、5-HT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基于脑肠轴理论取穴的电针治疗可更好地缓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这可能与调节血清SS、GAS、5-HT和BDN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针药并用 脑梗死 中风 抑郁 脑肠轴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钟霞 蒋艳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14-1017,1059,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抗血小板...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根据治疗依从性将患者分为高依从性组和低依从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结果191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72.77%(139/191)为高依从性组,27.23%(52/191)为低依从性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医疗服务质量、家属提醒服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能力是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有待提升,用药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用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明妍 李红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849-85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HAMD-17评分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SS-QOL评分以及血清5-HT和NE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HAMD-17评分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S-QOL评分以及血清5-HT和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针药并用 脑梗死 中风 抑郁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处方的用药规律
19
作者 张大鹏 赵亚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近10年文献中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用药规律及其特点。方法通过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中国知识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近10年文献中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用药规律及其特点。方法通过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中国知识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完成筛选、建立数据库,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上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分布情况,分析药物配伍规律及关联、聚类效果。结果纳入文献共143篇,共整理出161首方剂,222味中药。四气中温(41.51%)、寒(27.55%)、平(25.89%)为主;五味以苦(34.17%)、甘(28.82%)、辛(24.45%)为主;归经以肝(26.68%)、心(17.96%)、脾(16.14%)三经为主;药物频次≥35次的中药共有13味,以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药物组合中频次≥45次的有18组;将整理后的222味中药可分为3个聚类。结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以温寒平、归心肝经者为多,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平肝熄风为主,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医药 文献研究 应用
下载PDF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用于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20
作者 林海霞 黄玲梅 +2 位作者 赵丹洁 李霞 官真水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TM)中基于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脑梗死患者药物相关问题(DRP)的作用,以及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9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TM)中基于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脑梗死患者药物相关问题(DRP)的作用,以及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9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MTM,采用PCNE分类系统识别DRP,分析DRPs的问题类型和原因类型,提供介入方案,并了解医师和患者对介入方案的接受情况及DRP的解决状态。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结果干预组中,共发现DRP 45例次,其中治疗效果问题21例次(46.67%),治疗安全性问题14例次(31.11%),其他问题10例次(22.22%);DRP原因47例次,其中药物选择相关原因26例次(55.32%),剂量选择相关原因12例次(25.53%),患者相关原因7例次(14.89%),治疗疗程相关原因2例次(4.26%);医师和患者完全接受介入方案35例次(77.78%),DRP全部解决37例次(82.22%)。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时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MTM和PCNE分类系统的药学监护,可识别并解决DRPs,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医师接受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管理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 药物相关问题 药学监护 脑梗死 临床药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